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和华为「离婚」211天,荣耀遭遇背水一战|深氪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27240637601652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和华为「离婚」211天,荣耀遭遇背水一战|深氪

袁斯来2021-06-18
市场也好、供应链也好,不会给荣耀太多试错时间和宽容。

文 | 袁斯来

编辑 | 杨轩

8000 多名新荣耀员工、上百家供应商、三四十家购入了荣耀股权的大经销商,都在屏住呼吸,等待荣耀50手机的发布会。

“荣耀 50 也是荣耀的生死战。”发售前夕,一位新荣耀员工如此对36氪阐释。在那场众所周知美国对华为在芯片供给上“卡脖子”,为此华为把荣耀分拆、全资出售的大戏后,50是荣耀作为独立公司,被寄予厚望,第一款开了线下发布会的旗舰机。

荣耀 50 与鸿蒙发布会上惊鸿一瞥的华为 P50 看起来如此相似,但一切都不似从前。当荣耀50“2699元”的价格出现在屏幕上时,观众席的惊呼如波浪翻涌——这的确是一个所有人都没料到的低价。

荣耀50必须成为爆品。这个目标化为了空前的压力,渗到荣耀整个肌体的每一层组织里。据内部人士透露,发售前一周,荣耀中国区的领导们仍在犹豫:荣耀50的价格,要不要提高?

渠道商们紧盯着盯着这款手机的表现,其中许多人在那场分拆中成为了荣耀的股东。一名相关人士告诉 36 氪,很多大渠道商都有入股,少的投一两千万,让他吃惊的是其中一位把身家性命都压在了荣耀的渠道,投入过亿。“我们只能赌它可以,都没得选。”

高通对荣耀的重视也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相关人士告诉 36 氪,高通给荣耀的支援团队已经达到小米的八成,超过 OPPO 和 vivo。不同城市、不同项目的同事,都抽调去了荣耀项目组,北京部分人手就来自深圳。

但高通有自己的打算。据一位行业人士对36氪表示,高通初步给了 800 万片芯片,如果荣耀 50 一鸣惊人,这样的资源倾斜继续,如果不尽人意,就收回特殊待遇。

荣耀实在沉寂太久了,它急需一场有分量的返场。

荣耀 50 的技术团队很多来自华为过去的 nova 9 和 P50 项目组,向来以拼命著称,到荣耀 50 后,他们斗志昂扬到夸张的地步。一位和荣耀有合作的供应链人士说,每天被荣耀人追踪进度带给他的感受,只能想到一个词来形容——“aggressive”。有一天深夜他去卫生间,睡眼朦胧时瞟了眼手表提醒,一封凌晨3点来自荣耀的邮件在屏幕上闪烁。华为时期,他也不过是在深夜11、12点收到邮件回复。

6月初,印着“缮甲厉兵,枕戈待旦迎鏖战;长缨在手,风卷旌旗收九州”的渐变蓝色横幅出现在各个城市分部。分销商们本来应该在动员视频里响亮而充满气势地喊出这句口号,无奈口号太长,还有不认识的生僻字,很多人只能从简高呼:“xx 城市大卖”。

前途未卜的不安被小心潜藏在气势之下。“如果这次荣耀 50 卖好了,大家都还好过,如果这个机子卖不好,就很难受,第一可能就是芯片供应的问题,整个团队人员也不需要那么多人了。”一位员工对36氪表示。

比稳定军心更迫在眉睫的是,荣耀急需现金。一位渠道商去开会时,荣耀领导和他商量能不能停掉房补:“真没钱了,以后看货源好点,多给你点货。”

虽然新荣耀的开局已经超过很多白手起家的公司——那场千亿收购之后,6 月 6 日,国包商爱施德又宣布,公司与团队共同斥资 6.6 亿元参与对荣耀的联合收购,成为渠道商中持股比例最大的一家——但对荣耀这样人力支出每个月都上亿的公司来说,现金是最急需的资源。

