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二战失败以后,工作了,但是感觉过得更迷茫,不知道要不要继续考研?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035526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二战失败以后,工作了,但是感觉过得更迷茫,不知道要不要继续考研?

129
18,555

72 个回答

北京985马理论研究生在读

我也没什么长篇大道理跟你讲,就说说我自己吧。

其实本来不打算说的,因为我的经历说实话我自己也认为挺丢人的。但是如果可以帮到你,说说也无妨吧!大家都是陌生人,一吐为快怎么了!对吧!哈哈哈!

我去年是四战考研,上岸北京某985马理论专业。

四战,听起来是一个很刺耳的数字。前几次的失败每一次对于我来说都可以说是致命的打击。但是我还是坚持过来了,因为我知道,我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只有考研才能实现,没有研究生学历我是没办法实现自己的目标的。所以这才一次又一次的坚持。

(如果有人想看我的经验贴的话我就详细写一下,这里就不多加赘述了。)

我想说的是,二战失败不丢人。无论几战失败都不丢人,重要的是总结自己失败的经验,争取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

当然了,你现在开始工作了,感到迷茫,其实也是正常的现象。想想当初的自己为什么想要考研。只要你是对现状不满意,想要做出什么改变,那就赶紧去做吧!想要突破现在的情况,光每天怨天尤人愁眉不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重要的是马上着手去做。

如果现在的工作很好,如:很稳定,工资高,体面,晋升空间大,领导同事相处融洽,自己喜欢,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价值等等,那就去好好工作,因为读研出来也是为了工作,毕业之后也不见得能找到这么满意的工作了。

如果现在的工作不是很满意,而且心里还是装着想读研的想法,那就!!!继续考啊!!!二战失败又怎么样,我这四战老姐姐还在这儿站着呢对不对!

没关系,别害怕,想做什么去做就是了~

希望你能找到自己内心的想法,follow your heart~

祝你我都有个美好的未来呀~

继续浏览内容
v2-88158afcff1e7f4b8b00a1ba81171b61_720w.png
发现更大的世界
v2-a448b133c0201b59631ccfa93cb650f3_1440w.png
Chrome

把我之前写的微博放给你看一下 可能有点长

因为我和你一样 二战失败 去工作了 工作的时候也很迷茫 我觉得有可能是你还没适应工作的氛围 你看一下我入职一个月的时候心态变化啊 希望有感同身受的地方。

【在枯燥的日子里发现有趣的事情 在繁琐的工作中寻找满足自己快乐的事情 如果生活不快乐 就把不快乐变成快乐 要么死要么好好活】

【入职一月实录】

实不相瞒 真的收到offer那天我是特别开心的 我第一时间和你们分享了

我在工作大概一周的时候 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发出来的东西没人看 做一些繁琐而无意义的事情 而且因为这件事情也还偷偷哭过 甚至有次没忍住给组长吐槽… 这是特别不应该的 希望你们以我为戒 我当时被情绪冲昏了头脑 组长很仁慈的回了我一句 类似于安慰 但还是不建议你们这样做 对于“领导”抱怨工作真的是大忌

这一个月最痛苦的一天是跟豹子的新闻 我实在是不想发一个明知是谎言的回应 我被要求发 我选择拒绝并表示我愿意接受被编务 在此之前关于这件事已经发过一个假消息了 在我完全经历一次所谓的反转新闻事件后 在我第一时间意识到我做了推手后 我开始干呕 兵荒马乱后的后知后觉 为时已晚

我选择抗拒 选择拒绝 可是我并没有想到我的所谓的坚持会给别人带来不便 当我看到“如果你不发我也会被骂 会被认为我没管好你 ” 我妥协了 我发完在自己房间哭了好久好久 在我冷静下来之后凌晨的时候给组长发了一句道歉

【在工作场合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和责任需要为你的私人情绪买单 我的这种行为除了拖累别人 毫无益处 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

我在一段日子都在自我挣扎 每天打起精神去做事情 然后被击败 不断反复的过程 例如我会有一些想法提出来 但是当实施的时候是执行不了的 这样的事情会带来无意义的消耗 当组长和我说不要只说不做的事情 因为不了解和没经验所以才会凭借着盲目的热情去提出想法 我吃亏长记性 告诉自己 一定要学会闭嘴

【工作中比起过程 他们要的只是结果 没有在意你花费了多少心思 做了多少努力 最后数据的显示才是他们想看的】

我不能再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了 要按着既定的规则走 就像组长和我说 你太理想化了一点也不现实 你还是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鞭策 这每一句话我都认 吃过亏犯过错才知道有些事不该做

