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创业公司“砍人攻略”:人砍一半,活照样干,营收翻几番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t.qianzhan.com/daka/detail/210706-d9e91c4a.html#comment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创业公司“砍人攻略”:人砍一半,活照样干,营收翻几番

 科学创业派 • 2021-07-06 20:00:42 来源:科学创业派 E618G1

作者|蒋伟良   来源|科学创业派(ID:kexuechuangye)

► 高维君说:

在经济形势整体下滑的态势下,估计不少企业创始人、CEO都有“砍人”的心。但是“砍人”是个技术活,不能乱砍。砍错了,团队可能伤筋动骨;砍对了,人少一半,活照样干,业绩翻几番。

公司人数是创业公司的第一大天敌。虽说 “人多力量大”,但放在公司里可能是个伪命题。

公司要发展,员工就得增加。但是每个阶段需要多少人,需要什么人?现在的人哪些是不必要的?这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

在朋友圈曾经看到一段企业老板发的话,说的是跟其他企业老板聊天,大家普遍抱怨公司最近行情不好,都在裁员、砍人,过程中发现了非常有趣的两点:

一是把人员压缩一半,公司没啥变化,反而业绩提升了,二是把最贵的人砍了,公司运营也没啥变化,反而盈利了。

1

1

企业砍人的目标

当下经济态势、行业环境的确不太好,估计不少企业创始人、CEO都有 “砍人”的心。在管理学界盛传着这样一段话:

一个HR的成熟是从开人开始的,一个CEO的成熟是从“砍人”开始的。

2

“砍人”是个技术活,不能乱砍。砍错了,团队可能伤筋动骨,挥刀“自宫”。砍对了,人少一半,业绩还能翻个几番。

企业 “砍人”的目标是什么?

从哪里砍起?

以什么标准砍?

砍完之后如何业绩翻几番?

回答这些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下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什么?这关系到企业“砍人”的目标。

德鲁克说,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客户。“客户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创造客户必须先考虑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如何认知客户考虑的价值所在,更重要的是究竟如何创造客户的需求。企业只有赢得了客户,才能真正拥有市场。”

可以说这是关于企业存在目的最精辟的解释——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客户。客户是在企业外部,企业内部全是成本。

企业内部都有什么呢?产品、营销、运营、技术、管理等岗位和职能,这些都是由人构成的。

人是企业内部最大的成本。

3

到这我们可以整体串起来理解一下这三句话: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客户;客户在企业外部,企业内部全是成本;人是企业内部最大的成本。

那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内部,凡是不创造客户的人都应该被砍掉。也就是说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流程,必须要以客户为中心才行。

当然,企业内部创造客户有直接和间接之分,比如前端的销售是直接创造客户,后端的产品、技术等是间接创造客户,这里不做过多论述。

总结下就是说,企业“砍人”的目标,是为了建立以创造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型组织。

其实华为的任正非说过类似的话,原话是:产品发展的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型组织建设。

当年华为公司内部出现严重的组织和流程问题,后来花了约200亿人民币“学费”(当时公司全年营收)向IBM取经学习”流程型组织”建设,建设前华为人均效益约100万元,建设后人均效益300多万,实现了3倍多的超高人效增长。

可以说,华为从野蛮生长到正规军的蜕变,再到如今千亿级的世界型公司就得益于流程型组织的建设。

2

从哪里砍

那么,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高效运转的流程型组织呢?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就牵涉到,我们到底该从哪着手“砍人“,以什么标准砍,才能确保砍完之后活能照样干,业绩能增加,人效大大提升。

拆解一下,这个问题里其实有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客户、流程和组织。每一个关键词,都是挥刀斧的破局点。

这里以企业建立流程型组织为目标,总结了企业内部优化组织流程、提高人效的“砍人”三板斧:

第一板斧,着眼点:重回以客户为中心

很多企业创始人会怀念创业最早期团队的那种状态,觉得那时的团队非常高效,大家没有职位、部门之分,都在一心扑在客户上。后来随着公司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不知道就怎么有了部门,各种职能都健全、完善了,反而运转不高效了。

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文章开头说的,把人员压缩一半,公司没啥变化,反而业绩提升了,把最贵的人砍了,公司运营也没啥变化,反而盈利了。

