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把时钟拨到朝鲜,带你踏上一场奇幻的旅程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fyi/post/5213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把时钟拨到朝鲜,带你踏上一场奇幻的旅程

1. 失联从新义州开始

再也没有网络,再也没有社交媒体,再也不会滑动屏幕浏览他人的冗长呓语、集赞贴文、食物照片、炫耀文字、感情状态、约会地点、请求、抱怨、欲望。再也不能阅读、评论他人生活,再也不能借此缓解一个人的孤寂。再也没有网络虚拟身份了。[^1]

出团通知里说,参加朝鲜旅游的团员需在早上八点二十于丹东火车站售票厅集合,届时发放签证、出入境单以及交待注意事项。大部分去朝鲜的旅游团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寥寥。

发车之后驶过鸭绿江新桥,新桥矗立在曾经被美军炸毁的断桥旁边,断桥如今成了旅游景点。跨越大桥后马上就到了新义州火车站,火车要在这里停靠两个小时左右,接受人员、行李以及列车的检查。朝鲜规定游客携带的各类电子产品包括手机、相机、电脑、录音笔、U盘、存储卡等都需要报备,领队会在游客名单上标出然后提供给朝方。

朝鲜签证是另纸签证,不会贴在护照上,回程后会被收回,护照上留下的唯一痕迹便是丹东出入境的盖章。

我们按照吩咐坐在下铺等候,一个朝鲜人走过来收了我们的入/出境单,接着一个穿绿色军装的人民军军人也到了车上准备收取护照和签证,此后护照就留在了朝方手上。他一路走走停停,和领队笑着打趣,然后自顾自地把领队的行李翻看了一下,取出一包烟。领队上前想拆开烟散给他几根,被他打落,然后整包给拿走了。

「准备下车检查,除了吃的东西可以留在车上,背包、行李箱全部要带下去安检,全部都要。」

安检人员对于印刷品的检查格外细致,一个大哥的行李箱被翻开,取出了几本书在众人之间翻阅,不时交头接耳一番。

经过安检之后,还要等待一个小时才会发车。游客们可以下车拍照,但活动空间有限,不能随意走动。我试着走到车头又到车尾,都被站岗的军人喝止。

如果以沿途景物作为社会发展的标尺的话,那么这趟旅途是从新义州发车之后开始倒退的。由于能源短缺,火车只能以每小时三四十公里的速度驶向 227km 以外的平壤,也以同样的速度驶向中国曾经的七八十年代。

铁道旁的行道树也被打理得像农田一般细致,横平竖直、井井有条,不管是长成的树下或是刚刚栽种的树苗甚至是什么都没有的位置上,大多都被围了一圈白色碎石。之前在网上看到说这些石头并非全部都是白色,很多都是用白色涂料涂上去的。在之后参观平壤的某个地方时,我拿起一颗花盆里的石头,用手捻了捻,白色的粉末簌簌而下,而石头也露出了本来的灰白色。

刚到朝鲜的地界,大家还怀有特别的兴致,三三两两聚集在窗前,对着农田、屋舍、道路、行人、自行车等评点一番。一个小时过后,众人兴致已尽,聊天的聊天、看视频的看视频、睡觉的也爬到自己的铺位上去睡觉了。

在经过某个田垄地间时,我看见一个小孩从远处跑过来,仰头望着车厢。也许在他看来,火车这种庞然大物所具有的力量和速度感,以及它要去的远方,都会令他深深着迷吧。

视野中可见的电线杆比较原始,多是水泥砌成的方形或圆形长柱。在铁道路口,大多还是专人值守。在一些偏僻的乡下,值守栏杆往往比较简陋,两根单薄的水泥柱立在两旁,中间竖着一根木头棒子。

