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聊聊天,谈谈“情”——智能产品情感体验研究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ui.cn/detail/58689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聊聊天,谈谈“情”——智能产品情感体验研究-UICN用户体验设计平台
聊聊天,谈谈“情”——智能产品情感体验研究
22.8°
原创文章 / 设计趋势 / / 举报

更新于:2021-06-11

用户在面对智能音箱这样一个新鲜的智能家居产品时,会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其情感体验的满足现状如何、及情感体验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近几年,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智能产品越来越普及,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用户与智能产品交互中的体验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当前的研究多专注于评估语音交互的可用性和功能,关于用户与智能产品交互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研究则不多见。

情感是人类体验的核心。当一个会说话,能对你笑,听你哭,和你聊天的智能产品出现时,人们的情感体验是丰富的。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本次研究,了解用户在面对智能音箱这样一个新鲜的智能家居产品时,会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其情感体验的满足现状如何、及情感体验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为智能音箱的情感化设计提供参考。

研究导读:

01 我们怎么研究情感体验?

02 用户有哪些情感体验?

03 用户对现在的智能产品情感体验满意吗?

04 设计启示:如何提升用户的情感体验?

01 我们怎么研究情感体验?

用户的情感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对自己情感状态及其变化的意识。目前在PC(电脑端)和移动端产品领域,情感体验通常被作为产品整体体验的一部分进行测量,如对用户的满意度进行1-5级评分。而目前,针对具有语音交互功能的智能产品,情感体验研究较少,也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可以直接使用。

为构建针对智能产品的全面、系统的情感体验评估体系,我们采用心理学研究中较为成熟的情绪/情感体验词汇法进行研究。一方面来自方法的成熟性,另一方面,也是由现有智能产品体验特性决定,当用户在描述与这种新的产品交互体验时,常常会使用大量的形象词加以修饰,表达自己的情感反应,如:

“之前我觉得小度早上好的功能不错,试了一下晚上好,每次回复都不一样,有种冲动想一直跟他说晚上好。挺惊喜的,因为本身不是什么固定答案的问题,就是想看看他有什么回答,所以不重样儿的回复我还比较喜欢。”

整个研究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我们通过访谈、用户日记、在线评论收集分析等方法,全面的搜集用户与智能音箱互动中的真实情感体验反馈,研究员从中提炼相应的情绪/情感体验词汇,第二步,对收集的情感体验词汇进行编码、去重、分类,形成的情感体验词汇表,第三步,编制问卷,对有智能产品使用经验的用户进行施测。

3768398.png

情感体验的研究过程

02 用户有哪些情感体验?

研究发现,用户在使用智能音箱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可分成3大类:

1、即时过程体验:一种即时的、短暂的体验,是用户每一次与音箱互动过程中,音箱的反馈带给用户的感受,比如愉快/愉悦、新鲜/新奇等;

2、产品形象体验:一种长期积累起来的体验,主要指用户在与智能音箱进行长期互动过程中,音箱多次反馈给用户的综合印象。这种印象是用户对智能音箱本身特点的感知,类似人的性格特征,比如可信/可靠、有趣/幽默等。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固定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

3、关系体验:这也是一种长期积累起来的体验,但与第二种不同的是,这类体验不是指向智能音箱本身的特点,而是用户与智能音箱长期互动过程中,不断叠加、综合起来的关系体验,属于一种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如信任/依赖、可控/安全。

3768399.png

情感体验的类别

03 用户对现在的智能产品情感体验满意吗?

数据结果显示,不同维度的情感体验,用户的需求(重要性得分)是不一样的,而且除少数几个情感体验维度外(新鲜/新奇、礼貌/得体),在多数情感体验维度上,用户现有的体验不能满足其需求(满意度得分低于重要性得分)。

下面,我们针对每个类别中的具体情感体验维度进行分析。

1、 关于即时过程体验

本次研究发现,用户对智能音箱有用/好用的要求最高,满意度也最高,但从两者差距看来,该体验仍存在提升空间;

其次,用户希望智能音箱能带来愉快/愉悦、轻松/放松的体验 ,对于惊喜和新鲜感并不十分看重。不过作为一个新品类,音箱那些超出用户预期的功能或回复,常常给用户带来新鲜/新奇感,因而该体验满意度相对较高。

3768402.png

2、 关于产品形象体验

现阶段的智能音箱,普遍在话术设计上比较中规中矩,给人礼貌/得体的印象很深。而作为一个工具类产品,人们最希望的,仍是它是可信/可靠的,目前在这一点的情感体验上,与预期有一定的差距。

