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同性恋不是病,真的没必要这么惶恐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AyMzE4Nw%3D%3D&mid=2457509082&idx=1&sn=548aa281c74953094c9dffb1f91f9db2&scene=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同性恋不是病,真的没必要这么惶恐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雷叔说事 Author 雷叔电影

2021年7月6日夜里,中国各大高校LGBT社团运营多年的微信公众号被集体注销:

640?wx_fmt=png
包括但不限于清华大学purple、北京大学colorsworld、南京大学同一片天空、复旦大学知和社、中国人民大学RUC性与别研究社等等等等。反正现在统统变成了“未命名公众号”。
640?wx_fmt=png
640?wx_fmt=png
640?wx_fmt=png
有网友说这是防止外部势力渗透,但这中间很多都是运营多年的大学社团账号,也都是为在校大学生服务,接受学校团委组织的监督和领导,不可能全都是什么“境外势力”。其中不少已经很久不发文,还有不少在名字被取缔之前,一直承担着学校的宣传工作:
640?wx_fmt=png
然而它们还是大部分都被封了,不得不说是一件让人非常遗憾和疑惑的事情。这让我想到2018年4月14日时,微博出了一个公告称,要针对涉黄的,涉及血腥暴力,涉及同性恋题材的漫画及图文短视频内容进行清理,如包含腐、基、耽美、本子等。把同性恋和色情、血腥、暴力画上等号,让人和今天同样遗憾,同样疑惑。还记得去年有个热搜,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课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将同性恋归为比较常见的性心理障碍。
640?wx_fmt=png
我觉得依然有很多人对性少数群体有偏见,依然需要有人继续把一些重复了无数次的语句,再重复一遍:同性恋,根本就不是一种病,不是障碍。不管同性恋或者异性恋,都是正常性向,是生来就有的。怎么能因为同性恋群体少于异性恋群体,不符合“传宗接代”的家本位传统,就说人家是障碍呢?!同性恋,不需要接受心理干预,不需要心理治疗。这是2001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中早就认证的事实。
640?wx_fmt=png
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2014年,就有人身体力行,告诉我们,同性恋不是病,强行以治病为名迫害同性恋者,那么法律会站在同性恋者这一边。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名叫燕子(化名)的同性恋,因迫于家庭压力,去重庆一家号称能治疗同性恋、让他们回归异性恋的心理治疗中心,接受治疗。
640?wx_fmt=jpeg
这家医院的报价单上有很多咨询项目,其中最贵的,就是同性恋矫正项目。
燕子深知同性恋非病,而是生来就有的性向选择,但他抱着探究和尝试的心态,走进了诊疗室。给他接诊的医生,甚至连他是否是同性恋都没确认,就开始了治疗。
640?wx_fmt=jpeg
催眠,是治疗的第一步。燕子躺在床上,听着诊疗师对同性恋群体的道德挞伐,说他们肮脏、淫乱......这竟然美其名曰催眠。过了一会儿,诊疗师问他:现在,想起男人,你还有冲动吗?
燕子说有。于是,他被电击了。这样的治疗每周进行一次,一个月4次,每次治疗时,至少电击6次,总共5个疗程。与其说是“扭转同性恋行为”,不如说这是把少数群体推向正常的对立面,并对其进行坑害。燕子将这家诊疗中心告上了法庭。
这是我国首例同性恋治疗扭转案,2014年12月9日在朝阳区法院开庭,最终判燕子胜诉。
640?wx_fmt=jpeg
640?wx_fmt=jpeg
这个案例来自2015年凤凰卫视中文台每晚8点播出同性恋话题系列节目——《以我之名——同性恋群体实录》
640?wx_fmt=jpeg
今天,我想把凤凰大视野做的这个系列纪录片推荐给大家,借片中接受采访的同性恋群体的声音,认认真真说一句:同志亦凡人。
纪录片共有5集,给社会大众全面科普了同性恋们从初开始性意识萌动对自我的怀疑到接受;成年之后面对结婚的采取的不同方式;他们与父母的交流模式。出柜、形婚、艾滋、新形组合家庭......近年来关于同性恋的许多刻板印象和猜想,都可以在片中得到答案。同时,他们展示了不为外人所知的一部分坚强和一部分脆弱,社会对他们,没那么糟,但也没多好。第一集,为什么是我?