“股东砸过来的钱差不多花完了。如果新品还不上,后面就更惨,再不挣钱公司就烧不起了。”一位相关人士告诉 36 氪。

压力飙升,也不只是因为生存压力,还源于荣耀的自我期许。

荣耀某城市渠道团队的杨毅臣5 月底收到荣耀 50 的任务目标,看到邮件里那一串数据时,陡增的压力让他差点骂出声,那是一个野心爆棚的规划:让荣耀 50 系列在同档位产品中占比达到 50%。

“荣耀 50 目标和 nova 7 做到顶峰的时候的目标差不多。”他经历过华为 nova 7 系列的巅峰时刻,去年 nova 7 系列第三季度拿下了全国手机销量第一,每月新增 500 万以上用户。杨毅臣觉得不可思议,“人家 nova7 做到这么强的情况下,都没有说在上市之前对客户的要求这么高,期待值这么高。”

杨毅臣试着拼凑出领导们的想法。他的领导都是华为过来的高管,尝过所向披靡的滋味,2019 年,华为出货量增长了 35%,压得对手喘不过气,OPPO、vivo 份额直接掉到 20%以下。在华为因为缺芯片没货,而荣耀从华为剥离时获得大量人力、资本和供应链资源的情况下,荣耀“定占比目标,就是攻克 OPPO 和 vivo,把华为失去的市场抢过来。”

但至少市场数据显示:如今的对手今非昔比。根据 canalys 的数据,2021 年,OPPO 加 vivo 占比高达 46%,vivo 出货量同比增长了 79%。

市场不会给新荣耀太多的宽容和时间。

有相关人士对36氪表示,荣耀出售后,设定有 3 年业绩对赌期。上述人士表示,荣耀今年的目标销量应该是 1000 亿元,大约是华为 2019 年消费者业务的一半。21tech 此前也报道,荣耀规划 2021 年的出货量是 7000–8000万。6月进入中旬,荣耀还没有一款爆品,担子其实集中压在了下半年。

新荣耀不得不背水一战。

园区里的墙

隔离墙在元旦假期后突然出现在华为北研所,是地铁工地常看的那种 pvc 围墙,一人多高,鲜艳的蓝色壁面,灰白钢筋加固。它有些突兀地横亘在那里,像是某种从天而降的奇怪物体,威严地把园区分成两块,一边华为,一边荣耀,从室外一直搭进食堂,隔开饭菜档口。

2021年1 月 1 日,荣耀正式独立运作,但直到看到那堵墙壁,林凡森才感觉到,他们不再是华为的一部分了。后来,员工们戏称那堵并不厚重的墙壁为 “柏林墙”。

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情都和这堵墙有关联。

员工们很早就开始议论荣耀的未来会如何,很多人猜测可能会裁掉部分人,直到有一天在会议室里尘埃落定,领导宣布:荣耀脱离华为独立运营,在一个月内完成交接。

那天开始,陌生的项目很快出现在邮件里,陌生的同事从外地赶来拷数据,许多人开始熟悉从前不属于自己的业务。

“出来的时候就说过不要藕断丝连。”这是华为的决断。一刀两段时,疏离感立刻开始显现。交接的某些时候,双方会各怀心思,保留下当前用不上、未来可能有用的东西。“那个时候开始就有一点点竞争对手的意思了。” 林凡森告诉 36 氪。

公司上下充斥着着兵荒马乱的气息,有人伤感,有人担忧,也有人兴奋,林凡森属于最后那群人。她毕业起就待在华为,挤在狭小的格子间,领导不苟言笑,讲给他们的励志经典是红军走长征过草地。

忽然之间,他们脱离了大家长,成为独当一面的公司,“有更多的自主权了。自由度会很高,感觉就是能施展拳脚。”

她还记得刚独立时,“大家觉得自己可赚了,好像财富自由就近在眼前了一样。”无数新公司员工耳熟能详的“3 年上市”仅仅是老生常谈,更笃定的场景是:华为空出来大片市场,不是荣耀去填还能有谁?