【工作的时候 没有人有时间听你说废话】

我可太有体会了 具体意思就是表面意思 我曾一度被教育少说废话 第一次发现自己的性格缺陷给别人带来了困扰 还有组长说我拖累了她的工作效率 其实这句话真的让我特别难过 但我好像麻烦事很多 那天因为不会调整ppt又给她增添了工作 我在大学里特别排斥做ppt 小组分工会选择多做其他事 看吧 报应不爽 不想面对的还是要面对

【谁不是慢慢学的呢 谁也不是开始什么都会】

什么时候和自己和解的呢

是在做了一个破千万阅读量的选题时 看到了不是工作没意义 而是我做的东西大家不感兴趣

是慢慢的发现了每位同事身上的闪光点 而这些是我没做的 需要学习的

是在我和组长一次沟通后 她说听你这么说我还挺好的 发现自己善于肯定别人是会给人带来开心的

是我越接触越明白组长每天接触多少工作 还能每次很有耐心的给我讲事情 替我扛责任

是我在上班时看到组长一天做了十个同城热搜的时候 我意识到了好大的差距

是我第一次值班数据特别差 一位同事随手做的一个选题是那天阅读量最好的选题的时候

不管是能力还是性格都有太多需要学习和进步的地方了 我说 哪怕走也是要把这些事情做得游刃有余了在选择离开 我是做得到而不愿意做了 而不是我做不到我不想做了

【要拥有了做这件事的能力之后再来评定这件事是否有意义】

希望你看了这些话会轻松一点。

继续浏览内容
v2-88158afcff1e7f4b8b00a1ba81171b61_720w.png
发现更大的世界
v2-a448b133c0201b59631ccfa93cb650f3_1440w.png
Chrome
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市场中心撰稿人

作为一个曾经工作后,两次考研,试图通过学历改变命运的过来人,当我再听到身边一些同事说,“现在职场越来越不好混了,打算脱产回去考个研究生。”

我都会忍不住问他们一个问题,“你想清楚了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是真的想做学术研究,还只是试图获取一种学历的安全感呢?”

沪漂的这3年多,我在和多位大咖做过访谈,深入研究过很多人的成长经历之后,发现我们的人生分成两种类型:脆弱型和反脆弱型。

所谓脆弱型的人生,就像是进赌场一样,你一次次地下注,每一次都是把全部押上,最后的结果要么大获全胜,要么满盘皆输。

传统的教育模式,不管是中考、高考,还是考研,我们似乎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考试这一件事情上,试图通过考试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事实是,这种以取胜为目的的有限游戏,就像是一种对赌,结果要么满载而归,要么输光一切。

比如就像我当初想要申请名校的研究生,首先需要具备足够强大的综合实力,从准备考研那一刻起到考研初试结束,我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考试的那几门学科上。

而且很多名牌高校,他们的考试并非全国统考,专业课可能是学校出题,这个过程中,掌握的信息其实比知识更重要。并且研究生考试只能报考一个学校,一个专业,一旦失败,基本上就意味着你的努力基本白费。

就算最后顺利通过了初试,是否就一定能申请到名牌大学呢?也不一定。复试还有进一步考察,考察你的业务水平和实际能力。

就算是以上这些都表现得很好,是都有就足够了呢?也不一定,你最后能否被录取,与你申请院校的当年招生人数,甚至导师的心情,都是息息相关。

这当中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是实力的问题,那是我们技不如人,但其实当中是有很多运气和信息差的成分,一旦你没有被录取,就是满盘皆输,你可能为了考研所做多年的努力都将会付诸东流。

另外一种是反脆弱型的人生,更偏向是一种终身成长,就像是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树有多高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不断成长,可以随时应变,并且能从环境中获益。

我在沪漂之后,误打误撞地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

那时候的我对互联网是一窍不通,但我也深知,在上海,你绝不会只因为一分努力就能在世茂广场随便刷卡,也不可能因为两分的努力就能体面生活在虹口区。你只有拿出十二分的努力,才有机会在这里过上理想的生活。

于是,在这三年里,尽管我没有读研究生,但我读过的书,学到的知识并不比学校少:每天坚持至少学习3~4个小时;至今没去过一次迪士尼乐园;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参加学习培训,经常都是赶着最后一班地铁,夜里十一二点才回到家。

