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怎样做才能走出内卷,给你三条路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383597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怎样做才能走出内卷,给你三条路

观澜网络(杭州)有限公司 CTO
v2-a17652b6ee5287b20c524c236d056984_720w.jpg

如今的社会很焦虑,到处都在说「内卷」。很多人都觉得,内卷都是社会的问题,体制的问题,大环境如此,逼得我们不得不内卷。

这让我想起了赵本山主演的一个电视剧的片段:「怎么哪哪都是大环境不好?你到哪哪大环境不好,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呐!」

大环境未必差

我们社会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例如:一二线城市的房价过高,让很多年轻人绝望;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加班太严重,时有猝死的新闻;中小学教育已经成了很多家庭严重的负担,生育率逐年走低等等。

但我们放在更大的时空去看:无论是纵向比较中国近现代历史,还是横向比较中国和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当下很可能是我们所处的最美好的时代了。

在未来可以预见的30年,中国大概率会在综合国力上接近甚至超越美国。因此,现在和未来的30年,对我们这代人和下一代年轻人都是大时代的红利期,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因为社会阶层还在流动,并没有固化,所以一定程度的混乱可能是一个常态。因此,我们与其抱怨大环境不好,不如努力去解决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悲观者总是抱怨,而乐观者总是看到希望。

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如果不希望走内卷的存量竞争道路,那么出路在哪里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方向可以考虑:

  1. 寻找大的增量市场;
  2. 在细分市场深耕细作;
  3. 成为一个卓越的个人贡献者;

寻找大的增量市场

在上世纪90年代,主流的就业选择就是国企。我是东风汽车公司的子弟出身,这是一个极度依靠人际关系竞争的存量市场。当然,也有很多勇敢的人走出国企,去外企寻找机会;

在本世纪初,主流的就业选择是去外企,特别是500强的跨国公司,是大家趋之若鹜的选择。当时的外企招聘就像现在的互联网大厂,学历门槛极高,竞争极其惨烈。当然也有很多人投奔新兴行业,例如互联网;

如今,主流的就业选择是去互联网大厂,BAT还有TMD,如何的卷就不用多说了。还有金融行业,就是万年的卷。所以大家才戏称:金融民工,互联网码农嘛。

存量市场PK是非常艰难的,一方面是因为优秀人才过于扎堆;另一方面是因为任何一家公司的核心岗位都是稀缺的,不是你能力强就能占据的。

在一个早期互联网公司,大部分岗位都是关键岗位,缺一不可。但是公司发展大了,只有少数人所在的关键岗位才是不可替代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螺丝钉。

一个上万人的互联网大厂,关键岗位是极其稀缺的,一般不会超过100个。这些关键岗位不一定都是管理者,也有一些是非常核心的产品、技术或者运营岗。当这些关键的核心岗位被填满之后,后来者就算天纵英才,也只能去甘当螺丝钉,职业的上升空间是非常逼仄的。除非关键岗位空出来,否则很难有机会。

在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公司,每年会召开一个最重要的会议:「百杰集思会」,由乔布斯挑选苹果公司的一百多位关键岗位人才参加的会议,讨论公司内部重大事项。几万人的苹果公司尚且如此,不要说其他公司了。

而在一个新兴的增量市场,优秀人才是很稀少的。因为大多数的精英都会在存量市场拼杀,不太看得上有风险的增量市场。

2003年我开始做网站的时候,都是草根站长,整个行业哪有什么人才啊?到2010年以后发现互联网行业人才越来越多了,牛人辈出啊;到了现在,仿佛没有一个高大上的背景,例如名校背景,或者大厂背景,出门都要被人鄙视了。

在新兴的增量市场,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过程中,有大量的关键岗位被创造出来。人才稀少,但是关键岗位多,嗷嗷待哺,这才是优秀人才应该首选的方向。

现在有哪些增量市场的方向呢?

  • 电动汽车产业

上周,有一位朋友前来拜访,聊到了电动汽车行业,他提供了一些很有趣的信息。

在传统的汽车行业,从事IT类工作的员工数量是很少的,可能几万人的汽车厂,做汽车软件研发的就一百多人;但是现在新型的电动汽车公司,几千人的公司,有一半以上的员工都是软件工程师。

电动汽车行业的软件研发工程师超过一半的员工构成,其实和互联网大厂也差不多了。

2020年国内电动汽车销量110万辆,到了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的销量将超过500万辆,甚至达到800万辆。这是何等惊人的增速。伴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创造的软件研发岗位必然也是井喷,这里面究竟有多大的机会呢?