一些村民可能还兼负着道路养护员的工作,在冬季把路上的坚冰去除,同时还用铁铲把土路中间隆起的地方铲平。

乡间道路弯弯曲曲,也没有做过硬化,全都是土路。偶尔驶过的车辆从不减速,带起的尘土漫天飞舞。而铁路两侧铺着一层细密而紧实的泥土,走在上面更加舒适,于是人们开发了这条铁路除了行车之外的第二个用途。行人、骑自行车的人就贴在铁道旁,火车驶过,透过舷窗总能看到他们,他们也总会顿住看着游人。

乡下小孩拥有的娱乐活动并不多,夏天玩水、冬天溜冰。孩子们用自制的简易滑具配合着两根小木棍也能玩得很开心,大人们多见的神色却是愁苦。金正日主政后期,由于苏联解体以及和中国关系交恶,导致对朝鲜援助大幅下降,由此也引发了大饥荒。民众们只能自寻出路,她们身着破旧衣服,以三十到六十岁的妇女为主,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背包,里面有着可交换的物资,在城市与乡间奔波进行物物交换,或取回加工后再卖出挣一点差价,自此开始了一场逐渐蔓延至全国的市场自救。

天色暗下来之后,窗外已经没有什么好看的了,大多都是黑黢黢的一片。临近平壤市区,外头才开始有些灯火,看着街上的楼房、行人、自行车、有轨电车、出租车,车厢里不知是谁发出了一声惊呼:「朝鲜也有出租车啊。」

来接我们的朝鲜导游早已在月台等候多时,清点人数后坐上大巴前往西山酒店。在朝鲜,能接触到外国人的朝鲜人无一不是精挑细选的,其中又以女性为主。在酒店、餐馆、商店等地,服务员无一例外都是年轻漂亮的女性。

听闻以前的旅行团基本配备四名朝方人员,一名司机,两位导游,还有一位被称为「政委」。现今可能由于旅游人数的增加,一般只剩三人了。但不管旅行团的人数多寡,两位朝鲜导游是必须的。在开城,我看见有一个只有两个人的旅游团,他们也配备了两名导游。导游除了看管游客之外,还有互相监督的义务,以防被收买或是透露不适当的讯息。

出发之前中方旅行社给大家都发了一份通知,上面有标红的特别注意事项:

  1. 护照及签证务必妥善保管,如有丢失或损坏,责任自负!因此产生的所有损失,费用由游客自理!

  2. 您可以携带家用摄像机、照相机、平板电脑、游戏机进入朝鲜。禁止携带诽谤朝鲜的资料、刊物、宣传片、美国、日本、南朝鲜(韩国)电影或者连续剧、媒体专业摄像机、军用望远镜进入朝鲜。不要拍摄朝鲜的军警人员。当地导游不允许拍照的地点、落后和不好的景物一定不要拍照。在参观板门店南北军事分界线时,不要和对方的士兵打招呼,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否则后果自负。

  3. 入境朝鲜所携带的各种宣传资料、出团通知书、纪念刊物等书面资料里均不允许印有朝鲜人民伟大领袖的铜像或肖像。否则后果自负。

  4. 在朝鲜境内,请全程关闭电子设备的 Wi-Fi 功能。否则后果自负。

  5. 朝鲜禁止一切传教活动。

到了朝鲜之后,定义哪些是「落后和不好的景物」的权力就落在了朝鲜导游的身上。在其他地方,没有禁止一般就是允许,而在朝鲜,没有许可就是禁止。

tra-0321.jpg
tra-0329.jpg
tra-0335.jpg
tra-0336.jpg
tra-0337.jpg
tra-0340.jpg

2. 平壤!平壤!

