2

谈谈存在的价值与人生体验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me.ursb.me/archives/29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人生观问题是一个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本文仅简单谈谈自己现阶段的观点。从两个问题来切入:

  1.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2. 如何更好地体验人生?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存在与价值幻灭

首先,给出我对于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偶然地被抛进无序的世界中,看上去拥有绝对的自由,也拥有无限的可能性,但生命旅途是极为短暂的,可能性是极为有限的。我们偶然地来,偶然地离去,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哪个规律指引我们「必须」去做什么事情。换言之,我们的整个生命都是没有目的的

纵然生命没有目的,我们也要载着这无意义的生命,载着这无处安放的灵魂,勇敢地驾船航行。这次航行没有终点,但在茫茫大海中,我们不断地为这次航行锚定航标。这种锚定是我们给自身设定的「航行规则」,我们通过这套规则抵达航标,去寻求那所谓的「意义感」

存在先于本质,我们是先有了存在,再去探寻意义,给存在赋予意义。航行本无终点,是我们自己给自己锚定了一个个航标,为这次航行赋予意义。通过这种锚定行为,我们为这次无终点的大海航行探寻意义,给我们自身的存在赋予意义。毕竟,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航行本身」而是我们「赋予航行的意义」。

但这种后赋予的「意义感」存在着两个隐患。

首先,它决定了价值的内在性和相对性。我们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遵从自己所定下的航线而已,这种锚定始终是一种自我幻觉,它依靠我们自身的、即时的、切实的反馈而存在着。在我们眼中,这条航线存在着、并且它存在着价值。或许你能和一部份人达成价值共识,但价值观人人各异,你的行为无法完全获取他人的认同。所幸,我们的行为也不必寻求他人认可,只要自己觉得这一切有意义就足够了。

其次,这种锚定容易丢失反馈产生幻灭感。比如工作狂会把「意义感」锚定在工作上,但通过自身地努力工作,如果没有带来预期的绩效反馈或者老板认可,那么就会产生自我怀疑或自卑情结,从而失去生活热情,产生幻灭感。

或者反过来,《心灵奇旅》中男主乔伊·高纳毕生追求爵士梦想,几经周折,终于得到了和知名乐手同台表演的机会,而且演出也非常成功。当晚散场后,忽然觉得心中怅然若失,他穷尽一生的努力获得了心中想要的,发现除了短暂的兴奋并没有其他不同,同时自己失去了明天的目标。“那么,然后呢?”——他低吟着。

20210711-01.jpeg

又或者,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我们总是行色匆匆,在我们的周围总是有许多迫在眉睫地事情等着去做,每一件事单个看起来都是 P0 优先级,为了努力就不得不疲于奔命,有时候感到心力交瘁疲惫不堪,越是事事都想做到最好越是达不到完整,人生就变成了空洞的碎片。恍然之间的荒谬感才自觉生命形态已经不完整了。

当下与人生体验

解决以上问题之前需要明确一个存在主义的命题——人是一个一个的、在不同瞬间的“存在”,人之所以成为人,乃因为他存在。换言之,如阿德勒所言:“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我一直很笃信的「真实」只有一个——此时此刻我活着,我存在着、呼吸着、感受着周遭的世界——这就是唯一的真实。有人说无上的价值是为人类进步的阶梯添砖加瓦,也有人说最大的意义是为世界和平的目标贡献光和热。且不论云端遥远的神像我们普通人看不到,但就算它们存在又如何?宇宙存在了亿万年,而人类历史才短短几千年,地球如海洋里的一滴水、人类的历史则如同蜉蝣。所谓神像,从宇宙尺度来看,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20210711-04.jpeg

而即便如此,我们还存在着,这不就是极大的奇迹吗?唯一确信的存在是当下,唯一重要的是现在、是此时此刻的感受。人首先必须存在,才谈得上有关人生的一切。了解了这一点,就需要关注脚下的每一步,从中寻找到坚实、有力的支撑和快乐,体验旅途的风景、挫折和辛酸。

生命美学中所说的「体验」是把人的内在意识与外在事实、个体与社会结合起来的关键。人生是由一个个现实碎片构成的生命体验,其中不等比地夹杂着苦难、选择、遗憾、孤独、希望与幸福等诸多内在意识。

我们漫步在岁月洪流中,发现生活,体验着世界,去拥抱美好,用一种焕然一新的试验性的方式去使用我们头脑思想,去激荡我们情感,去欣赏、去学习、去增加我们生活的深度,去体验尽可能丰富的世界。

那个时候我们会渐渐明白,生命的意义并不是由所谓的“人生大事”来赋予的,而是落实到生活中无常的琐碎。比如前天凌晨生病在医院等核酸结果时护士姐姐送来了毛毯;之后回家遇到流浪猫在家门口碰瓷讨食;今天中午邻居为了报答帮领快递送来了奶茶;刚刚打开音乐软件听到了《漫步在岁月洪流》,期待着下周三《洛基》的大结局。

这些才是我的当下,我的生命,我的意义。

如何更好地体验人生?

