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滴滴变形记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78-20210702-36298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滴滴变形记

程维和柳青提出滴滴要“走向世界,超越出行”。正如它的真正对手Uber没有将自己局限在出行一样,从网约车、外卖到货运,甚至是后者还在探索初期的空中飞行,滴滴和Uber显然都想改变城市的运行效率,核心是一种真正“按需分配”的物流体系的升级。

6月30日,滴滴低调在纽交所敲钟,竞价时长近3个小时,充分显示了资本市场对这一出行巨头的看重。

和此前外界猜想的不一样,滴滴并没有“流血上市”。招股书显示,滴滴在2021年一季度,首次录得季度盈利,净盈利55亿元。

从最初只有8位用户的新型出行平台,到拥有年活跃用户4.93亿的出行巨头,滴滴用了9年时间。在这一路上,从争夺市场到因为安全事故被按下“刹车”键,从与司机端不断冲突、和解到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方向,滴滴几乎没有时间停歇,一路马不停蹄,总是在质疑中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了现在的样子。

在低调敲钟之后,市值已达700亿美元的“巨头”滴滴,仍旧面临着商业层面如何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社会层面如何更加安全,抽成问题如何妥善解决等一系列问题。而从回顾滴滴“升级打怪”的历程中,我们或许能窥见在未来面对新问题时,滴滴将会选择解决的态度和方式。

两次并购滴滴从0到1

2012年,从阿里“中供铁军”走出的程维创办了出行平台滴滴,9月上线,12月便获得了金沙江创投的300万美元A轮融资。在滴滴的招股书创始人公开信中,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表露,到2012年底,滴滴每天已经在服务10万乘客了。

彼时的互联网出行市场刚刚起步,市场与资本没有留给滴滴和程维慢慢成长的机会。在南方市场,快的打车于2012年8月正式上线,对出行市场同样虎视眈眈。

据IT桔子的数据显示,2013年4月,滴滴从腾讯拿到了1500万美元B轮融资,“快的”则从阿里巴巴方面获得了400万美元的支持。补足弹药后,“滴滴”和“快的”的“近身肉搏”正式开始了。

有用户向DoNews(ID:ilovedonews)回忆,当时滴滴经常会有每单10元左右的打车补贴。在司机端,两家公司提供的补贴更为丰富,有司机称当年除每单的正常补贴外,还会有50-100元不等的惊喜补贴。而许多的哥会选择哪个平台补贴多就上哪个平台接单。疯狂的补贴还滋生了司机刷单骗补贴的现象。

2013年8月,快的打车接入支付宝;9月份,滴滴接入微信与手机QQ。一方面是巨头借出行平台扩大各自的移动支付用户;另一方面,出行平台选择紧靠巨头,要支撑自己在市场站稳脚跟。

2014年初,双方的补贴大战进入高潮阶段,滴滴从腾讯和中信处获得1亿美元的支持。随后,阿里也迅速跟进继续支持快的打车。这时,除了补贴之外,两家也竞相拓展自己的生态版图,不仅推出了专车服务,还在公交车、航空出行等领域纷纷布局。

2014年12月,腾讯联同Temasek淡马锡、兰亭投资、DST再向滴滴输血7亿美元。一个月后,快的打车宣布获得来自软银、阿里等机构的6亿美元融资。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当业内还在讨论“出行市场究竟会鹿死谁手”的时候,2015年情人节,滴滴与快的打车突然宣布合并。在一个月后,合并后的联席CEO吕传伟便退居二线。

关于这一场历时近2年的大战,有相关报道称,滴滴与快的总计烧掉了近20亿元人民币。马化腾在香港大学的一次演讲中透露,当时我支持滴滴,阿里支持快的,我们就像打仗,最高一天亏4000万,谁也不敢收手,一收手就前功尽弃了。

更让程维没有想到是,刚刚“流血”打完了第一场仗,还没来得及休整,Uber中国就展开了迅速的攻击。就像坊间广为流传的程维的那句总结一样:“我以为滴滴和快的的竞赛就是总决赛,合并后可以好好建设家园了,没想到,只是亚洲小组赛。”

滴滴与快的打车合并不到一个月,优步中国就宣布降价三成,加之其品牌号召力,很多白领一族迅速成为优步中国的忠实用户。滴滴只能马不停蹄的投入到新的战场中。彼时,滴滴快车的每公里单价曾一度将至0.99元,还推出了半价优惠策略。

直到2016年5月,苹果为滴滴注资10亿美元,成为滴滴要赢得这场“亚洲小组赛”的重要标志,因为苹果同时也是Uber的投资方。最终,滴滴宣布收购Uber中国,虽然当时双方在官宣的表述上不尽如一,但最终的结果是,“人民优步”成为了一种记忆,“滴滴的时代”到来了。

滴滴渡“劫” 重建体系

“2016年,是滴滴的一个里程碑,完成了公司第一个五年的愿景:打造一个中国人领导的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的出行平台。”程维在2017年初一封内部信中表示。在完成了两次并购之后,滴滴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国内市场出行领域的领先者。虽然与嘀嗒、易到、神州等平台,在网约车不同垂直领域仍有竞争,但滴滴已经准备高速驶向另一段更宽广的赛道了。

