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追求合理的落地方案开始,寻找到产品增长点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sensorsdata.cn/blog/2018120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从追求合理的落地方案开始,寻找到产品增长点

神策小秘书 标签: 产品, 增长, 数据分析, 神策数据 2018年12月04日

最近在面试,有一位小伙伴兴奋的给我讲他曾经做过的方案,能感觉出他对这个方案很满意。但我越听越觉得不靠谱,就问了一个问题:上线了吗?

他叹了口气,说:唉,因为没排期,就没上。

在我看来,这就是「零」,就是什么都没做。

有一个好的想法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需要面对实际和具体的问题,只有拿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把想法落地并做出效果,这才是完整的一件事。

只停留在「想法」这个层面,没有任何意义。

追求最合理的方案 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不只是面试时会遇到,就连和新同事们聊天,有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先拿出一个解决方案,然后告诉我说因为产品或研发的原因,或者老板不支持,所以没上。

所以,落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衡量一个运营牛逼与否的标准之一。

不需要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做过什么效果怎么样,这才是真正的功力。

几乎每一位运营都可以给出自己的设想,但没有哪个公司会给你绝对理想化的支持,你都需要考虑费用、需求优先级、人力和时间成本、开发周期等。

再加上每个公司都有自己复杂又独特的情况,所以运营想要落地自己的设想,就必须在这些复杂的问题中,找到一条可以走通的路径。

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有一些妥协,也要为一些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那条路。

所以,运营必备的素质不是提出最好的想法,而是选择最合理的方案。

做运营,最终目的不是给出一个漂亮的方案,而是达到制定的目标,所以追求的是合理的方案,要具备落地能力。

落地能力是核心 产品经理这个领域,发展的比运营快,起步也早,再加上有一些明星 CEO 非要自称「产品经理」,让这个岗位有了光环。

产品经理有规范又体系化的设计理念,有很多成熟的典型案例,有经过多年沉淀的思维和技能模型,整体给人「高大上」的感觉。

再看运营,职责边界不清晰,也没有一套比较权威的方法论,经典又可复用的案例也很少,相比产品的「高大上」就感觉运营「Low」一些。这里并没有贬低的意思,只是为了表达对比的差异。

运营「Low」在更重视落地能力,规划能力很重要,但没有落地能力就是扯淡。

对于运营来说,从执行到获得收益这「最后一步」是最考验人的,有很多人一直迈不出这一步。

就好比做销售,有很多销售都看似很努力,电话联系和出门拜访很多客户,但最终就是没办法签合同,这差的最后一步,其实是决定性的。

落地能力,不能是过于形式化、流程化的执行方式,而是具备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运营必须先有详尽的数据、已上线的产品功能、优秀的 UI 设计做前提才能干活,那么你这个运营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试想产品已经很完善了,用户自己都会慕名而来,而且自愿主动滚入产品的闭环中,那就完全不需要运营这个角色。

所以,运营要低成本的试错,去验证推断的模式是否可行。在验证可行后,再将这个模式产品化功能化。

如果这个过程反过来,风险就太大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就有可能让产品置于死地。

在这个阶段,很多时候是没有足够的依据和案例可被效仿,而是靠主观的判断,先去投入一点资源去做尝试。多试几次,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了。

别认为我说的「主观判断」就是拍脑袋,是胡乱做决策。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不是所有的决策都有足够的数据供给或清晰的市场调研,这就是运营价值的体现。如果有了调研结论就可以做好一个产品,那么事情倒简单了。

其次,这里说的主观判断,也是建立在最基本的分析基础上,比如产品定位、目标用户分析、需求和实现形式的分析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决策时不跑偏,但没办法直接给出答案。

在尝试之后,具体该怎么落地呢,我可以大致给出一个方向。

找到增长点 运营的最核心职责,就是带动增长。不管是用户数还是交易额,具体因产品定位而异。

当你拿到一个产品的运营工作时,不是先系统化的把所有工作梳理一遍,也不可能很快顾及到每个角落。最重要的是分析产品当前的状况,迅速找到增长点。

抓住这个最核心的问题,集中火力猛攻,获得成效,这样你才有更多的时间去系统化梳理。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凡事要先分清主次,再投入资源。

我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段话:

做一个产品的运营,怎么开始?

从理论上来说,都是先定位再数据分析市场调研什么的,其实真干起来,谁会给你这个时间、这样理想的支持、这样从头开始的流程,根本不实际。

所以,真正做运营的时候,就像是打架。你不可能对着对手连一套完整的招数,而是摸清对方的弱点在哪,然后用自己的办法往死里打。

这样能打败对方最好,如果没成功,就接着换其他招数。

这里说的「对手」,可不是竞品,而是找自己产品的软肋或增长空间在哪里,然后集中人力和资源进行野蛮生长。

这是一个先粗放再精细的打法,有先后的顺序,也是发展递进的过程。

很多公司都可以先从粗放做起,因为我相信没有几家公司的数据做得足够完善,可以精细化运营。

至少像美团这样的独角兽公司,运营模式也没有特别的精细化。前两年还只关注新客,老客很少顾及。近两年开始做用户画像,做 RFM 模型,但具体执行还是以大促这种粗放玩法为主。

美团之所以这么做,肯定还是因为几年前重点要抢新客,先把用户拿到手里再说,这是当时那个阶段的增长点;然后这几年就要开始做精细化,因为新客抢的差不多了,重点就在老客的复购上,这是这个阶段的增长点。

