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为了冲击高端市场,安卓平板进入细节之争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509504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为了冲击高端市场,安卓平板进入细节之争

苹果产品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现在的智能手机可真无聊。

我不止在一个场合听过类似的话,好设计「全面屏」的普及让如今的 Android 手机正面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模子造出来似的,虽然好看但也让整个手机市场少了点新鲜感。

v2-8e42a34728bf2eb3451f23a6bb4ca005_720w.jpg

至于折叠屏手机,不说其高昂的售价普通消费者享受不到,没有杀手级体验的它看起来更像是为了卖新技术而造出来的产物,不信看看各家手机厂商为了宣传折叠屏而突出的新功能吧。

不错,但并非不可替代,对于普通智能手机也没有多大的体验突破。

而在市场越来越饱和,用户换机周期越来越长的情况下,手机厂商们开始另谋它路了。事实上,变化已经悄然发生了,细节体验越来越被重视。

从屏幕说起,那些不直观的细节越来越被重视

对「正面全是屏幕」的追求催生了全面屏设计,而在这期间智能手机的屏幕也经过了多次形态变换,从 3.5 英寸到全面屏再到如今的折叠屏,屏幕分辨率越来越高,刷新率也进一步走高。

v2-36692f35f6f472b6d0b7f12e7c498d2b_720w.jpg

作为手机最直观的部分,手机厂商们在它的身上投入了大量精力,而在分辨率、刷新率之后,部分 Android 厂商关注到了不那么直观的细节——色彩,对于真实色彩的追求也早已不限于硬件,一块好屏幕了。

像华为在 Mate 40 系列上就推出了系统级的色彩管理功能,至于它有什么用,这里需要先引入一个概念——色域,一般而言互联网上的图片等媒体内容都是以 sRGB 色域显示的,这保证内容在不同设备上显示一样的颜色。

但随着手机屏幕的升级,OLED 屏幕成为了主流,大部分旗舰的屏幕都支持 P3 色域,包括拍摄的图片也是以 P3 色域为主,而 P3 色域包含的颜色范围比 sRGB 更广,显示内容颜色也就更丰富。

v2-7cdc6d0c21fb59319a7cff4569b28e20_720w.jpg

▲ P3 色域覆盖范围更广,能显示更多颜色

本来配上好屏幕是一件好事,但好屏幕和图片并非天生匹配的。

例如一张 sRGB 色域图片在 P3 广色域的屏幕上显示,由于 P3 色域范围更广,sRGB 色域的图片颜色往往会被过度拉伸,显示出来的色彩就会过饱和,人眼看起来图片过于艳丽,看久了就容易疲劳、流眼泪。

▲ 在 sRGB 色域和 P3 色域渲染的图片对比. 图片来自:BenQ

而且在不同设备上看同一张图片还可能出现偏色的情况,再加上互联网上的内容以 sRGB 色域为主,这就导致好屏幕没能发挥出应有的实力,甚至还成了短处。

色彩管理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来的,它的角色更像是一位翻译官,让不同色域的内容能在同一屏幕上正确显示。

今年 OPPO 则在这方面走出了新的一步,在 Find X3 系列上配备了 10 bit 全链路的色彩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色域自适应,屏幕自动匹配不同色域内容,而且在拍摄、储存到最后显示的整个过程中,都支持更高储存更多信息的的 10bit 色深。

直接体现在内容上的话,就是颜色之间的过渡更流畅,不会出现明显的颜色断层,整张图片的颜色细节更丰富。

▲ 颜色断层和平滑过渡的颜色对比. 图片来自:DELL

色彩之外,屏幕亮度和色温也是被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去年小米 10 系列发布时便特意强调自家的亮度调节功能,通过增加环境光传感器和 AI 算法支持,更精细、动态地调整屏幕亮度。

避免出现屏幕亮度过高刺眼,或是日光照射情况下亮度增加太慢屏幕看不清的情况。这方面主流的 Android 大厂都有布局,华为和 OPPO 等都有相类似的功能。

这些大多都是手机细节方面的打磨,如果不上手乃至对比普通消费者根本察觉不出来区别,而 Android 厂商们在这些细节方面的大力投入,也证明了现在的手机市场进入了精装修的局面了。

Android 厂商定义行业

当然了,谈到细节体验苹果是必不可少的对比对象,曾定义智能手机的它,相比其他几家手机厂商拥有更长的时间积累,同时充裕的现金流也能让它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足以在细节体验方面建立足够高的壁垒。

刚刚聊到的色彩管理和屏幕亮度、色温调节等等,苹果都是业内首批推出相关功能的厂商之一,而且不仅仅是 iPhone 系列,包括 Mac、iPad 等苹果自研产品,大多都实现了统一的色彩管理功能。