以革命首都平壤市为榜样,使全国转变成为社会主义仙境![^2]

在大巴上,朝鲜导游说代表八千万朝鲜人欢迎我们的到来。导游口中的八千万也囊括了韩国的 5000 万人口,以及生活在中国的朝鲜族加上散居海外的朝鲜人 600 万。与此相对应的,朝鲜印刷的地图上是一块完整的朝鲜半岛地图,上面包含着韩国的疆土。

导游在介绍建筑的时候,总是能洋洋洒洒毫不停歇地背诵出一大串数字。比如,主体思想塔的总高度是 170 米;塔身由 25550 块白色的花岗岩砌成,象征金日成在世的 70 年乘以 365 天的总天数;塔身前后各 18 节,左右各 17 节,合计 70 节,意在纪念金日成 70 岁的寿辰。

对数字的迷恋同样还体现在对时间的追逐上,「平壤速度」是一句人人皆知的政治口号。最先出现在朝鲜战争之后,官方宣称战后夷为平地的平壤仅用了一年便完成了重建。在之后的千里马运动中,这个口号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涵,「平壤速度」也成为极速完成某生产指标的口号。

一路上总能从导游口中听到「平壤速度」的具象体现,比如:「未来科学家大街仅用了一年时间便建好了;西山酒店仅用了六个月就做好了翻新;领袖视察时说仓田大街的旧房子不符合平壤市中心的崭新面貌,于是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翻新……」

导游要求游客们在六点五十起床,然后下楼吃早餐,七点五十登上大巴集合出发。早上会有叫醒服务,同屋的大哥刚开始还以为是酒店提供的,后来得知叫醒的电话都是导游们打的。

朝鲜和北京有一个小时的时差,所以按照北京时间来说,我们早上五点多就要起床,七点出发,傍晚五六点回到酒店。在一天的行程之中,景点的安排密度很高,基本上除开中午吃饭的时间,其余时候不是在景区游览,就是在去景点的路上。

时间的定义同样是一种权力。甲午战争后,清朝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中的第一条即是大清国确认朝鲜国为独立自主国家,朝鲜对大清国的朝贡、奉献、典礼永远废止。基于此,朝鲜李氏王朝建立了「大韩帝国」,作为现代化的一部分,创立了「朝鲜标准时」。而后,日俄战争爆发,日本战胜俄国,巩固了其对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同时勒令大韩帝国修改标准时从而保持与日本一致,结束了朝鲜标准时的短暂生命。

2015 年,朝鲜发布政令,在祖国解放 70 周年(摆脱日本殖民 70 周年)之际,为了体现朝鲜军民的不屈意志和信念,迎回曾经的朝鲜标准时,改称为「平壤时间」。政令同时写道,邪恶的日本帝国曾实施朝鲜民族抹杀政策,践踏朝鲜的历史和文化,剥夺朝鲜标准时间。因此,设立「平壤时间」是对邪恶日本帝国罪行的清算。

2018 年,「文金会」在板门店和平之家举行,双方达成协议,平壤时间将与首尔时间保持一致。根据韩国青瓦台方面的说法,金正恩同文在寅在会面时谈到,他在和平之家内看到墙上分别挂着朝韩时间的钟表,这让他感到「很心痛」,于是做出了更改时间的决定,「朝韩就先从时间开始统一吧。」金正恩说。

出发之前在网上看的不少游记都提到过夜游平壤的经历,那是一种混合着禁忌、心跳和挑战的体验。朝鲜未曾开放自由行,所有的游客必须跟团。夜晚不能外出,白天不能接触普通朝鲜人,所有的行程都要有朝鲜导游陪同。没有信号、没有网络,一切都在封闭隔绝之中。

朝鲜导游们接团之后会跟游客们入住同一所酒店,但也有细微的分别。以西山酒店来说,可供驱使的共有四部电梯,但只有二三四号电梯才能前往十楼以上的高层,一号电梯只能通往二到十楼。游客的房间都在十层以上,而导游的房间都在十层以下,这些房间或是没有电视或是不能收看除朝鲜以外的电视台,游客的房间可以观看诸如中国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以及俄罗斯的一些电视台。