但现实很快显现出骨感,硌痛了他们。

3 月,一篇帖子在荣耀内网荣耀家园上流传。 “我们和世界第一的距离,大概等于所有电子流的长度之和吧……而且员工呢,也不太信任这个愿景的样子。”那位员工自嘲地写道。

那个帖子发出来时,正好是手机行业最热闹的春季,万物更生,发布会你追我赶,好不热闹,而且今年春季明显不同以往。

小米连开了两场发布会,在小米11Pro 和 11 Ultra 海报上,赫然打着“安卓机皇”大字,现场空气中弥漫着势在必得的气息。

OPPO 刘波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 600 美元以上的市场未来有三个(品牌),OPPO 能够进入 TOP3。”

一加新加入的副总裁李开新曾在荣耀做过销售副总裁,他在微博放话:“你(刘作虎)就打造好最好的产品,我来负责销量千万!”6月16日,荣耀50发布当天,刘作虎宣布一加正式和OPPO合并,成为OPPO旗下独立品牌。

林凡森如梦初醒,那些发布会像巴掌一下一下打在身上,感觉到肉痛,“你就能很明显地感觉到竞争对手也瞄准华为在市场上留下来的肥肉,一下子意识到并不是竞争对手都是傻子,留着这个市场等你们来用。”

荣耀看着眼前的热闹,却有些无可奈何。高通拿到正式许可前,虽然和荣耀有些技术交流,但不敢供货。领导们一直安慰大家,供应链在谈了,供货没问题。但林凡森会查各种小道消息来证实或证伪领导传达的信心。

最让她心惊的是脉脉上一则简短回复,一位署名高通的员工写道:你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未来三年各家的芯片份额都确定好了。

林凡森眼看着“荣耀”这个词逐渐消失在新闻热搜中,她开始担心,公司会不会就此边缘化,或者何时被遗忘?

内部打气会上,过草地走长征的故事主角变成了华为:现在和华为某某年是一模一样的情况,困难一定会过去的。

隔墙这边,在短时间内似乎很难割裂华为“脐带”里流动的营养。

“(我们)出来就是 8000 人。”赵明接受 36 氪等采访时说。15 级以上的领导,基本都来自华为。

但比起竞争对手,荣耀又的确只是一家羽翼微丰的创业公司,小米 2020 年末员工总数已经超过了 2 万。

林凡森已经习惯了大平台的人员的富足。余承东 2019 年接受采访时透露过,华为消费者业务总员工有 2 万多人。预研部门给了他们很多发挥空间,比如林凡森和对接的同事一旦开始商议某项未来规划,很快就会有预研同事跟进做可行性研究。

这种落地在荣耀独立后成为奢侈。她申请的流程变短了,但要花更多时间说服领导倾斜资源,有时她感觉一些近在咫尺的动作都举步维艰。到处忙于应付短期的、眼下的目标,“这也不是一种错,公司就是要活着。”

荣耀CEO赵明不避讳这一点。“原来熟悉的那一套东西全部都要重新建立,……自己做预算中心等,全部都要重新来。” 据他说,荣耀独立后的第一个财务报表都是财务人员手工做出来的。

林凡森的落差还来自于在工作意义上的落差。在华为,他们对标的是苹果,到了荣耀,他们首先要应付小米 OV。“我做过大的项目,会觉得未来可以去做更大的。现在又去做对标 OV 小米的东西,真的不想做。”

残酷的现实却是,要“应付”小米 OV,根本不容易。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 36 氪,6 月首周,小米就在京东卖出了 100 万台。反观荣耀,上述业内人士提供给 36 氪的数据表明,荣耀第一季度在京东的单日销量不及 1 万,5 月畅玩 20 发布后,才到了 1.4 万,是小米三分之一左右。

杨毅臣最头疼的是怎么给商场招商处讲故事。“数据比不过华为,跟小米比不过人流,这样你拿什么谈?你拿事实谈,自己砸自己脚。那你凭感知来谈的话,确实人家华为才是大品牌,你怎么办?”

