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高效工作的策略 2.0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printf.cn/index.php/archives/my-efficiency-strategy-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现代人对自己的压榨达到了极致,对工作效率的诉求越来越高。

不同的理念、方法、概念层出不穷,番茄钟、清单、早起、费曼学习法、心流等等。我读过各种时间管理的书,这些方法都试过。

效果是不错,但是太累,精力消耗严重,难以持续发展。

慢慢我意识到,人一天能做的事情极其有限,但是却极其贪婪用各个方法把自己的精力快速耗尽。其实真正能提高效率的方法是管理好自己的精力,让有限的精力不浪费就很不错了。

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当一个人精力不足时候,无论用啥方法,都很难集中注意力。

慢慢的我的关注点变为如何休息、注意力管理和精力管理。

1. 如何休息

休息是提高效率的基础,就像存储子弹,如果不好好休息,就无法好好工作。

睡觉。这个是休息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一直睡眠不好,于是寻找了一些关于改善睡眠的方法。

总结下来的经验是,睡眠方法需要学习,且因人而异。一定不能相信所谓成功人士每天 4 小时的睡眠,大部分人一般需要 7 个小时左右,但具体时间和个人的状态有关。早睡和健康状态好的时候,我只需要 6 个小时睡眠时间加一点午睡即可,但是一旦生病或者工作压力大就需要 8 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另外 R90 睡眠法经过实践检验,通过 90 分钟的睡眠周期,确实有用,状态好的时候可以不用闹钟自然醒来。

《睡眠革命》这本书介绍了一种新的睡眠方法。每个人的睡眠呈周期性的规律,一个周期内分为浅睡、深睡、眼动睡等阶段,一个完整的周期在 90 分钟左右,完成一个周期后趋向于相对清醒(这也是做梦的原理)。如果你起床时并不在周期结束之时,早晨起床时会感觉整个人都是蒙的,因为你的睡眠周期被打断。

人一般需要 4 - 5 个周期。如果你晚上 11:30 睡觉,4 个周期就是第二天 5:30 需要醒来,5 个周期就是 7:00,几天时间适应后可以赶在闹钟前自动醒来。一般工作日需要多一点睡眠,使用 5 个周期,周末用 4 个周期即可。

放松。 另外一种休息的方式就是坐在沙发上啥也不做,啥也不想。有人会说冥想是一种恢复精力的方法,其实有点不对,冥想的注意点很多,不得要领的人搞一套下来反而更累。

简单的方式其实就是没有方法的放松即可。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在沙发上,盘腿或者怎么样都行。除了工作的事情,可以任其心猿意马。杂念宜疏不宜堵,一些冥想和灵修的书会用各种方式控制杂念,其实有点走偏。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呼吸,细长、稳定的呼吸方式确实可以提高休息效率,《庄子》的听息法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听自己的呼吸声,然后降低呼吸的声音。

有人总结了松、通、空三个字可以概括放松休息的方法。

喝水。人需要喝水,浓茶、可乐都不太能代替水。多喝水的好处是可以起来上厕所,避免久坐。

早上经过八个小时的睡眠,身体已经缺水了,起床第一时间就是喝水。

运动。 我不擅长运动,也没怎么去过健身房。运动可以激活人身体状态,不过也需要适度。加完班、缺乏睡眠的状态下不适合运动,会发生猝死等危险,而且人的精力会进一步透支。

众所周知,运动分为有氧和无氧。有一段时间我按照朋友推荐的方法,每天做一些超过我日常能力的运动,那段时间明显发现身体无法应付锻炼和日常工作。

工作日可以做一些无氧运动,换换脑子,休息日出去徒步进行有氧运动,比较合适。

2. 如何获得注意力

效率的关键是获得注意力,教员曾说 “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对于工作的事情,宁可做完一件事,不要 10 件事做一点。

目标感。 把时间、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不然做再多的事情都是浪费。非常羡慕有一些人的目标感极强,能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回报也是极大的。

目标感分为: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战略目标就是几年内的大目标,战术目标可以是具体到每周、每天的目标。

战略目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外部环境息息相关,可以随时调整。

战术目标则需要集中,执行力强的人对战术目标要求很严格。战术目标不要定的太大,因为人需要一种完成任务后的满足感,虽然大的目标带来的满足感强但是很难到达。一个小的目标让人获得快速的满足感,比如一篇文章、阅读一本书,这种满足感可以快速获得,也能坚持。

清单。高效的人都是清单控。每个人基本都会使用清单安排工作,不过使用清单的方法不同。

有很多清单软件,我自己用过很多,也给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的清单应用。这些软件不见得好用,我还是比较喜欢直接使用文本列表来记录即可。每天写在一个 markdown 笔记本中就完全足够了。

可以把清单分为两类:主要清单和火炉清单。

  • 主要清单:就是当天必须完成的工作,尽量少,避免完不成带来的挫败感。

  • 火炉清单:不是必须做的,但做了更好的清单,如果当天完不成也没有关系。

使用两个清单把目标的任务放到主要清单,高优先级,不重要的事情放入火炉清单,低优先级。现实是完成主要清单后,就可以休息,完成火炉清单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带来满足感。清单完成后,不要再放入新的东西。

