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特斯拉刚走下神坛,国产汽车品牌就发动了从电池到自动驾驶的双线反杀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diankeji.com/91che/5918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特斯拉频繁的召回公告让它再一次走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示显示,自今年以来,特斯拉已经发布了关于旗下汽车的三个召回公告。虽然对于传统车企而言,特斯拉的召回公告数量并不多,但考虑到两者之间销量的基数差距,可以说,特斯拉的召回其实算得上是相当频繁。

工商总局特斯拉

诚然,作为一家汽车企业,能够及时宣布召回汽车,确实充分体现出了特斯拉对于消费者的责任心,但是,频频出现的质量问题,也让特斯拉这款金字招牌不可避免的有些蒙尘,乃至于有了走下神坛的迹象。

特斯拉,走下神坛

近几个月以来,特斯拉的舆论口碑下降得非常猛烈,原本作为高端、黑科技代名词的特斯拉被公众贴上了“刹不住、玩儿命、霸道”的标签。

今年五月,新浪微博发起「在公路上看到特斯拉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的投票,其中占比达60.88%的选项为「闪躲,它可能会刹车失灵?」。

特斯拉

事实上,就像一些业内人士所分析的那样,造成特斯拉口碑闪崩的背后原因,却并不是一些特斯拉支持者所以为的「竞品打压」等阴谋论,而是随着特斯拉销量的迅速提升,原本一些不为人知的问题开始暴露在了公众面前。

追根溯源,真正的原因还是出在特斯拉董事会的前三排,是他们违背生产规律,火急火燎、急功近利的生产理念让产品在大规模落地时背离了自己的初心和理念。

作为 CEO 的马斯克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流露出想要将特斯拉大规模落地的想法,而作为一家相比传统车企还十分年轻的车企,想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就必须要做到低成本和高产能。一般来说,传统车厂会以反复测试、缓慢爬坡、多次迭代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点。但是特斯拉却背离了这一点,有点儿“萝卜快了不洗泥”,因为一味追求产量,忽视了一些大规模量产时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降低成本,原本作为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者,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上无出其右,率先采用的「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组合方案为行业内提供了最优解。但是自动驾驶技术作为一个正处于不断进步的朝阳产业,任何一家厂商的优势都只能是暂时的。

于是,随着更先进的激光雷达方案出现,特斯拉的「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方案便开始面临过时的风险,然而特斯拉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决定:宣布北美市场的新款 Model 3和 Model Y 将不再配备毫米波雷达,转而使用纯摄像头方案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虽然毫米波雷达相比成本为30美元的摄像头贵了大约五倍,但是迄今为止,仅凭摄像头实现的自动驾驶技术仍未成熟。在恶劣天气和弱光环境中,雷达相比摄像头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

尽管特斯拉的这项决定能够有效降低这两款低端车型的制造成本,从而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但是从安全角度来看,这一“Cost Down(降低成本)”的举动却是对消费者生命安全的严重漠视。

在如何提高产能方面,特斯拉同样给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方法——降低品控要求。

在互联网行业中,「快速迭代」是一个被公认为短期内占领市场的最佳选择,前一版本出现的 Bug,接到用户反馈后就迅速在下一个版本修复,效率远远胜过那些需要经过内部 QA 反复测试后才上线软件的严谨方式。

但是,软件不会危害人的生命,车却会成为杀人的刀。

在与用户生命安全关系密切的汽车产品上,用软件行业所通行的开发方式明显是行不通的,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承担后果的就是鲜活的生命。

令人费解的是,特斯拉竟然就还真这么做了。

在一次采访中,马斯克亲口承认,为了短期内提高产能,甚至连汽车表面油漆晒干的时间都没有。

特斯拉油漆未干

一位前高管也在采访中确认,特斯拉这么做的原因就是马斯克认为消费者会愿意为了早提车,而忽视一些汽车的质量问题。

更加令人失望的是,直到现在,特斯拉似乎也没有改掉为了快速出货而放松品控的恶习。

今年六月初,特斯拉宣布召回部分进口 Model 3,原因就是汽车的刹车卡钳螺栓出了问题。

除了在产品制造上强行追求产量而降低成本、放松品控之外,面对大众时的傲慢态度更为了 一根压倒它的稻草,其高层面对消费者时的闪烁其词、左右推脱让人愤怒,「遇事甩锅」已经成为了其身上的重要标签。

今年2月,一位南昌特斯拉车主反馈称,刚买的新 Model 3在使用特斯拉官方超级充电桩后无法启动,但是特斯拉在没有经过全面、完整调查的情况下就直接甩锅国家电网,称是后者电流过大。

特斯拉国家电网

不过特斯拉这一回是一脚踢到了钢板上。国家电网并没有接过这口甩过来的“锅”,直接否认了这一说法,并表示当时电流一切正常。最终,特斯拉只能乖乖道歉了却此事。

不止于此,特斯拉中国区业务负责人陶琳在谈及一直在坚持维权的郑州女车主时,也没有表现出对事情真相应有的审慎态度,反而直接向媒体暗示维权女车主是受人指使,并直言“特斯拉不可能妥协”。

特斯拉陶琳不妥协

姑且不论该女车主背后是否真有安排,首先她是通过合法、正当途径购买的特斯拉汽车,是一名消费者,特斯拉直接暗示该用户的维权动机,既显得处理问题缺乏经验,也间接伤害了  沉淀已久的品牌形象。

也正是因为这些NO ZUO NO DIE,尽管特斯拉作为智能汽车的先驱者,但是其意图通过降低汽车安全性来实现快速规模化的行为,以及傲慢的公关态度都让它已然不再是消费者心目中黑科技的代名词,逐渐走下了神坛。

