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最不起眼的中国渔村,竟是个宝藏地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43866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最不起眼的中国渔村,竟是个宝藏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黄加宝,头图来自:九行

在粤西,有座“超级不起眼”的小渔村:

它跟香港的一座渔村重名,当人们提起它,首先想到的还是香港那座渔村;它所在的城市存在感很低,只有想起海岛游时,才勉强把这城市列入清单;它也很孤单,独自面对那茫茫大海,千百年来只有一刹辉煌。

但就是这短暂风云,足以让它千古留名:

就在数百年前,它被誉为“东方威尼斯”,成为世界各地冒险家的乐园,一句“大澳赚钱大澳花”的民谣,让它足以与广州十三行比肩,成为“十三行尾”,“南海一号”沉船在距它20海里的地方发现。

没错,它就是阳江大澳渔村

去年底,大澳渔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还曾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国家级最美渔村”,在见证“海上丝绸之路”上,有它重要的一环。

风云变幻的小渔村

“呔,这里有沉船。”1987年,广州打捞局和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阳江大澳以南20海里处意外发现一艘宋朝商船。这艘船,就是后来震惊世人的“南海一号”。

就在人们错愕之时,它以一己之力证明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规模有多宏大:800多年前保存完好的宋代古船、16万套瓷器,还有无数的货币、金器,其船体规模之大、发现文物数量之多(18万件套),又令其被冠以“海上敦煌”的美誉。

85

△“海上敦煌”在阳江附近海域发现

但硕大的“南海一号”,为何偏偏在大澳旁边发现?这就得从大澳的地理位置说起了。

大澳,位于阳江市阳东县东平镇。明清时期,东平镇是一个孤岛,无路可通,位于岛屿尖端的大澳逐渐成为附近渔民的落脚点。

要说大澳的位置,也实在是好。南临南海渔场,上至川山群岛,下至海陵岛,与南鹏岛、大镬、二镬岛屿隔海相望,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令其神似聚财的“金元宝”。

85

△形似“聚宝盆”的大澳 

约莫在18~19世纪,荷兰航海家奥斯芬在行船时经过大澳,还不禁赞叹道:“好一个美丽港湾和天然宝岛!”

大澳也没辜负众人的期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古代官员往来广州、徐闻,还有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当年,汤显祖被贬至徐闻当典史时,经过阳江有感而发,写出《阳江望夫石》一诗:“峰如眉黛翠如环 ,破镜迷离烟雾间。”

85

△大澳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补给港

据《阳江县志》载,大澳港口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处补给港,也是商旅贸易港、转运港。从宋代起,就有不少从始发港泉州、潮州、广州出发前往南亚、欧非的商船以此作为补给站。所以,沉船在大澳附近海域被发现也就合乎情理了。

最鼎盛的时候,是清乾隆时期广州作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连带着大澳一路水涨船高,海洋浪花带来的都是金钱的声音。

彼时的大澳,商铺林立、往来船只繁多,贩卖杂货、粮油、食盐的声音不绝于耳,经营着鱼栏、造船、盐店、银号、海味等十三个行业,于是中外商客又把大澳与广州“十三行”相比,称之为“十三行尾”,风头一时无两,连三岁的孩童都会唱:“大澳赚钱大澳花,未到东平莫归家。”

85

△大澳在过去鼎盛一时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一书有载,明清时期的大澳,除了是普通渔民和往来商客的常驻之地,还成了世界各地航海家、冒险家和海盗们的乐园,被称“东方威尼斯”。

可以想象,当时的大澳作为海上补给站,是多么地繁华兴盛。但当潮水退去,如今的大澳又以怎样的面貌示人?

一秒闯入当年渔港

当进入铁路时代,大澳的海上优势便不复当年,或许实在过于偏远,又或许无人留意,大澳反而轻松地把百年前的样貌保留下来。

走在大澳街头,你很容易就入了当年的戏。

风景自然是不必说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中间凸起的为民居群落,位于静水区的大澳,总是给人一种“面朝大海,风平浪静”之感。摇曳的渔船,三两行人,咸腥的海风拂过,不难想象百年前的画面。

85

△大澳渔村

疍家渔民,临海而居。在大澳的海边,还保留着80多座完整的疍家民居,那逼真动人的砖雕、石雕就在眼前,触摸上去,仿佛还能感受当时渔民日出而作、靠海为生的生活。

或许当年疍民们还不习惯上岸生活,有些疍家古民居甚至直接按渔船设计布局,狭长的房屋仿似一条船,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一家人的寝室,下层开一个小房,形似船舱,作为生活区。这些密密麻麻的房子,都是见证古疍民生活习性的“活化石”。

沿着老街前行,便是380多米长的明清商业街和古商会。与村中老人谈话,仿佛重现昨日之景:卖酒的掌柜腆着肚皮,吩咐伙计别缺斤少两;经营客栈的店家客似云来,其中不乏波斯、天竺的面孔;大澳最大鱼栏万福隆的东家司徒少松与客人寒暄几句,便往商会走去……

那是他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牵头成立的商会,位于十三行中间,又称“大澳商会”。通体鹅黄色的西洋建筑风格,使这栋两层小洋楼与周围民居区别开来,当时匪患、海盗不绝,掌柜们便建造墙体牢固的商会楼安财保命,它又是大澳百年兴衰的见证。