他成了那个捡别人剩下位置的人。“他们(商场)默认华为和小米一样,属于品牌自带流量,如果商场里面必须要有通讯,OV 可以少,荣耀可以少,华为和小米是一定不能少。”

杨毅臣回忆起做华为那时的好日子,客户排队上门要授权,“巴不得我们赶紧去,都说要是不给我,也不要给别人,挺有意思的。”即使再紧俏的商场,华为也一定能拿到最好的地段,得到优厚的租金优惠。

现在许多渠道客户变得犹豫不决。“感觉就是过去谈,他们要想一下,‘行吧,就荣耀吧‘,或者说我再看看。”至于亏钱的 IoT 产品,华为时它们爽快地接下,荣耀的能不要就不要。

新荣耀衔着金勺出生,现在却不得不独自长大成人,更艰难的是,新荣耀一出生,实际上就已经身处丛林。

丛林凶猛

历经几个月的徘徊后,跟随华为多年的经销商沈仁宇还是回到了老路上。

对沈仁宇来说,过去的几个月是一段焦灼难熬的日子。3 月时,他的库存跌到从前的15%以下,惨淡维持着店面销售。荣耀的货时有时无,只能像打吊针一样点滴续命。他开荣耀店,曾经亏过几百万,一时间沈仁宇几乎信心全无。厂家的业务员一直安抚他,但在每天每周亏掉的真金白银面前,话语显得格外苍白无力。

沈仁宇熟悉的很多渠道商都和他一样迷茫不安,有人转行做起了电子烟或者其他的买卖,留下的人经历过华为的起落,还在观望。

与此同时,小米正大肆扩张线下门店,沈仁宇们是他们最希望拿下的人。杨毅臣谈业务时,很容易在客户办公室和小米的人相遇,同为业内营销人,彼此不得不尴尬地寒暄几句。

小米这次是真的下了狠手。1 月 9 日,小米策划了声势浩大的千店同开活动,卢伟冰还在公开信中放话:未来很有可能在全国开上万家。这一目标很快就要达成,根据小米人士介绍,其半年增加了7000家店,截至发稿,零售店达到8500家。

沈仁宇接到了橄榄枝。

小米拓店负责人辗转找到他,开始密集地轰炸他的手机屏幕。那人经常接连发过来很长的语音,一条接一条,条条都热情洋溢,而且让沈仁宇心动:“你要投 2000 万,一年纯利 1000 万”、“xx 地的大客户,目前全部投资回报率 50%以上。”相比之下,前几年投资的大热门肯德基新店,回收期大约为 2-3 年,按照他的说法,大型小米之家投资回报率足以和肯德基比肩。

任何一个生意人都很难忽视这样的数字。对方感觉到沈仁宇的动摇,三天两头约着见面,反复游说沈仁宇。而那位职业拓展人深谙如何营造紧张的氛围,实现压力成交的目标,“商场就这么多,开一家少一家。”他告诉沈仁宇,自己负责地域的好商场都匹配到了客户侧,已经在确认房租了。

沈仁宇将信将疑,多年从商经验告诉他,如此高的回报率实在有些难以置信,但对方的商业模式很难找到漏洞,摆出的数据又能自洽。

随时间推移,沈仁宇在荣耀和华为身上还是看不到希望,收入一天比一天少,断断续续到货的荣耀 V40,同样用天玑芯片,却比同行贵 1000 元。

沈仁宇真动心了。他开始在业内找人共同投资,准备易帜。眼看几百万就要砸下去了,一位好友提醒他:“你还是再考虑一下,(这样的回报)是不是正常?”

让沈仁宇彻底打消念头的,是一位做过多年实体业务的上市公司高管、消息灵通朋友的说法,他告诉沈仁宇:“有点夸张,没有那么容易赚钱。”

差不多同时,荣耀终于有所行动。5 月,荣耀聚集重点渠道开了吹风会,展示了新品样机,还给出了明确的上市节奏。参加过吹风会的朋友告诉沈仁宇,荣耀 50 和华为 P50 长得一样,外观“挺惊艳的”。

卖了十多年手机,沈仁宇当然知道什么样的产品会“大卖”。他也体会到荣耀的野心,“他们也没把小米作为特别重要的对手,定的目标就是要把华为的原来 30%的份额接过来。”沈仁宇这才定下心来,准备逆势扩张,再开几家荣耀店。

