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教育部规定「教师不得公开学生成绩和排名」?这一规定具有哪些意义?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260253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如何看待教育部规定「教师不得公开学生成绩和排名」?这一规定具有哪些意义?
316 个回答
高考主要的分数指挥棒没有变,
大学的录取率没有变,
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质量没有变,
职业技能教育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收入的落差没有变,
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没有变,
福利保障制度没有变,
利维坦对资本的偏袒没有变……
如果只是为了减负而减负的话,建议直接快进到高考也不依赖学生的成绩和排名,只要阶级足够固化,保证家长和学生们都不再做无用的课内作业和课外培训。
你以为家长和学生们是在内卷,其实是整个家庭在挣扎。


这个吧,放在小学,到可以。中学就算了,自欺欺人的感觉。
为什么呢?
小学升初中,属于达标性考试入学,没有竞争。这时候,名次不是很重要。
从中考到高考,这都是竞争性考试,名次决定一切!
为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心,减少攀比、避免歧视,缓解应试压力,《规定》禁止学校、教师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但是要求学校采取措施,便利家长知道学生的成绩等学业信息。
这里是,禁止公开,又不是不排名次。骗的是谁?不还是孩子?本来就是竞争性学习,有第一就有最后一名,这是现实。
成绩是隐私的话,那么课堂怎么试卷分析?学生们应该怎么上课?加隔断?学生们还要不要正常学习交流?
再说,要是谈尊严,当然还是都考上心仪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尊严。
不攀比?拜托!我们就是竞争性学习!
应试压力与此无关!
还有,学习不好的尊严照顾了,学习好的鼓励、荣耀是不是也没有了?这是不是顾此失彼!


明确一点,规定中所提到的「要求学校采取措施,便利家长知道学生的成绩等学业信息」完全是可以很便利做到的,现在我们那小县城里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都有各自推广使用的APP,每次考试后成绩都会录入,家长登录就能看到了,反倒是没手机的学生不能最先知道自己的成绩。
那么按照规定所讲的「教师不得公开学生成绩和排名」,无非就是以后那种打印出来在年级和班级粘贴的纸质版排名表再也不能有了,但并不是说学生和家长就无从知晓了,规定的具体表述是:
第十条 学校采集学生个人信息,应当告知学生及其家长,并对所获得的学生及其家庭信息负有管理、保密义务,不得毁弃以及非法删除、泄露、公开、买卖。
学校在奖励、资助、申请贫困救助等工作中,不得泄露学生个人及其家庭隐私;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等学业信息,学校应当便利学生本人和家长知晓,但不得公开,不得宣传升学情况;除因法定事由,不得查阅学生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或者其他网络通讯内容。
家长和学生依旧可以很方便知道成绩,尤其是名次,按照以往的升学情况来推断学业水平那也不是什么难事,同时还可以避免一张白纸黑字的排行榜悬挂在学校明显处对那些对自身成绩不满意的孩子的自尊心伤害,以及防止一些争强好胜孩子之间的相互比较,毕竟不公开之后,想知道别人的成绩那都得靠问了嘛。
你问可以,欸,我不说。
不得宣传升学情况这一条,对于很多倚仗升学率的学校,尤其是私立学校,可能会是个不小的打击。
除了第十条关于成绩不公开的规定,这次还有很多很有意义的规定。
比如第十三条:
学校应当按规定科学合理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有休息、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时间,不得统一要求学生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前到校参加课程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不得以集体补课等形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
第十四条:
学校不得采用毁坏财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的违法违规物品,按规定予以暂扣的,应当统一管理,并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学校不得违反规定向学生收费,不得强制要求或者设置条件要求学生及家长捐款捐物、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或者要求家长提供物质帮助、需支付费用的服务等。
我记得我们高中的时候,高中楼是个半包围形状的,中间是个水池子。
当时明确禁止玩手机、带手机。
部分比较雷厉风行的老师,收缴到学生带的手机,直接往水池子里潇洒一扔。
虽然觉得不合理,但大多没啥办法,很多父母也并不会追究财产损失。
第十四条规定如果落实得好,希望以后这样的暴力处理行为可以少很多吧。
总得来讲,这份规定是期望很好、很人性化、很具体的一份规定,希望各位知友都能够看完全篇吧。
这里有链接:
规定全文链接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www.moe.gov.cn发布会解读链接