这说明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内部的运转流程开始不以客户为中心了。不以客户为中心,那么都以什么为中心了呢?比较常见的有这四类:

第一,以职能为中心

职能型组织是今天多数公司的组织形态。因为企业在做大的过程中,开始不得不诞生部门,比如销售部、生产部、人力资源、财务等等。各部门之间往往部门墙严重,缺乏协同,流程往往是“段到段”而不是“端到端”,面对客户需求变化的时候,相互推卸责任,忙了一圈,没有任何的结果。

第二,以老板为中心

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是以老板为中心。对一个企业家来说,没人能管它他,他就是创立者,但公司规模大了后,每一个员工都在服务客户,如果都以老板为中心,问题就大了。

第三,以规范为名义

以规范为名义,导致很多企业在做大过程中被搞死。规范是没边界的,我们可以给每个人戴上帽子,你违背了规范。所以我们在组织建立了很多制度、流程和要求,然后要求员工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干,不许干多了,也不许越雷池半步,不许创新,那最后这个公司就死了。

第四,以风控为名义

有些大企业以风控为名义,建立了各种各样的风险管理控制的手段和方法,以不出事为导向来进行各种各样的管理。

那么,最大的不出事就是不干事,就是懒政。

还有很多创业企业在融资之后,拼命开始花钱——大快干上、盲目扩张,扩张必然就要大幅招人,还要增加各种营销费用。然后就把原来发展得好好的企业弄蔫了,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忘记什么是客户,什么叫以客户为中心。

以客户为中心,这是“砍人”动作的着眼点。创始人可以对照上面企业常见的四类“不以客户为中心”,把其作为“砍人”的四面镜子,时刻来反思自己公司的人和流程是否以客户为中心。

第二板斧,着手点: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

产品和服务本质上都是一组流程。人必须运转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上,才能创造客户价值。

3

如何才能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呢?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一下什么是流程及好流程的特点:

管理学大师迈克尔·哈默说,流程就是一套完整的端到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活动链接集合。

一个好流程应该至少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完整性:“端到端”而不是“段到段”,从客户需求来到客户需求去。

比如:产品开发的流程,起点应该在产品规划,然后是客户需求,量产,交付,回款。但很多时候,我们公司内部的流程是“段到段”,而不是“端到端”。 

九牧王老板评价自己是家“犯罪”的公司,一年开300家店,关店100家,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

他们之前开店的流程是:选址审批流程,装修流程,陈列流程,店长选拔流程,店员培训流程。这明显是一个“段到段”的错误流程。

正确的开店流程应该是:开店规划,选址需求,开店资源池,开店成功(盈亏平衡等各种指标)。这才是一个端到端的流程。

再比如总理在干的事儿:取消省级高速公路收费站,就是在打通端到端的高速运输流程。因为鸡蛋在物流途中损失高达40%。

2、为客户创造价值。

前面讲过,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创造客户,创造客户的前提是要创造客户价值,所以你企业的流程除了要端到端,还得要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行。

你要用你的流程帮助客户成功,让客户赚钱,让客户爽。然后才是你顺便赚钱。利润最大化的流程是不可取的,因为这势必损害客户和员工利益,要保持利润的合理化。

1

任正非对集权性管理的一个深刻反思,他提出管理者要站在河上,“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管理者只能灌溉,不能做大坝,不能介入员工的管理,要让员工以客户为中心高效的完成工作。

所有的流程都要端到端,高效完成,直接穿越公司各个部门。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这是“砍人”的着手点。以客户需求为起点,以交付客户价值为终点,画出自己公司的流程,形成端到端的流程服务闭环。

第三板斧,落脚点:根据流程增设职位、搭建团队

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有了,接下来就是流程的运转,也就是要建立与流程相匹配的组织。而组织是有职位和团队构成的。

职位、和团队的建立应该建立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上。

好的公司应该以客户为中心,来去重新再思考每一个职位、部门和组织的存在价值,以流程为导向重新搭建团队,建立委员会、跨部门团队,要让那些职能型的部门变成资源型,要削弱整个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

