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读书简记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lanbing510.info/2021/03/28/A-Guide-To-The-Good-Life.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引言 生活之计划


如果你缺少生活中的高远目标,你就缺少条理清晰的人生哲学。

为什么拥有哲学那么重要呢?这是因为没有哲学的话,生活就有误入歧途的危险——就是说尽管在你活着时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享受过各种各样的乐趣,但是末了你过的却是非常糟糕的生活。换句话说,就是当你躺倒在灵床上时,回望过去,你却发现自己浪费了唯一的一次生活的机会。年华度尽你却并没有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是把生活挥霍掉了,因为你允许自己被生活中各种华而不实的东西所俘获。

我发现斯多葛主义和禅宗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比如说,两者都强调对我们周围事物稍纵即逝之本性的思考,以及在可能的基础上掌控欲望的重要性。它们都建议我们追求安宁,并就如何获得和保持安宁提出了忠告。而且,我开始意识到,斯多葛主义比佛教更适合于我的分析本性。结果,我很惊奇地发现,想来想去我还是想要变成一个斯多葛主义的践行者,而不是一个禅宗大师。

根据塞涅卡的说法,斯多葛主义者要寻求发现的,“就是大脑如何才能始终持续在安稳、良好的进程中,能对自己宽和,能够乐观地看待眼下的状态。”他还断言,践行斯多葛主义原则的人,“不管他是否有这个意愿,肯定会有持续的快乐以及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伴他左右:因为他能够从自身挖掘出快乐,而且这快乐是其他快乐所无法超越的。”斯多葛主义哲学家墨索尼亚斯·鲁弗斯(Musonius Rufus)也有类似的言论,他说:如果我们依照斯多葛主义的准则来生活,“一种欢快的性情和一种坚实的欢乐”就会自动跟随而来。

斯多葛主义者并非悲哀地退居一隅,被动接受世界的恶习和不公正,而是充分地参与生活,并且努力工作,以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在对践行斯多葛主义或其他任何人生哲学的“成本”进行评估时,读者应该意识到,没有自己的人生哲学也是要付出成本的。我已经提到过一个这样的成本——即把你的日子用来追求毫无价值的事物因而浪费了生命的危险。

第一部分 斯多葛主义的兴起


斯多葛主义的人生哲学可能是古老的,但是它值得任何一个想要过充实、有意义的生活——也即良好的生活——的现代人的注意。

第1章 哲学对生活感兴趣


正如罗马演说家、政治家、哲学家西塞罗(Cicero)所说的那样,苏格拉底是“把哲学从天上拉下来,将她置于人类的城市,将她带到人们的家里,并迫使她问及有关生命和道德以及善恶问题的第一人”。

根据哲学家路易斯·E.内维亚(Luis E.Navia)的说法,“在苏格拉底身上,我们碰到了一个比在其他任何重要的哲学家身上都要明显的例子:他是一个在生活中能够把理论上和思考上的关注同日常活动融为一体的人。”内维亚把他描绘成“既在思想上也在行动上进行哲学活动的名副其实的楷模”。

我认为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取决于他的个性和环境。

第2章 最早的斯多葛主义者


追求德行带来一定程度的安宁,安宁反过来又让我们追求德行变得更加容易。

第3章 罗马斯多葛主义


塞涅卡的散文《论幸福生活》解释了怎样做才是追求安宁的最佳方法。从根本上讲,我们需要使用理性来赶走“所有那些使我们激动或使我们受到惊吓的事物”。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保证有“无法被破坏的安宁和持久的自由”,我们就能体验“坚实的、永恒的、无穷尽的愉悦”。的确,他声称(我们也已经看到了),践行斯多葛主义原则的人,“无论是否愿意,他都一定能够得到恒久不变的欢悦和一种深邃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快乐,因为他是从自己的智慧中找到快乐的,他也不可能渴望得到比他内心深处的愉悦更大的愉悦”。而且,和这样的愉悦相比较,肉体的快乐是“不重要、微小和转瞬即逝的”。

第二部分 斯多葛主义的心理技巧


如果理解得正确的话,斯多葛主义是治愈疾病的良方。这里所说的疾病,是指焦虑、悲伤、恐惧以及其他各种消极情感。它们给人们带来麻烦,使人们无法体验到喜悦的存在。而凭借运用斯多葛主义的技巧,我们可以治愈这些疾病,并且因此而获得安宁。

第4章 消极想象:能发生的最坏结果是什么?


我们应该这样生活,仿佛此时此刻就是我们的最后时刻。——塞涅卡

任何爱思考的人都会经常预想他可能遇到的坏事情。这样做的明显理由就是要阻止这些事情的发生。

但是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阻止坏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有些坏事还是会发生。因此,塞涅卡指出了预想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坏事情的第二个理由。尽管我们努力试图避免,但它们还是发生了,这时如果我们考虑过这些事情,就能减轻它们的影响:“能够事先觉察劫难来临的人,就能将它带来的伤害掠走。”他说,霉运的打击对于那些“只期望好运”的人来说,是最大的。

预想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坏事,除了这两个理由之外,还有第三个,也可以说是重要得多的理由。我们人类不幸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知足;努力工作、得到我们想要的之后,我们会惯常地失去对所渴望事物的兴趣。我们得到的并不是满足的感觉,而是感到有些乏味,并且作为对这种乏味的反应,我们会继而形成新的、更大的欲望。

心理学家沙恩·弗雷德里克(Shane Frederick)和乔治·洛温斯坦(George Loewenstein)研究了这种现象,并给了它一个名称:享乐适应。

作为适应过程的结果,人们会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满足感的跑步机之上。

所以,幸福的关键就是阻止这个适应的过程。

斯多葛主义者认为,他们有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建议我们花时间想象我们失去了自己所珍视的东西。这个技巧——让我们把它叫作消极想象吧——至少早在克里希帕斯的时代就为斯多葛主义者所使用了。我认为,这是斯多葛主义者心理工具箱里面最宝贵的技巧。

塞涅卡:“我们应该爱我们所有的心爱之物……但是始终都要想到,我们并没有得到可以永远保有他们的承诺——没有,就连我们可以长期保有他们的承诺都没有得到。”

爱比克泰德说,在我们预想的死亡当中,应该有我们自己的一份。塞涅卡用类似的话忠告他的朋友鲁基里乌斯说,要把每一天都当最后一天过。事实上,塞涅卡的做法比这还要极端:我们应该这样生活,仿佛此时此刻就是我们的最后时刻。