与其去互联网大厂做研发,很可能不如去电动汽车行业做软件研发。当然我并不了解电动汽车行业,这也仅仅只是根据朋友提供的信息进行了推测,不构成职业选择的建议。

  • 互联网医疗和健康产业

另外,就拿我非常熟悉的互联网医疗来说吧。在2020年新冠疫情之前,整个互联网医疗和健康产业就非常蓬勃的发展起来了,增速非常的快。而在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非但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反而被疫情点燃了,火箭一般的蹿升。

互联网医疗和健康产业的根基,在于真正关注健康的人群是否足够广泛。在新冠疫情之后,人人都开始关注健康,迅速了普及了很多健康领域的知识,这对于我们公司来说,就是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红利。

因此,互联网医疗和健康产业,毫无疑问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去考虑的增量市场。

  • 数字加密资产行业

2016年的时候,我拜访一位在杭州创业的朋友,他当时创业项目是区块链相关的。他给我介绍了一些区块链相关的背景知识。我当时的感觉是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还不成熟。

但没过一两年,由于比特币的缘故,整个区块链的市场就变得非常火爆。其中我有几位认识的朋友也因为非常早期囤积了比特币或者以太坊而实现了财务自由,包括上面那位朋友。

当然我不建议投资数字货币,我也不懂这个。但我认为整个数字加密资产行业,在未来是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的。

当前以实物交易为基础构建的体系,并不完全适用于数字资产。这里面有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而且可以看到的趋势就是,中国政府也越来越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且开始试点数字货币DCEP。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加密资产行业,我相信在未来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当然我个人的判断也未必靠谱,但是这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思路,大家可以去思考和寻找增量市场空间。

在细分市场深耕细作

如果不在高速成长的增量市场,是不是就没有前途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我们选择一个巨头看不上的细分市场,并且在细分市场里面深耕细作,完全可以在岁月静好的同时,过上幸福的生活。

前面提到拜访我的朋友,是一位资深的连续创业者。他现在的创业项目是开源的时序数据库,已经维护了4年时间,在Github上有70个contributor,将近1.5万的关注,被fork了3800次。

由于时序数据库在云时代的运维领域,以及在IoT领域的广泛应用。他的公司已经融资大几千万美元,估值数亿美元。而实际上公司只有四十个人左右,大部分都是工程师。

在开源的时序数据库领域,他做到了TOP,就成为了稀缺资源,具备了极高的价值。

你可能觉得这位朋友这么精英,常人所不及。我还认识一位在成都创业的朋友,在细分领域也做到非常棒,但经历更贴近普通人。

在成都这位朋友,曾经也经历过公司被优化裁员的经历,然后不得不跟着朋友去创业,然后朋友跑路的悲催经历。但是误打误撞,在跨境电商SaaS领域里面坚持下来了。如今为亚马逊商家提供SaaS产品。公司三十多人,一年大几千万营收,每年还在高速增长。利润非常可观。

他对我说,在他们这个行业,一些拿了高额融资的公司反而失去了焦点,团队规模一大反而亏损。他拒绝了VC,保持了自己小而美的节奏,稳扎稳打,成为了领域最有竞争力的公司之一。

他的经历真的很励志,从一个被裁员、面临职场危机的大龄程序员到细分领域领头羊的创始人。我想他能够成功的关键就是在细分领域的长期坚持了。细分领域没有那么激烈的竞争,坚持下去深耕细作,绝对会成为该领域内TOP级别的专家。

上周末,我一个晚辈亲戚来我家看我,她刚刚本科毕业不久,我问她未来的打算。她告诉我要去香港读一年制的硕士,是艺术品展览相关的,毕业后计划去一个强二线城市从事艺术品会展的工作。

她也提到她的学长还有同学,留在上海,有去金融行业的,有去互联网上市公司的,内卷的不行,上班非常累,而且看不到希望。她不想走这条路。我告诉她,虽然我对艺术品领域不了解,但是感觉她的人生选择很靠谱。

我一位曾经的产品经理下属,去了杭州一家艺术品线上拍卖的公司。听说他工作非常忙,这家公司发展的也特别快,杭州地铁里面也经常看到广告。从这一点我就可以判断出:艺术品的交易市场非常活跃。