番茄钟。 有一本书叫做 《番茄工作法》, 作者描述的一种工作方式,虽然是一本书,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 “工作以 25 分钟为周期,然后休息5分钟,周期内排除干扰,尽力集中注意力。” 因为作者使用厨房的番茄形状的定时器,于是起名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基本已经进入大多数人基因了,我在 Chrome 浏览器安装了插件,只需要点一下就可以开始计时,基本上一开始工作就使用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让我形成了条件反射,这个插件在时间到后会有闹钟响起,结合 Mac 多桌面个沉浸式的工作方式,开始后使用多桌面屏蔽无用的消息,时间到后闹钟响起回到主桌面,回复微信消息之类的。

番茄工作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统计真实需要的时间,便于安排清单。有时候我觉的一个小时能完成的文章,实际需要 6 个番茄时间(3h)。人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然后排入过多的事情,带来挫败感。

单线程。 我是一个绝对的单线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腾不出来功夫做其他事情。所以像开餐馆这类繁杂的事情不适合我,编程尤其需要单线程,所以刚好可以混口饭吃。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是一个违反直觉的事情,但是实际上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计算机曾经有两种通信方式:串口和并口,串口的速率大大高于并口,有意思的是,串口使用的线路成本反而更低。

对计算机而言,原因在于某些场景(计算密集)下上下文切换带来的成本很高,对于某些场景(IO 密集)多线程更适合。

对人来说,需要持续思考的工作一次做一件事最好,需要等待外部条件的(比如厨师)可以同时做。

3. 如何管理精力

如何保持精力,对持续高效率工作有重要意义。

不要加班。 加班和晚睡带来的坏处极大,尤其是熬夜加班。

如果晚上 11 点还在工作,基本无法实现早起,即使还是 11: 30 开始睡觉。人每天的精力是基本固定的,如果前一天高强度工作,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除了紧急的事情外,算下来基本不划算。

10:00 - 12:00 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基本第二天做不到 7 点起床,晚上花掉的时间需要第二天双倍的返还。所以没有紧急的事情时,10 点停止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自我激励。人需要满足感,有时候需要可以设计满足感。用不好听的话来说,就是年薪和日结的区别。

不过需要客观认识的是,普通人都做不到延迟满足,不能接受回报周期过长的事情。

比如学英语、读书,都是回报周期极长的事情。设计奖励回路,读完一本书可以玩游戏 1 小时,可以让精力得到恢复。

有度。 休息有度、工作有度、睡眠有度,所有的事情也都需要张弛有度。

假期睡眠过久,自我感觉并不好,打乱生活节奏,其实不利于人的状态恢复。休息的时间过长,随着边际递减效应对精力恢复就没有意义了。持续工作过久,效率会大大减低。

避免碎片化时间。 有一些时间管理的书籍会建议利用碎片时间工作和学习,实际体验不好。无法专注的时间完全可以用来休息,不适合学习和工作。

碎片化的时间可以刷知乎、微博,玩游戏都可以,不过需要注意上面那条有度的原则,离开碎片化的时间就需要及时停止。

慢性疾病。容易忽略影响人精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慢性疾病。

慢性疾病带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时候不明显。有一些全身性的疾病之间会有一些莫名奇妙的关联。我之前体质差,容易感冒和溃疡,我以为是缺乏维生素,以及和个人体质有关系,后来发现不是。因为我有一颗龋齿,后来去修复牙齿,华西的医生说我应该早点来,不然会引发容易感冒和周身的疾病,因为坏牙会导致口腔细菌造成咽喉反复感染,炎症反应又会造成全身酸痛。

处理牙齿后,身体莫名变好很多。

4. 一些陷阱

有一些畅销书写了很多鸡汤,可能有害,需要警惕。

强调意志的作用。 其实普通人意志不强,执行力强的人很多是被一些客观因素推着走,也许房贷比个人意志更能激励人早起。

当一个人发现意志不起作用时,就会带来无休无止的焦虑和无力感。

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学会和自己和解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持续不断的成长。

把时间排满。 生活需要节奏感,人的工作和生活都需要留白,当清单中的任务完成后,看看电视剧,玩游戏本来就没有任何问题。一味强调工作,反而不能把工作做好。

不把时间排满,留一些时间胡思乱想也挺好的。

和自己对抗。 除了一些心理受到过创伤的人外,大多数人的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都是和自己对抗带来的。

注意力不集中,是身体告诉你精力已经耗散光了,你需要休息。

感到疲惫,是身体告诉你出现问题,需要调整。

人的身体状态不同、人记忆力不同、思维能力不同,以及外部环境都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书中用各种理论表达人的智力是一样的、记忆力差不多,暗示你工作做得不好是不够努力是一种典型的 PUA 行为。久而久之,会带来不自信、焦虑和强迫症行为,也会有反强迫症行为,进一步带来身心伤害。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