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专访 | 即刻数据分析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sensorsdata.cn/blog/2018110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专访 | 即刻数据分析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神策小秘书 标签: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师, 数据分析工具, 神策数据 2018年11月07日

纪敏说,其实从高中开始,每当觉得付出了努力,却又毫无收获的时候,就会翻开笔记本的第一页,看自己曾写下的这八个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我知道,我做的都是我热爱的事情。”

听见纪敏声音的那一瞬间,感觉她和北京的秋天格外和谐,淡然清澈,又带着娓娓道来的故事感。不知道是不是数据分析师这份职业印在她身上的职业特色,让她讲话的时候简洁而认真,倾听的时候礼貌又专注。

Part01 非典型性职业女青年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影视剧里,对优秀职业女性的描述都逃不过“精明强干”“雷厉风行”的字眼,她们穿着成套的衬衣和半身裙,纤细的身影风风火火地穿梭在各个会议室。

其实这种定义很单薄,作为同样优秀的职场女性,我索性把纪敏定义成——非典型性职业女青年。

作为一名数据分析师,纪敏见证了即刻从积蓄能量,到如今“即友”满园。“我们做数据分析师的,就是连接数据和业务的渠道”,显然在纪敏的意识里,这份工作没有外界人士想象中的复杂和高端。

数据分析师是理想的工作吗?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问班里面的小朋友长大了之后想做什么,警察、科学家几乎是意料之中的最高票回答。”纪敏笑着说,她其实初心未变,和小时候那些吵着要当破案的警察、揭秘的科学家的孩子们一样,她成了一名探寻数据真相的分析师。

外人看来,这份职业的准入门槛很高。除了学历、智力上的硬件条件,好像还应该有面对数据海洋时候的耐心和严谨。但纪敏十分乐意从毫无头绪的数据中找出一条能够引领未来的线,每当拨出一条主线的时候,她都觉得“像警察破了一桩大案”,诚然,数据分析是这个世界上探索产品真相的唯一途径,它真的和警察破案一样,都是为了寻找距离真相最近的那一刻。

碰巧,纪敏热爱这种用事实说话的真相。

如何利用这些数据真相?

她拿着手里的真相,每天在数据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奔波,与她的伙伴们一起把晦涩难懂的数字转化成普通人能看懂的信息,再提出针对于产品的解决办法。

在某种观念里,似乎只有数据分析师团队是全公司中离真实最近的人,也是对产品逻辑理解最深刻的人。

数据分析师时常颠覆一些惯性的认知,比如当大家对新上线的功能都自我感觉良好时,数据分析师们能发现背后的用户动态,敲醒自嗨的设计者,用客观规律和实际去改变认知,这样的颠覆,往往能让人保持清醒。

纪敏说,作为 C 端产品的数据分析师,其实和 B 端行业在分析思维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要将关键的用户成长周期、成长路径等方式定义了之后,其他的内容都是相似相通的,那么分析的时候到底用什么工具、用时多久、成功率有多高,就全是自己发挥的空间了。

作为一个愿意保持清醒的职场人,她留给自己的发挥空间也在不停地注入新鲜的内容。

Part02 职业女青年的职场

即刻从 2015 年上线以来,就以一种不同于其他资讯类 App 的角色出现。通常的资讯类 App 按照“社会”“军事”“娱乐”“科技”等标签分门别类,然后根据用户常看的主题推送相关的内容和广告。

但即刻从早期开始就主打兴趣,力图每一次的推送信息都正好契合用户内心,如今,随着行业的变化,即刻又开始向社交模块倾斜,鼓励并引导用户在对应的主题广场中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这些关于即刻和行业之间的细微变化,即刻数据分析师团队时刻都在敏锐地捕捉。

4 年的时间,即刻走得怎么样?

“对于即刻目前的发展状态,我很看好。”

即刻的死忠粉,忠诚度极高。纪敏说,首先从这几年对用户的了解程度上来看,即刻的死忠粉,出乎常人的意料。这些喜欢即刻的人,恨不得事无巨细地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生活琐事,在各类兴趣广场中遨游,日日打卡见闻。

用户留存是即刻的优势所在。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用户离不开你的 App,这叫用户留存。对于新用户的留存分析,一般倾向于渠道和投放两个方面,分析的时候速度要快,跟业务结合地要紧密。

即刻数据分析师团队在做这些分析的时候,除了渠道和投放两大基础维度以外,也会按功能维度,即新用户的接受程度和使用情况,以及活动维度去综合考虑。

兴趣是前提基调,氛围才是社交得以发展的条件。目前,即刻的商业模式优势日渐难以撼动。即刻是沉淀了自己、全网和用户三部分的内容,才做出来的兴趣分发,相当于是先拥有了兴趣的内容载体之后,才有后续工程。

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快速细分并锁定用户的兴趣,一旦发现用户对“兴趣扩大”的引导不感冒,也能迅速调整战略,这些也是即刻区别于行业中流行的“从大到小”的兴趣拓展模式。

纪敏作为数据分析师,在用户行为上面花费了极大的功夫,也正是因为多数据的采集和研究分析,让整个团队能够把用户的情绪和兴趣良好把握,然后在兴趣信息的切割层面,划分的尤为细致。

作为数据分析师,如何推动业务发展?