当斯多葛主义者劝告我们度过每一天要像度过最后一天那样时,他们的目标并不是要改变我们的活动,而是要改变我们进行这些活动时的头脑状态。特别是,他们并不希望我们停止思考未来、为明天做计划;他们其实是要我们在为明天思考和做计划的同时,记着欣赏今天。

大多数人都是把闲暇时分用来思考我们想要而又没有的东西。马可说,如果把时间花在念及所有那些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并且反省如果失去了它们我们会多么想念它们,那么我们就会富裕得多。

享乐适应拥有终止我们享受世界的能量。因为这种适应,我们把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所拥有的东西看得习以为常,而不是对它们感到欣喜。但是,消极想象却是对付享乐适应一剂有力的解药。用有意识地想象失去我们所拥有的事物的方法,我们就能够重新获得对这些东西的珍视;用这种重获的珍视,我们就能够使喜悦的能力死而复生。

孩子能够享受快乐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把任何事情看得习以为常。

爱比克泰德相信,进行投射式想象,能够使我们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坏事相对而言的无足轻重感到释然,从而阻止这些坏事搅扰我们的安宁。

预想某种坏事的发生和因为这种坏事而焦虑,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消极想象在帮助我们珍视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在帮助我们准备好应对这个世界的变化。毕竟,进行消极想象,就是预想我们周围世界的非永恒性。

这也就是马可为什么忠告读者们花时间想一想,如果他们失去财产、他们会多么想念这些财产之后,又立刻警告他们“要警惕,以免对所有物的爱会导致你过分地珍视它们,以至于失去它们会打破你心灵的平静”。

通过思考世界上一切事物的非永恒性,我们被迫意识到,每次做某事时,我们都可能是在最后一次做这件事。这种意识能够赋予我们所做的事情一种意义和深度,而它们在没有这种意识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的。我们再也不会在生活中梦游而过了。我发现,有一些人会感觉预想非永恒性是令人沮丧和恐怖的。然而我还是确信,我们能够真正活着的唯一方法,就是将预想非永恒性作为我们定期要做的事情来做。

第5章 控制的两分法:论变得无敌


任何无意义的事情都是不值得做的。——马可·奥勒留

如果你寻求的是满足,那么改变你自己和你所要的东西,比改变你周围的世界更好,也更容易。

爱比克泰德说,你主要的欲望,应该是这样的,它不会因为你编织了无法满足的其他欲望而遭到阻挠。你的其他欲望应当与这个欲望相吻合,如果不能够吻合,你就应该尽最大努力来抑制它们。如果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你就再也不会陷入因为会否得到想要的事物而产生的焦虑了;你也不会陷入因为没有得到想要的事物而产生的失望了。爱比克泰德说,的确,你就能变得无敌了:如果你拒绝参加你可能输掉的争斗,你就永远不会输掉一场争斗。

爱比克泰德《手册》的开篇之词非常有名,他宣称:“有些事物是由我们决定的,有些事物不是由我们决定的。”

在这个论断之后,我们面临的是对我们产生的欲望进行选择:我们可以要由我们决定的事物,或者要不由我们决定的事物。

总而言之,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渴望某种自身无法左右的事物,我们的安宁都有可能受到搅扰:如果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我们就会烦恼;如果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我们又会经历获取过程中的焦虑。

这样就又有可能把爱比克泰德的控制两分法重新描述为一个三分法了:有我们能够完全控制的事物,我们一点也不能控制的事物,以及我们能够控制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事物。我们在生活中碰到的“事物”,每一件都会落入这三个范畴当中的一个,而且只能是一个。

首先,我们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完全能够控制的事情上,这是有意义的。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努力能保证收到效果。并且我们也会注意到,由于我们对事物控制的程度,通常只需要付出相对很少的时间和精力,就能保证它们的发生。如果不关注这样的事情,我们就是愚蠢的。

我们花时间和精力来为自己制定目标以及确定我们的价值观,显然是有意义的。这件事情所需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而且,正确地选择目标和价值观,其回报可能是巨大的。的确,马可就认为,拥有良好生活的关键,是珍视真正有价值的事物和对缺乏价值的事物漠不关心。他补充说,因为我们有能力识别事物的价值,所以我们就有能力过良好的生活。更概括地说,马可认为,通过正确地构建我们的意见——也就是正确地识别事物的价值——我们可以避免许多苦难、悲伤和焦虑,因此就能获得斯多葛主义者所追求的安宁。

马可指出,除了对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能够完全控制之外,我们还能够完全控制我们的品质。

现在,让我们把注意力转向控制的三分法的第二个分支,也就是转向我们一点也不能控制的事物,比如明天太阳是否会升起。如果花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这样的事物,显然是愚蠢的。因为完全不能够控制所谈的事物,我们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对事情的结果不会有任何作用。正如马可所观察的那样,“任何无意义的事情都是不值得做的。”

这把我们带到了控制的三分法的第三个分支:我们能够控制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事物。

我认为,当一个斯多葛主义者关注他能够控制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事物比如一场网球比赛时,他为自己制定目标时会是非常小心的。特别地,他会为自己设定内在目标而不是外在目标。因此,他打网球的目标将不是赢得一场比赛(这是某种他自身以外的事物,对此他只有部分的控制),而是在比赛中尽己所能地发挥实力(这是某种内在的东西,对此他是完全能够控制的)。选择这个目标,如果输掉比赛的话,他就可以免于挫败和失望:因为赢得比赛并不是他的目标,所以只要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他就不会达不到目标。他的安宁不会被打乱。

用使日常生活中的目标内在化的方式,斯多葛主义者就能够在应对他只能部分控制的事物时保持他的安宁。

控制的三分法。

但是我却要指出,尽管加图和其他斯多葛主义者卷入了周围的世界,但是他们却找到了一种保持自身安宁的方法:将自己的目标内在化。他们的目标不是改变这个世界,而是尽自己的努力带来一定的改变。即使其努力被证明是无效的,他们也会处之泰然,因为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他们做到了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

一个斯多葛主义的践行者在进行日常事务时,会把控制的三分法牢牢记在心里。他会执行某种“鉴别分类法”,从而把生活的元素分成三个范畴:他能完全控制的,他一点也不能控制的,以及他能控制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第二个范畴中的事物——他一点也不能控制的——他会放置一边作为不值得担心的事物。这样做时,他会为自己省去大量不必要的焦虑。他会转而关注他完全能够控制的事物和他能够控制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事物。当他关注最后一个范畴中的事物时,他会仔细地为自己设定内在而非外在的目标,这样他就可以避免大量的挫败和失望了。