因为过去大澳常年受海盗滋扰,当地又修建了碉楼和炮台,如今也保存下来了,还有“万人公”和全国首个渔家文化专题展览馆——大澳渔家民族风情馆。

由于深受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大澳的海洋地域文化又显得与众不同。

靠海而生,古疍民男的习惯穿薯莨布、女的为土布,头戴疍家帽,方便海上作业。他们过去的婚俗还与阳江其他渔港不同,流行“斗歌”抢亲。虽然此风俗不再,但斗歌时所唱的“咸水歌”还保留了下来。

85

△大澳渔女在织网和唱渔歌

比如当有人唱:“乜鱼出身擦面粉哩?乜鱼出身披金银哩?”懂行的人就会回答:“牙带(鱼)出身擦面粉哩 ,黄鱼出身披金银哩……”

在大澳村,人们信奉妈祖,渔村里所建的妈祖庙至今香火鼎盛。每逢出海,渔民都必到庙里拜一拜。

在大海里谋生的人,传统节日特别多,比如燂船节、“娘嬷诞”或端午节赛龙舟。燂船节,就是渔民选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往往是休渔后开捕前,前去妈祖庙烧香祷告,进行一番祈祷仪式。

85

△出海捕鱼前先向妈祖祷告

难怪大澳被认定是“广东省唯一保存下来原始渔家风貌的渔村”,又被人称作“岭南渔家文化的活化石”,走进大澳,吹着海风,过去的渔家风情便扑面而来。

雄起吧,大澳

虽然今天的大澳依然默默无闻,就像那大海上平凡无比的一朵浪花,但过去留下的文化遗产足以让每个大澳人淡定而从容。

310户渔民生活在这“海上桃源”,山海之间,几艘渔船停泊在岸上,游人如织,大澳真的有重新雄起那味儿了。

2020年,整个大澳渔村的游客接待量达到12万人次之多。从西部沿海高速三山出口到东平镇只需15分钟,每个周末都有超过2000名游客去大澳游玩。

在打造“乡村旅游”方面,大澳可谓铆足了劲。先是东平镇投入2000万对大澳进行升级改造,包括道路、广场、墙绘等等,把渔家风情和疍家情怀串联一体,做到“城乡即景,景即城乡”。

85

△大澳“渔家文化”墙绘

当你走进大澳,除了感受到过去的气息,从海洋里窜出来的“新鲜感”也扑面而来:干净的路面、“渔女出嫁”墙绘,还有“渔家风情,浪漫小镇”旅游精品路线。这条路线把北环村,口洋村、海蓢村、允泊村,大澳渔村几个村落串联起来,在海风下漫游乡村。

当地的渔民们除了传统的捕鱼收入,还包揽了造船、加油补给、水产品加工、旅游、餐饮等活计,年收入早就从过去的1万元,提升到现在的五六万元。

85

△安静的小港终于重新热闹起来

背靠阳江这座滨海城市,大澳是幸运的。458.6公里绵长的海岸线,1.2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带领着大澳“大浪淘沙”。

阳江的海鲜出了名的好吃便宜,大澳自然不例外。2016年,大澳这个小小的渔村光海洋捕捞水产品量就达到2308吨,其所在的东平镇自古就有“南粤鱼仓”之称,驱车数小时,这里妥妥便是广东人的海鲜大饭堂。

一道姜葱炒蟹,足以让人情迷大澳。

等船上岸,肥美的螃蟹对半切开,裹上淀粉,油炸数分钟后捞出,再起锅爆炒葱姜蒜,放入螃蟹大火翻炒,倒入料汁,那一口蟹膏与葱香碰撞的浓郁,回味无穷。

炒花甲、白灼海虾、白贝冬瓜汤,在大澳人的手里均幻化出至高无上的“鲜”。炒花甲要讲求“入味”,白灼海虾是求“鲜”,白贝和冬瓜在口味上配合得天衣无缝。吃海鲜,阳江人最懂老广的口味。

85

△姜葱炒蟹

85

△爆炒花甲

但大澳在饮食上还有大招,那便是虾酱。

虾酱对阳江人来说,可谓是“老朋友”了,特别是大澳渔村,流传了足足三百多年,当地人称作“咸虾”,用小虾加入食盐捣烂,密封发酵便成就了这方美味。

85

△虾酱制作

在外人闻起来像“黑暗料理”的虾酱,殊不知在炒菜上简直能令舌头“升仙”。

大澳人最好那一道虾酱蒸腩肉,将腩肉切成薄片,再加入虾酱、姜丝、油涂抹均匀,在饭面上蒸上一会儿,腩肉便极好地吸收虾酱的咸香与醇厚,油脂再滴落到米饭,我能瞬间化身干饭人,干上三大碗。

85

△虾酱蒸腩肉

走进这个不起眼的渔村,你很容易感受到千年海洋沉淀下来的“悠然自得”:渔女坐在门前织网,孩童在青砖古巷里打闹,傍晚时分,老人拿出一把竹椅,望着门前的大海,向孙辈讲述那过去的故事……

大澳,正悄悄寻回百年前的雄心壮志。

参考资料:

1.《广东海上丝绸之路》 顾渊清等

2.海上丝绸之路话大澳 叶秀奇

3.阳江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概况 文豪、许兆欢

4.“最美渔村”:大澳走进新时代 《海洋与渔业》李易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黄加宝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