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你想买kindle3吗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yuguo.us/weblog/so-you-wanna-buy-a-kindle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先贴出一篇基础性的文章,购买kindle3之后一周写的。 http://yuguo.us/weblog/read-with-kindle3/ 现在用了两个月了,Kindle毫无疑问是我买来之后使用率最高的电子设备——比起Android、Mac、ipod用的都多(听上去像炫耀?不是炫耀,是真的觉得有点不值,谁想要我愿意便宜点出了。)——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热情都不会退却。因为激起我热情的不是设备,而是随时随地方便地读书的便捷性。在阅读的过程中,设备本身的概念被淡化,而阅读这项行为的重要性被提高。亚马逊在此原则之上设计阅读器,实在值得爱书之人的钦佩。Kindle的浏览器能够上网,但是却把入口放在很隐蔽的地方,因为亚马逊就不希望用户把它当浏览器。Kindle值得更严肃的阅读。

下面是这两个月重度使用的经验和想法,希望对想买kindle3的朋友(据我所知不少)有所帮助。

我喜欢它……

Kindle3是一个轻便小巧结实耐脏的实用阅读器。它可不是你应该供在书柜里的玩意儿。kindle群里有人问有没有木头盒子或者铁盒子,我觉得很好笑。kindle3应该随时使用,怎么方便怎么来,而不应该供奉和崇拜。kindle3看上去有点像模具,但是其实是很结实的。我用一个小布袋(是去简单生活店里买眼罩的一个袋子,正好放下kindle3)套着它,然后放在挎包里。布袋只是为了防止跟钥匙或者ipod放在一起的时候会刮伤屏幕。

我在任何地方阅读它:在公交上,在床上,在麦当劳等人,在浴室边喝酒边看书……只要光线充足(请爱护你的眼睛),就没有问题。PS:我觉得官方配件小灯很可笑。

一个博客读者Robbin在上一篇文章末尾推荐了一个很棒的网站(所以请猛烈地留言评论吧,我非常欢迎!): http://www.instapaper.com/ 这个网站可以在电脑浏览器上增加一个js书签,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只要点击这个书签,就会把当前页面“存起来”,存的足够多之后,登陆这个网站然后可以把存着的所有页面都输出到一个mobi文件(题外话:还可以生成适合打印和epub的格式),然后可以通过你自己的方法(Email或者传输线)传输到你的Kindle3。

为什么我会觉得“Read it later”功能非常非常有用呢?

1.值得花时间去阅读的精品内容是很少的,找到一个很不容易

2.精品内容需要时间去咀嚼,一个小时最多只能读4篇

3.在pc上,我们非常非常非常不专心,我们经常被打扰——无论是被他人的聊天窗口打扰,还是被文章中的链接打扰,或者是被自己的线程切换打扰

4.用kindle阅读的时候,我们没法被打扰(我现在读书的时候会把手机网络都关掉,避免想发微博的念头,用纸笔做笔记)

5.kindle和instapaper是一个很好的存档库(至少目前为止是的)

读的英文书多了,开始涉及到一些很难的书。我开始察觉到一些英文书其实是很简单的international edition,是写给全世界人民看的“科普书”——跟内容是大众还是小众没有关系,而另一些复杂的英文书里的生词率能达到40%左右,这时候仅靠揣摩都不行了,需要借助词典。

我之前说过讨厌kindle的英英词典,现在觉得还行,因为英英词典比较详细,并且用英文来解释,语境更恰当。这样对自己英文的提升可能更高。

我讨厌它……

我不知道是硬件的问题还是系统的问题,某些书在某些特定的时候会翻页非常慢,慢到了5秒以上。对于慢慢读的书还可以,但是小说那就不可接受了。

“某些书在某些特定的时候”这句话非常抽象,你可能不会满意,不过我真的没有更多的数据来做更进一步的分析了。大概是太长的txt较慢,文件大小更大的pdf很慢。网上有专门为kindle3制作的6寸电子书很快。可能两个重要的因素是文件占据内存的大小和是否需要重排(文字大小可调的电子书都是这样:每次修改字体大小,就会重排一次)。

kindle3不像一本实体的书,你可以把书拿在手中随便翻翻,看看目录,跳到67页。它不能。

对于带有链接目录的pdf,我们知道可以通过点击目录跳到对应的页面,它也可以。但不是所有的pdf都有目录,并且……找到目录也不总是那么简单,有可能在目录前面有一个超长的序言,这样你就必须跳到第一页再翻到后面去找目录,再跳到你希望的章节。

读书的时候最好在每一章开始的时候做一个mark,这样可以方便地在一本书中任意跳转。

对于mobi格式就比较方便了,可以通过左右键来切换到上一篇文章或者下一篇文章,也支持图片,特别适合文集和小说。

做记号麻烦

较慢的反应速度,加上需要用上下健来调整光标来做笔记,所以做记号(mark)和笔记(note)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这件事告诉我们硬件和交互是相互辅助,相互弥补的,如果做的不好,那功能就失败了。

中文资源少

英文资料几乎是无尽的——你能想到的英文书都能找到电子版,即使没有免费电子版,也是可以掏钱买到的(我还没掏过钱)。而中文资料更像是看电视——电视台里放什么,你就看什么,你的权力也只有换个电视台(还要注册帐号,麻烦),而不是说在豆瓣上看到一本书就能找到资源。

这一点让这个小设备在中国的有用程度不如国外那么大了。

我希望它……

这一节是写给亚马逊的产品经理看的,你只是希望买kindle3的话,可以停止在这里了,欢迎留言。

翻页更快:给我更快的运算吧,更大的内存或者二级缓存,whatever make it faster。还有翻页的时候,页面能闪的更快一点吗?快到跟日光灯一样的频率就可以了。

用笔做记号和笔记,不一定要触屏,用特殊的笔就好了。

我受够方向键了。把全键盘取消掉吧(虽然它对于英文用户可能很重要),给我更多的显示面积。

提供原生的Read it later功能吧,我希望mark一篇文章之后,它会通过3G或者wifi同步到kindle3上。阅读之后从云端归档到Archives文件夹。Life would be much easier~

我写字的地方迁移到公众号啦~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余果专栏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