像是检测环境光色温以智能调整显示屏色温的「原彩显示」功能,已经从 iPhone 普及到了 iPad、iMac 等多款苹果设备上。

而且苹果作为生态的掌控者,往往可以通过新产品或新功能影响整个生态,推动开发者、乃至内容创作者跟进,像是 iPhone 12 支持的杜比视界功能,能带动人们在手机消费更多画面细节的杜比视界视频内容,甚至带动普通消费者去拍摄相应的杜比视界内容。

在这期间苹果是作为行业引领者出现的,以往这种情况甚少在 Android 手机厂商中出现,Android 系统仍然掌握在 Google 手中,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手机厂商们更多的还是希望抢占用户、铺全渠道。

到了如今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手机厂商们为了寻求产品差异点开始关注细节,并非完全按照 Google 的节奏走,OPPO 推出的 10bit 全链路色彩管理系统就是案例,原本 Android 11 是不支持储存 10bit 色深信息图片的。

手机厂商开始走在 Google 的前头,既是为了突出自身产品的差异性,也有利于推动整个 Android 生态的响应。毕竟产品、功能出来了,才有空间让开发者乃至内容创作者施展。

最直接的就是 P3 广色域内容的普及,当越来越多手机厂商支持色彩管理、用上广色域屏幕时,有了基础开发者的适配才有意义,用户才能在各个平台上看到 P3 广色域内容与普通 sRGB 内容的区别,更高质量的图片促使消费者做出选择,最终推动创作者选择创作色彩更丰富的广色域内容。

当然,每家厂商对于细节体验的探索方向可能稍稍有些不同,在音乐方面多有积累的 vivo 将 HI-FI 引入了智能手机,并为手机配置了相应的专用芯片。而 OPPO 则更多地探索影音方面,其也推出了增加画质的「视频超清增强」功能,旨在增加视频清晰度。

▲ OPPO 的视频超清增强功能

爱奇艺也曾推出过类似的 ZoomAI 视频增强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 AI 计算修复或修复低质量视频,让低质量视频能以较高的清晰度演绎,同时减少噪声、帧率低等问题。

不过由手机厂商牵头,该功能就不仅限于爱奇艺一家了,而是多个视频 App。

对细节、基础体验的关注,既创造了产品差异性,同时和苹果这样的业界领头羊对比,也是在补全在手机体验各个环节中的细微缺口,毕竟国产手机厂商们冲击高端,要与苹果同台竞技,这些是必不可少的。

靠供应商和堆料,做不成高端

华为受限之后,高端手机市场留出了一片空白,小米 OV 等都借机冲击高端,从最近发售的旗舰价格就可见一斑,大多都不低,但高端可没有这么容易打造好,不仅仅是营销,更重要的是产品。

「技术联名合作」似乎是一条看得见的捷径,华为此前与徕卡的合作就是典型案例之一,徕卡的加持提升了不少产品调性,随着自研芯片的进一步发展,产品高端化溢价逐渐被用户认可。

其他 Android 厂商们出于品牌声量上的考虑,也纷纷开启了联名合作之路,但数量多了也不禁让人感到疲劳,与传统影像厂商合作究竟能为产品影像性能带来多大的提升,这已经成为了不少用户心中的疑问。

而且这种技术联名合作的方式相对比较容易被复制,市面上的顶级影像厂商、音频企业还是有不少的,数量一旦多了,受众显然会产生疲劳。

手机作为技术集成的精密型产品,发展了这么多年,非自研技术乃至供应商部件能带来的差异性已经越来越小,都是骁龙 888、三星顶级 OLED 屏幕。

这时基础细节就作为新的突破方向之一成为了手机厂商们新选择,一方面确实有相应的技术积累,正如上文所述小米在定制化系统方面、OPPO 在影音方面、vivo 之于音乐。

这些让它们能更快更好地推出相应的技术乃至可落地的功能,在细节体验方面追上苹果甚至打造出属于自身的独特优势。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不少基础体验的创新都来自软件层面,相比芯片硬件研发的高成本,软件层面的创新和研发在成本、实现速度上会有更多的优势,这也符合人工智能在手机应用中越来越常见的趋势。

v2-36b2db53d3b7fe972d7e2422fc5443da_720w.jpg

手机市场说到底仍然是吃技术饭的,这不仅仅体现在产品功能、基础体验方面,也体现在外形方面,可以预见的是为了竞争高端,以后这样的细节补全会越来越多,手机厂商们对于技术投资也会越来越多。

对于消费者来说,看腻了千篇一律的挖孔全面屏设计,能在细节方面感受更多不同,何尝又不是一件好事呢。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