好的团队应该像一条龙一样,不管如何舞动,其身驱内部所有关节的相互关系都不会改变,龙头如Marketing,不断地追寻客户需求,身体如组织,随龙头不断摆动,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与效率,降低创造顾客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供应成本,让一线员工能够有权力呼唤炮火。

比如华为赫赫有名的销售“铁三角”团队,最早是在2006年的一个项目中,华为发现团队沟通不畅,信息不共享,客户关系很不到位,执行产品的解决方案完全不能符合客户的要求,交付的能力也不能让客户满意,客户经理在前端掌握的信息没有办法很快传递到后端,客户的叮嘱往往快速被衰减。

客户线不懂交付,交付线不懂客户,产品方案线只关心报价,而所有的队伍都在请求希望客户快速签单,他们忘记了他们的存在价值是来实现客户需求。

在痛苦的失败后,他们提出了建立以客户经理、交付经理、方案经理为核心的业务管理团队,这就是“铁三角”的管理模式:

客户经理负责所在区域的多产品销售,他是以客户为中心。

方案经理负责产品为中心的多客户、多区域销售。

交付经理负责产品的稳定量产以及交付,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在这个结构下,三者共同形成一个矩阵,客户经理是客户界面的主负责人,方案经理和交付经理在后两端。这就是“铁三角”背后的逻辑。

美军的特种作战部队,也是以客户为中心而建立流程和职位,只不过这里的客户是敌人而已。例如,美军在阿富汗的特种部队分为多个作战小组,每个小组3个人,一名战斗专家,一名信息专家和一名火力专家,彼此互相了解。

假如发现敌人,战斗专家负责警戒,保护小组成员的安全;信息专家快速确定敌人的数量、位置和装备。火力专家根据信息专家的反馈配置最合适的火力,按照规定直接向后方下达作战命令。

命令下达后,美军飞机、导弹等炮火会覆盖目标区域,瞬间消灭掉敌人。授权按照炮火成本来定,例如,一次作战的炮火成本低于5000万美元时,可不经上级批准,直接向后方下作战命令。

华为 “铁三角”模式和美国特种部队的作战部队,均是以客户为中心建立流程、职位,是当今最富有战斗力的组织模式,全世界目前没有一种组织形态超越它。

大家可能会说阿米巴组织跟这个很像,但阿米巴这种组织到一定阶段就做不大了,因为它没有认识到要以客户为中心,而是以各自的利益为中心,他们开始分裂了,开始不团结了。

根据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重新增设职位、搭建团队,建立与流程相匹配的组织,这是“砍人”的落脚点,也是难点。因为除了职位的设立,还有要建立对应的任职资格体系、激励体系和人才梯队体系,以及相应的企业文化和创始团队强有力的领导力。组织建立后,还要围绕以呵护为中心的流程持续迭代调整。

3

应用案例——IBM

IBM还没卖给联想之前,是个卖电脑的公司。做电脑生意有的时候是很大的生意,假如说客户想买5000台电脑,但暂时又没那么多钱,怎么办?IBM有银行的信用贷款,于是跟银行沟通一下,先给IBM钱,然后客户再慢慢还钱给银行。这就涉及了一个融资流程。它是这样子的:

3

你们自己公司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流程?

最前面是客户经理,后面跟着公司一堆人。比如客户下了个订单,但是签完合同之后,客户经理就进入噩梦了,他得在公司里各个部门去协调,比如生产部门,仓库部门,还有物流部等等。各个部门都很慢,客户经理天天被客户催,还经常挨骂。

其实在多数日常工作流程中,都可以把这些活动分成三种性质的活动:第一种是增值活动、第二种是非增值活动、第三种费工。

第一类,增值活动#做加法

增值活动指的是这个活动做完,信息进,信息出,结果出大于进,这是增值。打比方说一个产品,输入的是客户需求,产出的是方案。这就是增值活动。

增值活动,在流程优化中是要做加法的。千万不要认为流程优化都是做减法。

第二类,非增值活动#做减法

这类活动可能涉及到审批、审核、评审,评审活动有个特点,这个环节不能没有,但是环节很多的话效率又低,这类活动就叫做非增值活动。非增值活动是支持增值活动,它的策略是减少。