前文谈到了无意义的存在与赋予人生意义之间的荒谬性与解决之道——体验当下的人生。那么这节就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体验人生?这里给出我总结出的几个实践下来发现一些蛮有成效的配方:

  1. 甘于平凡的勇气
  2. 拉长视野,俯瞰人生
  3. 多元包容,积累甜点
  4. 寻求联结,永葆善良
  5. 知识、敏感与想象力
  6. 认真且积极地活着

甘于平凡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了一点「甘于平凡的勇气」,这要求我们接纳平凡的自我。平凡意味着普通,我们不过是芸芸众生的一员,偶然间行至于此而已。但是普通并不等于无能,我们根本没有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如今社会是一个贩卖焦虑的社会,制造焦虑的文章和课程比比皆是,因为大家都想把自己做成最优秀的那一种人。但当焦虑成为一种盛行,人心便开始浮躁,忘了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普通但特别的人,可以进取和努力,可以不断追求和挑战自己,但不要忘记甘于平凡的勇气。

正如了那句话:「成就不在于外在定义,全看是否按自己的意愿在活。」(皮克斯设计师,游茜)。

拉长视野,俯瞰人生

「俯瞰」是《夏日重现》中主角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在不知所措的时候脑中会出现另外一个自己的视点俯瞰现场,以此来进行客观地分析。而这种思维模式其实就是拉长视野进行「自我抽离」,避免陷入自我沉浸的状态产生执念而无法自拔。

前文工作狂或《心灵奇旅》中乔伊·高纳,他们的荒谬感来源于突然丢失了锚点的即时反馈,根本原因是「意义感」来源的锚点太过单一,对「意义感」地追求过于执着。如果拉长视野,哪怕在这份工作中不如意,他大可以换份工作重新尝试;或者再退一步思考就会发生,工作并非是生活的全部,人生中仍有其他许多有意义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无必执着,没有任何一条法则要求你必须要做到最好。

拉长视野,俯瞰人生是摆脱荒谬感的一剂良方。

多元包容,积累甜点

前文提到价值幻灭感源于锚点定义的过于单一、对意义感地追求过于执着。但我们让自己的生活多元化起来,多寻求感兴趣的事物,哪怕失去了一个锚点的反馈感也能从另一个锚点继续补充「意义感」。

《心灵奇旅》的角色设计师游茜在被采访时说道:“人的一生就是一场体验,同样的时间能体验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当然是很值得的。

如果把我们的人生碎片比作《头脑特工队》中那一个个记忆球,会发现那些记忆球内存储地永远不会是单一的情绪,而是多彩、丰富的情绪杂糅体。在这般丰富的人生体验中,我们会体验到多元的意义感。

此外,积累生活中偶然发现的甜点也是人生体验的关键一环,而积累甜点的秘诀就是多元并包。

前文中我们提到价值是一种相对概念,因此我们不应该价值导向(尤其是实用价值导向)去锚定意义,而是认识到这个真实世界的复杂多元。仅仅去做你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是非常片面的,也是遗憾的,因为那样会错过生活中很多圆润的、尖锐的、小众的、朴实的美。降低价值的要求反而更能在生活中发现「甜点」。

因此降低心中的价值顺位,我们反而能够更好地积累甜点,因为你会变得更包容,也因此更快乐,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更客观地体验人生,不断进步。

这个世界上有人树立权威,就会有人盲目跟从;也有很多人独尊小众美,就会有人觉得他们是卖弄而已。这些都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情绪观察世界的方式而已。而最终只要能看到事物本质,并在过程中积累百家各自视角内的甜点,选择用什么方法去看,又如何呢

寻求联结,永葆善良

我们想要的人生体验,绝不仅仅只是虚无缥缈的快乐,我们赋予的人生意义也绝不是虚无空洞的价值,而应该有实际的事物作为依托。如果现在你被告知自己正处于「缸中之脑」的实验中,你所有的朋友、家人、周遭的世界都是自己的幻想,那么你现在所有的成就感与快乐都会被孤独吃掉。

因此,在我们为存在赋予意义的时候,一定要寻求与实际事物的联结——即,跟外在世界、跟他人,乃至于跟未来的自己的关联和交互。

在积极心理学中,给予和分享是幸福感非常重要的来源。无论是赠送别人礼物,给别人一个肯定和感谢,又或者是帮别人一个小忙,跟别人分享你的生活和快乐……所有的这些,都可以在你跟外部世界之间搭建一座善意的桥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些对自己、对别人、对这个世界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建立联结,从而感到幸福、满足、愉悦,这总是一个不会错的策略。