昨天我们期中考试,我抓了一个考试作弊的学生,她当场跑掉了。
上午监考数学,她坐在第一排,左手放在桌子下面,手机藏在校服长袖里。我看了她一眼,她的手臂有明显的藏匿动作。于是我走过去,蹲下身,顺着她手的位置摸过去,摸到了手机,她攥的很紧,不松手。
怕影响其他考生,也怕闹起来她没面子,我低声跟她说:“松手吧,我都看到了。”
我反复说了几次,她都不放手。我很有耐心,继续悄声重复:“松手吧。”
这时,另一个监考老师也走了过来。她很绝望地松了手,当我们把手机拿过来的那一刻,她放下笔,一言不发地走出了教室,然后就在走廊上狂奔起来。
我反应过来,马上去追。但毕竟我上了年纪,平时缺乏锻炼,怎么能跑过一个十五六岁的学生。她狂奔过一条走廊,我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拐弯处,我追过去时已经不见了。
我去旁边的厕所找了,没有人。
马上给年级主任打电话,主任让我继续找。
临时请了隔壁考场的老师替我们监考,我和搭班的监考老师就一层一层楼地展开地毯式搜索。同时,门卫大爷也骑着电车开始满学校找。
昨天我们这38度,冒着高温,汗顺着脸流下来,心却是凉的。
怎么能不怕呢?她万一想不开跳楼了怎么办?
终于,我在最偏僻的一座教学楼的顶楼尽头的厕所里发现了躲起来的她。
我进去,看见她躲在门后,一颗心就落地了。
我问她:“为什么躲在这里呢?我们都在找你,非常担心你的安危。好在我终于找到你了。”
我去拉她的手,她的手攥成拳头,但没有抗拒我拉她。
她一言不发。
我说:“我现在必须给主任打个电话,告诉他我找到你了。因为现在外面还有好几个老师在顶着大太阳满学校找你,大家都非常担心你,所以我先给他们说一声,好让他们放心。”
她沉默了好大一会,终于开口了。她说:“老师,我知道你憨厚。”
(默默插播一条我内心os:啊,我居然在别的班学生中也挺出名了,不教你你都认识我哈,不过憨厚这词用的,哼这些学生为什么不说我可爱!)
她说:“我这段时间数学一直听不懂……什么都听不懂,完全跟不上,考试我什么都不会,所以我才作弊的。”
我说:“我知道了。咱们出去说好吗?”
她很激烈:“不,我没脸出去,我没法面对外面……我就在这,我不出去,要是非让我出去,我什么事都做的出来。”
一边说,一边反倒拉着我走到了厕所最里面的窗台旁边。我抬头望望窗户,这可是顶楼。
她说:“我活不下去了。我不想活了。我想跳下去……”
我一只手抓着她的胳膊,另一只手拉着她的手。
我说:“这么说可就太傻了。你只是犯了一个错误,就算你出去会受到惩罚,也只会缘于今天这个错误本身。你觉得这是天大的事儿,可我们当了这么多年老师,哪年不抓几个作弊的?你现在从厕所出去,也没有人会批评你,你看,我没有劈头盖脸吵你一顿吧?因为我们担心你的安全,担心你的情绪,所以才会大热天不停地找你。
其实问题就不在于你作弊被抓,而在于你逃避的态度。今天我就算没有抓你,你侥幸抄到了,以后的考试呢?习惯了这种捷径,总有一次会被抓到的吧?就算次次都没被抓,到了高考总不能再作弊吧?对你人生而言,真正重要的成绩也就是高考那一次吧?你今天被记了0分,觉得天都要塌了,过了几十年,哪个同学还会记得高一下学期的一次期中考试里你具体的成绩呢?
你今天总要从厕所出去,你不可能住在厕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得摒弃这种逃避的态度,就像你因为听不懂就作弊,也是在逃避一样。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躲得了一时,也躲不了一世。”
我一边说,一边帮她擦眼泪。
我一直在帮她擦眼泪。
我接着说:“不是说你犯了错,你这个人就一无是处,就该被完全否定。没有人会因为一个错误,而把一个人一棒子打死,所以你也不能自己就把自己否定了。因为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犯错误的。就算是圣人也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犯错,何况你还只是个小姑娘。
何况,这个错误是你一个人的责任吗?你不可能自己买手机,你手机是家长买的吧?你把手机带到学校,他们也不会完全不知情吧?你冒着巨大的风险也要作弊,就没有人给你成绩的压力吗?”
她的眼泪像断线珠子一样流下来,我擦都擦不及。
这时,领导和别的老师也都来到了厕所外面。
进来一个女老师,喊她出去。
她还是那句话:“我不出去,强迫我我现在就从这跳下去。”
女老师说:“看你说的什么话。就算杀人犯杀了人,也不一定判死刑呢,何况……”
她瞬间又激动起来:“你意思是,我就是杀人犯么?”
女老师:“我哪说你是杀人犯了,我就打个比方,你这是什么态度?”
我赶紧打圆场:“没事没事你先出去吧,我再陪她在这呆一会,我再好好劝劝她。”
女老师出去了,我继续和她呆在厕所。
我当时心里很遗憾,她不是我的学生。她对我而言,是个完全陌生的别班的同学。否则,我在平时的接触和观察中,一定会对她有个基本的了解,这时也会知道说什么样的话才能触动她。可惜,我对她一无所知。我只能讲一些大道理。
她妈妈来了。黑黑的胖胖的中年妇女,进厕所就问:“娃啊,你这是咋了?咋就作弊了?咋就跑这来了?”
她先是不吭声,在母亲的追问之下,情绪激动地喊:“你管我呢?你管我干啥?你除了成绩,什么都不关心!你们都是只关心成绩不关心我!现在我也没有成绩了,你让我死了算了!”
这时,她爸爸也进了厕所。她爸爸看上去脾气挺暴躁,挥舞着手臂对她妈妈吼道:“说那么多废话干啥,赶紧把她拉出来!”
别的老师进来,告诉她的家长:“她现在这个情况,你们还是把她带回家,让她冷静几天吧。假条开好了,你们走之前去让宿管老师签个字。”
又告诉我:“走吧,家长来了,咱交给家长,就没咱啥事了。”
我点点头,说:“我再说最后两句。”
我对女生说:“刚才你有一句话,我不能认同。你说我们都只关心成绩,我要告诉你,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首先关心你这个人,我们关心你的身体,关心你的心情,关心你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如果说我们关心成绩,那也是建立在关心你这个人的前提之上。
还有,这真不是大事,因为人生很长。放心吧,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我们当老师的,学生作弊早习以为常了。你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她妈妈一直对我道谢。我松开她的手,心里其实很不舍。
一直到我离开那个厕所,她都还没有从里面出来。
嗯,我就是借着这个问题,讲一个故事。
因为从昨天到现在,我心里都因为这件事很难过。