羊角岛酒店跟高丽酒店距离市区较近,有比较大的机会能够脱离监视自由行动。而我们入住的西山酒店则临近市郊,酒店之外有人看守且通往外界的路上也没有路灯。

刚到达的那天晚上我预计看管可能会比较松,有较大机会溜出去,于是准备了一番之后往酒店外走去。大堂里,许多朝鲜导游做着各种细碎的工作,我们那团的导游也在。四目相对,不能不打招呼,于是招呼一声,说去门口的小花园散散步。在小花园里逛了几圈之后,发现走是不能走出去了。这时我看见有出租车停在酒店门口,心想着能不能靠这种方式出去。我踱步靠近司机,他以为是顾客,摇下车窗用朝鲜语问候,我冲他笑了笑,说了几句英文和中文,随后把地图打开指向平壤火车站的位置问他能不能去,他看了几眼,立马拒绝,关起了窗子。

贼心不死的我还想再试一试,眼角余光却瞥见一个身影向我走来,那是刚刚还在酒店大堂的导游。他好像当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似的,绝口不提出租车的事情,只是对我嘘寒问暖说外面那么冷,还是回酒店去吧。

第二天晚上,导游看到我又想出门,直接邀着在大堂聊了起来。

归国前一晚,心想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出门后,走得远远的,看到没有客人的出租车赶紧招手,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人民币和手机上的地图,想要说服司机载我。试了两三个司机,全数拒绝。等到最后一辆出租车绝尘而去之后,突然被身后的一个声音吓了一跳。那是导游,他在叫我。跟之前一样,他对出租车视若无睹,彷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似的。像是不经意间的偶遇,非常自然地打了招呼,非常自然地带着我回酒店。也许我们心中已经有了不用言说的共识:他知道我想溜出去,我知道他奉命「看守」游客。

到合作农场的那天是星期天,按例是休息的。农场里面有幼儿园、小学、高中、体育场等等,我们到达的时间是早上八点多,要参观的那所幼儿园大门紧闭。导游叫我们在门口等候,他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打着。

我走到幼儿园的背面,听到里面有说话声,后来才知道那是老师在叫小朋友们的声音。十几分钟后,我们鱼贯进入幼儿园,一个不大的小房间里,有十几个三四岁的小孩,老师在一旁弹着一座简易钢琴。一会儿,房间里已经被游客挤满了。小孩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唱着儿歌,结束后挥着小手说再见。游客们却没有该有的自觉,自顾自地拍照、录像、打招呼,老师也并不催促,一遍遍地带着孩子们唱歌、一遍遍地挥手说再见。

幼儿园结束之后导游领着我们前往附近的一户人家,告诉我们说里面住的是「最普通」的朝鲜农民,游客可以看到普通朝鲜人的家庭生活。进门脱鞋,家中不见男主人,想必是上班去了,太阳像擦得锃亮,正面以及边角都没有一丝灰尘。女主人跟导游聊着天,对着不断涌入的游客颔首微笑。在卧房的角落里,两名年纪较大的女人坐在地上,静静地看着众人,不发一语。

刚开始我以为这间房子这些人都是有意安排的,后来看到梳妆台前排列得整整齐齐但明显有使用痕迹的化妆品时,我倾向于相信这里的确是朝鲜人起居生活之所。国家有需要时,也随时可以变成对外展示的橱窗样板房。可是如果有所选择,有多少人愿意被一群又一群的陌生人肆意观看呢,更遑论还不时被人对着各处指点评论一番。离开之后,我不时会想起在房间角落盘坐的那两个女人看到游客们高声谈笑、手机相机照个不停的情景:她们就静静地看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朝鲜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从小学直到大学都是上午上课,下午参加各种兴趣班。我们要参观的康盘石高中,在导游口中也是一所「非常普通」的高中。下了大巴后,依照指示前往礼堂,可以对着操场的学生拍照,但不得有任何接触。

