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手機無線充電散熱實驗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blog.darkthread.net/blog/phone-charger-cooler/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手機無線充電散熱實驗

calendar.svg 2021-07-04 04:23 PM comment.svg 1 eye.svg 258

從 Nokia 920 時代開始,不管在公司或家裡,我習慣有事沒事就把手機放在無線充電座充電,原以為減少充放電次數電池會長命百歲,殊不知我的 S9 還沒滿兩年電池竟發肥到把殼撐破

換完電池事後檢討,減少放電循環是對的,長期處於充電發熱應是讓鋰電池短命的原因,尤其後期不知三星充電座還是電池本身有問題,常常充飽電好一陣子,手機在充電座上還是熱熱的,感覺不 OK。

找了一些佐證資料,如密西根大學的研究指出溫度是鋰電池壽命的重要關鍵,不洽當的環境(包括溫度低於攝氏 0 度或高於攝氏 40 度)也會影響。

至於一直處於 100% 會不會對電池造成傷害?依據這篇充满电的笔记本还一直插着电源,会弄坏电池吗?

100% 滿電插線使用的真正問題是「儲存鈍化」,儲存鈍化在滿電時尤為嚴重。不過,對於每週至少會對電池進行一次充放電的使用者來講,這個問題基本不用擔心。但如果常年插電滿電使用,確實會產生鈍化現象。同時,高溫會極大加速鈍化和老化過程。

我歸納的結論是,維持 100% 滿電搭配每週一次充放電應可減少儲存鈍化,但溫度過高對電池肯定是慢性自殺的行為。

後來我改變習慣,下班後讓手機放電到隔天,隔天上班時間再從 70-80% 回充到 100%,而充電座則搭配自製的無線充電座散熱器降溫。

這陣子開了 3D 印表機印東西,心血來潮,決定把無線充電散熱模組升級一下,順便做個實驗觀察效果。

之前做散熱模組只有半截掛在充電座前端,不小心動到便會分家需要喬位置,這兩年我依據實物尺寸做 3D 模型的功力有進步,就升級成全罩式吧。

台達電風扇是從一台 20 年前筆電拆下來的,拾荒撿來又長年運轉 N 幾年還頭好壯(最近跟台達電很有緣 12,對品牌的印象愈來愈好),但麻煩處在於它的罩子是為了嵌入特定筆電結構設計的,東一塊底板、西一根柱腳,無規律可言還不對稱。但自己設計 3D 模型的好處是可以 100% 量身訂做:

thumbnail

由於可能會有列印公差,擔心尺寸抓太緊塞不進去尷尬,中央挖洞時我多留了 1mm,結果留多了導致密合度略差,但重印要兩個半小時作罷。為提高空氣流通效果,我在風扇出口處黏了兩塊泡棉將手機墊高,以便風能完整從背面流過帶走廢熱,底下舖的絨毛布則是降低噪音用的,吸震效果卓著。

thumbnail

接著是最有趣的實驗部分。

既然要搞就多學著東西斜摃一下,我順便練習了縮時攝影。測溫軟體我用 3C Battery Manager 這個 App,先測試未開散熱風扇的狀況用無線充電座充電,取得最高溫後再開啟散熱風扇,接著觀察溫度下降狀況:

測試影片

實驗結果,充電前溫度為 29.8,充電 20 分鐘後達到最高溫 43.5 度;開啟散熱風扇後,5 分鐘內下降 7 度,10 分鐘下降 9 度,後面就緩緩下降,20 分鐘達到最低溫停留在 33 左右,下降約 10 度。

測試成功。

and has 1 comment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Comment
Name Captcha 36 - 20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