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利润率堪比茅台!内行人眼中的牧原造假疑云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346043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利润率堪比茅台!内行人眼中的牧原造假疑云

微信公众号:君临财富。全球投资大趋势。

股票市场上,“财务造假”这个词的热度好像永远不会散去。

20年前的蓝田股份、银广厦,10年前的万福生科、绿大地,前两年的“二康”(康美药业、康得新),名企造假事件总能引发市场的海啸。

而最近被广泛讨论的疑似造假者,就是凭本轮猪周期成功上位的养猪老大—牧原股份。

对媒体和吃瓜股民们来说,财务造假可谓喜闻乐见,相关案例一出,各种深挖、剖析便接踵而至,从公司内幕到高管私生活,全给揭露的明明白白。

但对于我们投资者,一旦造假这事发生在自己的股票上,那就是损失惨重、欲哭无泪了。

所以,关于财务造假,君临知道大家想了解的是啥:

“有没有可能在公司暴雷前就发现造假的端倪,从而避免亏损?”。

这么说吧,造假是个很难实锤且在早期不易被发现的事情,等投资者察觉到时,公司往往已经病入膏肓、入不敷出了。

拿著名的康美药业来举例,证监会对其造假事实的认定是:

“康美药业从 2016 年至 2018 年连续 3 年有预谋、有组织、系统性实施财务造假约 300 亿元,累计虚增收入291亿元,虚增货币资金886亿元”。

其中对康美的造假时间,证监会的认定限于16~18年这3年。

君临站在事后上帝视角,通过对投资性房地产、存货两个造假科目分析发现,康美的造假行为应该在14年前后就开始了。

v2-93364611de662e34d9d1b10ff0dc77b7_720w.jpg

但证监会对康美的造假认定从16年才开始,应该是只掌握了这之后的造假证据,更早之前的造假行为,因为年代久远,已经难以查实了。

v2-f9631d0e2e87ca2813da7b765a3c30a7_720w.jpg

对股价复盘发现,正是14年前后出现的造假行为,开启了康美股价的长牛走势,期间市场对康美的认可度也一直不错。

直到2018年半年报出来,财报上数字已经相当离谱了,投资者们才开始意识到康美有造假的可能。

事后回溯,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晰,任何异常指标我们都能找到对应的造假证据。

思考一下,康美造假了这么多年,为什么直到2018年底才被揭露出来,中间甚至还一度成为机构重仓的大白马呢?

原因是康美药业的资金运用非常娴熟,其操作思路与庞氏骗局类似,通过上市平台不断获取外部资金,来营造自己繁荣经营的假象,再通过这个假象,骗取更多的外部资金。

一个连续说谎者被揭穿,一般是他的谎言编不下去,而并非上当者变聪明了。

造假企业的败露也类似,多是因为自身出问题、玩不转了,而非外部揭发,出问题的核心就是现金流。

在被实锤造假的16-18年间,康美“存贷双高、大股东质押”的问题一直被外界质疑,但不仅没被质疑出个什么结果,股价还在一路向上,就因为康美现金流玩的好。

康美虚增的利润和货币资金挂在账上,实际并不存在,但却通过定增、借款、发债等方式从外界取得了大量现金。

我们通过对康美药业各类现金流的拆解,来看看其中的猫腻。

康美现金造假的过程主要体现在经营活动中,筹资活动由于跟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直接相关,造假难度较高。

因此,上图中经营活动现金流是有水分的,但筹资活动现金流与实际偏差不大。

经分析可知,在14~18年间,康美通过各种方式从外界筹到的净资金超过300亿元。

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经过造假手法美化后,依然差强人意,到暴雷时也才6亿不到。

康美从外界筹到的300亿资金,一部分用来支撑公司正常运转,一部分作为造假成本,剩余部分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出去,暗地里用来炒股。

实控人通过康美实业、博益投资,将这些钱相继在市场上买入康美药业、蓝盾股份、普邦股份等股票。

结果,随着18年股市一路阴跌,康美账上的钱也所剩无几,外加“幕后关联人“又在10月初被抓,这个维持多年的局终于崩塌。

最早怀疑康美造假的言论在2012年就出现了,但通过外部资金不断输血,其谎言始终未被揭穿。

康美的垮台,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的资金盘撑不住了。

若非2018年企业部门去杠杆,叠加股市低迷,骗局恐怕还将持续。

与康美类似,大部分造假企业败露,都是从账上没钱开始的。

康得新是因为15亿的短期债务违约;