众人在礼堂坐定之后,一群高中女生上台表演。萨克斯、小提琴、架子鼓,各种乐器学生们使用纯熟,歌声亦悦耳。演毕,老师说可以上台合照,台上的女学生们立即有了动作:前排的自动半蹲,后排的分成两列呈半圆站着,好让游客们站在中间拍照。

礼堂的四周有着各种标语,我指着正上方的一块问说是什么意思,导游给了一个有点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答案:

「世上无所羡慕。」

《世上无所羡慕》是朝鲜一首家喻户晓的童谣,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全世界都羡慕我们》,内容是讴歌朝鲜儿童在领袖和朝鲜劳动党的关怀下,生活在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度,因而无所羡慕。歌词中象征父亲的「金日成」,随着时间推移也相应改为「金正日」或者「金正恩」。

登上主体思想塔是行程中为数不多的自费项目,但也并不强制,门票人民币 40 块。导游自豪地说这是世界上最高的石塔,塔高 170 米,塔顶 150 米。虽然如此之高,但里面的电梯到塔顶只要 20 秒。我较了个真,暗自用手机记时,发现大概需要 90 秒左右。

登上了塔顶之后,才发现不能拍照。导游说:「有时候可以拍,有时候不可以,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反正现在不能拍。」这些规定一如其他,只需要告知,不需要商量,也不能通融,游客只能遵从。

朝鲜战争后,变成一片废墟的平壤急需重建,金日成奔走斡旋,得到了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其中以苏联和中国为甚。苏联的建筑师们给朝鲜带去了斯大林式的建筑风格,这些建筑往往气势磅礴、高耸雄伟、布局对称、装饰富丽堂皇,以此彰显共产主义的革命激情与荣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朝鲜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建筑美学,从主体思想塔往外看去,这是一个被精心设计的世界,马卡龙色的建筑在远处高低不同,完美的对称结构随处可见,权利和秩序被理想化地演绎了出来,紧紧呼应着官方口号:「努力将朝鲜转变成为社会主义仙境。」

这些宏大的建筑会不自觉地让人感觉到渺小,似乎只有融入集体才是唯一的出路。意义不需要创造,也不用求索,追随伟大同志的脚步,拒绝思考和怀疑,别人做什么,你也跟着做。在一个高度隔绝的世界里,所能接收的信息都是经过审查且挑选的,只要相信这些,内心就能获得平静。

一同被朝鲜接纳并继承的还有斯大林主义下的个人领袖崇拜,其体现主要在于无处不在的领袖肖像,虔诚的爱国主义被凿入每个朝鲜人的心中。「人类的永恒的太阳、共和国永远的主席、伟大的领导者」金日成主席和「永恒的主体的太阳、劳动党永远的总书记、伟大的领导者」金正日将军也被刻入了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肌理之中,在建筑内部、车站、学校、家中……无处不在。有的是青铜塑像,有的是石膏雕像,还有肖像绘画以及每个朝鲜人都会佩戴的胸章。

伟大的领袖永远活着,所以我们在参观永生塔的时候会得到严正告诉,对永生塔鞠躬一次而不是三次,「三次是给死人的,但伟大的金日成和金正日同志永远活着」,导游说。永生塔旨在纪念金日成和金正日,遍布全国、随处可见,上面写着:「伟大的金日成同志和伟大的金正日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挂有金日成和金正日「太阳像」的地方往往也装有照明的射灯,即便各地能源短缺,夜晚一片漆黑时,伟大同志的笑容依然清晰可见。

同样,在朝鲜官方宣传中也充斥着诸如在地震、火灾、洪水发生时,普通民众不管家中的其他财物而是不顾一切地要救回金日成与金正日画像的故事。

在此背景之下,宗教信仰当然成了异端。自金日成建国后,便极力排斥宗教信仰,朝鲜唯一的信仰便是以金日成-金正日为核心的金氏家族崇拜,主要以主体思想-先军思想体现。作为金氏家族崇拜的一部分,在书面上,遇到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的名字,都需要加大字号印刷以示尊敬;同样的规定也适用于网络,在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设立的官方网站「民族同心」上,只要出现他们的名字,都会被加粗或加大字号来显示。

tra-0380.png
《民族同心》,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官方网站,创建于 2004 年,主要宣传朝鲜半岛统一的政治思想,该网站的服务器位于沈阳市。