也正是在那段时间的没有生活,只有工作和成长的学习,让我迅速成长起来。

和前一种脆弱型的人生相比,这种的成长绝不是依靠一次结果就定胜负,而是长期积累的能力、认知、人脉,以及资源等等,并且还产生复利效应。

正如百万畅销书作家李尚龙说的,“学历是能力的一个证明,但当你的能力已经超过学历,就不会有人问你的学历是什么,对方就只会关心你是谁而已。”

在这个缺乏安全感的年代,学历可能是很多平民子弟认为最有确定性的东西,但即便拥有学历,也只能决定开始你是谁,并不能决定你以后是什么人。

Yes123求职网发言人杨宗斌曾指出:

“不论是否名校出生,学历平均仅会影响职业生涯 6.5 年,这也意味着在 30 岁后,之后的工作表现和职场成绩将逐渐取代学历。”

学历的高低决定了你是否获得进入一家企业的敲门砖,但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你的命运。

未来的时代,教育的目的不是要那张文凭作为敲门砖。有敲门砖当然很好,但比起敲门砖,你的能力更为重要。

李嘉诚曾告诫过年轻人,

“年轻人不要试图追求安全感,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周遭环境从来都不会有绝对的安全感。如果你觉得安全,很可能暗藏危机。

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你对自己的信心,是你每个阶段目标的实现。而真正的归属感,在于你的内心深处,对自己命运的把握,因为你最大的对手永远都是自己。”

除非你立志要走学术路线,否则与其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一个不确定因素诸多的考试,寄托在一张文凭上,倒不如专注于自身成长。

真正的安全感只可能来自于一个地方,来自于你自身的成长。

所以,下次如果再有人问你,“你是什么学历?”

你就可以告诉他学历的真正含义:“学历就是学习的经历。我每天都在学习,这就是我的学历。”


看到这里,如果你觉得我的分享,让你有所启发的话,记得点赞收藏,感恩有你的支持。有想认识我的朋友,直接私信哈!

欢迎关注我 @胃窦Elaine,一个横跨医学、法律、新闻、互联网的写作者,持续为你带来成长故事和干货。喜欢就点个赞吧!

继续浏览内容
v2-88158afcff1e7f4b8b00a1ba81171b61_720w.png
发现更大的世界
v2-a448b133c0201b59631ccfa93cb650f3_1440w.png
Chrome
人生实苦,但,生活万岁!

我们终会成为我们注定要成为的人。

无论我们逃避,抱怨,怀疑,或者恐惧。

一切自有来由。成败之外,最关键的,是我们是否心之所向,能否一往无前。

考研成功了,就不会再迷茫了吗?

考研失败了,转入工作迷茫就很可怕吗?

想要读研,条件不允许,大可以二战失败后,边工作边考研。

读研解决不了你本身迷茫的问题。我们看不清的东西太多了,但是遇到困难,熬过了,再回过头看,才知道怎么一回事。

迷茫的不是问题本身,是我们自己难取难舍,想太多,又知之甚少。还不以为然。

小丑从来都是我们自己。怨不得别人。

继续浏览内容
v2-88158afcff1e7f4b8b00a1ba81171b61_720w.png
发现更大的世界
v2-a448b133c0201b59631ccfa93cb650f3_1440w.png
Chrome
光源设计驮长

1.考了两次研,我猜测一下你的心里状态:第一次,啥也不会,不过正常;第二次,基础我掌握了,只是没有看更多论文更多名著啊。第三次,我是不是可以考更好的学校,我更深度学习就行了?

2.所以,心里既然有情节,那就去考吧,反正是在周末考试的。

第一,如果你已经经受不住家庭家里不能啃老已经在工作了,那你继续考这所学校。毕竟已经熟门熟路了。但是一定要找清楚自己第二次不过的原因在哪,能提升多少?【举例,小明第一年365(公共课131,专业课234),第二年400(公共课135,专业课265),那么第三年他最多是能在公共课上提升20分以上】

第二,如果你剩下的七个月全力奋战,那是否考虑换学校?更好的学校或降低期望值?如果选择第二点,请你一定要跟学长学姐做好评估预期,做该院校的题目,评判自己目前的能力。肯定可以继续提升分数的,专硕在不断扩招,特别是现在交叉学科人工智能等等,只要自己能够不断向外扩展见识,除了应试,我们还应该多些社交和除课本外的见识增长,哪怕第三次失败,我们在这段期间也积攒了很多技能和工作能力,相信沉没成本~

继续浏览内容
v2-88158afcff1e7f4b8b00a1ba81171b61_720w.png
发现更大的世界
v2-a448b133c0201b59631ccfa93cb650f3_1440w.png
Chrome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