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梗图里那张无所不能的胶带到底有多神奇?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ystv.cn/p/801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梗图里那张无所不能的胶带到底有多神奇?

趣闻 2天前
趣闻 > 梗图里那张无所不能的胶带到底有多神奇?

胶带总比困难多。

你可能还记得这么一张梗图。

经典的两段式,上半部分是个开了圆孔的玻璃水箱,清水正经过缺口汹涌而出,旁边体型圆润的中年男子一脸微笑,举起的右手做出拍打的动作。

下半部分截取到动作完成的瞬间,一块巴掌大的黑色胶带精准地堵住了圆孔,没有一滴水溢出,修复工作堪称完美。

它象征着“问题的出现”以及“问题的解决”,你人生中遇到的所有困难几乎都能够套用这个模板,特别是在困难尤其大,解决方式尤其荒诞甚至滑稽的时候。

用胶带堵水看起来就像是端着水盆去火灾现场救灾,男子嬉笑的表情与果决的动作更是多多少少加深了其中嘲讽戏谑的意味。

只是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这块胶带确实擅长堵水。

1

2017年的2月,美国化工品牌Flex Seal按照一贯的营销风格推出了自家产品的新广告。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找个或是损坏或是散架的破烂玩意儿,然后用胶带将其修复。

在此之前的长期耕耘中,Flex Seal曾制作一系列从创意到表现都相当精彩的广告。比如用防水填缝喷剂改造一辆废弃汽车,然后用它潜水。

用大炮(货真价实那种)给船轰上几个洞,再用大力固化胶把它黏合,接着泛舟江渚上,与三两白鸭嬉戏。

这次的胶带也差不多,唯一稍显不同的地方在于,广告的主角,也就是Flex Seal的创始人Phil Swift,经过数年积淀,在这段不到两分钟的表演中超常发挥,将神态语气拿捏到了极致,从而营造出更胜一筹的喜剧效果。

经典一幕发生在广告的片头。没有寒碜,没有铺垫,前脚刚做完自我介绍,Phil就直接一掌堵住水流——你能在故意放慢的镜头中清晰观察到他手臂肌肉的抖动、四溅的水花以及稍稍鼓起的胶带,表演由此开始。

根据Phil的介绍,这是你“前所未见的强固型修补胶带”,它拥有普通胶带三倍厚的胶面,能够立即止漏、固定、密封以及修补。

放入实战场景,它能够应付日常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状况,包括且不限于漏水的水桶:

在莫名其妙的位置捅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洞的洗手池:

“噗噗”吐水的水管:

以及非人为因素开的天窗:

只要你愿意,甚至可以反向堵洞,胶带在水中也能照常工作。

简而言之,就Phil的演绎来看,就算是车散架了,用这卷胶带粘一粘说不准都能带你重新上路。

不过这还不够,直到广告最后,Phil才使出自己的绝杀。他用电锯锯了一艘船,然后用胶带将船重新黏合,之后驾着它驶向无边无际的大海——而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胶带不仅把切成两半的船固定住,还生成了超强的防水保护罩,因此船内完全不会渗水。

Phil的经典语录由此诞生。手持电锯的同时,他以一种浮夸的姿态望向镜头,并用抑扬顿挫的魔性语调念出:“I Sawed ↑This Boat ↓In Half!”(我把这艘船切成两半),很少有人能在经历这一幕后保持嘴角不要上扬。

龙头、猪肚、凤尾,这段广告从核心诉求到表现力度,都近乎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再往后,油管顶流网红JonTron、Pewdiepie等人纷纷借此制作搞笑吐槽视频,后者的播放量千万不止,前者更是达到了夸张的6400万。与此同时,基于广告进行的鬼畜创作进入爆发期,Flex Seal以一种预料之外的方式成为“人尽皆知”的品牌。

Phil用电锯切断泰坦尼克号

Phil那时就意识到,自己成了梗。

2

最开始,制作一张“电锯锯船”的梗图需要具备三个要素,一个是用电锯的Phil,一个是被锯的船,还有一个是电锯。

接下来,最边缘的要素电锯被剔除,只要有人和船就行。

为了展现替身的力量,我把这艘船切成两半——《Phil的奇妙冒险 黄金之风》

顶着Phil脸的蜘蛛侠也无不可。

再往后,船也不需要了,只要有Phil和“切成一半”这个意象就足够。

为了向你展示Flex胶带的力量,一男子将宇宙切成两半

到最后,终于,所有要素都不再必要,Phil的脸彻底被替换成灭霸。

或者沉了你船/老婆的家伙。

斯大林在这场角色扮演中如鱼得水。

我将波兰切成两半

东德西德同理

打了南北战争的林肯也不逞多让。

这一系列演变清晰展示出一个炙手可热的“梗”的进化过程,从元素剥离,到原意消解,最后只剩下意象。从这个角度来看,几乎称得上某种集体后现代艺术创作。

我将这张图切成两半

传播更广的“胶带堵水”梗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起初,它表达的更多是自嘲,是用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解决难以解决问题。

之后讽刺意味升级,问题根本没得解决。

最后问题也不存在了,只剩下一个体型圆润的中年男人往洞上拍胶带。

3

极具喜剧效果的广告营销容易成为梗,而梗又会很快在众创之下“面目全非”——除了Flex胶带,金坷垃、印尼宽带都是很好的例子,与之不同的是,Phil是个很懂得抓住机会,顺势而为的人。

“锯船”之后,Flex Seal的广告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创意也更加大胆,比如用铲车铲来一堆零得不能再零的零件,通过黏合剂将其复原。

比如用透明胶封住船底,享受与鲨鱼的亲密接触。

不论梗变成什么样,只要热度还在,人们对其的记忆还在,它就具备远超一般广告的传播效果。

两年前,Phil专门邀请当初吐槽那段广告的顶流网红JonTron参与广告的特效拍摄,不少观众在评论留言“两位造梗大师历史性会面”。

去年,Flex Seal响应群众热情制作了一段太空动画广告,Phil及时使用胶带堵上了航天服头盔上的破洞,谈笑风生间救下一位宇航员的性命。

Phil本人的推特更是高强度更新,转发的内容中不少都是相关梗图。

用油管一位用户的评论来说,他之所以喜欢这个品牌,正是因为他们毫不避讳自己的产品沦为笑料,甚至积极借此进行营销——更何况他们的胶带真能堵水。

Flex Seal通过梗图树立起自己的企业形象,并且将这种风格一以贯之。举个例子,打进台湾省市场时,他们就用插科打诨的方式吸取到一大波关注。

晟捷國際即Flex Seal在国内的代理

有关这套“借梗营销”的法子究竟效果如何,一个能够从侧面进行说明的事例是,去年8月,Phil Swift斥资2000万美元在墨西哥湾区买下一幢海滨豪宅,打破了墨西哥湾区住宅成交价的最高纪录。

一卷质量过硬的胶带,却不全依靠“质量”就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还辅助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网梗”的力量,恐怕是Phil在传统制造业里未曾见过的。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