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从效率到组织,飞书重新定义飞书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niutoushe.com/6838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从效率到组织,飞书重新定义飞书

  • 2021-05-20
牛透社 lvCreated with Sketch.

飞书 4.0 发布了,正从效率提升跃进到组织提升,从飞书诞生的那一时刻,飞书就一直试图把自己和先进的企业划等号(飞书 = 先进)。与此同时,飞书一直在思考未来,未来的工具、未来的组织。

与其说飞书是对未来组织的思考,不如说飞书正把字节跳动应用的最佳实践,赋能给千万想要成为先进企业的组织。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跳跃!

在去年 11 月 18 日飞书大会,那次算得上是飞书第一次通过大会走进大众的视野。从 π 到的 4.0 ,飞书仅用了半年的时间。不知道飞书的“未来无限大会”未来会不会一直以这样的频率召开,飞书大版本的迭代是否也会半年更新一次,无论如何,我们能感知到飞书的进化和改变一直在进行。

在那场发布会上,飞书所强调的是“打造一个时代需要、趁手的工具”。先进的工具,带来的价值是效率的提升。

这次 4.0 版飞书推出围绕组织提升而打造的技能包:OKR、招聘、知识管理、企业文化……。从“打造一个时代需要、趁称手的工具”,到“用工具提升组织”,飞书正在重新定义自己。

在刚刚结束的飞书发布会(2021春季飞书未来无限大会)上,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飞书的思考和改变。值得注意的是飞书找到了自己的底层理论基础,切斯特·巴纳德的组织三要素:

人们能够相互交流并愿意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行动,一个组织就形成了组织的三要素:信息的沟通、有协作意愿的人、共同的目标。

看完整场飞书的发布会,有几点体会,总结为三句话:企业知识的数字化、To B 应用的 To C 化、运营培训的游戏化。

企业知识的数字化

飞书1 .png 

“工具对组织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大会上字节跳动副总裁谢欣这样开场。这不仅让我们想到另外一句话——管理软件的价值被严重低估。生产力一直在进步,但工具为何一直被低估?

谢欣在演讲中讲了关于组织的 5 点思考:

1. 工具可以改变组织的行为。电话的同步沟通、邮件的异步沟通和 IM 即时通讯工具的秒级回应,工具的不断更新可以改变组织的行为;

2. 组织的迭代 VS 工具的迭代。这里讲的是迭代速度,组织的迭代往往是缓慢的,但工具的迭代其实可以很快,并且随着工具本身的迭代升级,员工和组织也不断提升;

3. 工具将员工的能力要求转化成了组织的固有能力。谢欣说飞书增加了大量的翻译功能,降低了对个人英文能力的要求,更快支撑全球化的发展;

4. 文化会被稀释,工具不会被稀释。随着组织规模扩张,文化会持续被稀释。不过,工具是能够帮助组织进行文化建设,且工具本身是不会被稀释;

5. 用工具更好地感知与衡量组织。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话:“如果你不能衡量它,你就不能提高它”。他认为,随着对工具使用逐渐的深入,飞书已经具有了为组织进行数字化建模的能力。飞书希望未来的组织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数字化的组织,能够更好地被感知、被衡量,从而更好地得到提升。

最终,谢欣用“管理最佳实践”来为自己的演讲点睛,他认为在选择一个工具的时候,要思考最终选择的是什么。

在谢欣的思考里,企业选择工具,其实是在选择工具所代表的最佳实践。

选择 Salesforce (领先的 CRM ),选择的是销售流程管理的最佳实践;

选择 SAP (领先的 ERP ) ,是选择供应链和生产流程管理的最佳实践;

而选择 Jira (优秀的项目管理工具),是选择了敏捷开发管理的最佳实践。

选择飞书,就是选择飞书承载的,先进组织的最佳实践。

从飞书的 π 版本到刚刚发布的 4.0 ,功能的迭代完全复刻了组织三要素,也可以说是组织三要素的在线化。在飞书总裁张楠长达 50 分钟的产品发布时间里,我们能够感受到淋漓尽致。从信息、目标、人三个维度全方位助力组织升级,让目标更清晰,让信息流动更顺畅,让每一个人更高效、更愉悦。