作为朝鲜的建国者,金日成享有最高的荣誉,所以朝鲜最高学府就命名为金日成综合大学;金正淑作为金日成的妻子,金正日的母亲,被尊称为「国母」,金正淑教员大学以其命名;金亨稷作为金日成的父亲,曾经的教师,金亨稷师范大学、金亨稷军医大学以其命名;康盘石作为金日成的母亲,康盘石烈士子女大学、康盘石高中等以其命名;其他种种,不一而足。

在网络上看到过这么一段话:金日成创立的「主体思想」就如同朝鲜人民的「圣经」,此为精神食粮;无处不在的永生塔和太阳像,就像遍布各地的基督教堂,是精神意志在建筑上的体现;每一个朝鲜人胸前佩戴的领袖胸章也同基督徒佩戴的十字架相似,既是本群体的象征,又是区分外人的标志;而朝鲜本国年轻人结婚时都会到领袖铜像前表达一番感激,又跟那些在教堂举行婚礼的信徒们大同小异,都是表达虔诚的一种做法。

大巴在前往各处的景点时,并不一定循着最短的距离,而是要驶上事先挑选好的路线。这些路线往往代表了官方所要对外展示的形象,即便没有安排游客下车参观,导游在车上也会尽责介绍,偶尔还会穿插几个并不高明的小故事。

这些故事大多相似,想必去过朝鲜的游客基本上都听过,主角们多是南朝鲜或者西方的记者,问一个朝鲜的小红领巾,说万寿台大纪念碑的塑像有多高?小红领巾回答说像平壤的天空一样高。有时候多高也会变成有多重?回答就变成了「跟赞扬两位伟大领袖的全体朝鲜人民的心脏一样重。」

金氏家族根据对其的忠诚度设计了一套严密的成分出身制度,把民众分为三个阶级:核心阶级、动摇阶级、敌对阶级。在这三大阶级下又有五十一种成分,以此成分为依据配给国民享受不同的教育、工作、粮食配给、医疗照护还有允许居住的城市。

平壤作为朝鲜的首都,只有经过精心选拔、政治可靠、才能出众的人才和家庭才允许定居。在城市里基本上很难看到残障人士,他们往往被视为无用之人,不允许出现在城市里。进出平壤的各个路口都设有检查站,这些检查站不仅针对外国游客,更大的作用是查验本国人。一般普通的朝鲜民众不允许进入首都,同样,平壤居民没有特别的缘由也不能前往其他城市或农村。

在朝鲜,由于能源的缺乏,停电并不鲜见,即使在首都平壤也一样。离开前一天的晚上,我们吃晚饭后在门口聊天,突然一片漆黑,领队淡定地对着还在商店购物的团友们大喊:「没事,不要动,一下子就好了。」果然,不久又恢复了供电。

某些时候这个国家有点像自卑却又过度自尊的人一样,会做一些让人意外的事情。在我们入住的西山酒店,他们大概已经摸透了游客们的作息时间,早上七八点出门晚上六七点返回,于是为了省电会把不必要的灯都关上。某天,团里的行程结束得比较早,吃完饭后就先回了房间,同屋大哥随后上来,问我说是不是走廊的灯坏了,怎么那么暗。我说可能是为了省电,在游客们还没回来的时候就关了。果不其然,十几二十分钟之后,到了酒店认为游客们可能回来的时候,走廊上的灯被打开了。