这还真是个好主意,毕竟现在教育内卷得很呐,应试压力大概较之本仓鼠的时代得乘百倍,而且排名次就是压力,高处的天天遭仇视,还老担心跌下去;低处的压力山大,又想往上爬又怕掉更低,不容你想半点别的花招或者化解方法╮(╯▽╰)╭
但本仓鼠得说,你不公布排名,你就绕得开学生之间私订排名单这招儿?要知道学生们卷起来比家长老师还过分呢,本仓鼠当年就领教过,好的坏的都品尝了一遍……
上初中的时候,在一所水平欠佳的中学的尖子班,这本身就挺有意思的,反正较之别的班卷得厉害;后来有次不知是谁,找了当时历史学得最好的本仓鼠密谋,加上班委从中策划,把全班以后排名次的活儿接过来,还弄了份儿“霸主列表”——当时公认数学最难,而有五个数学最好的家伙占据一到第五名,从而综合排名也大抵如此,被班上人称之为春秋五霸。
本仓鼠当年,也算五霸之一,人称仓鼠重耳;也因此卷出了点儿花儿╮(╯▽╰)╭
初一的时候还好说,到了初二,班里有些人不满这个排名和“春秋五霸”的存在,于是搞了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把本仓鼠和小白公(一戴眼镜、贼迷信的瘦子)挤下去了;结果那会儿本仓鼠很不爽,遂伙同小白公搞“扶乩”说班里有人抱团作弊;结果毕竟是尖子班嘛,被班主任批评搞迷信的同时,谣言也不胫而走,闹到教导主任那儿一拍桌子,彻查。
于是“姜齐复位”、“三家归晋”,姓田的还被请了家长(替那仨分晋的背黑锅了);但姓田的赔了前途(这抱团作弊之主的称号一直影响到他中考)却抱得美人归,背黑锅的大无畏精神吸引了物理老师家千金,出双入对;从那一刻起,本仓鼠、小白公、秃任好(即“秦穆公”,初二就谢顶)这帮小做题家就意识到,争这排名有什么意思啊,有的人可以半道就成功了呗(╯‵□′)╯︵┻━┻
从那以后就对排名表心灰意冷,到了中考各找各校,新高中更是没有排名制度,除非文理分科分班的时候、一模二模的时候会拿出来说说,也就那样儿了……
一晃也几多年过去了,排名次这玩意儿,早就随着本仓鼠抛弃做题家身份而忘却了;去他吱的什么压力、荣耀和鼓励,哪儿有一条路就直通成功的,比如当年背黑锅那小子(其实那千金的妈,物理老师之一是个特不靠谱的仁波切,从来不多管女儿想法╮(╯▽╰)╭);还有初中第二任班长(不列入五霸,英语贼好,老妈是外企高管),这一个高中没毕业就找好对象,另一个大学一毕业就准备接班,远远甩开死盯排名的做题家好几个街区……
所以在本仓鼠看来,老师家长什么的把排名权利收回去还不够,还得给底下学生们普及一下,光盯着排名啊,格局小了,旁边可全都是路呢(╯‵□′)╯︵┻━┻
就这么着……