飞书2.png

信息层发布了飞书知识库、企业百科、全局搜索、妙记,让企业的知识数字化,就如张楠讲的“数字化每一场会议”。

就开会场景来看,早期的会议只能在一个物理空间里才能完成,电话的出现可以让大家同步异地完成会议,网络普及后视频会议的出现可以同时容纳多人完成高效的会议。随着工具的不断迭代,过往的工具更多地把功能聚集在参会者的召集、连接,以及方便高效地完成一次会议。

但很少关心和思考一次会议本身,召集和连接固然重要,但是会议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和最终的决策结果更重要。很显然,飞书的思考会更进一步,他们不但让会议能够高效完成,还在会议内容端下足了功夫,每一次会议的内容都可以被完整的以视频、文字的方式保留,可以成为企业知识库的重要内容。这也就不难理解“数字化每一场会议”。

目标层发布了 OKR,围绕 OKR 有相应的 OKR 制定助手、视频讲解、周报等;

人的层面发布了飞书招聘、飞书绩效(开始共创,9月正式上线)、企业文化落地、公司圈;

除此之外,在底层应用里飞书发布了 ipad 版本、飞书任务,以及在安全侧的保障和数据迁移的服务。

在飞书此次产品发布会还有另外两个点值得关注,一个是 To B 应用的 To C 化。

To B 应用的 To C 化

飞书3.png 

新产品里百科名片、妙记的追剧模式、打破系统间信息孤岛的全局搜索,这都可以看到很多 To C 产品应用体验的影子。

在面对移动互联网原住民时,被 To C 深刻影响过的用户,他们对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是苛刻。诸如妙记追剧的倍速播放,这完全是 C 端应用体验,却被飞书很好地借鉴过来。可以确定的是 To C 常用的体验和技术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 To B 的产品中。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牛透社受邀参加了飞书一场小型媒体座谈会,会上飞书高管分享了一则他初入“飞阅会”的经历,他说十几个人在一间会议室里开会,开始的几分钟里,整个会场没人说话,全都默默地看着各自的电脑。起初他还纳闷,后来才明白那是“默读、评论”环节。这与大部分公司的开会方式大相径庭。

飞阅会的开会方式是否是学习了亚马逊的"六页叙述文",不得而知。在《贝佐斯的数字帝国》一书中有这段描述:

2004年6月9日,贝佐斯发了封"以后亚马逊高管会,不允许再用PPT。"会议上各种罗列要点的变通方式,也都被禁止。取而代之的是用完整的兔子写成叙述文,长度不超过六页。

用完整的句子,写成叙述文,会迫使与会者深入思考,把前因后果、内在逻辑、轻重缓急等关键问题先想清楚,然后再写清楚。这样做,思路才能更清晰,思考才能更深入。

原来,所谓“飞阅会”是会议发起人会在开会前整理明确的文档,输出会议主题和讨论内容。之后才是基于评论展开的讨论和任务分配。

会议过程中,通过妙计以音视频和文字方式记录,让其他人在上下班路上以倍速播放的追剧模式听会,选择性参会,带来的不仅是高效的办公,更是愉悦的 C 端体验。

运营培训的游戏化

另一个点是运营培训的游戏化。OKR 原是明确公司和团队的“目标”,以及明确每个目标达成的可衡量的“关键结果”。每个人如何准确理解自己的目标和关键结果,在培训之前,大家的认知是不一样的。通常,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咨询机构、培训机构专门帮助企业员工进行 OKR 培训。

飞书4.png 

而飞书向所有客户开放了 OKR 游戏 ——“荒岛求生”,它把产品培训的方式游戏化,让原本难以被客户理解和应用的工具,通过游戏的方式去引导用户快速上手和使用,这或许对 To B 领域的产品运营和培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对整个 SaaS 行业乃至 To B 行业的产品运营带来深远的影响。

结语

“Develop a company as a product”,像打造产品一样打造公司。

在飞书的进化过程中,我们能体会到飞书对产品的理解以及对未来企业的思考。从效率提升跃进到组织提升,飞书通过对生产力极致打造的方式去赋能优秀的企业。

当知识经济时代取代工业时代的时候,组织的结构以及运营方式也必将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而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又无法停止对未来的思考。在《重新定义公司》也阐述了这样一个核心观点:

未来企业的成功之道,是聚集一群聪明的创意精英,营造合适的氛围和支持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快速感知客户的需求,愉快地创造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很显然 ,飞书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思考未来,创造未来,也赋能优秀的企业走向未来。

  • 本文作者:崔牛商学院 责任编辑:崔牛商学院 本文来源:
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