640?wx_fmt=png
这是很多同性恋性意识萌动后都产生过的想法。
当身边其他人沉浸在对异性的欣赏和幻想中时,同性恋群体,更容易被同性所吸引。作为少数群体,这种格格不入的想法,会让他们羞于启齿,会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
甚至自卑、自我嫌弃。燕子说,青春期时,发现自己喜欢男生,整个人都很慌很害怕。因为身边人对于同性恋的评价,大都和“变态”挂钩。
640?wx_fmt=jpeg
大学时期,他在学校图书馆放心理学书的地方“做贼心虚”地翻找与同性恋相关的内容,当看到某著作中将同性恋定义为性行为障碍后,他整个人更害怕了。
640?wx_fmt=png
流逝说,第一次完成了性经历后,感受不是快乐,而是肮脏。不是觉得性肮脏,而是觉得自己肮脏。我怎么是个同性恋呢?我怎么能喜欢男人呢?这件事情在道德层面折磨着他,但能做到去喜欢女人吗?答案是否定的。生理和心理的撕扯,道德和爱欲的矛盾,让流逝难以自洽。
640?wx_fmt=jpeg
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也有的人,因为性意识的觉醒,因为同性恋身份得不到正确的对待,而自暴自弃,人生的轨迹,因此改变。
山西的岳建波本来是名列前矛的尖子生,却因为这种对自我身份的不认同,最终走了一条与尖子生完全不匹配的道路。
现在他是一名矿工。如果没有中学时期懵懂地给男同学告白被对方羞辱的经历,岳建波一定不会自暴自弃。
640?wx_fmt=png
他的爱恋,被对方解读成恶心的变态。
男同学当年也还小,根本不懂自己的行为对岳建波造成了什么伤害,他当着岳建波的面,和其他异性恋男孩搂搂抱抱,并放话:我搂谁也不会搂你!这个事情给了岳建波极大的冲击。青春期的他觉得自己的身份是不会被社会接受的,他觉得自己是永远见不到阳光的,未来是没有希望的。于是,那个曾经的天之骄子,堕落了。很多次,他都想着,“让我变成一个异性恋,我愿意失去拥有的一切”。
640?wx_fmt=jpeg
可他知道,这不可能。
他站上过6楼天台,要跳下去的时候,家里突然来人敲门,没死成,于是就活下来了。
经历过死的岳建波后来慢慢想通了,性取向是天生的,为难自己是没用的。于是,他决定接受自己。但有不少同性恋者,因为无法接受自己的身份,选择对自己进行肉体消灭。
640?wx_fmt=jpeg
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同性恋不是错,只是因为他们是少数,被边缘化了,就要经受很多非议。
纪录片第二集,讨论了一个问题:出柜。当一个人长到成家立业的年龄,当父母开始催婚,如何告诉父母,告诉周围的人,自己真实的取向?
鼓起勇气跟所有人坦白之后,会面临什么样的事情?他们会嘲笑还是接受?会对自己弃如敝屣还是温和如昨日?很多看似融洽的关系,还能继续下去吗?出柜的问题太复杂了,蔡康永虽然在2001年就公开出柜了,但是对于出柜这件事,他很难去劝别人勇敢面对。
因为,出柜意味着,你不再掩藏自己的不同,变得真的不同。
640?wx_fmt=png
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640?wx_fmt=jpeg披着伪装的时候,那些能感受到的友好,可能在出柜之后,全都没了,而且,稍有不慎,也会被同样是同性恋的朋友排斥。
谁都想要光明正大,但对同性恋来说,这需要勇气,因为背后,有太多无法确定的代价了。山西的大鹏,几年前就向弟弟妹妹出柜了。同龄人之间对于性取向的包容度还是很广的,但是对父母出柜,大鹏想过很多次,却不敢做。他经常去参加一些同性恋相关主题的讲座,也鼓励大家发声和出柜。
640?wx_fmt=jpeg
因为如果大家都闷在柜子里,那么这个群体的声音就永远被掩盖着,就永远不被正视。但是,到了自己身上,大鹏却犹犹豫豫。所谓知易行难,即是如此。
这种矛盾感一直困扰着大鹏。直到凤凰大视野这次拍纪录片联系到他,他找到了新的方法——
通过媒体,被动出柜。如果被父母看到了,就告诉他们真相。告诉他们,那些他们的期待,自己可能做不到了,很内疚,很抱歉。
但自己必须像现在这么活着,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接纳。
640?wx_fmt=jpeg
640?wx_fmt=jpeg
640?wx_fmt=jpeg同样是山西人的岳建波,应该特别特别懂大鹏的这种担忧。在小地方,人际关系稠密,你出点什么事,大家全都知道了。在这种情况下,出柜不止是将自己放置在传统社会的对立面,还是放在同性恋圈子的对立面。他的朋友们不想公开,不想出柜,不想被发现不同,但是,岳建波想要堂堂正正活在这个世界上,想自己认同自己。
于是,他也成了圈子里排斥的对象。
640?wx_fmt=jpeg
