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索菲原创:善于读书的人,绝不滥读 | 索菲外贸笔记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sophienotes.cn/reading/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索菲原创:善于读书的人,绝不滥读

09年开始看梁文道主持的《开卷八分钟》,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他还在乐此不疲地推荐一本本书。

《开卷八分钟》被整理成书《梁文道:我读》出版,他俨然变成一个图书中介人,电视节目做成文字版,俨然是一个阉割了的电视节目。梁文道因此也曾发表声明,他不赞成这种做法。

电视节目是热媒介,书本是冷媒介,热媒介虽然直达我们感官,资讯丰富,但容易被牵着鼻子走。而偏好的冷媒介,虽然传递的信息有限,但想象力和思维都在相互配合着,显然是更得益的方式。所以关于如何读书,读什么书,他的见解也只供参考,身为读者,应该有自己选择的标准,有品位的判断。

从小就很喜欢读书,但以前读书有点囫囵吞枣嫌疑。小学喜欢看科幻插画,喜欢看故事大王,更在零花钱有限的时候用糖果借到破破烂烂的格林童话和一千零一夜,读得津津有味。初中看言情小说,左晴雯琼瑶楼雪晴岑凯伦席绢,怎么煽情怎么看,也受爸爸影响,也爱看金庸古龙的小说,放学后常常泡在租书屋左挑右选。高中是被郭敬明和饶雪漫安妮宝贝荼毒的年代。

直到上大学,才真真正正有一种意识,书要选择性去读,善于读书的人,绝不滥读。

怎样才算一本好书,我也说不清楚,但我看书喜欢顺藤摸瓜,有三种形式。

第一,最初我读一本书,我会注意作者是谁,写得好,我会在下次有意识地去读这个人的其他书,比如我非常喜欢的胡塞尼,余华和东野圭吾,只要他们出新作品,我都会去看。

其次是喜欢的作者在自己书里提及到的其他作家或者书名,比如王小波提及过的杜拉斯,比如《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桐华提及到的《安娜.卡列尼娜》。

最后一种是根据种类来顺藤摸瓜,比如那个阶段喜欢一类书,会把同类相关的书都搜罗读遍,曾经这样来读行走类和职场类的书。

在一个人人均可发言的时代,读物大多都是一次性消费,不是内容质量的问题,而是没有时间重读。曾有段时间我觉得,一本好书,会让你有一种感觉,一种舍不得一口气读完又忍不住想继续读下去的感觉。目前为止《灿烂千阳》《看见》《平凡的人生》都让我有这样的感觉过,甚至再抽空读上两三遍来回味。

关于怎样才能多读一些书,最简单最难做的一个办法就是少上网少玩手机。我自己看书的主要地点有三个,地铁-床头-旅途车上或飞机上。以电子书为主,有一个习惯,看完电子书,我才去入手纸质书,再做做读书笔记,或者仅供收藏。

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很多时候看书的过程或者看完书涌起来的感慨,如果不适时写下来,其实数日数月过去,全都荡然无存。最简单的读书笔记是摘抄,再者是写评注。买书的时候总有一种囤积的热情,看书的时候却总在讲究时机心情地点。我是到2013年才开始坚持读完书就要写读书笔记的。记得多了,也就成习惯了。

分享下自己淘书的心得:

http://book.douban.com/

豆瓣读书上,右角有热门标签,可以根据标签来选择自己想读的分类。一进分类,各种相关同类的书,都有打分,当然,分数只是一个参考,有不少快餐书被哄抬上高分,也有不少冷门书其实是值得一读。

http://www.kongfz.com/

这是我很喜欢去的一个旧书网。书不是全新,但大多数都是八九成新。

至于当当网,亚马逊,京东商城就不必细述了。

分享《我读》里最为精彩的一段话,“我总告诫年轻人,在你事业落败的时候绝不能读太多励志书籍,读励志书有时候会把一个人读傻的。因为此后你会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你走的路一定正确,即便偶尔遇到失败,也会视其为一时的困惑,你坚信最终还是会赢的,这样的人其实是很可怕的。”

读书和旅行的作用一样,都是在别人的眼界/世界里找寻自己,喜欢读书总归是好的。千万不要以为读几本好书就可以帮你改变人生。

本文为索菲原创,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授权。作者联系方式如下:

索菲原创:善于读书的人,绝不滥读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