第三类,费工活动#删掉

就是这工作没意义。例如领导签字、员工统计、汇报,这些是没有意义的控制点。对于这种活动,它的策略是删除。

回头再去看IBM的流程中,有很多录入电脑的动作。这是因为信息没打通,由于部门各自为政,所以就不得不一件事情要重复做三次。还有经办人员做记录,申请人送信给商务部,还有文书的写报价信,这些都是不增值的。这些动作完全可以利用信息化系统或者直接让销售代表就能解决。所以这就是多此一举的。

针对这个流程,有三种优化方法:

第一种,删除费工。就是把那些没有意义的活动删了。

第二种,串联改并联。就是一个人面对五个人,同时信息放出去,你们同时干,5个人干完交给我,这就串联改并联。这个方法非常厉害。

第三种,就是哈默大师的思想(前文中有哈默关于流程的定义)。

我们先来看看IBM改革后的融资流程:

3

整出一个新职位了——交易员。

他能集成刚才说的很多重复的无意义的工作,这个新职位诞生后、流程优化后,客户的融资周期从原来的一两周到只需4个小时,还降低了人力财力的支出,业务也快速上升。

4

一条龙经理让业绩翻几番

这个交易员有什么特点?表面看交易员是一个整合的工作,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一条龙经理。

在我们的流程中诞生了一种职位,这个叫做一条龙经理,英文叫case book。

一条龙经理是在流程组织中才有的,职能型组织是没有的。

一条龙经理有几个特点:

第一,是员工,不是部门领导,他就是个基层员工。

第二,他对流程结果端到端负责。他并不是什么领导,但是他能把跨部门的几十个人,华为一个手机,上千个人整合到一块,端到端走完。

传统组织的很多流程是僵尸接力流程,一个员工干完交给他,他干完交给另一个他,一个个接力下去。但是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这流程就断了。

一条龙经理就不一样了,他会看整个流程执行情况,他会跟进所有环节,所有环节都是他的业务下属,注意不是平级官校,都是我业务下手,都得按照我的指令去完成工作。

一条龙经理直接一竿子插到职位,不看部门。这就是流程快速的穿越。

1

那么普通员工具备这种“一条龙经理”的能力吗?不用担心,大可以通过培训、合理授权、工作模板、IT支持等等来实现。有没有风险?没关系,有信息支撑,有IT支撑,员工的所有工作痕迹和条约的规则。既能保证效率,又能保证合理风控。

另外流程优化后给很多基层员工授权,他有没有可能滥权?会不会导致贪污腐败受贿等道德问题呢?

我们再举一个华为的例子,华为流程型组织变革前一个贪官找不到。流程落地后,数千人冒出来了。因为这个流程很公正,以客户为导向,比方说供应商选择与评估流程,走完这个流程,真正的供应商能进来,差的供应商就将被淘汰。

那些有问题的供应商被淘汰了,他不甘心,就来举报。一堆员工被举报。任正非曾说过,他最痛心的时候就是一个一个报案。这些人要不要进监狱?他下不了手。都是认识的,都是某种意义上的优秀员工。

经济学当中有一个名词叫赎买,就是你承认前面错误,这事儿就一笔勾销。因为要面向未来。任正非说那咱们就来赎买。他看了一下卷宗,知道了员工人数和受贿金额,相当惊人。然后说行,给他们一次机会。

于是让纪委单位整个账号,通知相关人员把钱打进账号里去。打回去的钱正好跟数字一样,这事一笔勾销。打少了就调查,有问题就送监狱。后来结果最后到账到比实际的还多出百分之二十,而且大多数是主动投降,最后只有四个人被抓进去了。

流程是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以权力为中心,这样的流程在救人,而不是在“砍人”。

总结一下,建立超高人效流程型组织的“砍人”三板斧:

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流程,然后根据流程生成职位、建立团队,去重新再思考每一个部门和组织的存在价值,消灭一切对客户不产生增值的多余流程和角色,减少冗余,迅速提高效率。

以上内容的核心方法论和案例,均取自蒋伟良博士的《流程型组织》三天课程中的部分内容。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科学创业派(ID:kexuechuangye),作者:蒋伟良,来源:高维学堂《品类战略》课堂

本文来源科学创业派,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