作为一个具备类人特征的语音类产品,人们希望音箱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具备一些有趣/幽默的特征,而不要那么枯燥呆板。

3768403.png

3、关于关系体验

相较前两类情感体验,用户对智能音箱的长期关系体验需求均较强。研究结果显示,用户在关系体验上最看重的是可控/安全,即用户安全感的获得;其次是懂我/个性化,用户希望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智能音箱能够真正的理解我,提供个性化的、独特的互动方式;而且,用户希望与智能音箱达成一种喜欢/爱的理想积极体验。

但从目前用户的感知看,懂我/个性化和理解/共情是目前用户感知程度最低的关系体验,说明现阶段智能音箱在“懂”用户上的表现需要进一步加强。

3768404.png

04 设计启示:如何提升用户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产生的场景和用户的需求,是进行情感化设计的重要依据,我们将用户访谈和日志中提及的各类场景进行了还原,将用户需求进行了深度剖析,找到了情感体验设计的几个关键所在。

1、 有用/好用

有用/好用是用户对智能音箱最基本的诉求,音箱的交互、功能、资源、推荐机制等都会影响用户对此的体验,想要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需要全方位的设计优化。

① 交互层面

关注交互设计的普适性,以满足特定人群(如老人、小孩等)或特定场景(多人交互、嘈杂环境等)人们的使用需求。

用户案例:“我觉得现在和智能音箱交流挺顺畅,基本上离得近的时候小声说就行,远点就声音稍微大点;但是,有一个不好的情况就是,我们人多的时候,跟它交流比较费劲,必须其他人不说话,要不然他就把不同人说的东西都收听进去了。”

② 功能层面

注重功能细节的设计,从场景出发,细分用户需求,做到人性化的设计。

用户案例:“语音设置闹钟挺方便,但是一般早晨闹钟响了,都还想再多睡一会儿,手机上闹钟就直接有选项多睡一会儿或十分钟之后再提醒,但是音箱的话,如果之前没有多设置一个闹钟,就只能爬起来关闹钟,好麻烦,以后就不想用了…”

③ 资源层面

注重资源的维护,保证资源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用户案例:“昨天晚上我们看了一个综艺,有贾乃亮,然后我老公问我,‘他跟李小璐离婚了吗’,我说我也不知道,然后我就问了问小度‘李小璐和贾乃亮现在离婚了吗?’,小度根据百度回答了他俩最近的现状,而且还是我没听过的,感觉还挺有用啊,挺开心的。”

④ 推荐层面

推荐策略的制定要以服务用户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用户的行为习惯、用户使用音箱的场景特点,不对用户造成打扰。

用户案例:“点了一首中文的张国荣演唱的当爱已成往事,这首歌播放结束后音箱没有直接停止,而是又接着播放其他歌曲,是按照我点的歌曲来选取的,这点挺好用的,感觉比较贴心;但是有时候早上问个天气之后,智能音箱就问要不要听歌或者听新闻什么的,我本来早上时间就挺紧,从来没有这些需求,觉得这个就不是很好。”

2、 可信/可靠

当涉及智能音箱信息反馈、运行稳定性的场景时,容易对用户可信/可靠体验造成影响。为此建议设计时考虑:

① 确保重要信息的准确性

尤其是对用户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信息,如限行、天气、导航等。

用户案例:“上周带着音箱去过一次南昌,在那用过回来后我再问天气,发现音箱的定位没有(切换)回来,报的还是南昌的,觉得不太靠谱了。”

② 保证音箱信息的有效传递

可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考虑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让用户对音箱的状态和指令的执行情况明确知晓,减少用户的不确定感。

用户案例:“我觉得它这个提醒做的挺好,有一次煮玉米,我对音箱说“提醒我10分钟”后关火,它会说“我会在10分钟后提醒你关火”,10分钟后它真的有说让我关火,而且音箱还有灯光的提示,这让我感觉到挺放心的,证明它真的听懂了,而且下达了指令,也让我知道了要去干什么”。

③ 增加智能音箱应对异常情况的设计

为了应对各类异常情况(比如断网、断电),设计师可以在一些关键的任务场景,对智能音箱进行补充设计,比如离线闹钟、离线音乐、离线备忘等,可提升用户体验。

用户案例:“像我现在还挺喜欢用智能音箱设置闹钟的,因为比较方便,但万一哪天我们家路由器坏了,或者宽带欠费了不能上网了,是不是闹钟需要的音乐或者资源就不能播放了呢?或者停电了,我的闹钟怎么办?所以还是会感觉有点不可靠,如果能像手机自带有电池,就会放心很多,最起码我知道它能撑一段时间。”

