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蠢人总是在思考:聪明人要是饿死了该怎么办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43588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蠢人总是在思考:聪明人要是饿死了该怎么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太阳照常升起(ID:The_sun_also_rise),作者:慕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上一篇《是时候撕开校外培训行业的遮羞布了》中我明确主张“校外培训机构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更确切地讲,我认为那些教授本土应试技巧的大中型机构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它们除了提升“平均应试能力”,其实并没有帮任何学生取得优先权。

请注意我的逻辑,我完全是站在家长和学生的立场在讲理由,甚至是很功利地在讨论这个问题。不是讲不要选拔,也不是讲不要参与选拔,更不是在讲要快乐教育。我是在讲,今天资本加持下的校外培训机构,让人人都能参与,所以任何学生其实都没有得到他们希望得到的“教育优先权”或者“应试能力高人一等”,大多数人都是被迫参与的。正如培训机构广告词所讲:“你来,我们是在培训你;你不来,我们是在培训你的竞争对手。”

这简直谈不上是广告,而是人间真实。

一些没读懂我观点的赞成者,认为取缔了所有校外培训,学生的负担就会降下来,于是拍手叫好。怎么可能呢?家教你可能取缔吗?一对一可能取缔吗?家长攒班你可能取缔吗?私下的操作永远都会存在,人人都想抢跑,大家都想努力,这本来就是正常的人性。

这也是很多反对者的理由。有钱人都去攒班、一对一了,那我们怎么办?我们没钱请家教,所以取缔了校外培训机构,一定是越来越不公平啊。

我想说的是,家庭其实分四类。一是根本不需要考虑应试选拔的家庭,也就是真正富裕的家庭。二是需要考虑应试选拔,但对应试培训预算投入非常宽松的家庭,也就是家教或者小班自由的家庭。三是需要参加应试选拔,但预算有限,对校外培训机构高度依赖的家庭。四是需要参加应试选拔,但预算少到连校外机构培训都难以负担的家庭。

那么请问,第三类对校外培训机构高度依赖的家庭,你在教培机构上的投入,能起什么作用呢?

首先,前两类家庭,在教育投入上,跟你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关系。第一类家庭,你基本是通过新闻去了解他们的“日常”。第二类家庭,无论你参加多少校外培训,他们都会选择比你投入更多的家教。

其次,校外机构培训其实有很强的地域性,应试选拔本身也有地域性,今天的机构培训,已经把价格做到了当地大多数家庭都可以承受,以此实现收入最大化。所以才出现了人人皆培训的局面。所以,高度依赖培训机构的家庭,在跟谁竞争呢?其实他们的竞争对手一直都没有变,一直就只有第三类家庭在相互竞争。所以你看教培机构的营销策略是什么?永远都是低价拉新,对不对?他如果主营业务是提供一月花10万考前冲刺的服务,还可能有足够的体量熬到上市吗?

讲得更直白一些,今天资本加持下的大型教培机构,就是应试培训行业的拼多多,它的策略就是人人都能消费,每个(第三类)家庭都有能力投入,它的价格设置一定跟当地的可支配收入是挂钩的。你明明是想通过校外培训占据先机,结果变成了不参与就要落后,这正是因为人人皆可消费。

但是,如果这种教培机构真有用,为什么河北的学生还要跑到衡中去呢?在家上“名师”网课难道不更方便吗?

代价是什么呢?代价是这部分接受教育拼多多的家庭,也就是对教育规律基本没有认知、对教育商业现实基本没有认知、极容易被洗脑的家长,通过不断的投入到教培机构,让自己的子女与他们曾经的竞争对手,继续处在同一个平台竞争。你觉得很努力了,其实这种努力没有任何用。

这不是有病么?如果没有教培机构,不还是这群人在竞争吗?

如果没有教培机构,第三类家庭是不是就完全不投入了呢?不可能啊,自己还是会努力的啊,在没有机构每天洗脑的情况下,他们也许会更有针对性的给子女选择课外的学习,而不用因为同班同学都在学奥数,自己明明不擅长还非得学。校外机构给家长的不当压力解除了,家庭的选择权才会更多,子女才有机会早一日自主选择。培训机构会考虑你子女奥数和英语以外的兴趣和特长吗?会考虑你子女因为做题恶心得想吐了就让他休息一下吗?做梦吗?那里的老师不过是计时收费的机器,你不过是计时交费的机器而已。最后谁赚钱了呢?反正我知道,真正赚钱的人,是不需要下一代走应试选拔之路的。

还是那句话,教培机构另起炉灶的培训体系,是完全不尊重教育规律的,完全不考虑学生在校学了什么,还有多少时间,需要怎样均衡发展,这种体系只对少数学生有利。有人讲,我们那里的中小学也不考虑均衡发展啊。所以呢?所以你再叠加另一个同样的东西,花钱买安慰?