第6章 宿命论:放下过去……以及现在。


一个优秀的人应该迎接命运的织布机为他织出的所有经历。——马可·奥勒留

斯多葛主义者认为,保持我们安宁的一种方法,就是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采取一种宿命论的态度。根据塞涅卡的说法,我们应该把自己供奉给命运,因为“知道自己同宇宙一起漂流沉浮,对我们就应该是一个巨大的安慰”。

斯多葛主义者在主张宿命论时,并不是忠告我们针对未来采用宿命论,而是忠告我们针对过去和现在采用宿命论。

针对现在而言的宿命论怎么能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呢?我已经说过,斯多葛主义者认为,获得满足的最好方法,并不是去劳作以满足我们内在的任何一种欲望,而是学会满足于我们生活的本来面目——也就是学会对我们拥有的无论是什么都感到幸福。

而我们已获得的事物之一,就是此时此刻。

斯多葛主义哲学不仅教导我们对于已经拥有的无论是什么都要感到满足,也劝告我们在生活中要追寻些什么。

第7章 自我否定:论应对快乐的阴暗面


追求快乐确实就像追逐一只野兽一样:当野兽被追上时,它会转过身来扑向我们,并且把我们撕成碎片。——塞涅卡

进行消极想象就是对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坏事进行预想。塞涅卡建议将这个技巧加以延伸:除了预想坏事的发生之外,我们有时还应该生活得就好像坏事已经发生了一样。

墨索尼亚斯指出了三个源于自寻不适的好处。

首先,实施自寻不适的行为——例如,在能够获得温饱的时候选择饥饿和寒冷——能使自己变得更坚韧,以便抵御将来有可能降临的厄运。

实施自寻不适行为的第二个好处并不出现在将来,而是会立竿见影。一个时不时经历微小不适的人会变得有信心,认为他同样也可以承受严重的不适。

实施自寻不适行为的第三个好处,就是它能帮助我们享受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

斯多葛主义者说,除了定期实施自寻不适的行为之外,我们还应该定期放弃体验快乐的机会。这是因为快乐有着阴暗的另一面。塞涅卡警告说,追求快乐确实就像追逐一只野兽一样:当野兽被追上时,它就会转过身来扑向我们,并且把我们撕成碎片。或者,稍微调整一下这个比喻,他告诉我们说,强烈的快乐一旦被我们捕获,就会变成追捕我们的人。意思就是,一个人捕获了越多的快乐,“他就得为越多的主人服务”。

第欧根尼警告说,快乐“秘藏的不是单一的诡计,而是一切种类的诡计,目的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还有食物、饮料以及性欲等等来扰乱人们,诱惑那些苏醒的以及熟睡的人们”。快乐,“用她的魔杖一敲……就把她的受害者赶进了类似猪圈的地方,并且将他拦在里面,从此以后那个人就像猪或者狼一样生活了”

马可说,从更概括的意义上讲,如果不能抵制快乐,末了我们就只能扮演奴隶的角色,“在自我利益的每一次拉拽之下像牵线木偶那样乱颤”,而我们就将在“不断抱怨今天和不断哀叹明天”中度过一生。为了避免这样的命运,我们必须小心谨慎,避免痛苦和快乐淹没了我们理性的能力。正如马可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学会“抵制我们的皮肉所发出的牢骚”

斯多葛主义者发现,毅力就像是肌肉中的能量:人越锻炼肌肉,肌肉就越变得强壮;越锻炼意志,意志也越变得强壮。的确,长期践行斯多葛主义自我否定的技巧,斯多葛主义者就可以把自己改造成具有非凡魄力和自控能力的人。他们能够完成别人害怕去做的事情,也能够避免别人无法抵制去做的事情。结果,他们就能够彻底地控制自我。这种自控,使得他们有大得多的可能性去实现他们的人生哲学,进而也就极大地增加了他们过上良好生活的机会。

放弃快乐的行为本身就可能给人带来欢愉,让斯多葛主义者去领悟这个真谛吧。正如我所说的那样,他们是他们时代一些最有洞见的心理学家。

第8章 沉思:监督自我践行斯多葛主义


你今天治愈了自身的什么病患?抵制了自身的什么弱点?你在哪方面显示出有所进步?——塞克提乌斯

爱比克泰德将塞涅卡睡前沉思的忠告又往前发展了一步:他建议,处理日常事务时,我们应该同时扮演参与者和旁观者这两个角色。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内心创造一个斯多葛主义的观察者,来监视我们,对我们践行斯多葛主义的努力做出评价。以类似的思路,马可也建议我们检验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弄清我们做事情的动机;并且无论我们试图完成的事是什么,考虑它的价值。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问自己,我们是由自己的理性主宰,还是由别的什么东西主宰。当确定不是由理性主宰自己时,我们应该问一问,是什么东西在主宰我们。是一个孩子的灵魂吗?一个暴君?一头沉默无言的牛?还是一只野兽?同样,我们也应该成为别人行动的细心观察者。毕竟,我们可以从他们的错误和成功中学到东西。

除了对日常事件的反省之外,我们还可以把部分的省思用于理清自己精神世界的备忘录。

爱比克泰德说,最要紧的事情,并不是滔滔不绝地讲述斯多葛主义原则的能力,而是根据这些原则来生活的能力。

第三部分 斯多葛主义的忠告


如果我们不是为了财富而努力工作,而是训练自身满足于我们已有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去追求名声,而是克服自己对获得别人仰慕的渴望;如果我们不花费时间去谋划怎样伤害一个我们嫉妒的人,而是把时间用来克服自己的嫉妒心;如果我们不用尽心机使自己变得受人欢迎,而是努力维持并完善关系、与我们结交的人成为真正的朋友,那么,我们的生活状况就会更好。

第9章 责任:论热爱人类


人类的本质非常像蜜蜂的本质。蜜蜂是不能单独生活的:一只蜜蜂被孤立起来就会死亡。——墨索尼亚斯

一个很好地发挥了人的功用的人,就是既理性又社会化的。

马可说,的确,如果做了被创造出来就该做的那些事情,我们就会享受“人的真正喜悦”。

几千年来,在各种文化中,那些仔细考虑过欲望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为了得到我们想要的无论什么东西而终日劳作,都不可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或者安宁。