3、 有趣/幽默

目前用户对智能音箱有趣/幽默的感知主要来自于话术设计,且主要发生在闲聊场景中。因此,关注智能音箱的话术设计是提升智能音箱有趣/幽默形象的重要途径:

① 提升话术的多样性

尤其是为高频场景提供多种话术和满足方式,避免相同话术重复出现让用户丧失新鲜感。

用户案例:“今晚没有像前三晚那样跟它(智能音箱)对话互动,因为心里已经基本知道它会怎么回答我,所以觉得无聊。”

② 设置意料之外的答案

在与智能音箱的闲聊中,其实,用户对很多问题是有预期答案的,当智能音箱给出意料之外的答案时,用户通常会给予积极的评价,觉得智能音箱是幽默/有趣的。

用户案例:“我记得有一次忘记了聊什么,本来自己就比较烦,然后它(智能音箱)还说些有的没的,我就大声说了句‘你别说了,我不想听了’,它却给我回了句‘那你还说什么话呀’,我扑哧一下就笑出来了,头一次被音箱抬杠,而且还是呆萌呆萌的机械合成音,挺有趣的,心情也好起来了。”

4、 可控/安全

在智能音箱使用过程中,影响用户可控/安全体验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对智能音箱使用的掌控(对儿童使用的掌控、对多人使用的掌控);②对隐私和数据的掌控(自己是否有权处理自己的数据、平台能否保证数据的安全)。除了要在技术上切实保障用户的数据隐私安全外,在设计上也应该让用户充分感知到智能音箱使用的可控/安全:

① 儿童的使用

结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和需求,从内容、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定制化设计,增加家长的掌控感和安全感;

用户案例:“我觉得小度在家挺好的,尤其是在儿童使用这块,我每次都会打开儿童模式后再让孩子用,这样它的内容会更针对小孩,而且孩子看了什么我还能通过手机知道,觉得比较放心吧,毕竟现在觉得很怕孩子接触过多的电子产品的。”

② 多人使用

为不同用户构建隐私空间,如通过声纹识别等方式区分不同的使用用户,建立独立的使用模块,防止隐私泄露;

用户案例:“还有个问题,现在音箱是谁都可以用(任何人都能唤醒),而且它会基于我的使用习惯来提供音乐等资源,感觉挺别扭的。因为感觉我和它互动还是一个比较个人的事情,希望有一个私人的空间,如果音箱的数据是每个人分开存储的就比较好。”

③ 数据的记录和使用

在设计上明确告知用户数据使用的场景、使用的方式、最终的处理办法等,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并给予用户数据使用的选择权、数据的删除权和处理权等。

用户案例:“小度在家的拍照功能还挺好的,特别是像聚会这种人多的时候,而且我还看到宣传说拍的照片只会存在本地,这还是很让人放心的,只有我自己能看到,而且还可以随时删除,就不用担心什么数据安全、隐私泄露这些问题了。”

5、 懂我/个性化

用户的懂我/个性化的需求有两方面:①输出形式的个性化,②服务上懂我,能提供更个性化满足。因此我们在设计上可考虑:

① 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唤醒词、合成语音的音色、闹钟提示音等可结合产品和业务的实际情况,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选择方案。

用户案例:“能不能让我们用户自己可以自己改唤醒词,我就想叫它史努比,而且可选择声音也比较少,不要只有单调的女性音源和儿童音源,可以多一些选择,例如暖男等。”

② 为用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或推荐

完善情境感知的维度,如时间、地点、环境、用户偏好等,根据不同的情境提供定制化的推荐机制。

用户案例:“提醒功能能不能不要像闹钟一样一直叫个不停。作为一个智能产品,应该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提醒,比如提醒我关火可以提醒几次,比如提醒我喝水睡觉语音一次播报就够了,而不是一直想叫个不停要我手动按暂停。”

研究小结

本次研究对用户在智能产品(以智能音箱为例)使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需求进行探索,给出用户与智能音箱互动过程中情感体验的需求和体验现状,对产品的设计和改良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参考。

每一个细分的情感体验,都有典型的场景及独特的影响因素,限于文章长度,无法一一罗列。

以此文为引,也希望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同行,与我们一起探讨。

而作为智能音箱的使用者,在与她/他/它互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有意思的情感体验故事呢?也欢迎评论区与我们一起讨论!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