程维曾表示,2017年是滴滴的变革之年。这一年,滴滴要为未来五到十年做准备:夯实优势业务、拓展边界、保持增量。这一年,滴滴智慧交通FT团队成立,快马加鞭地与各地政府展开合作,希望运用自身技术优势,成为智慧交通综合服务提供商。

在与Uber于国内战场交手后,滴滴的国际业务事业部也在悄然运作,开始出海。年底,R-Lab正式成立,负责滴滴的多元化探索。

2018年,本该是滴滴飞奔,快速发展的一年,结果却迎来了“至暗时刻”。在当年夏天发生的两起顺风车安全事故将滴滴推上风口浪尖,被视为盈利业务的顺风车停摆了长达一年之久。

一时间,滴滴被笼罩在一股阴暗的氛围中。“滴滴能不能挺过去?”成为了很多人的疑问。“我们躲不过几个锥心的问题:滴滴到底有没有价值观,是不是一家只顾利益,漠视安全、逃避责任的黑心企业?滴滴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能不能保护用户的安全出行?互联网出行到底是不是一个应该存在的行业?”在“乐清事件”发生十余天后,程维在公开信中自问。

程维和滴滴的回答是:行胜于言——成立安全指挥部,All in 安全。正如在招股书创始人信中,程维和柳青所说:“我们意识到,滴滴的业务同其它互联网平台有本质的不同,我们不只是连接消费者和商品与服务,还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和多变的人性。”

在出行领域,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安全永远是盈利的重要前提。滴滴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柳青曾表示,滴滴不惜以全年的增长为代价,把精力和重心放在了去搭建安全保护体系,保障司机和乘客的安全。滴滴数据显示,2019年其全年投入安全专项费用超过20亿元,2020年,投入安全费用30亿元,并安装100 万台智能安全车载设备。

在安全问题之外,滴滴的高佣金问题在上市前夕再度被发酵。滴滴网约车CEO、司机委员会主任孙枢发布公先后发布了两封公开信,一封表示要建立透明账单制度,排查关于抽成超过30%的订单占总订单数的比重从2.7%下降到了0.03%;另一封则宣布推出“早高峰0佣金”计划。

滴滴招股书显示,滴滴目前在国内已经拥有1300万名活跃司机,这包括出租车司机和网约车司机。而正是这些司机们撑起了滴滴日均2500万次的交易量和它的出行帝国,归根结底,滴滴的核心生产力是“司机”。

在安全事件和佣金问题之后,滴滴或许真正明了了,与其他互联网产品不同,“交通出行”除了商业属性之外,更天然具有社会属性。在招股书中,关于安全和政策的风险提示占据了60页内容的绝大部分。

成为真正的巨头多元化业务林立

从2017年开始,滴滴就开始为多元业务发展做布局,无论是国际市场、外卖业务、电商业务还是车服、金融和自动驾驶,滴滴的目标是不断获取增量,提升效益,丰富和稳定营收结构。这就如同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巨头在主营业务稳定后,不断向外拓展边界一样。

在招股书中,滴滴提出了“四大核心战略板块”,分别是共享出行平台、车服网络、电动车、自动驾驶。在具体收入构成上,这些战略板块则被分成“三大业务”,包括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从招股书数据看,滴滴中国出行业务已经实现盈利,成为其“基本盘”。2019年,滴滴中国出行业务首次实现盈利,经调整息税前利润达到38.4 亿元。2020年,这一数字升至39.6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则为36.2亿元。

在国际化业务方面,滴滴是Uber的追赶者。从2017年悄然启动国际化到如今,滴滴已经在1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但同Uber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滴滴海外网约车业务订单笔数分别为2.83亿、9.62亿、13.48亿笔,收入分别达到了3.18亿元、18.98亿元、22.93亿元。2020年,其扣除司机收入等成本后的息税前净亏损达到35亿元。

目前,滴滴在海外的拓展方式属于自建和寻找“代理人”两种方式,在开放市场积极投入,在饱和市场则选择入股、技术与资源输出等方式来占据市场。“我们渴望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科技公司。”程维和柳青要带领滴滴实现这一梦想,还需要为它持续不断地“输血”。

以共享单车、车服网络、电动车、自动驾驶、生鲜电商等为代表的新业务,虽然是亏损的主要来源,但是增速较快。招股书显示,2021年,其他业务实现收入21.24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79%。值得注意的是,滴滴没有将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进行并表,并已经在3月份,将橙心优选分拆融资。与大出行相差甚微的“橙心优选”,未来将会何去何从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创新业务自动驾驶,被视作是滴滴的“未来”。在滴滴自动驾驶业务分拆后,它获得了软银和滴滴5.25亿美元的联合投资,估值达到34亿美元。在落地方面,滴滴较为谨慎,选择从网约车定制车开始试探市场和用户。在首款定制网约车D1的发布会上,程维对它的规划是,到2025年将有100万台D1搭载自动驾驶技术;而到2030年,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程维和柳青提出滴滴要“走向世界,超越出行”。正如它的真正对手Uber没有将自己局限在出行一样,从网约车、外卖到货运,甚至是后者还在探索初期的空中飞行,滴滴和Uber显然都想改变城市的运行效率,核心是一种真正“按需分配”的物流体系的升级。

网站编辑: 王满华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