第10章 社会关系:论与人交往


没有什么宗教的游行,比一群孩子牵着他们父母的手、照顾着他们、引导着他们从街市上穿行而过更加美好了。——墨索尼亚斯

在与谁做朋友的问题上,我们是能够选择的。因此斯多葛主义者建议我们避免与价值观被腐蚀的人做朋友,以免他们的价值观污染我们。相反,我们应该寻求分享我们(正宗斯多葛主义的)的价值观,尤其是那些遵循这些价值观且在生活方面比我们做得更好的人来做朋友。在享受这些友谊的同时,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们身上的优长之处。

他认为,把令人讨厌的事件放到广阔的宇宙背景中,就会使这种事情的微不足道越加显明,因而就会减轻我们的烦恼。

第11章 侮辱:论容忍奚落


记住,侮辱你的不是那个辱骂或打击你的人,而是你认为他们正在侮辱你的这种判断。——爱比克泰德

一个可以非常有效地消除痛苦的策略是思考侮辱的来源。如果我尊重侮辱的来源,如果我重视他的意见,他批评的言论就不会对我造成打击。

然而,假设我并不尊重侮辱的来源,而是将他视为一个十足卑劣的家伙。这种情形下,我不仅不会被他的侮辱所伤,相反,我应该感到宽慰:如果他不赞成我所做的,那我所做的无疑是正确的事情。

塞涅卡说,当我们思考侮辱的来源时,最好将那些侮辱我们的人视为“过度生长的儿童”。正像妈妈对刚刚学步的孩子对她的“侮辱”感到痛苦是愚蠢的一样,我们对这些孩子气的成人对我们的侮辱感到痛苦同样也是愚蠢的。在其他情况中,我们会发现那些侮辱我们的人的性格有着极大的缺陷。正如马可所说,这些人与其说值得我们愤怒,倒不如说值得我们同情。

当你被侮辱了,伴随着侮辱而来的任何痛感其实都源于你自身。爱比克泰德说:“记住,侮辱你的不是那个辱骂或打击你的人,而是你认为他们正在侮辱你的这种判断。”这样一来,他说道,“除非你希望如此,否则他人不会对你造成伤害;只有你认为自己受到伤害时,你才受到了伤害。”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坚信那个人的所作所为不会伤害到我们,那他的侮辱也就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痛苦。

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究竟会帮助我还是伤害我?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称,这完全取决于我的价值观。而且,他们还会继续提醒我,我的价值观属于我能够完全掌控的事物。因此,如果某些外界的事物伤害了我,那只是我自己的过错:我本应采纳不同的价值观。

幽默是一种回应侮辱的绝妙方式。

对侮辱一笑置之,表明我们并不真的在乎那些侮辱者和他们的侮辱。当然,这也间接反击了那些侮辱者。所以,这种回应侮辱的方式有可能深深地挫败侮辱者。

第二条应对侮辱的策略:对侮辱不做任何回应。墨索尼亚斯说,无须对侮辱做什么反应,我们应该“坦然、平静地承受所发生的一切”。他提醒我们说,“这是一个想要心胸开阔的人应有的举动。”

塞涅卡称,这就像训练动物一样:驯马时我们惩罚马匹,是想让它以后服从我们,而不是因为我们对它过去不听话的行为感到生气。

第12章 悲伤:论用理性战胜眼泪


只有理智才能终结我们的眼泪,连命运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塞涅卡

在波利比乌斯因为失去兄弟而悲痛时,塞涅卡写信安慰他,“自然需要我们有这些悲痛,而过度的悲痛却是无用的。但是,我绝不是要求你一点都不应该悲痛。”

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对抗悲痛的主要策略是进行消极想象。

通常在预期性的消极想象中,我们设想失去了目前所拥有的事物;而在回顾性的消极想象中,我们想象着从未拥有过那些失去了的东西。塞涅卡认为,凭借回顾性的消极想象,我们再也不会为失去的事物而感到遗憾,而会因为曾经拥有它们而心存感恩。

塞涅卡认为尽管理智可能无法消除我们的悲痛,但它却可以将其中“过分的和不必要的那部分”去除。

如果我们凭借并非发自内心的哀叹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那就这样做吧。毕竟,我们“陷入”朋友的悲伤中并不会对他有什么帮助,反而会伤害自己。

第13章 愤怒:论战胜反快乐


我们是生活在一群坏家伙之中的坏家伙,只有一件事情能够使我们平静下来——大家共同致力于和平相处。——塞涅卡

塞涅卡的文章《论气愤》。塞涅卡称,愤怒是“短暂的精神失常”,愤怒带来的破坏是巨大的:“没有什么灾难比愤怒让人类付出了更多的代价。”

他警告人们说,“理性绝不会到鲁莽、不受羁绊的冲动那里寻求帮助,因为在那里它说话是不算数的。”

关于如何防止发怒,塞涅卡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他说,我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某些倾向,不要把别人朝着最坏的方面想,不要对别人的动机妄下结论。我们需要谨记,事情的发展常常只是未如我们所愿,我们不要由此认为这是某人对我们做出了不公正的事情。塞涅卡称,我们特别需要牢记的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生气的对象其实是帮助我们的人,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生气只是因为我们认为他给我们提供的帮助还不够多。

正如塞涅卡所观察到的那样,“与我们遭受的伤害相比,我们的愤怒总是持续得更久。”所以,任由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干扰我们的安宁,这有多么愚蠢啊。

当我们感觉自己因为某事快要发怒时,应该停下来想想从浩瀚宇宙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是否有什么意义。如此一番,我们就可能将愤怒扼杀在萌芽之中。

塞涅卡说,当我们生气时应该采取措施,“将所有(愤怒的)表象都转向反面。”我们应该强迫自己松弛面容、缓和声音、放慢步伐。如果这样做,我们内部的状态很快就会变得与外部的状态相似,于是我们的愤怒也会随之消散。佛教徒也实施一种类似的思维替代技巧。当佛教徒正沉浸于一种有害身心健康的思想中时,他们会强迫自己反向思考,即进行一种有利身心健康的思考。例如,如果他们正在经历愤怒,他们就会强迫自己思考与博爱相关的事情。因为两种相反的思想不能在同一时间共同存在于一个头脑之中,所以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思想就会把有害的思想赶走。

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告诉我们,这种状况很是悲惨。首先,生命太短暂,不应将它浪费在愤怒之中。而且,如果一个人总是生气,对周围的人也是一种折磨。

当你有能力体验快乐的时候,为什么非要体验反快乐呢?到底是为什么?