岳建波把出柜比喻成一场马拉松,一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难受、累,但当撑过那个最难的极限之后,整个世界就开阔了。
会被周围的人用难听的话议论,会被自己的工友谩骂,会失去正常的社会关系。这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对出柜者的印象。但也有不一样的。
关于孩子的状况,父母真的不知道吗?未必。西安的威风爸爸说,孩子从小就比一般的男生爱臭美,他早有观察。为了测试儿子是否“正常”,他给孩子在网上下载了一些裸女图片,但儿子的反应是:越漂亮的看着越恶心。“难道就没有明星让你觉得很心动吗?”威风爸爸充满疑惑。
“有啊”,儿子说出了一个男明星。
640?wx_fmt=jpeg
640?wx_fmt=jpeg
对于孩子是同性恋这件事,威风爸爸一早就有心理准备,但准备归准备,父亲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希望孩子是个异性恋。
孩子跟他出柜的那天,说出“我是个同性恋”这句话之后,眼泪就哗哗的往下流了。
当爸爸的也很难受,但是他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同样开明的,还有小涛妈。
小涛一直不愿意找对象,到了适婚年龄,周围领居开始隔三差五给他介绍对象,但小涛总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不堪其扰的小涛终于下定决心,把妈妈叫到自己在北京的住所,告诉了妈妈实情。
640?wx_fmt=jpeg
在传统家本位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妈妈,一听到孩子说这个,简直就像五雷轰顶。
儿子是同性恋,那意味着他不能结婚生子,就算勉强让他结了婚,那么也绝对是一出悲剧。因为,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不只是害了儿子,同时也害了另一个女孩,害了女孩子的家庭。接受的过程是很难的,但接受了之后,其实是将方方面面的伤害做到了最小。
儿子的身份,让小涛妈感到自己的生命被拓宽,在网上,她加了一些出柜交流群,看到群里的孩子们对出柜的犹豫,她会安慰鼓励他们。小涛妈和威风爸都是开明温和且充满大爱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都是有勇气的孩子。
但有些时候,出柜很难,告诉别人自己是什么人实在太难以启齿,就酿成了悲剧。纪录片第三集里,就有几个形婚的故事。岳建波到了适婚年龄,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女孩,结了婚,维持了一段长达6年的婚姻。
女孩是非常懂事贤惠的好姑娘,但她没有遇到对的人。她很怕离婚,所以努力讨好家人。她愿意承受没有孩子的日子,她们婚后没有夫妻生活,她都忍受。
640?wx_fmt=jpeg
到了一定的年纪,已婚身份是人的一种安全感。大多数人都能获得这种安全感,她也不想失去。
但被迫结婚的岳建波,在这段婚姻中,越来越觉得自己不是人。最后,他向她坦白了一切。知道真相的妻子在确定岳建波不会和男人断了往来后,两人平静的办了离婚手续。
为了保护岳建波的名誉,她跟家人说的离婚原因,是岳建波不能生育。这样,她的家人反过来觉得对岳建波不住。离婚那日,领了证之后,二人在公交车站台等车,她对他说,以后交了朋友,可以带过来一起吃饭。公交车来了,她走了,上车之后,她给岳建波打来电话,什么都没说,压抑的哭了一分多钟,挂了。
640?wx_fmt=jpeg
本来以为终于告别形婚,会有解脱之感,但那种伤害了一个善解人意的好人的负罪感,是更深的枷锁。后来,岳建波就真正出柜了,为了不再伤害别人,他主动承担起这个身份该有的非议。
马拉松是他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他去西安披着象征同志的彩旗跑马,有人说他太高调,但他想要身体力行,来影响一些人,告诉他们,同性恋和异性恋没什么不一样。那些为了掩藏而说谎,因为说谎而伤害,才是不该的。
640?wx_fmt=jpeg
形婚的,当然不止岳建波一人,这种形式,是同性恋群体到了适婚年龄的一种普遍解决方式。大城市里会有各种形婚派对,组织需要婚姻的人见面,交流形婚经验。但在这种场合里,也有遇人不淑的危险。
在南京开服装店的晓宇,在父母的压力下结了第一次婚,但同性恋的身份根本无法让他在异性恋婚姻中好好生活,所以他出柜了,离婚了。父母对他失望至极。后来他又遇到了一个蕾丝,两人同样需要婚姻的人就结婚了。婚礼过后,女方卷着钱很快消失了。这时,女方的父母才知道孩子的取向。
640?wx_fmt=jpeg
这种欺骗和伤害,当然依旧在不停上演。这些悲剧上演的原因,是整个社会对同性恋的认知不够。