中国未来有钱人的绝对数量,一定是越来越多的。因此艺术品交易一定是增量市场。线上交易平台可能已经红海了,但是线下的会展是很难垄断的,具有强地域性。

我告诉她,你要在艺术品会展行业坚持做下去,要做到行业的TOP,将来让别人搞艺术品展览,就一定会想到你,那么你想不成功都很难。

对现在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奔热门行业和顶级公司内卷,恐怕真的不如去细分领域做TOP级别的稀缺人才更有前途。

去年我看到一个新闻,说某省高考状元,被北大录取,但是自己选择了考古系。于是网上一片骂声,说该状元脑子进水了,或者一定是被北大的老师忽悠了,误入天坑专业。

但我大不以为然,我觉得这个状元很可能有大智慧。与其上北大金融或者经济相关专业,毕业后去金融机构疯狂内卷,未必不如去冷门专业做一个TOP级别的专家更有前途。

卓越的个人贡献者

由于现在互联网行业高度的发达,加上微信,微博,抖音,快手这类内容平台型公司的存在。对于各个行业卓越的个人贡献者来说,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时代。

想当年,还在2003年的时候。开源软件刚刚在中国开始普及,我想在开发者社区里面讨论推广开源软件,结果被人删帖封杀。一怒之下,不得不自己架设网站发布和讨论自己想写的内容。

这需要我自己购买服务器,自己托管到机房,自己安装软件,自己搭理网站,自己懂技术懂运维。门槛多么的高?

而今天,你想成为一个优质内容的贡献者,无非就是打开电脑写作。甚至连电脑都不用,手机拍摄,然后在手机上剪辑发布即可。

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太多太多因为生产优质内容成为领域专家,又或者因为哗众取宠成为网红IP的人了,例如李佳琦,薇娅,李子柒,罗振宇,樊登等等。大家过于耳熟能详,就不举例了。

当然,你可能会说,这条路根本行不通,现在抖音早就成红海了,吃播都吃死好几个主播了。

首先,我觉得网红并不是一个值得大家模仿的路,我个人也比较反感各种出圈的网红。其实,网红也是需要天赋的,我们大多数人不具备成为网红的天赋,很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更何况,网红当初有多红,人设崩塌以后就会多惨。这几年我见过太多网红人设崩塌了,最著名的当然就是高晓松了。自从印度疫情爆发以来,他当初对印度的吹捧已经被做成各种截图被反复打脸。

再者,成为网红这条路太拥挤了,比传统的内卷之路更夸张的内卷。你敢吃就有比你更敢吃的主播,你敢玩冒险,就有比你更不怕死的主播。最近三亚不是有一个站在高层阳台外面跳舞摔死的人吗。这哪是出路?分明是一条绝路啊!

我在抖音上关注过一个逐渐红起来的账号。她一开始也是拍健身视频,秀翘臀,秀身材,秀健身动作。然并卵,秀好身材的抖音上太多了,没啥水花。

可能是因为她个人的爱好,她后来开始拍女子防身术,找她男朋友摆拍各种防身招式,如何一两招内摆平骚扰者。这下就逐渐火了,视频播放量和粉丝量很迅速上来了。

这是我观察到的一个很有趣的案例。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短视频平台,想跟风内卷,没戏!但是一旦找到了细分市场,马上就有效果了。

所以未必是大环境不行,很可能是你没找对方向。

总结:你其实可以选择不内卷

  1. 寻找大的增量市场;
  2. 在细分市场深耕细作;
  3. 成为一个卓越的个人贡献者;

以上三条路是我对走出内卷的个人思考。

内卷可能是更安全的选择,因为随大流,主流人家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下限有保障。但是内卷没有太高的上限。特别是激烈内卷的行业,让人完全看不到希望。

走出内卷,有时候需要和自身的安全感做对抗,所以会退缩。因此我们才需要一个更长期和坚定的目标和追求,帮助我们对抗眼前的利益,实现延迟满足。

最后,你是怎么看如何走出内卷的?欢迎留言提出你的真知灼见。

v2-cff7cf2973a5f3b35448d29b712936b9_720w.jpg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与供职公司无关。

欢迎订阅「CTO肉饼」公众号(个人微信号:robinfankai)。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