第14章 个人价值观:论追求名誉


如果将自己的目标设定为取悦别人,那我们就无法自由地取悦自己。……我们将使自己变成奴隶。——爱比克泰德

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论述称,人们不快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什么事物有价值感到迷惑。正因为这种迷惑,人们浪费时间去追求一些事物,这些事物与其说令人快乐,倒不如说令人焦虑和痛苦。

所以,爱比克泰德忠告我们不要去追求社会地位,因为如果我们将自己的目标设定为取悦别人,那我们就无法自由地取悦自己。他说,我们将使自己变成奴隶。

爱比克泰德说,如果希望保持自由,那么与别人相处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对别人如何看待我们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而且,我们应该坚持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换句话说,我们既不要在意他们的批评,也不要看重他们的称赞。

马可说,与其考虑未来的名声,倒不如脚踏实地地关注我们当前的境况;他建议我们应该“尽力过好今天”

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认为,有一种方法可以克服这种困扰,那就是使人们认识到,为了赢得别人的赞赏,我们将不得不采纳他们的价值观。更准确地说,我们将不得不过一种别人认为成功的生活。(如果我们过的生活在他们看来是一种不成功的生活,那他们就没有理由赞赏我们。)那么,在试图赢得别人的赞赏之前,我们就应该停下来问问,他们的成功理念是否与我们一致。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停下来问问,这些人在追求他们所珍视的无论什么事物的时候,是否获得了我们所追求的安宁。如果他们没有,我们就更应该放弃来自他们的赞赏。

许多人被一种恐惧所缠绕,这种恐惧有时非常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自由,这就是对失败的恐惧。

许多人想要避免的失败还不至于让人付出生命或健康的代价。失败的代价只是不得不忍受公开的嘲笑或者那些获悉他们失败的人无声的怜悯。

第15章 个人价值观:论奢侈生活


“认为要紧的是钱的数量而不是头脑的状态”,这种观念是非常愚蠢的!——塞涅卡

拥有财富并不能使我们的生活免于哀伤,也不会在我们年老的时候给我们带来慰藉。尽管财富能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奢华和种种感官上的快乐,它却从来不能给我们带来满足或者消除我们的痛苦。

那些饮食铺张的人会比饮食简单的人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吗?墨索尼亚斯认为不会。他说,吃喝无度的人就像铁器一样,由于质地钝劣,所以必须不断地打磨;更准确地说,除非奢华盛宴用成分纯正的酒、醋或辛辣的酱汁来“打磨”,否则,就餐者也难以感到满意。

如果习惯于奢侈的生活方式,这当中确实存在着一种危险,那就是我们将失去从简单事物中获得快乐的能力。

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非常珍视他们享受普通生活的能力——而且,就算生活在原始的条件下,他们也能发现快乐的源泉。

当发觉自己想要某种事物时,我们应该停下来问自己这个欲望是自然的还是非自然的,如果是非自然的,那么要不要满足就应该三思而后行。

塞涅卡警告人们说,奢华利用它的机智来催生恶习:首先,它使我们对那些并非必需的事物产生渴望,接着使我们对那些有害的事物产生渴望。不久,头脑就变成了身体享乐的奴隶。同样,墨索尼亚斯告诉我们,他宁愿生病也不愿生活在奢华之中。他说,疾病可能会伤害身体,但奢侈的生活却会伤害灵魂,使它变得“没有节制和怯懦”。因此,他认为,“奢侈的生活必须完全避免。”

爱比克泰德劝告我们谨记,自我尊重、值得信赖和思想高尚比财富更加宝贵,他的意思是,如果获得财富的唯一方法是要放弃这些人格品质,那么追求财富就是非常愚蠢的行为。而且,我们也应该记住,一个人比另一个人富有并不意味着第一个人就比第二个人更好。同样,我们还应该谨记塞涅卡给鲁基里乌斯的一条意见,“一个安于自己的微薄收入并且靠少量的钱就能使自己过得富足的人,是真正富有的人。”(顺便提一下,并不是只有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才有这样的洞见。在地球的另一边,老子也观察到:“知足之足,常足矣。”)

一个斯多葛主义者尽管不追求财富,但是仍然会获得财富。毕竟,一个斯多葛主义者会尽其所能成为一个对她周围的人有用的人。因为得益于对斯多葛主义的践行,她会是一个自律且做事专一的人,而这些特质有助于她完成她为自己设定的任务。

佛陀对于一个“富可敌国”的人给出了这样的忠告:“执着于财富的人,与其让财富腐蚀了心灵,倒不如把财富抛撒掉;不执着于财富的人,如果拥有财富又能够正确地使用财富,就会成为他周围人的福分。”

第16章 放逐:论在环境的变故中求生存


心智让我们变得富有:在最荒蛮的旷野中,心智与我们一起流放;在找到维系身体所需要的一切后,它饱尝着对自己精神产品的享受。——塞涅卡

墨索尼亚斯说,要想在流放中生命坚韧甚至强盛,一个人必须谨记:他的幸福更多地依赖于他的价值观而不是他居住在哪里。

第17章 老年:论被赶到养老院


如果上帝高兴增加一天,那我们就应该用高兴的心来欢迎它。——塞涅卡

所以,不能发展一种有效的人生哲学的后果就是:你将最终浪费你仅有的一次生命。

塞涅卡论述说,老境有它的益处:“让我们珍惜、热爱晚年吧;因为如果一个人知道如何利用晚年,那么他的晚年将充满快乐。”事实上,他声称生命中最令人愉快的时光就是“当它开始走下坡路,但还没有到达陡然衰退阶段的时候”。他补充说,即使是“陡然衰退阶段”也自有它的乐趣。最有意义的是,当一个人失去了体验某些快乐的能力的时候,他也就失去了体验这些快乐的欲望。塞涅卡说:“人们厌倦了自己的欲望,与它们完全断绝了关系,这是多么令人欣慰呀!”