辅仁药业是因为发不出6200余万分红;

东方金钰是因为16.7亿到期债务未能清偿;

其他如獐子岛、长园集团、中健网农等企业,在暴雷前也都面临严重的债务问题。

而相反,当一家现金充足的公司造假时,我们就很难及时发现问题了。

这方面的例子,除了上文康美、康得新、辅仁药业这三只白马股外,最出名的要数贾老板的乐视了。

乐视网一开始只是家普通的视频网站,以会员、版权分销为收入,在2010年上市后,便迈出了快速扩张的步伐。

2013年,乐视以超级电视闯入彩电圈,“硬件+内容+互联网”搭配亲民的价格,很快大受好评,乐视也在2016年成了市占率第一的电视品牌,超过了创维、海信、TCL等一众传统企业。

随着电视的成功,乐视也先后在智能手机、体育、汽车、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不断扩张,采用与电视板块类似的操作,通过烧钱扩大市场份额。

在乐视迅猛发展、股价高企的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董明珠闺蜜——刘姝威就曾发表过一篇质疑乐视商业模式的文章《乐视网:烧钱模式难以持续》。

文中她提到,虽然乐视当前的现金流量非常充足,但通过烧钱扩大用户规模的这种方式,不具可持续性。

在乐视风头正盛的时候公然唱衰,此文一经发布,就影响巨大,刘姝威成了当时万千乐视股民、网络大V、财经媒体疯狂嘲笑的对象。

外界评论五花八门,但大意基本一致,觉得刘姝威虽为教授,但不懂互联网企业和乐视的商业模式,并举出京东、亚马逊等企业来论证烧钱模式的合理性。

这场争论,随着2017年乐视集团出现债务危机,画上了休止符。

刘姝威可能不懂互联网企业、不懂乐视的烧钱模式,但她懂基本的商业逻辑,只烧钱不赚钱的公司不可持续。

事发多年,君临觉得再讨论谁是谁非没有意义,我们能做的只有事后复盘,总结规律,避免悲剧重演。

从2010年上市到2016年,乐视网实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只有区区5亿,扩张花出去的170亿则完全依赖于外部筹集。

从现金流量情况就能轻松判断出,乐视网是一家缺乏造血能力,完全依赖外界输血来扩张的“伪成长型”企业。

比如乐视手机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买会员送硬件”的销售策略,每卖出一台就要亏200元。

按乐视手机16、17年总销量3700万台来算,光硬件的直接亏损就高达70亿以上。

上表中只反映了上市主体“乐视网”的数据,预计整个乐视集团对外投资额超过700亿元,这些钱大都有去无回,反而是贾老板自己通过减持,套现了近200亿元。

通过事后复盘,我们可以总结出规律:

1. 只要有现金,造假公司的谎言可以一直编下去

2. 经营活动赚不到现金、只靠筹资过活的公司,值得我们警惕

所以,作为投资者,大费周章寻找企业的造假证据没有意义,只要不缺钱,造假企业就很难暴雷,任何非致命性问题也都能搪塞过去。

重点是,咱们要通过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判断其是否具有不断造血和持续经营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来看看最近被外界质疑颇多的牧原股份

牧原股份

牧原被外界关注的问题包括:高净利率、大存大贷、大额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大额关联交易。

看似每条都能和财务造假扯上关系,也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外部质疑。

但有趣的是,以上问题都能找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比如说高净利率,一家养猪公司的净利率凭什么可以高过茅台?

如果了解养猪行业跟牧原,就知道牧原在去年共销售了近660万头种猪+仔猪,占全部生猪销售比重超36%,而种猪、仔猪的毛利率超过80%。

其他养猪企业如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等,都需要向牧原购买种猪、仔猪,这就导致其毛利率、净利率大幅领先于同行。

其他如大存大贷、大额在建工程、关联交易等内容,也跟牧原“全自养”的养殖模式有关。

大部分猪企从风险、规模等角度考虑,会选择“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即向农户提供仔猪及代养费,自己就不需要大规模建设猪舍及配套设施,避免大额开支。

而牧原自建猪舍的造价约为1200元/平,公司要实现2021年4000万头左右的生猪出栏,势必要投入巨额资金,购筑在建工程。

从行业逻辑上看,牧原的情况似乎并无重大异常。

我们再从现金流的角度考察一下。

牧原属于快速扩张型企业,从上轮猪周期顶部2016年到现在,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长了18倍,筹资、投资活动现金流也分别增长了10倍左右。