以上,从追求合理方案到落地执行,再到寻找产品的增长点,算是提供了一种非主流但很实际的运营思路。

之前,朋友有分享过说我最喜欢的增长是可复制可持续的增长,它一般都会有三个关键过程:

首先是小范围测试,低成本试错,也就是最小可行性验证,让 ROI 最大化。

然后是把测试的最优结果整理为可执行的标准化化流程。前面是样板,这里是形成规范。

最后就是大规模复制,指数级增长。

这样的方法,屡试不爽,出错率低且效果好,不要太好用。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最小可行性验证,目的是要得到提升转化率最好的方案。

而一说到提升转化率,每个人都会有很多想法,比如:设计美观、符合用户预期、打折、赠送礼品、限时限量等等,方法很多却不成体系。

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更科学精细地提升运营/营销转化率呢?

首先,很多人一说到提升转化率就马上去风风火火的各种改这改那,这肯定不行。

提升转化率需要精细化运营,在我看来,大多数人都是死在这里——碰见问题马上就开干,完全就不分析原因,也不系统的去规划。

还有一些人,在找到一些能提升转化率的可能原因之后,就觉得这就是最优解决方案了,是这样吗?

这一步,又会死掉一批人,因为大部分人的做法是根据经验。随便想到一二个导致转化率下降的原因,然后拍着胸脯说肯定是由这个导致的,然后火力全开,大刀阔斧。

这样不经过验证,就很可能导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或者自己把可能性缩小,跑进死胡同里。

所有未经验证的原因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没有验证,一切都是空谈。

这里,笔者给大家推荐一个提升运营/营销转化率的万能方法,分为 4 个步骤:

确定运营和营销要达到的目标;

画出用户通往目标的核心流程/关键步骤;

列出影响每一个步骤的关键影响因素;

逐个验证并优化关键因素。

第一步:确定运营和营销要达到的目标

不管是做运营,还是做营销,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核心目标,这是最基本的,却也是最容易忽视的。

因为人总是喜欢贪多,希望同时达成一堆目的。

想法是好的,但是作为运营/营销人,一定要目标清晰。

目标不清晰,转化流程就不清晰,还谈什么提升转化率,你都不知道要提升什么。

说白了,你制定了什么运营/营销目标,那就针对这个目标去提升转化率。

切记,目标明确、目标清晰、目标聚焦。

接下来,才有下一步。

第二步:画出用户转化核心流程/关键步骤

画用户转化核心流程,是我平常最喜欢干的。

可以这么说:画的不是流程,画的是灵感,在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可以玩创意的地方真的很多。

这个环节很简单,又很难。简单在于你只需要罗列出用户在体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而难在你需要足够了解你的产品和服务、足够熟悉用户体验流程、足够洞察用户。

很多人有误解,他觉得自己做营销做运营,对于这个用户转化流程了然于心,其实那只是自己觉得的,有点偏自嗨。

当你自己亲自动手去画的时候,你会发现这像是对你的一项考核,这个画的过程在检验你对产品、服务和用户的理解。

而且,一边画,你会一边发现不同的各种问题。

在画出用户通向我们运营/营销目标的核心转化流程之后,你就会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用户的转化走向,他会在哪里开始决策。

接下来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第三步:列出影响每一个步骤的关键影响因素

在用户转化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一些会影响这个环节转化率的关键影响因素。

列出这些关键影响因素,更能有规划的去掌控全局,通过优化这些影响因素去提高每个环节的用户转化率。

在列出每一个环节的关键影响因素过程中,我们可以凭借经验,可以调研用户,可以内部讨论,可以分析竞品。这里,笔者重点说一个方法——流程穿越法。

流程穿越就是你需要切换视角,假象自己就是成目标用户,然后走一遍你画的这个转化流程,并且感受每一个用户可能接触的点。

你必须在目标用户的转化流程上,模拟、界定、选择如何影响用户的新内容、新方式和新介质,从而把控转化率。

当然,你走一遍还不够,还要邀请行业大咖、专业人士、目标用户、核心用户等都来一次流程穿越,记录下那些会影响转化的关键影响因素。最终列出整个用户转化流程上的各个影响因素。

第四步:逐个验证并优化关键因素

经过上一个步骤后,你肯定列出了很多关键影响因素,然后就去投入所有资源开始优化?

不能够,毕竟任何一个团队的人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要的是得到提升转化率最好的方案。

所以,这里就回到了文章开头三个关键过程的第一步:我们要进行小范围测试,低成本试错,也就是最小可行性验证,让 ROI 最大化。

那么,接下来就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验证,找到最能提升转化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然后才是重点优化提升整体转化率。

不能够仅凭感觉或者固有经验不断的做苦力,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主动实践,如此往复。

总而言之,这几个步骤下来道理很简单,但是这种结构化逻辑思维大家一定得坚持用在实操中。

特别是确定核心目标、画出转化流程、列出影响因素这 3 个步骤特别重要,我个人一直都要求自己以及其他人要养成这个习惯,看似简单的工作会让很多东西都更加清晰,一目了然,你会知道你下一个重点在哪里。

思维养成,遇事不愁。

文章来源:微人

更多干货和案例,可以关注“神策数据”和“用户行为洞察研究院”公众号了解~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