墨索尼亚斯建议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接纳斯多葛主义:他认为这是为老年做准备的最佳方法。按照这个建议行事的人会发现,在渐渐变老的过程中,他不会抱怨青春和快乐的逝去、身体的日渐虚弱、健康的衰败以及亲属对他的冷落,因为“他从自身的智慧以及所接受的教育中,已经学会了有效对抗所有这些事情的办法”。

第18章 死亡:论良好生活的善终


好死胜于赖活着。——墨索尼亚斯

具有一种清晰连贯的人生哲学的人知道生命中什么东西值得获取,而且因为他花了时间去努力获取这个东西,那么他大致已经尽可能地获取了它。于是,当死亡来临时,他就不会感觉受到了欺骗。用墨索尼亚斯的话说,他将“从害怕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

那些不具有一种清晰连贯的人生哲学的人绝望地想要延迟死亡。他们之所以想要延迟死亡,可能以为如此他们才能(最终!)发现和得到那个有价值的东西。

一个认为自己将永远活着的人比一个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时光有限的人浪费生命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认识到自己日子有限的一个途径就是要时常认真地思考自身的死亡问题。

第19章 论成为一个斯多葛主义者:现在就开始,并准备遭受嘲弄


践行斯多葛主义就像是为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而进行训练,但是两者间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我们为之训练的奥林匹克竞赛是在将来的某一天进行的,而我们生活的竞赛现在就已经开始了。——爱比克泰德

有些人一听到自己需要付出努力来践行一种人生哲学,就会立刻打消这个念头。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在回应这种拒绝的时候会指出:尽管践行斯多葛主义的确需要付出努力,但是不践行斯多葛主义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概括地说,拥有一种人生哲学,无论它是斯多葛主义或是其他哲学,都能大大地使日常生活简单化。

采纳一种人生哲学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如果缺乏人生哲学,我们就会有错误生活的危险——浪费生命去实现那些不值得追求的目标,或者以愚蠢的方式去追求那些值得实现的目标但是却无法实现它们。

由于已经学会去享受那些简单易得的东西以及那些不能从他们身边被抢走的东西,斯多葛主义者会在生活中发现很多可以享受的东西。结果,斯多葛主义者可能会发现,他们对于自己是谁,对于他们正在过的生活,以及对于他们所栖身的宇宙都感到享受。我要补充的是,这绝不是渺小的成就

斯多葛主义者可能还会发现,除了享受生命中的事物之外,他们还享受活着这一简单的事实;换句话说,他们体验到了喜悦本身。

第四部分 斯多葛主义在现代生活中


实际上,根据马可的说法,通过践行斯多葛主义,有可能获得一种全新的生活。

第20章 斯多葛主义的衰落


“始终追求的,应该是征服自我而不是命运,应该是改变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已经建立的秩序,在总体上要相信,除了我们自己的思想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处于我们的控制之中的,所以当我们在外部事务中尽了最大努力之后,剩下的事情只能听天由命。”(顺便提及一下,要注意笛卡尔在讨论尽我们最大努力的问题时所暗指的目标内在化。)

梭罗去瓦尔登湖实施了他著名的两年简单生活的体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修炼出自己的人生哲学,从而避免枉活一生。他告诉我们,他去瓦尔登的一个主要动机来自于这样的恐惧,“当我临近死亡时,却发现自己从未活过。”

斯多葛主义还教导我们,只有当我们为自己的幸福担负责任时,才会有一个正当的机会去获得幸福。

第21章 重新考虑斯多葛主义


在本书的引言中,我解释说,各种人生哲学都有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告诉我们生命中什么事情值得拥有,什么事情不值得拥有;而且它们也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获得那些值得拥有的事物。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认为安宁值得追求;而且他们追求的安宁,我们应该记住,是一种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很少体验到消极情感,如焦虑、悲伤和恐惧等;但是却体验到丰富的积极情感,尤其是喜悦。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并没有争论安宁的价值;但是他们认定,在大多数人的生命中,安宁的价值总会在某一时刻显现出来。

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为所有寻求安宁的人提出了大量的建议。在这些建议中有以下的内容:

第一,我们应该变得具有自我意识:在处理日常事务的时候,我们应该观察自己,定期反思自己是如何回应每天发生的各种事件的。我们如何回应一个侮辱?如何回应财产的损失?如何回应一个充满压力的环境?在回应中,我们运用斯多葛主义心理学的策略了吗?

第二,我们应该运用理性思考的能力来克服消极情感。我们也应该在可能的程度上运用理性思考来控制自己的欲望。尤其应该运用理性让自己确信,诸如名声、财富这样的事物是不值得拥有的——如果我们追求的是安宁,那么这些东西无论如何也是不值得拥有的——所以像名声、财富这样的事物也就不值得去追求了。同样,我们应该运用我们的理性思考使自己确信,尽管某些活动是令人快乐的,但是从事那些活动会干扰我们的安宁,这样一来获得的快乐与失去的安宁相比就变得得不偿失。

第三,在我们没有追求财富但却富有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享受我们的富裕;主张禁欲苦修的是犬儒主义者,而不是斯多葛主义者。不过,虽然我们应该享受财富,却不应该执着于财富;事实上,即便在我们享有财富的时候,也要为财富的失去做好打算。

第四,我们是社会动物;如果试图切断与其他人的联系,我们就会变得非常糟糕。所以,如果我们寻求的是安宁,就应该构建与其他人的关系并保持这种关系。但是,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对于与什么人做朋友需要小心谨慎。我们还应该尽可能地远离那些价值观已经腐坏的人,以避免他们的价值观污染我们。

第五,其他人总会不可避免地令我们烦恼,所以,如果我们与他们保持关系,他们就会时常干扰我们的安宁——如果我们容许他们这样做的话。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用了大量时间设计出一些技巧,来消除我们在与其他人交往时遇到的麻烦。尤其,他们想出了一些技巧,用以应对别人对我们的侮辱和防止他们激怒我们。

第六,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指出了人类不幸福的两个最主要原因——那就是我们的贪得无厌以及我们担心超出我们控制力的事物的倾向——而且他们也开发出一些技巧,来帮助我们将这些不幸福的根源从我们的生命中移除。

第七,为了征服我们的贪得无厌,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建议我们进行消极想象。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切事物的非永恒性。我们应该想象失去了自己最珍视的事物,包括财富与挚爱。我们还应该想象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如果这样做,我们就会变得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事物,并且由于我们珍惜它们,就不那么可能再去对其他的事物形成渴望。我们不光要设想事物可能变得比它们本来的状态更糟糕,有时还应该极力去体验更糟糕的事情;比如,塞涅卡就建议我们“体验贫穷”,而墨索尼亚斯则建议我们主动放弃快乐和舒适的机会。

