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褪去“明星公司”光环 浮沉8年的格灵深瞳能否重拾辉煌?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gplp.cn/archives/8755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褪去“明星公司”光环 浮沉8年的格灵深瞳能否重拾辉煌?
Connect with us

“强势回归”拟登陆科创板的格灵深瞳能否重回巅峰?

作者:小溪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继依图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等企业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后,AI企业科创板上市赛道上又新增一员。

2020年6月22日,上交所官网显示,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灵深瞳”)申请科创板上市获受理,AI企业科创板上市热潮还在延续。

作为曾经的“明星企业”,格灵深瞳遭遇转型危机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变得低调了很多,如今“强势回归”拟登陆科创板的格灵深瞳能否重回巅峰还不可知。

不过,掉队的格灵深瞳目前不仅面临着同行业人工智能企业的竞争,还面临传统硬件厂商以及国内外科技巨头的竞争,其“翻身”或不易。

浮沉8年 格灵深瞳褪去“明星公司”光环

翻看格灵深瞳的发展史,GPLP犀牛财经发现,该公司的经历像极了一个高傲的学子毕业前踌躇满志但遭受社会毒打后重振旗鼓的故事。

格灵深瞳前身格灵有限成立于2013年,初始注册资本为65.00万美元。格灵深瞳在初期备受资本青睐。2013年8月、2014年6月陆续完成A轮、B轮融资,引入了知名投资机构真格基金、策源创投和红杉资本的投资。

作为AI企业,技术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而格灵深瞳创始人及实控人赵勇的背景很契合AI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位,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

招股书显示,赵勇199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微电子系,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计算机工程系,获博士学位。而在2009年至2013年期间,其担任谷歌总部研究院资深研究员;2019年至今,担任首都体育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据传,格灵深瞳的创立还与真格基金的徐小平有关。

2012年,徐小平在美国硅谷见到赵勇时,在谷歌任职的赵勇及其团队刚刚攻破一个场景识别上的技术难题。赵勇设想将上述技术运用到零售领域,其设想得到了徐小平的青睐,随后赵勇回国并创办了格灵深瞳。

值得注意的是,格灵深瞳成立之初赵勇任CTO,而该公司刚成立时的CEO何搏飞也是徐小平介绍而来。

此外,关于格灵深瞳,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趣事。在一次饭局上,真格基金的徐小平与红杉资本的沈南鹏、策源创投的冯波曾聊到格灵深瞳未来的估值。徐小平表示该公司未来估值起码有5000亿美元,沈南鹏则称1000亿美元比较实际。在两人争执不下时,冯波给出了一个3000亿美元的未来预期。

备受资本青睐的格灵深瞳被追捧成了明星公司,而作为明星公司时的格灵深瞳给外界的印象也十分高调。

2014年,格灵深瞳曾发布过一则名为《对不起,我们只爱牛人》的招聘文章,文章写到“即使刻意非常低调,还是不小心上过新闻联播、英国BBC新闻”“是比尔盖茨私访中国时第一家会见的创业公司”“想加入这里比哈佛大学还难,录取率低到不可想象”等。

不过,2016年格灵深瞳因为战略失误陷入了危机。2017年初,该公司原CEO何搏飞离职,赵勇被推上了CEO位置。

沉心转型后腹背受敌前景存忧

GPLP犀牛财经发现,2017年后,格灵深瞳低调了很多。在2019年的一次媒体采访中,赵勇曾透露其“低调”的原因。

据媒体采访,赵勇称跟媒体的互动非常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格灵深瞳正处在转型过程中。而其表示格林深瞳转型原因主要是2016年以前的格灵深瞳尽管有很好的技术团队但其销售能力较弱。

赵勇曾表示,一个公司应该率先去建立产品的口碑。如果产品的口碑还没有建立起来,或者产品还不好的时候狂轰乱炸去做PR,就会把不好的口碑给放大。因此,他把公司的PR几乎停了两年,并试图去积累公司的口碑。

如今距离2017年已过4年多,格灵深瞳表现如何呢?

2018年至2020年,格灵深瞳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52亿元、0.71亿元、2.43亿元,净亏损分别为0.75亿元、4.18亿元、0.78亿元。

在格灵深瞳营收增长的同时,其也开始加大销售投入。据招股书,该公司的销售费用由2018年的7285.02万元增加至2020年的1.14亿元。

招股书显示,格灵深瞳目前的产品已成功在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三个领域实现应用。2020年,该公司来自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1.50%、31.53%、16.97%。

不过,虽然格林深瞳业绩向好,但却已经被旷世科技等AI企业落下,掉出了行业的第一梯队。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AI四小龙”之一的旷世科技的营业收入为12.60亿元,格灵深瞳仅为2.43亿元;旷世科技的研发人员人数为1413人,而格灵深瞳仅为146人;旷世科技共有220项发明专利,141项软件著作权,而格林深瞳仅有18项发明专利,74项软件著作权。

且近年来,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批企业入局。目前,格灵深瞳不仅面临包括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等人工智能企业的竞争,还面临着传统硬件厂商以及国内外科技巨头的竞争。

例如,在格灵深瞳城市管理业务的安防行业中,已有海康威视、大华等企业在上述领域经营多年,此外,BAT、华为等企业也纷纷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布局。

尽管格灵深瞳业绩向好,但面对着同行业人工智能企业及传统硬件厂商、国内外科技巨头的竞争,格灵深瞳未来的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对此,格林深瞳表示,未来如果其不能在技术研发创新、产业商业化落地、专业人才储备、市场营销服务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无法有效开拓市场,则将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局面,将对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