从电池到自动驾驶,国产智能汽车双线反杀特斯拉

正如历史所反复写就的那样——「王朝的更替永不落幕」,智能汽车行业亦是如此。随着行业领头羊特斯拉走下神坛,国产汽车也来到了反杀特斯拉最佳的历史时刻。

当年,特斯拉作为刚入局的新玩家,能够在行业壁垒极高的汽车行业闯出一片天地,与它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先发技术优势是分不开的。然而,由于近年来随着国产智能汽车产业链的整体提升,特斯拉与国产智能汽车之间的技术代差正在迅速缩小。

特斯拉电池

特斯拉汽车公认的一大优势便是相比其他品牌的智能汽车有着更长的续航,其与松下合作研发的18650圆柱型锂电池实现了惊人的152Wh/kg能量密度,远超当时的行业水平,国产智能汽车产业自然也是望尘莫及。

不过特斯拉的领先步伐并没有维持多久。作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龙头,宁德时代一跃而起,在电池能量密度上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据宁德时代此前公布的技术路线显示,到2022 年,宁德时代将会推出能量密度达到220-240Wh/kg的电池。显然,中国的动力电池水平已经站在全球顶尖行列。

宁德时代路线图

如此先进的技术自然也让宁德时代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中份额排名全球第一,高达45%。如此优秀的成绩自然也引起了特斯拉的注意,经过长期谈判,双方最终达成合作,特斯拉宣布宁德时代将在全球市场为其提供动力电池。

由此一来,特斯拉便与中国智能汽车在动力电池方面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相关优势在 刹那间荡然无存。

在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的技术也正在逐渐被国产厂商所超越。

首先,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实际体验并没有广告宣传的那么优秀。特斯拉员工曾透露称, 他们的自动驾驶技术仍处于 L2阶段,只是公司有意误导消费者,是“马斯克吹牛”,使得消费者过度信任了他们的自动驾驶技术,最终酿成了近年来的多起事故。

此前马斯克还曾在社交媒体上为一位双手脱把的特斯拉车主点赞,隐约间为其自动驾驶功能的做强大做背书。这其实非常让人疑惑,在技术并非完全成熟之时,如此鼓励这种行为真的 会是一种好的示范吗?

特斯拉自动驾驶

而反观国产自动驾驶技术厂商现阶段所展现的成果,就能明显感受到我国一部分企业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积累已经青出于蓝,乃至于胜于蓝。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激光雷达方案的普及。

相比反对雷达技术的特斯拉,国产自动驾驶厂商的选择就要明显安全很多,华为、小鹏在内的多家厂商已经实现了激光雷达方案的自动驾驶功能的准商业化;并且由于我国采用了车路协同发展路线,在城市自动驾驶方案上还会添加汽车与道路 IoT 设备的数据流通功能,从而帮助系统更好地预判道路风险,实现更加稳定、可靠的自动驾驶,在真正意义上无限逼近L5。

华为MDC810

与自动驾驶技术关系密切的汽车芯片领域,我国以往在该领域的积累甚少,不过随着产业链的整体发展、升级,越来越多的车企和技术提供商也开始进军自研芯片领域。

在芯片设计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华为已经推出了多款可用于智能汽车领域的芯片,目前华为 MDC 810 基板的算力已经达到400+ TOPS,完全能够应对 L4级别的自动驾驶需求;另一家新能源汽车领域巨头比亚迪也在芯片制造全产业链进行了完整的布局,从原料到芯片设计等全部实现了自给自足。

华为MDC810

除此之外,由于华为受到制裁事件的影响重大,国内半导体生产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投入。已有消息确认我国将会在今明两年实现28nm、14nm 两种工艺的全国产流水线生产。

尽管这两种工艺相比台积电和三星的5nm 似乎稍显过时,但是对于芯片性能要求不算高的智能汽车来说,已经非常够用了。并且随着芯片制造流水线的国产化,「卡脖子」式的制裁对于我国科技行业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小,尤其是汽车芯片产业。

疾驰吧,国产汽车

谈及汽车这类产品,不可回避也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国人,至今仍然认为买一辆好车是一件关乎脸面的事情。

实事求是地说,由于我国制造业和科技行业的起步比较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国产品牌确实要比欧美日等国的产品要少那么一点「面子」。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行业跨越式进步,这种情况正在悄悄发生改变。

何小鹏李斌李想

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蔚来、小鹏和理想近年来深受市场消费者认可,比如在今年三月,这三家车企分别达到了7257、5102和4900辆的月销量,同时也依旧保持着销量正增长,增长率均以200%起步,这足以说明消费者对国产智能汽车的认可正在逐渐增加。

其次,特斯拉在近几个月的表现可以说是为我们的国产车打出了神助攻,不仅被曝出品控松散,态度傲慢等问题,还接连在供应链上向中国制造伸出橄榄枝,这一切连串的事情不但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了所谓的进口品牌,打破了我们心中「欧美产品一定好」的某种想象,同时也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建立起了对于中国高端制造业的信心。

从迷信到去魅再到“国产真香”。就像过去三十年间迅猛发展的中国家电产业那样,掌握着核心科技的中国智能汽车产业也必将在多条路径上反杀国际大牌,用扎扎实实的好产品推动起市场认知的整体转变。

电科技专注于TMT领域报道,青云计划、百+计划获得者。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自媒体人称号、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请登录:http://www.diankeji.com/member
商务合作请洽:marketing#diankeji.com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