第八,为了抑制我们去操心那些超出我们控制力的事物的倾向,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建议我们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采取分类加优先处理的方法,也就是将这些事物分成我们完全无法控制的事物、我们能够完全控制的事物以及我们能够控制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事物。这样分类之后,我们就不应该为那些我们完全无法控制的事物而烦心了。相反,我们应该花一些时间来处理那些我们能够完全控制的事物,例如确定我们的目标和价值观,并且把大多数时间用来处理那些我们能够控制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事物。如果这样做,我们就能够避免经历许多不必要的焦虑。

第九,当我们花时间来处理那些我们能够控制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事物时,我们应该注意将目标内在化。例如,在打网球时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赢得比赛,而是尽可能地打一场漂亮的比赛。

第十,对于外部世界,我们应该持一种宿命论的态度:我们应该认识到,过去已经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以及此刻正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是超越我们的控制的,所以,为这些事情烦恼是愚蠢的。

践行斯多葛主义可能不像锻炼身体那样使我们获得能量,但是却会使我们获得自信;尤其是,无论命运将我们抛向何处,我们都会有信心应对自己的生活。

正如塞涅卡所说的那样,“我没有将自己捆绑在某个特定的斯多葛主义的大师身上;我也有权形成一种观点。”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并没有把斯多葛主义的原则看成石头上的雕刻,而是看成塑了形的陶土,在一定的程度之内可以被重新塑形以适应人们的需要。

最好是把斯多葛主义的哲学家理解为工具的制造者,而斯多葛主义就是他们发明的工具。他们认为,如果运用得当,这个工具可以使人过上良好的生活。我偶然碰到了这个工具,它被人废弃、满是尘土地躺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我拿起它,拭去了它的灰尘,更换了它的一些部件,然后使用它,看看它是否仍然能够做斯多葛学派哲学家设计它时想要它做的工作。令我惊诧和欣喜的是,它还能够。事实上,我发现,尽管人们在这个工具被废弃之后发明了许多类似的工具,但是这个老工具的功效却比那些新工具更好。

第22章 践行斯多葛主义


对于那些希望尝试斯多葛主义的人,我要给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践行我所说的隐秘的斯多葛主义:我认为,对于你是一个斯多葛主义的践行者这件事,你可以很好地保守秘密。

我给那些想要成为斯多葛主义者的人的下一条建议是,不要试图一下子掌握所有的斯多葛主义技巧,而是从一种技巧开始,熟练之后,再继续另外一种技巧。

依据我的经验,消极想象对于日常生活的作用,就像是盐对于烹调的作用一样。虽然一个厨师给食物加盐只需要最少的时间、精力和才能,但是所有经过加盐的食物,味道都会得到提升。几乎同理的是,虽然践行消极想象只需要最少的时间、精力和才能,但是那些践行消极想象的人会发现,他们享受生活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践行了消极想象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热烈拥抱着的生活正是不久以前你曾经抱怨的不值得一过的生活。

在掌握了消极想象之后,一个斯多葛主义的新手应该继续践行第五章所描述的控制三分法并将之变得熟练。按照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的想法,我们应该实行一种优先选择的法则,把我们完全不能够控制的事物、我们完全能够控制的事物,以及我们能够控制一些但又不能够完全控制的事物区分开来;在进行了这样的区分之后,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后面两个范畴上。尤其,如果关注那些我们完全不能够控制的事物,我们就是在浪费时间并且会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焦虑。

作为越来越熟练运用控制三分法的一部分,一个斯多葛主义的新手要练习将自己的目标内在化。例如,你不把赢得一场网球比赛作为你的目标,而是把目标设定为尽最大努力准备比赛,并且在比赛中发挥到最好。用习惯性地将目标内在化的方式,你就能够减少(但可能不会消除)生命中原本要成为重要的痛苦之源的东西:就是你不能实现某种目标的那种感觉。

在践行斯多葛主义的过程中,与运用控制三分法的努力相结合的是,你也要成为一个针对过去和现在的心理学上的宿命论者——但是这种宿命论并不涉及未来。

正如我们所见,在我们为获得安宁而进行的努力中,别人就是我们的敌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花费时间设计出一些策略来对付这个敌人,尤其是应对那些我们与之交往和有关联的人对我们造成的侮辱。在践行斯多葛主义的过程中,我最有意思的进步之一,就是从一个害怕被人侮辱的人转变成了一个侮辱的鉴赏家。一方面,我变成了一个侮辱的收藏家:当被别人侮辱的时候,我就对这种侮辱进行分析和分类。另一方面,我盼望着被侮辱,因为侮辱可以使我有机会完善我的“侮辱游戏”。我知道,这听起来很奇怪,但是践行斯多葛主义的一个结果就是:一个人寻找机会使斯多葛主义的技巧得以发挥作用。

当别人惹恼我们时,我们所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就是生气。要知道,愤怒是妨碍我们获得安宁的一个最主要的障碍。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意识到,愤怒是反快乐的,如果我们任由它发展,它就会毁了我们的生活。

正因为生气具有这些特征——也就是因为它可以蛰伏在我们的心中,因为发泄它可以使我们感觉良好——所以,我们的怒气是很难克服的,而学会克服怒气也是一个斯多葛主义的践行者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但是我发现,你对于愤怒的思考和理解越多,就越容易控制它。

我能确定,塞涅卡把大笑作为对于“让我们泪流满面的事物”的恰当回应,这是正确的。塞涅卡也看到,“尽情欢笑的人比泪水涟涟的人具有更宽广的心胸,因为欢笑表达出最温和的情感,反映出的认识是:在整个生命中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没有什么严重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悲惨的事情。”

正如我们所见,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除了建议我们去想象那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坏事情之外,还建议我们要促使这些坏事情作为我们实施自寻不适计划的结果而真实地发生。例如,塞涅卡建议我们定期体验贫穷的生活,而墨索尼亚斯建议我们去做一些令自己不舒服的事情。与践行斯多葛主义的其他技巧相比,人们需要更大程度的自律来践行这个建议。因此,自寻不适的计划最好还是留给“高级的斯多葛主义者”。

爱比克泰德讨论了快乐来自于否定我们自己的各种快乐这种现象。与之相似的是,塞涅卡提醒我们,尽管忍耐某些事情会令人不快,但是成功地扛过去,我们就会对自己感到称心如意。

正如我们所见,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们建议人们简化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像自愿寻找不舒适的计划一样,生活方式的简单化也是一件最好留给高级斯多葛主义者的事情。