认知不够导致偏见产生,偏见滋生谎言,圆谎过程带来的伤害,难以计数。也有一些开明的家庭,接受并承认了孩子同性恋的身份,接受了他们的同性伴侣,接受了他们的同性婚姻。
640?wx_fmt=jpeg
得到家人认可,在美国扯证并举行婚礼的一对新人好的坏的都有,但目前,坏的应该还是要比好的多。一个让人欣慰的事实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到同性恋,越来越多的同性恋开始愿意站出来发声,越来越多接受了孩子是同性恋的父母开始站出来替孩子发声。
640?wx_fmt=jpeg
640?wx_fmt=jpeg正如威风爸爸所言,在同性恋这件事上,孩子没有错,家长也没有错,要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个事实,同性恋的生存状况,才能更好。
取向应该被尊重,婚姻应该被各个国家的法律保护。
640?wx_fmt=jpeg
纪录片后两集,将时间线拉长,回顾了我国自建国以来,同性恋群体的生存状况变迁。
站在历史纵深的角度往回看,社会在发展,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也在转变。
这个转变总体而言当然是好的。如今,大多数人听到同性恋,已经不再大惊小怪,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愿意谈论自己的性取向。开放和包容,在年轻一代的观念中,渗透的更多。但也不乏一些过时迂腐的观念依旧在,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真心希望这件事得到重视,希望这本书不再是一本教材。陈旧的观念应该被剔除,公民的权利应该被正视。
片中的威风爸爸说,害怕出柜的孩子,其实你们可能低估了父母爱的能力。那么我也希望,整个社会都有更多爱的能力,这样,同性恋与世界的隔阂,才能更小一些。曾经,在小号发出这篇文章后,收到了不少诸如此类的留言——
640?wx_fmt=jpeg
他们担心同性恋与异性恋一样平等了,那么全世界都去搞同性恋了,没人为世界繁衍生息了。这种外围人的担心比比皆是。
但我要说,这种担心,是由于不了解带来的狭隘多虑。因为,同性恋的确是不可逆的,但同性恋并不能掰弯异性恋。性取向不是后天引导的,而是先天决定的。著名性学者、社会学家李银河说,英国有一个关于形象的调查,显示人口中有4%的同性恋,4%的双性恋,以及1%的未分化。640?wx_fmt=png
640?wx_fmt=png
640?wx_fmt=png也就是说,异性恋在世界上占绝大多数,而同性恋、双性恋的人数,是可以估算出来的。
还有极少数人不知道自己的性取向,这类人占1%,他们要等到遇见合适的人,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男还是女。
所以,那些带着恐同眼镜的人,真的无需害怕,你是铁直的话,根本不会被掰弯。
人类的繁衍生息,不会被同性恋给毁灭。性取向是天生的,只是每个人开始认识自己的年龄不同罢了。
“同性恋毁灭社会”的声音,真的可以消失了。
640?wx_fmt=jpeg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让大家对同性恋有个更直观的认识,打破一些陈旧的固有偏见。
选择我国本土的同性恋纪录片,是想让大家看到真实发生在我们这块土地上的,同性恋生存实录。
我会一直坚持自己同性恋需要平权的观点不变。
平权,是改变同性恋群体不见光的状况。是改变形婚、同妻等不健康形态的状况。
平权,意味着得到更好的性教育,在发生关系时有更好的措施,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率。
而这,绝对不是只对哪一种人有利。这个真正的平等,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去搭建。直到有一天,同性恋群体青春期性意识萌动时,不再痛苦害怕地问出“why me”,知道性向后不再对家庭倍感愧疚、不再隐瞒,遇到心动的那个人,可以不考虑性别因素光明正大牵起ta的手,想结婚时婚姻被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都承认和保护时,
这种平等,才算是成立了。希望这一天,不会太晚。-END-点击下方按钮关注
为你写一个故事
为你写一个故事
雷斯林的新号,欢迎关注。
957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可以看到一篇“性瘾者”
640?wx_fmt=jpeg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