中考,要不要看成绩,要不要排名?
高考,要不要看成绩,要不要排名?
那这种规定跟没规定有啥区别?
优质教育资源在现阶段是非常紧缺的,这一现状没改变,什么规定都不好使!
掩耳盗铃。
求学的压力其实主要的不是因为同学考得比自己好,而是只有考得好的能上好学校。
假如所有人都能上清北,就算你天天排名天天公布成绩,学生也一点没压力!
补充一点:
有的同学把排名狭义地理解成自己班那个成绩表上的排名。
实际上,不是的。
为什么说这个政策掩耳盗铃呢?
因为大的排名在那。
外面天雷滚滚,你盖住耳朵不听那个铃铛响有啥用?
就按政策所说,不公布。
你父母看不看得见成绩?
特招线看不看得见?
本科线看不看得见?
专科线看不看得见?
你考不考得上,你能考上啥学校,你知不知道?你父母知不知道?
那你那个小排名知不知道有啥意义呢?
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我欺瞒罢了。
学生又不是傻子,父母也不是傻子。


为什么要减少攀比?
成年人不攀比还是社会不攀比?每年各种省份及城市gdp榜单不是攀比?各种大学排名不是攀比?各种什么城市吸引力、500强、xx强排名不是攀比?把城市分为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xx线等等把不同城市分为三六九等不是攀比?
成年人就更不要说了,谁没有多多少少的虚荣心,谁没有多多少少的攀比心?
成年人和社会都做不到不攀比,要求学生不去攀比?
至于压力,不排名就没压力了?压力是排名带来的?如果考最后一名也能去不错的学校,学生有啥压力?
所谓缓解压力就是自欺欺人,收到通知书之前,都是压力,其他都是白扯。
尊严,是自己挣来的,不是捂出来的,应当教育学生的是一个人有不同的能力,应试能力只是其中一种,而不是告诉学生,因为怕你自尊受伤害,所以捂住你的考试成绩,我怎么感觉这反而是在侮辱、看不起学生呢?
至于隐私?学校和老师先学会尊重学生的手机内容、书信内容、纸条内容等等,再来谈尊重学生成绩隐私的问题。
总之,槽点满满。