在参观某个绘画博物馆时,工作人员跟随游客巡游展厅,当游客们看完了画作起身离开时,他们就负责把展厅的灯关掉。这些工作人员同时还兼有阻止游客拍摄某些画作的义务,不允许拍摄的往往是领袖画像。游客们用手指着领袖也会被出声喝止,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手掌伸开、掌心朝上,五指指向领袖。」

tra-0342.jpg
tra-0345.jpg
tra-0346.jpg
tra-0351.jpg
tra-0352.jpg
tra-0356.jpg
tra-0357.jpg
tra-0358.jpg
tra-0359.jpg
tra-0364.jpg
tra-0370.jpg
tra-0371.jpg

3. 南北分界板门店

只有一个朝鲜,把一个统一的祖国留给后代。[^3]

对朝鲜半岛上南北两个国家的称呼也是各有不同,中国由于传统习惯,一般称呼为朝鲜和韩国,台湾、香港等地一般称为北韩和南韩。而在英文语境下,两个国家都认同「Korea」作为他们的名称,外界在称呼他们的时候也会说成「North Korea」和「South Korea」,简写为「N. Korea」和「S. Korea」。大部分时候,由于韩国的国力更强,Korea 指的都是韩国。朝鲜从不曾认可「韩国」这个称呼,更不喜欢有人叫他们「北韩」,他们说自己是「北朝鲜」,在英文语境下叫自己 DPRK(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称韩国是「南朝鲜」,而在口头上有时也会叫他们为「南边的」。

朝鲜虽然对外宣传与韩国一家亲,导游在口头上也不时表达希望祖国统一的愿望。但在现实层面上,对韩国的防备却从来不减,甚至不弱于对美帝的戒心。在新义州检查站,如果发现韩国的歌曲、书籍、电影等,会被严加盘问。韩国游客也基本上不太可能被准入朝鲜。

一个强大的外部敌人有利于塑造内部的团结,对于朝鲜来说,这个最大的敌人当然是美国。导游说,由于美帝的经济制裁,导致朝鲜不能得到足够的石油等物资进口,所以去开城板门店的路上会有些颠簸。而「美帝」是中朝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所以在路上颠簸的时候,大家就一起喊:「打倒美帝国主义。」

坐上大巴不久,我们就驶上了统一大街,上面有一座「祖国统一三大宪章纪念碑」,旨在纪念 2000 年朝韩会谈。在统一大街两侧建有数十栋楼房,「其中的一半是空的,那是为了统一之后留给南边的同胞住的。」导游说。近些年由于资源的缺乏,剩下的那一半也慢慢被朝鲜人住下了。

平壤至开城 160km,开城至板门店 8km,车程大约三个半小时。道路养护不佳,汽车只能以较低速行驶。路上车辆极少,大部分时候只有我们一辆车,偶尔可以看见走在路上或骑单车的农民,他们往往驮着一个大包,里面装着各种可交换的物资。跟平壤的居民相比,他们衣着普通、皮肤黝黑,大部分时候都在低头赶路,间或坐在路旁休息,像水中的石头一般坚硬、沉默。

经过四座军事检查站后,我们到达了板门店。据团里去过韩国一侧的分界线的大爷大妈说,朝鲜这边更值得参观,韩国那侧不能靠近军事分界线,只能用望远镜看。经过某个地方时,导游指着外面的山头告诉我们,山上有朝鲜的国旗还有南朝鲜的旗子,怕我们没听清,特意又强调了一遍,说:「那是南朝鲜的旗子,不是国旗。」

从板门店离开之后旅游团前往开城,开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二战后一度属于韩国,朝鲜战争后归属朝鲜。导游带我们参观成均馆,团里的大爷大妈只顾着拍照,对讲解无甚兴趣,队伍也零零落落。见此,导游讲解的热情缺缺,大部分时候一笔带过,然后与馆里的工作人员聊天打趣。