因此,想要体验幸福的人生,往往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能给予什么,在于你能建立多少善意的桥梁。

知识、敏感与想象力

人生体验基于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我认为提升感知能力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源自于《月亮与六便士》提到的「知识」、「敏感」与「想象力」。

知识,决定了对世界的感知范畴(内容)。

学习与进步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大任务,汲取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去重新认识和理解自己原本无法完全理解、甚至是原本不能够理解的事物。如果在生活中由于受限于知识水平而错过一些人生体验,终究是遗憾的。

因此,知识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范畴。所拥有的知识越深入、越广阔,我们所能理解的世界也就越深刻、越简单。

敏感,决定了对世界的感知边界(轮廓)。

前文说到我们唯一真实的存在就是 「我正在活着」,而要让活着这件事充实且充满意义,需要我们自身去赋予它意义。那么如何赋予呢?重点在于体验生活并感受它。

我们的生活经历是一个个零碎的经验片段构成的,所谓感受,就是对经验的反映,是我们自身对这个世界的投射;所谓敏感,就是自身对这个世界反映或者说是投射的范围大小。

世界的经验繁杂广阔,所谓投射能力,就是以自身视角为圆心、投射半径、所圈出的那个范围,这就是所能感知到的世界。

培养知识,是让认知不失真,看清事物的本质并赋予其价值;而培养敏感,则是让自身的认知更加丰富。扩大感知的边界,体验更多、更深、或是以往看来根本「不可思议」的东西。提高眼界则无关阅历,视角越高所能体验到的世界边界也就越远。

我们存在的价值就是确定了这个圆心,而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扩大这个边界。

想象力,决定了对世界的感知辐射(外延)。

写《尊重表演艺术》的乌塔哈根说:“才华是高度的敏感性,容易受伤的心灵,性能极好的直觉器官(强烈的视、听、触、觉、味)、活泼的想象力,对现实的领悟力,想传达资深经验与感触的强烈愿望,想让自己的一切被人耳闻目睹的冲动等等的混合体。”而剧本圣经《故事》中更是强调剧作家必须要有「知觉力」和「超凡的想象力」。

前段时间看到一本挺有意思的漫画——《生活蒙太奇》,作者将她视角中的想象世界绘制出来,分享给经验世界中的我们。

20210711-03.jpeg-jieping.jpg

在那些听不到音乐的人眼里,跳舞者都是疯子。而跳舞者自知世界的律动,他们明白能让自身足以对抗生活的荒谬与虚无的,唯有将生活本身,变成一场有趣的冒险。

想象力可以带给我们又一个在经验世界中无法体验到的世界,它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辐射,可以扩大世界的外延。

认真且积极地活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认真地活着。

之前入了一本漫画书——《100天后会死的鳄鱼君》,作者在第一页就决定了本书的鳄鱼主角 100 天后会死,我们读者知道,但是书中的鳄鱼不知道。作者为鳄鱼剩下的日子都每日作画一副,描述它的日常,可以看到它的小日常极其寻常。

20210711-02.jpeg

也许每个人都是鳄鱼君,终会在某个 100 天离去,偶然地降临,偶然地离去。看似荒谬且无法控制,但如果意识到生命有终点,人们会更加努力,让生活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当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有终结的时候,应该认真过每一天。

我特别喜欢平静的生活,因为它会让我更加专注认真地去投入。曾经备战考研时很是焦虑浮躁,因为在教育实习的同时还要跨专业考研。但有一天给小学生上完课后,我坐在小学操场的树阴下,一旁听着班级内的朗读声,一旁读着《庄子》文本,忽然感受到一种幸福。宁静的读书气氛和神秘的天地境界都使我忘记了那些杂乱而喧嚣的生活。这时候我才感受到人生还有如此完整美好的境界。以至于时至今日,我依旧怀念那段备考时光。

以前在西西弗书店的窗上看到过一句话,“生活是一束纯净的火焰,我们依靠自己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存在”,但我更喜欢它的后半句,“生活是一串串的快乐时光,我们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生存”。每个人都身陷孤独,但却恣意妄为,天风浩然,潇洒不羁,我想,人呢,只要看穿了这个世界的矫饰,世界便会属于你。

只要认真活过,那一切就都足够了。祝屏幕前的你也可以满怀希望的、认真度过这一生。

本文由 Airing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转载前请务必署名
最后编辑时间为: Jul 11, 2021 at 09:18 am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