这中心化的世界,信息跟 资本、财富、权力、关注度……什么的都集聚在某个核心范围内。
有的就局限在封闭的小圈子范围内了
有的顶多一层层像波浪那样辐射扩散开去
就最近蜂拥去像打疫苗一样,有的人不需要排队,甚至不需要预约,而那些无知群众呢?天没亮就去排队,顶着烈日,站着,排了几个小时,然后被告知,今天的疫苗打完了,明天再来吧……
明天继续。
这些事情,无时无刻不发生,比如:招聘、面试、招标、商业往来、政治角逐……乃至买茶叶。
自然也包括:招生、评奖……乃至院士
为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心,减少攀比、避免歧视,缓解应试压力
作为社会的底层,你们不告诉我成绩排名,我就不知道我很穷、不帅、出身不好、穿的用的玩的都很烂了吗????
其他同学就不知道了????
学习成绩是我们唯一能努力一下就多那么一两分的地方了,好不好?
好了,现在落后地区的学生,他们连成绩排名都看不到了?
那么,他们还有什么能指引他们去面对中考、高考和各种招生、比赛、评奖呢?
他们说的这个世界好像没有“内幕”“暗箱操作”、“近亲繁殖”、“私相授受”一样。
算了,没啥好说的了
能改民族加分的时候,他们可以改民族;
能换省籍突出优势的时候,他们可以换省籍考试;
能用健美操特招进清华的时候,他们可以去练健美操;
能用父辈的实验室和学生搞小学生科研的时候,他们都是小天才;
能用科研小发明专利减刑提前出狱的时候,他们可以在监狱里搞科研;
能把身份证年龄改小犯罪就不用入刑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把年龄改小了;
能去美国香港出生然后换多一个港籍/国籍的读清北的时候,他们就生在香港美国了
而那些屁都不知道的懵逼的屁-民们,那些处于信息末梢的人们,他们连吃屎都不赶趟……
《大明王朝1566》那些破事,
宫里的嘉靖知道,
京城的严嵩、徐阶、吕芳知道,
江浙的督抚藩如胡宗宪、赵贞吉、杨金水、何茂才、郑泌昌知道,
但傻傻的杭州知府高翰文不知道,傻傻的知县马宁远就不知道了,
而那海瑞罢官的主角机智的海瑞淳安知县海青天靠着他智商猜才知道……
那在梦中睡着觉就被毁堤淹了的那九个县的那些人,他们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吗?花园口决堤的那百万宅民知道自己为什么流离失所吗?
不让他们知道就行了咯?
他们知道了,不让他们说出来就行了咯?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已经无话可说了。
网图

从一名教师的角度,我来说说自己的见解。
政策制定的背景
《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的保护包括六个方面: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制度保护和司法保护。学校保护是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组成主要部分,教育部应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制定配套性的规定,《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后简称《规定》)是为了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学校保护部分所作出的细化性的规定,能够让《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学校保护实践中更加完善的实施和落实。
教育部网站4月6日就《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内容包括:欺凌制止、休息权利、人格权益等方面。全文如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
教育部:《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自9月1日起施行,禁止学校公开学生成绩和排名|界面新闻 · 快讯www.jiemian.com禁止公开和家长掌握学生信息并不矛盾
为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心,减少攀比、避免歧视,缓解应试压力,《规定》禁止学校、教师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但是要求学校采取措施,便利家长知道学生的成绩等学业信息。
家长有权并应当了解孩子学习情况
每位家长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额外关心,不仅可以了解到学习状况,还能够根据情况对孩子的学习安排进行调整(侧重点),毕竟不学是不可能的,学什么、怎么学才是重要的。当然每位家长使用的策略是各不相同的,外部条件的奖励可以用,但不要作为唯一手段,让孩子有内驱力,自主学习才是关键,这也是后期不同学生之间拉开差距的原因之一。
学校、教师需要保护学生隐私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逐渐成型,自尊心也逐渐增强,同学之间因为成绩而被另眼相看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一次考试出现的心理落差,公开后可能会从个人问题引发到他人的问题,导致的不良情况可能会超出可控范围。
当然政策的初衷确实是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考虑,也需要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家教结合才可以给学生保驾护航,为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提供保障。也希望学校、教师确实能够落实此项设施,正确分析成因和寻找解决方法。


Recommend
-
21
-
25
此前,有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停止小学老师用手机微信和QQ对学生及家长布置和提交作业的提案》。近日,教育部做出了回复。以前,老师布置作业是这样的:或者这样的: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少老师布置作业,变成了这样:此前,有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停止小学
-
26
教育部: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年底须完成 教育部这是怎么了,天天瞄着公务员工资干嘛?你直接说提高工资待遇不...
-
12
广西多地规定家属未接种疫苗 学生暂缓入学 2021年07月14日 10:49 6785 次阅读 稿源:快科技 19 条评论 连日来,一系...
-
29
以下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平台
-
7
如何看待山东联通宽带规定同一账号限最多同时接入 15 个终端,超出可视为违约?这样的规定合理吗?180 个回答yang leonier
-
7
如何看待郑州规定「疫情期间不按规定戴口罩等行为涉嫌违法犯罪」?这一防控措施有必要吗?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继入豫即赋黄码、拟将戴口罩立法之后,河南郑州疫情防控措施再出新举措。 3月30日晚上,郑...
-
6
教育部:加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把教师能力提升作为核心任务 作者:LAN 发布时间: 2022-10-12 15:28
-
3
教育部:到2025年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配比70%以上 作者:LAN 发布时间: 2022-11-11 12:55
-
9
教育部公开曝光第十三批7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 作者:教育部 发布时间: 2023-08-17 14:43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