我跟导游说,南朝鲜有一个大学叫成均馆大学,很出名。他睁大眼睛看着我,连连说:「真的吗?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权力总是自上而下地传递,相应地贯彻力度也从中心向外辐射而递减。在平壤时,导游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居民楼的阳台上是没有人晾晒衣服的,因为这样「不懂文化、没有素质」。同样在各个季节,阳台上总会摆上几盆花,如果没有这样做的人,也是属于「不懂文化、没有素质」的家庭。

但到了开城,情况有所改变,路旁居民楼的外墙虽然大多也被涂上了颜色,房后的楼房却大多暗淡褪色、低矮凌乱。大部分人家都装有太阳能充电板,功率不大,只能带动电灯或者给手机充电。阳台上可见的花盆数量大幅减少,有些家庭甚至连假花也懒得摆上。可见的是不少用绳子或电线穿成的晾衣绳,十几件衣裤就如此大剌剌地出现在游客眼前。

导游们口中无不夸耀社会主义国家分配制度的优越性,说每个朝鲜人的房子都能分配到房子。但我在这两地还是看见过不少烂尾楼,这些烂尾楼往往只完成了一半,连窗户跟外涂层也没有做,其中的一些却被居民用塑料薄膜糊上了窗子当作正常的民居使用。

tra-0372.jpg

这个带有奇幻色彩的旅行,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的朝鲜情结。只有中国人最能够理解朝鲜,因为中国的过去就是朝鲜的现在。中国人审视朝鲜,就像回望自己昨天的身影。[^4]

归程那天早上,虽然只有一两个小时的空余,但旅行社依然安排了景点,参观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

在数十年的教育下,几乎所有的朝鲜人都相信当年是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了侵略北朝鲜而悍然发动的战争。作为头号敌人,「美帝国主义」随时会挂在嘴边,「日本鬼子」偶尔会提,而南方的那个邻居,最熟悉的陌生人,只能得到一个「美帝傀儡」的称呼。

在纪念馆里,朝鲜人把「战利品」收集起来,其中占大头的当然是「美帝」的各种武器、坦克和飞机。最令他们自豪的是在 1968 年俘获的美国海军间谍船普韦布洛号,纪念馆讲解员带着我们一行人登上了这艘船,介绍了一番共和国军人的英勇事迹以及美帝的仓皇败相。

朝鲜导游的工作从平壤火车站接上游客时就开始了,结束当然也需把人送走。导游把我们送入候车厅后,向门口的工作人员购买了两张月台票,有票才能进入月台。火车缓缓开动,舷窗外的导游挥手送别,目送火车驶去后才离开。

到了新义州后,还是一样的流程,上交电子产品,坐在铺位上等着检验护照和签证,然后众人带着行李下车检查。

一个人民军军人检查我们的护照和签证时,突然蹬上了中铺,把上铺、中铺的枕头、被子都掀开仔细翻查了一番,然后不发一语施施然离去。

经过检查后,火车重新开动缓缓地离开了新义州,最终穿过鸭绿江大桥,回到了丹东火车站。从车厢里逐渐有信号开始,大家纷纷掏出手机看微信、打电话、发朋友圈,有个大哥突然提高了嗓门,笑着对电话那头的人说:「猜猜,这两天我去了哪?」

tra-0373.jpg
tra-0374.jpg
tra-0375.jpg
tra-0376.jpg
tra-0377.jpg
tra-0378.jpg
tra-0379.jpg

[^1]: 艾蜜莉·孟德爾(Emily St. John Mndel)/《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 2016 / 寂寞出版社
[^2]: 2015 年,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和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为了庆祝朝鲜解放七十周年和建党七十周年发布了共计 310 个新的联合口号,这是其中之一。
[^3]: 朝鲜板门店宣传标语。
[^4]: 《不平靜的江河:沿著中韓邊界的奇幻旅程》/ 楊猛 / 2016 / 八旗文化出版社

平壤, 朝鲜, 游记 — 2020-01-22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