相比于上面提到的康美药业、乐视网两家企业,牧原并非单纯依靠外部资金扩张,其自身有着非常不错的造血能力。

近两年猪价长期维持高位,牧原也抓住机会赚取了超过300亿元现金,再结合外部筹资,一共投入了近600亿元进行现代化猪场建设。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一直很低,2020年前五大企业的出栏量合计还不到市场总额的10%,而美国的CR5则超过40%。

这样看,牧原的激进扩张似乎不无道理。

截至2021年一季度,牧原的固定资产加在建工程账面金额合计超过860亿,而19年底,这两项金额才275亿,一年出头,多了两倍。

因此,外界也产生了另一大质疑,为什么盖个猪舍要这么贵?

根据牧原披露的数据,猪舍的单方造价达1200元,而人类普通住宅的单方造价多集中在1500~2000元,猪跟人的差距已经不远了。

按公司的说法,猪舍经过多次迭代,并在非洲猪瘟后进行全面升级,打造出了特色 “三防猪舍”:防病、防臭、防非瘟。

此外,新型猪舍还包含各种感应装置、智能化系统,可以实时采集温度、湿度,能根据不同猪群、日龄匹配最佳生长控制方案,连接饲料管道实现精细化养殖。

面对这种“五星级”猪舍,如果拿一些老旧的人类住宅做比较,说句“人不如猪”应该不过分吧。

很多投资人也在实地调研过牧原的猪场后,更加坚定了持有信心。

根据土地储备,牧原已建成加在建猪场的理论产能可达8000万头,假如要实现1亿头出栏的小目标,固定资产肯定要过千亿。

未来两年牧原要是再拿出百亿以上的资金建猪舍,咱们也不用太惊讶。

目前来看,外界的各种质疑都能找到较为合理的答案,但牧原真的就没有任何风险吗?

君临觉得未必。

激进扩张的同时必然伴随风险,牧原做了很多努力想以规模优势穿越周期,其能否凭借出栏量扩张和成本控制安全渡过猪价下行期,尚未可知。

当前猪价持续走弱中,截至5月10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18.88元/公斤,较3月1日的29.25元/公斤下跌超过10元/公斤;

受此影响,除牧原外的其他养猪企业,一季报的盈利数据都不太好看,各家毛利率均有较大幅度下滑。

如果22、23年出现猪价长期较低的局面,对届时年生猪出栏量超5000万头的牧原来说,会产生很大影响,公司的成本控制压力也将陡增。

此外,有过审计从业经验的君临认为,对牧原大额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存货应当保持警惕。

在对农林牧渔企业的审计中,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存货等内容非常难以全面核实,860亿相关资产和千万头生猪存栏,真在里面掺点水分,审计人员是难以发现的。

康美的人参埋在地里,没办法一个个挖出来核实;獐子岛的扇贝在水里,证监会也是依赖北斗卫星定位,才取得造假证据。

同样,尽管牧原宣称有先进的猪只数量统计技术,但面对千万头生猪存栏,外部审计一来无法确认数据真实性,二来也无法避免误差,很难确认存货的真实金额。

以上几个资产科目是否存在猫腻,从外部视角很难证明或证伪,基本取决于管理层诚信与道德。

但对于货币资金,君临愿意相信牧原账面金额的真实性。

康美、康得新两家大额货币资金造假事件发生后,财政部、银保监会就联合发布了“银行函证新规”,意在防止再有现金造假的情况。

在此背景下,各家会计事务所、银行也是战战兢兢,生怕再出问题。

原来函证一次只要200~300元,新规后,个别银行直接涨到1400元,现金再想造假的难度比以前高多了。

回到主题,尽管同样需要外部融资且投资开支巨大,但牧原却能通过卖猪实实在在赚到真金白银,这是它与康美、乐视的本质区别。

现在的牧原,大家不用过于担心暴雷的问题,真正的难关会在下轮猪周期的底部。

从一季度情况看,猪价下跌对各家盈利水平影响很大。

底部猪价预计会在明后两年出现,牧原能否凭借精细化、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对冲低猪价产生的负面影响呢?

这才是考验管理层的关键。

如果在持续的猪价低迷中,牧原巨大的投入导致业绩难看,股价下行进一步形成融资的困难,在雄心与现实困境的矛盾中,公司是否会经受不住诱惑与魔鬼交易?

很大程度上,只能由管理层自身的道德和信念来约束。

2018年,A股出现的很多爆雷案件,比如某些环保龙头,问题都是出现在这里。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