加图穿着与众不同,是他锻炼自己的一种练习:他想让自己学会“只对真正可耻的事情感到耻辱”。

我怀疑,大多数人来商场,并不是因为他们需要购买某样具体的东西。他们来是希望这样做可以引发他们对某种东西的欲望,而这种东西又是他们去商场前不曾想要的。

他们为何要不辞辛劳地引发自己对于某种东西的欲望呢?这是因为,如果他们引发了自己对于某种东西的欲望,当他们以购买这个东西的方式来满足自身欲望的时候,就能够享受到一种快感。当然,这种快感和他们的长期幸福并没有多大关系,正如吸食海洛因和一个吸食海洛因的瘾君子的长久幸福没有多大关系一样。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形的产生呢?由于践行斯多葛主义,我深刻地认识到,从长远来看,获得那些我社交圈子里的人们通常渴望并且努力工作以便能够买得起的东西,对于我现在的幸福程度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对于我将来获得一种良好的生活,也不会有丝毫的帮助。尤其是,就算我得到了一辆新的轿车、一个漂亮的衣橱、一块劳力士手表和一幢更大的房子,我也还是确信,我所体味到的快乐并不会比现在更多——甚至还可能比现在更少。

现在让我来描述践行斯多葛主义的一个令人惊讶的副作用。作为一个斯多葛主义者,你会不断地为艰难困苦做准备,例如用进行消极想象的方式或者主动造成自己不舒适的方式来做这样的准备。如果艰难困苦没有随之而来,那么你就有可能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望感。你可能发现你希望自己的斯多葛主义得到检验,这样你就能够看看自己是否真正地拥有了那些一直努力想要获得的应对艰难困苦的技能。换句话说,你像是一名消防员,已经将你的消防技能演练了若干年了,但是却从未被要求去扑灭一场真实的火灾,或者你像是一名足球运动员,尽管勤勉地训练了整个赛季,但是却从未被派上场参加过一场比赛。

我想,能从一块平凡的冰块中获得如此多的快乐,这难道不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吗?

说到这里,我应该补充一下,尽管我已经驯服了自己的消极情感,但是我并没有根除它们;而且将来我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是,欣喜的是我已经使这些情感丧失了部分曾经对我造成影响的力量。

自从开始践行斯多葛主义以来我所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变化,就是我现在感觉到的不满足比过去少多了。显然,作为践行消极想象的结果,我变得相当享受自己所拥有的事物。

在践行斯多葛主义的过程中,我的另外一个发现是关于快乐的。斯多葛主义者感兴趣的快乐最好是被描述为一种无目的的享受——不是享受某一特定的事物,而是享受一切。这是仅仅因为能够参与生活而感到的喜悦。尽管我们不是非享受一切不可,但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一种奇妙而华美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深刻的认识。

必须郑重声明,我对斯多葛主义的践行还没有使我体验到全然不可摧毁的欢乐;而且我离那种境界还很远。我也没有体验到一个斯多葛主义圣贤可能会体验到的那种更高级的喜悦,即全然不会被外界事物所干扰而怡然自得的快乐。但是,我对斯多葛主义的践行的确好像使我易于从所有的一切中感受到时常迸发的欢乐。

斯多葛主义会兑现它所允诺的那些心理上的益处吗?就我而言,它的确做到了,而且达到了超出满意的程度。

与此同时,得益于我对于欲望的研究,我了解到,那些对生命和人们通常的生活方式进行过思考的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几乎都毫无例外地得出结论,认为是绝大多数人在他们的生活方式上犯了错误。这些思想家还倾向于认为,安宁是非常值得追求的东西,尽管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追求安宁的最佳方式上,与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的看法并不一致。

当我开始对斯多葛主义进行再次的思考时,我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想起,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只有在数学里才存在确定性。换句话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无论你做什么都有可能犯错的世界之中。这意味着,尽管我确实可能在践行斯多葛主义的时候犯错误;但是如果我拒绝斯多葛主义而赞成另外某种人生哲学的话,我也可能会犯错误。而且我认为,很多人都会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他根本没有任何人生哲学。

在好时光里,斯多葛主义的技巧能够提高生活质量;而时运不济的时候,这些技巧则能发挥最大效力。

根据马可的说法,通过践行斯多葛主义,有可能获得一种全新的生活。

一份学习斯多葛主义的阅读计划


那些想要阅读斯多葛学派哲学家著作的人最好从阅读塞涅卡的文章开始,尤其是他的《论幸福生活》《论精神的安宁》和《论生活的缺乏》。这些文章可以在《塞涅卡:对话与论文》(Seneca:Dialogues and Essays)(牛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中找到。或者,它们也可以在洛布古典图书馆的《塞涅卡:道德论文集》(Moral Essays)的第二卷中找到。

塞涅卡写给鲁基里乌斯的信件也值得注意。

墨索尼亚斯·鲁弗斯针对日常生活的实际建议值得一读。不过,我所知道已出版的墨索尼亚斯的著作只有一个译本,就是科拉·鲁兹(Cora Lutz)的《墨索尼亚斯·鲁弗斯:“罗马的苏格拉底”》(Musonius Rufus:"The Roman Socrates”),位于《耶鲁古典研究》(Yale Classical Studies)的第10卷(1947年版)当中,而这本书很难买到或者借到。所以,我鼓励读者们去访问我的作者网站(williambirvine.com),以了解如何获得辛西娅·金(Cynthia King)翻译的墨索尼亚斯著作的信息。(我在本书中的引用即出自于这个译本。)

我鼓励那些想要以爱比克泰德为榜样的读者从他的《手册》(也称为《指南》)开始阅读。这本书的优点是精炼,容易找到,而且在哲学上容易理解。在哲理文学的领域,它是一块璀璨的宝石。

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对于读者而言也是一本既容易获得又容易理解的著作。

读者们也可以看看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劝诫与格言》(The Wisdom of Life and Counsels and Maxims)中的文章。尽管这些文章没有明显的斯多葛学派的特征,但是它们却有一种独特的斯多葛主义的腔调。读者们也可能会对小说家汤姆·沃尔夫(Tom Wolfe)的小说《完整的人》(A Man in Full)感兴趣,书中有一个人物偶然间发现了斯多葛主义,后来就开始践行它了。最后,读者们通过阅读詹姆斯·B.斯托克代尔(James B.Stockdale)的《苦难之下的勇气:在人类行为的实验室检测爱比克泰德的学说》(Courage under Fire:Testing Epictetus's Doctrines in a Laboratory of Human Behavior),就能够获得一些关于在艰难境遇中践行斯多葛主义的真知灼见。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