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pm.com/it/466693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编辑导语: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来临了,伴随着考生与家长的紧张心情,“谐音梗”的流行在寄托了考生与家长的期盼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考来临的紧张氛围,甚至成为历年高考所具有的仪式感。与此同时,商家也纷纷玩起了谐音梗。你知道有哪些吗?一起来看一下吧。

fl9gL81KpsCYzLqqwEa9.jpg

今天,6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开考日,全国1000余万高三学生,将走入考场,向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为什么每年高考均设置在6月7日和8日举行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678三个数字连起来读就是“录取吧”的谐音。

谐音梗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通常以幽默诙谐的表现形式博君一笑。而到了高考,利用谐音梗为考生祈福,成为历年高考考生、家长以及网友必做的仪式感。

紫腚能行!一蕉高粽!一举夺魁!

一、谐音梗涵盖衣食住行

例如去年高考期间,东北考生流行穿紫色内裤。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只要穿上紫色内裤,那就是紫腚能行——指定能行;让自家狗啃一下屁股——肯腚(定)能行;让爸、妈指一下屁股——指腚(定)能行;在屁股上贴胶带——贴腚(铁定)能行。

妈妈送孩子去考场,一定要穿旗袍。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因为旗开得胜。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甚至还有男老师专门买一件旗袍穿在身上,再让学生每人用剪刀剪一下,真旗开得胜。

除了穿旗袍,还得有专门的道具。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2020年高考时,送考的妈妈们除了都穿着旗袍外,手里还要拿着一根甘蔗,甘蔗顶部绑着香蕉。

这种奇怪的装扮,可不是闹着玩的。原来,这是代表着粤语中的一句俚语,即“金蕉掂过碌蔗”。金黄色的香蕉意味着“金蕉”,是粤语“今朝”的谐音,即今天的意思;“掂过碌蔗”则是粤语俚语一切顺利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今天一切顺利”。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不过,光绑一个香蕉还不够,后来,家长们又在甘蔗上用红线掉了一只粽子。红绳吊粽子,寓意高中。期待孩子高中状元,所以把粽子用甘蔗举高,考生们进考场之前摸一下,“一蕉高中,掂过碌蔗”。

除了拿甘蔗、香蕉和粽子,穿衣颜色都有讲究。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高考第一天,一定要穿红色,也可以穿紫色。意味着开门红,如果是紫色,则是红到发紫,大红大紫。

高考第二天,一定要穿绿色,寓意一路绿灯,畅通无阻;而且在广东,粤语中“绿”和录取的“录”与“六”谐音,即六六大顺。

高考第三天,要穿灰色+黄色,寓意“辉煌”。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给考生送花也有讲究,要送向日葵。送考的家长们身穿红色旗袍,手上高举着向日葵,神情端庄的等待孩子考完。这不仅因为向日葵是向阳而生,而且更意味着“一举夺魁”的谐音。

此外,高考期间吃的东西那也必须讲究。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蛋糕和粽子搭配在一起吃,因为糕粽(高中)。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还要吃猪蹄,毕竟“金榜蹄(题)名”。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鲤鱼也是必吃的食物之一,鲤鱼跳龙门嘛。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上面这些还不够,还要去吃洋快餐——必胜客,高考门门必胜!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饭后甜点必须上火龙果,一切红红火火。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去考场路上,最好能坐985路、211路公交车,实在不行,车牌还得是带有“985”、“211”的。而且,司机师傅最好姓马,马到成功。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连维护考场秩序的警车车牌都得和985、211沾边。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有条件的考生,还可以去国道211,985公里处沾沾欧气。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手机壁纸也要换成一头蒜的图片,胜蒜在握!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考试前拿到试卷后,要记得先亲一口试卷,吻过,就是稳过。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就连一些明星公众人物也被玩成了谐音梗,比如理科生要去拜李宗盛,为了理综胜;文科生一定要去拜余文乐,为了语文乐;甚至连葛优大爷都得拜,各科都是优嘛。