即刻已经从最初的手动分析原始表格,跨越到了利用神策分析作为工具的阶段。每天,纪敏和团队都有 70% 的工作通过神策分析平台来完成,邮件里每天都有分析平台发送的数据概览邮件,被数字包裹,是数据分析师的家常便饭。

但作为一个优秀的数据分析师,她不能单枪匹马地在数据方面下的功夫,她的任务是用数据驱动即刻的价值。

首先,要为各部门的同事配置数据分析平台上面的概览页面。运营部门的同事,会在平台上查看分析师为其配置的自动概览,根据数据分析师们发送的报表,获取需要的数据和信息,通过对业务领域核心指标的简单分析,了解页面 PV/UV 以及核心功能的使用情况。

研发部门的同事在平台上面利用数据指标排查问题,同时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等。老板会根据数据分析师们发出来的报表和平台的概览内容,对报表提出修改意见,或调整指标内容。

其次,必须专注于分析平台上各种功能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从功能和业务的角度出发,合理地为各部门配置数据概览信息,目前来看,事件分析、漏斗分析、用户分群、分布分析是数据分析与配置方面的重点。在这里,简单举 3 个关于配置需求的例子:

  1. 产品 / 内容运营:内容的更新维护情况;内容的产量变化与分类分布情况;内容推送情况,如推送分布、推送到到、推送点击等;各内容运营位的展示与电机转化情况。

  2. 用户运营:用户活跃度核心指标、各类 UGC 生产与消费情况。

  3. 活动运营:已结束活动复盘(参与人数、活动完成度、活动传播度、活动留存和 App 内其他活跃于留存数据);进行中活动检测(参与人数、活动转化、下载/跳回 App 转化率、活动稳定性、异常指标)。

然后,每周会向各职能线发布 4 份主要的报表。对于纪敏来说,除了配置概览内容,这 4 份主要的数据报表同样具有极高的业务指导意义。

  1. 整体业务报表:包含核心指标和产品核心业务与功能变化。

  2. 新用户报表:用户获取与渠道质量、新用户行为分析、新用户相关运营活动分析。

  3. 分析师内部脑洞型报表:分析师结合核心指标和产品内的活跃现象,自行去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挖掘有效增长点,并讨论后产出有价值的分析报告。

  4. 异动分析报表:日活、留存、新增等数据发生异动时,通过细分探寻原因,定位问题;如果判断是正常情况的话,会相应改变一些策略,如果日活正常偏高,就提醒业务同事可以选择在这样的时候做一些活动。

最后,数据分析师要根据这些数据报表与其他部门沟通,推动业务产品的迭代与发展。当然,其中就少不了和产品经理方面的“直面对决”:

第一,在每一次产品改进时,产品经理都会和分析师充分沟通本次改版的方向和目的。

其次,在新功能或新版本上线后,纪敏和团队会在第一时间(1-2 天内)给产品经理们搭建新版本报表,来反馈改进效果(主要包含新版本覆盖情况、新功能使用情况和新优化的数据表现; 整体表现数据如留存、转化;具体功能的使用人数、使用率、使用留存等)。

第三,在 1-2 周内,纪敏和团队将给出 3-4 份详细的分析报告,进一步分析用户对新功能或新版本的反馈,并试图挖掘其中的原因。

之后,上面的部分数据主要作为后验的工具,纪敏也会自己在数据中挖掘一些信息,并证明其有效性,分享给产品经理,推动他们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聊天过程中,纪敏分享了一个关于内容产品“Aha Moment”的例子,每次看到数据驱动场景实践,好像都是她作为一名数据分析师最欣慰的时刻。

即刻产品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内容的分发,用户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浏览关注、推荐和动态页的内容与评论。

按照用户使用这些内容模块的行为,可以按其门槛和深浅分为路人行为(如浏览帖子)、围观行为(点击并查看评论)、普通参与行为(点赞、转发)、深度参与行为(发布评论)等。通过留存分析功能,纪敏与团队发现行为深度越深,用户的留存就越高。

但由于扩大发生参与行为的门槛过高,落地性也就较差。因此,选择围观行为,通过放大其面积来提升用户全站留存,所以,就在产品信息流列表页露出一条热评,一方面让更多的用户看到最精彩评论,另一方面更有力的引导用户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纪敏和同事发现,新增热评功能后,成功将阅读评论的用户比例提升,并且成功提高了全站留存。

这个例子通过实践得出了成功的结果,而其背后也同样存在一套驱动机制,让分析师来仔细斟酌: 1、选择高留存的行为,并选择其中比较容易扩大使用者面积的几个,在产品功能层面放大,让更多人看到并发生转化,从而提升留存。

2、评估最终效果时,首先评估该功能的使用人群和占比是有否有效提升,有则认为改进有效。

3、以上主要因为产品在改进期间会同时发生很多其他改进,也会有各种不同的市场、运营活动,单纯用留存来评估,无法有效验证。

这些用数据驱动价值的内容,都是纪敏的工作日常,分析、发现、实践、探索等等部分,都是分析师对驱动企业价值做出的努力。

有哪些容易踩的“坑”要避开?

第一,不要重复无意义的工作。许多刚入行的小伙伴喜欢把清理数据作为主要工作,纪敏认为这只是让你接触数据的一种方法,每天重复地提出需求、整理表格,会磨灭掉许多对于分析师岗位的热情。

第二,不要“全手动”,要寻找代替的工具。既然不能重复地做无意义的工作,那么就要学会用工具去代替人工,选择合适的用户行为模型和工具,能把分析师的主要精力放在规律和策略的探索上,才能充分发挥一名数据分析师应有的价值。

现在,行业市场日新月异,新的产品和理念层出不穷,纪敏清楚地知道,数据分析只是一种辅佐手段,它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产品方向、功能价值,但她仍会背着高中笔记本上“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八个字朝着更深更远地路去走,努力为她所辅佐和支持的产品,探索更有价值的数据意义。

更多干货和案例,可以关注“神策数据”和“用户行为洞察研究院”公众号了解~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