但这样信心也算不上牢靠,某种意义上,他的选择带着些无奈。“你说咱们都满怀信心的可以赚钱,这个也很难讲。我们现在是尴尬在哪?已经在这条船上,你现在想转行特别难,没有更安全的东西来接,现在轻车熟路的,人也熟,市场也熟。”

而在小米凶猛的攻势下,几个月内,不少更看好小米的渠道商加入了新增的 2000 多家门店阵营。在他们的盘算里,小米虽然毛利不高,但的确有过人之处。当初除了回报率,吸引沈仁宇的另一点就是小米不压货,周转快,清库问题不大。即便卖不完,也有厂家负责在店铺之间调拨消化。对动辄操盘上亿资金大渠道商,这种高效率的资金周转是绝对的“甜点”。

小米抢大渠道,OPPO 和 vivo 则进一步深入毛细血管。

分销商张柏的店在一座三线城市,是当地典型的小档口:华为灯箱,小米招牌,也卖 OV 和荣耀。

华为手机断货后,OPPO 的区域拓展隔两三天就上门拉关系。那个女督导走谆谆善诱的风格:给价保,给形象支持,免费换灯箱,给各种房屋促销补贴。张柏表示出没兴趣后,她态度一如既往地温和:“要是以后没华为,你想卖 OV,没关系,随时联系。”

荣耀的人也来了,他们重点是勾勒未来。 “你现在做专卖店,形象店,到时候如果恢复了,第一批给你们,保证你们利润。”其实仅仅看利润的话,荣耀现在给到渠道的空间已经足够丰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以畅玩 20 为例,这款千元机的利润能达到 20%。

但最后,张柏选择把精力继续付给小米,因为它有 IoT 产品,“互联网新零售”模式也显得更新鲜。

无畏者的游戏

在这场混战初期,新荣耀力不从心。

缺货是最大的软肋,年初 V40 手机上市,一位省级大代理商每个月不过分到百来万台。缺货,也让荣耀内部也笼罩着若有若无的悲观。

负责渠道业务的黄全升有着华为人的冲劲,难得说丧气话,但看到 V40 时,他少有地失去底气。 “去年的芯片,拿到今年一个旗舰机上。突然一下这个档次一下就下来很多,感觉还是比较难受。”他告诉 36 氪。

V40 成为荣耀最短命的产品,生命周期不到半年。此后的轻奢版虽然做了产品升级,并给到单台高达 19%左右的毛利,但难逃货不够分的困境,也没有激起多大的水花。

其实荣耀为这段过渡期有所准备。去年,他们开始推行“一路同行”政策,内部也叫“一路走”。两家大代理爱施德和松联合作,交替拿货,一方缺货时可以求助有货的一方,彼此调剂,轮流赚钱。

过去代理和荣耀厂商分工明确,省包是资金平台,出钱,也负责走货,荣耀则维系全国各地的大小客户关系。

据业内人士透露,荣耀的正编销售只有华为五分之一。剥离前,很多荣耀的促销地推人员来自华为,独立后,只有少部分到了荣耀。今年,荣耀打算把线下团队从 1000 人左右拓展到 3000 人,但在 3000 人配齐前,他们必须依靠代理商的力量。

代理和荣耀员工们,开始坐在一间办公室,扛同一个 KPI。省代们不止要负责分货、资金运作,也要承担起开拓客户和后续管理任务。

这样的交叉运作,争执很常见,代理认为自己分发货,了解终端情况,厂商却觉得对方管理粗放,不够精细化,“没有一套 SOP(标准操作程序)”,甚至连文档都各有标准。

但荣耀没有时间坐等团队愉快地融合起来,非常时期必须用“重典”,荣耀重新设定了 KPI,其中包括更细分的客户管理指标,这样的重设自然有适者生存的残酷一面。一部分人离开了,留下的才算真正的 “荣耀团队”。