二、各大企业跟风玩梗

高考期间,除了考生和家长对各种谐音梗疯狂“崇拜”外,商家也敏锐的察觉到这一形势,跟风玩梗。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今年高考恰逢临近端午节,盒马推出芝士紫薯芋泥粽,谐音“知识只属于你”,并祝莘莘学子高粽(中)状元。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小米则连发四张海报并借助旗下生态产品为考生助力,空调:冷静审题;扫地机:扫除难点;路由器:流畅作答;手机摄像:门门满分。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淘宝利用自己品牌矩阵中各种卡通形象结合谐音梗祝福考生。淘宝淘公仔:乐乐淘淘;盒马:马到成功;饿了么饿小宝:抱宝怀珍;飞猪:飞黄腾达;闲鱼:鱼跃龙门;考拉:考的都会等。

三、有家长巨资求神拜佛,有家长疯狂买高考衍生品

这种对谐音梗的“膜拜”更是进一步发展到求神拜佛的程度。

有人在网上咨询高考要拜什么菩萨?于是便有热心网友详细解答,还对如何参拜提供了各种建议。

例如,为高考孩子祈愿时,要拜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主管人们的头脑才智,聪明智慧。祈愿时,要选择上午,不仅要全心全意相信佛祖,还要结合孩子实际情况,话不能说满等。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为什么高考祝福都喜欢用谐音梗?

有网友把今年五台山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祈福场景传至网络,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五台山寺庙香火旺盛,人山人海。相关动态下很多考生以及家长都许愿希望能够考出好成绩。

自媒体“财经故事荟”采访了几位考生家长,他们为了给孩子祈愿,有人不远万里从东北赶到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为孩子祈福;有的家长疯狂购买各种高考衍生品,从“高考旗袍”到“状元帽”、“状元笔”、还有印着“高考必胜”、“满分”字样的T恤等,孩子不愿意用这些高考衍生品,家长就自己在送考时穿戴着。

这些行为往往意味着巨额开销。

一位家长为了给孩子祈福,从东北飞往五台山,花费500元为孩子写了一张祈福表,供奉许愿灯;而这张表,仅仅是一张红纸,上面写有孩子的名字、学校、年纪以及想考取的大学等信息。

虽然祈福也可以不花钱,但家长认为只有花钱了才足够有诚意。这名家长跑遍五台山十余所寺庙祈愿,除了路费和吃住,花费一万余元。

据河北某旅行社负责人称,中高考期间,旅行社推出的考生祈福路线产品都是热门产品,根据路线和服务,每人收费138元至188元不等。并且这笔钱不包含祈福和门票,但这类产品几乎次次满员。

另一位家长则强迫丈夫和孩子穿印有祝福词语的衣服和帽子以及各式各样的高考衍生品,仅这些东西的费用就已经达到5000多元。

四、为什么高考喜欢用谐音梗祝福?

高考期间考生和家长、商家对各种谐音梗的“追求”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谐音梗”更多的是一种“讨彩头”的方式,利用各式各样的谐音祝福,表达自己对孩子考出好成绩的心里期望。

对于商家来说,既有祝福考生的意思,但更多的也是利用家长、考生们的“彩头”心思做品牌营销。因此,在各种商家推出的高考谐音梗宣传中,并不是随便玩梗,而是将品牌或者产品中的某一些元素结合谐音梗送出祝福。

正常情况下,利用各种事物的谐音表达心愿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但也必须注意到这种行为发展过度有一种“走火入魔”的趋势。

比如前面提到有的家长耗费巨资求神拜佛,或者购买大量“高考衍生品”,似乎这样做孩子就一定能够考出好成绩。

很多商家便利用家长这种心理,竭尽全力推出各种各样和高考有关的产品,某种角度上来看,也是割了一批“高考祈福韭菜”。

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总想用一切办法帮助孩子实现目标,哪怕是那些很“玄学”的东西;也有家长平时忙于工作,觉得对孩子缺少关心,在高考来临之时不畏麻烦,几乎跋山涉水去跪拜神佛。

但无论如何,应当意识到孩子取得什么样的成果离不开平日里的努力,只有自己切实的能力才决定了最终的高度。“谐音梗祝福”应视作一种简单的祝福,万不可真把孩子能否考出好成绩寄托于这些谐音梗中。

最后,祝广大考生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作者:DorAemon;公众号:三言财经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vHPSeLfWXCnzvzwvI5lFA

本文由 @三言财经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