那些到了今天还要替教培机构喊冤的家长,图什么呢?

接下来,我跟教培机构们谈谈心,讲一讲你们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会得到今天这样的待遇。我知道你们不服气,后台也有不少留言,你们认为打击教培行业会导致很多失业,会导致教育不公平。失业是肯定的,不整顿校外培训,难道就没有失业吗?最早失业的是哪些员工?不就是你们花钱请来每天给家长打骚扰电话那些员工吗?你知道所有家长拉黑过多少这样的电话吗?这种低级营销手段,现在除了电话诈骗、网贷,也就是你们教培行业在用了,知道自己的定位了吗?

首先,教培行业的定位错了。这些教培机构根本没在做教育,它们把所有家庭都当做计时交费的机器,用选拔焦虑来逼迫最大多数的家庭就范,商业定位就是应试培训拼多多。很大程度上,这就是作恶。因为教育的目标和初衷是善良的,即便是选拔,也是在教育大目标这个范围内去选拔。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为了选拔少数人,而放弃大多数人。至于如何选拔,本来就应该是国家教育监管机构来决定的,而不可能由几家企业来决定。任何国家可能为了选拔少数人,让大多数学生近视、抑郁的几率大幅提高吗?

其次,仅从应试培训的角度,它们提供的是无差别的服务,目标是短期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家庭投入,所以采用了流行的互联网拉新手段。我想请问各位教培机构的朋友,大家去拼多多被拉新是为了占便宜,大家获得的是购物满足感,你靠教育焦虑、低价拉新,大家能获得什么?你要知道无差别服务意味着学生的名次根本不可能有实质提升,因为大家都在学啊。那买你的服务除了让视力下降、天天回家继续鸡飞狗跳,还能得到什么满足?我是在讲商业啊,我根本不认为能跟以赚钱为第一目标的你们谈教育啊各位。

最后,教育公平是靠你们能实现的吗?你连商业都做不好,连用户的满足感都实现不了,还想实现公平?教育公平是要倒逼学校重新恢复传统教学才能推进的好吧。但学校教育恢复了,还要你们做什么呢?那学校教育应不应该恢复传统呢?当然应该。那你们的“好未来”究竟在哪里呢?

有位新东方的数学老师留言,说都是教数学,高中不也是搞应试教育吗?那你为什么觉得校外培训不应该搞呢?

再讲清楚一点,我一直讲的是,“校外培训机构没有存在必要”,重点在“机构”,而不是在“培训”。校外培训永远都会存在,应试培训、补课永远都会存在。为什么机构存在没有意义,因为你们搞的是人神共愤的应试培训拼多多啊各位。如果学校已经够鸡娃了,谁还需要你们帮忙鸡呢?大家买学区房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再花笔钱让你帮忙双倍鸡娃吗?你还不知道自己的GPS吗?

那么我主张什么呢?一直以来,我都主张要加大公立教育投入。公立投入上去了,恢复校内选拔体系,家庭的负担才会真正减轻。在中学阶段今天事实上仍是应试为主的,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机构营造的氛围,过早在小学阶段导致近视、抑郁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而如果在小学不断加码,那中学的应试难度也会不断提高,最终将因为不遵从教育规律而毁了这一代学生。

有的人担心,整顿校外培训会让很多机构失业。讲这些话的人,根本不了解能掀起全民焦虑风浪的人有多大本事。当某些人有能力把教育焦虑当做生意来做的时候,他也一定有能力继续做好相反的生意。你知道这些日子那些著名的制造教育焦虑的公众号,是怎样正在成功转型为帮助家长抵抗教育焦虑的公众号的吗?如果你都不知道,那你还敢说自己是一个关心子女校外培训的家长吗?

这个世界,总是有那么多无法清晰的提出自己的诉求,却要替别人的命运操心的人。怎么说呢,只有蠢人才会担心聪明人饿死了该怎么办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太阳照常升起(ID:The_sun_also_rise),作者:慕峰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