荣耀无法像华为那样,所有业务都嵌入一套套完美的流程,每个零件各就其位,按下开关就会稳步运行。荣耀像是一台刚刚组装好的新机器,行事多少带着临时拼凑的忙乱。

比如手机行业新品首发通常提前两天客户仓库备货就该就绪。畅玩 20 要赶在五一假期开卖,4 月 30 日前应该送到客户仓库,但一些渠道五一当天才收到货,少部分直接错过了第一天销售。

荣耀不得不带着这些忙乱,倔强向前,第一步,先要回到原来属于它的地方。

赵明2015年接手荣耀,两年后,荣耀销量达到4968万,成为国内互联网渠道第一的品牌,这是荣耀曾经的高光地带。

客观来说,他们有这样的条件,继承华为技术后,新荣耀的确是个让人忌惮的对手。“如果他们真的拿到货,那些人又懂得操盘,其实是最危险的事情,不能小看。”一位友商员工对36氪表示。

在荣耀一家供应链公司做技术的许柏宏对这样的“不能小看”有切身体会。他对接的还是华为那批人,只是换了公司名,提出的还是同样高的要求。

在许柏宏眼里,这是一群对技术钻研很深的人。沟通时,他们很明确地知道,哪些是供应链能做的,哪些是自己能做的。“比如当时拍月亮很热,华为是一起商量怎么实现。其他厂商的可能就是问你有没有拍月亮的方案,我们买,或者我要拍月亮,你就得给我。”

一位熟悉华为的供应链人士则表示,就以相机来说,华为从硬件侧调试场景,而小米 OV 更多还是通过软件分析。很难说这两种路径孰优孰劣,但不可否认的是,华为调教过成千上场景,其他厂商很难短期内靠砸钱砸人超越,“具体技术我们也看不到,的确做得好。”这种技术几乎全部交给了荣耀。“华为留下的主要还是做操作系统的人。”

而且新荣耀的野心或者说骄傲绝不会止于重回过去。赵明宣称,荣耀“未来能够超越华为 Mate 和 P 系列”,内部人士则表示,未来两个月即将发布的高端机 magic 3会使用高通最新的骁龙888 plus, 价格会触探 6000 元档位。

所以,外界看到的荣耀很多动作实际上都是为了冲击高端做准备。

在原来华为体系中,荣耀没有高端机,自然不能做窄渠道分销,渠道商只能拿到同样的机型,只是数量有差别。但现在,多位业内人士告诉 36 氪,荣耀 50Pro 将成为新荣耀第一款走窄渠道的产品,只有省级重点客户(PKA)中评级靠前的能拿到,部分配合度高的重点小店(mini KA)可以分到少量机型。未来的 Magic 系列,可能会进一步收缩到 PKA 以上圈层。

这也是华为的分销方式,不同等级的渠道拿不同的货,最高端的 P 和 Mate 系列只会供给核心的金种子、top368 等渠道。他们也提升了体验店的准入门槛,据一位渠道商透露,现在荣耀体验店需要在 120 平米以上,开在 shopping mall 中,单店投入超过百万,和小米持平。

在荣耀 50 发布前夕,林凡森又生出了一些期待,在她看来, “还是华为这些人,艰苦奋斗,能力也强,没问题的。”

荣耀 50 发布前半个月,赵明回母校交大演讲,他看上去信心十足,两个月前花白的鬓角又变成了乌黑,在问答环节他告诉大家:我们要做国内、全球第一品牌,荣耀定义自己的对手就是苹果和三星。

“黎明前的黑暗已经过去”,在6月16日荣耀50手机的发布会现场,PPT上打出这样几个字。白字下是一根微笑型曲线,荣耀市场份额从3%缓缓上升到了9.5%。不过,这距离华为一度高达41%份额、小米OV如今正快速增长的战绩还有一段不小距离。

即将到来的这个盛夏,可能是新荣耀愿景达成的起点,也可能是前路更加崎岖的关隘。

(林凡森、杨毅臣、沈仁宇、许柏宏、张柏皆为化名,感谢36氪作者邱晓芬对本文做出的贡献)

v2_23b42bf03466417e9174af5d05adc78f_img_png

36氪制图

本文由「袁斯来」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寻求报道 。

本文图片来自:IC photo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