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呼伦贝尔: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001109493454961682%22%7D&n_type=1&p_from=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呼伦贝尔: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二三里呼和浩特

发布时间: 05-1808:12二三里呼和浩特官方账号

提起呼伦贝尔,人们总是联想起那无边的绿色。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和肥沃的黑土地——在这片绿色沃土上,呼伦贝尔市守住绿水青山,优化革新产业,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面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进程,努力描绘绿色与发展和谐统一的美丽画卷。一次美丽的蜕变 筑牢祖国北疆绿色屏障生态是呼伦贝尔的根基,绿色是呼伦贝尔的底色。8万平方公里草原,13万平方公里森林,3000多条河流,500多个湖泊,这是呼伦贝尔的丰厚的绿色“家底”。2020年,呼伦贝尔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达100%、PM2.5平均浓度18微克/立方米……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优美的环境,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限吸引力。内蒙古的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呼伦贝尔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较为完整,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生态环境,不仅是呼伦贝尔的责任,也是呼伦贝尔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曾几何时,以原粮、原煤、原木为主的“原字号”产业,支撑起了呼伦贝尔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但大规模的开发、开采和采伐,在带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生态环境的历史欠账。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转机从1998年开始。为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国家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成为天保工程实施的重点地区。生态环境的退化让呼伦贝尔人警醒。2000年,生态文明首次作为全市发展思路被提出。此后,从“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到“美丽发展,争进前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再到“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饶和谐安宁呼伦贝尔”,呼伦贝尔始终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最大面积的生态修复。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管理,“十三五”期间完成退牧还草447.84万亩,一系列措施使呼伦贝尔草原植被盖度稳定在70%以上,位列全区第一。——最坚决的生态治理。作为中国第五大湖的呼伦湖,曾一度湖面萎缩、生态问题严重。为拯救呼伦湖,呼伦贝尔实施引河济湖和河湖连通工程进行水资源调配,取缔关停周边旅游企业,拆除违规建筑,实施生态移民、部分休渔、环湖沙化土地治理。如今的呼伦湖重现大泽风采。——最严格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制定了《呼伦贝尔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将全市67.8%的区域划入了红线范围;设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真正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一条条江河、一个个湖泊有了专属守护者。——最持久的保护。全面停止林区商业性采伐,坚持封山育林,着力推进天保工程建设,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十三五”时期,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任务317.1万亩,累计还林还草75.43万亩。森林蓄积量由2010年的11.7亿立方米增加到13亿立方米。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时至今日,大兴安岭林区野生动物成群出没,河流湿地逐渐恢复;呼伦贝尔草原翠色欲流,沃野千里;呼伦湖一碧万顷、沙鸥翔集……呼伦贝尔到处激荡着绿色的情愫,绿色成为最耀眼的底色和价值。一场深刻的变革 激活传统产业一池春水4月22日,呼伦贝尔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全市重点项目总投资1264亿元,5000万元以上政府投资、亿元以上企业投资项目244个,涉及现代农业、生态产业、文化旅游、商贸流通、民生事业、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有一个共同的标签——绿色。“今年原计划上271个项目,按照能耗双控的要求,我们减掉不合格的,选择能耗低、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最终确定了244个项目。从‘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显示了呼伦贝尔坚定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理念。”呼伦贝尔市发改委主任寇子明说。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呼伦贝尔设置“绿色门槛”,开始向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亮剑”。产业生态化,一场深刻的变革就此展开。实施能耗双控,将污染企业拒之门外,对耗能超标企业严格限制;严格执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不适宜继续发展的产业实施限制和禁止;实施绿色发展考核指标,推动绿色发展导向……严格的指标控制和机制,不仅淘汰了落后产能,实现存量绿色化,也推进了呼伦贝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生态化发展。发酵过程产生的异味儿,是困扰生物制药行业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但是走进位于阿荣旗的齐鲁制药基地,人们却闻不到任何异味。这家企业通过生物技术去异味、工艺废水处理后80%回用、煤渣作水泥厂原料、废热压缩空气用于企业生活区供暖,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生产出的新型生物农药具有广谱、高效、对人类和哺乳动物几乎无毒、易降解等特性,助推着绿色农业的发展。农牧业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传统优势产业,遵循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呼伦贝尔各地不断探索生态保护、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百姓增收三方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海拉尔区哈克镇以奶牛养殖闻名。这里几乎家家养牛,以前街巷里到处都是牛粪,养牛户的手因长期挤奶都变了形。现在,村村都有了标准化奶牛养殖场,村民把奶牛送进养殖场托养,饲养、挤奶、清粪都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的牛奶就近被大雁友谊、塞尚雀巢等大型企业收购。引进粪污处理项目,将养殖场产生的粪污经过生物发酵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粪污资源化利用。从传统散养到集约化现代化养殖,哈克镇的村容村貌整洁了,劳动力解放了,奶牛的产奶量和奶质提升了,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幸福感获得感更强了,打造奶业强镇的基础更牢了。奶牛送到了养殖场,庭院闲置了,人也空闲了,哈克镇农户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闲散土地发展庭院经济,让方寸之地变成小小聚宝盆。哈克镇种养结合生态可持续循环发展模式,是呼伦贝尔推动农牧业绿色化、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大兴安岭西牧区,现代畜牧业发展势头正盛。呼伦贝尔草原羊、草原短尾羊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畜禽新品种”,有机乳、肉打出品牌、走上高端化路线。在岭东农区,黑土地生金长银,粮食稳产高产,绿色肉、粮、油培育大面积推广,呼伦贝尔步入全国产粮大市。在岭上林区,大力发展林下种养和野生采摘,中草药、黑木耳、蓝莓、榛子、沙果等特色林下产品远销各地。140多万亩林下产品的种植加速林区转型发展。打好绿色、有机、无公害三张牌,一批以生态为核心竞争力的“呼伦贝尔”区域公共品牌正在崛起,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呼伦贝尔在打造国家重要的绿色有机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路上砥砺前行。一次全面的转型 新兴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林子呼吸能卖钱?这在呼伦贝尔却不是什么新鲜事。2017年和2018年,绰尔林业局相继完成两笔碳汇交易订单,碳汇交易额突破百万元,迈出了生态效益转为经济效益的重要步伐。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全世界都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大背景下,碳汇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从“卖木头”到“卖指标”,呼伦贝尔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抢占先机培育新动能,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立足新发展阶段,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在哪里?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扬长补短。呼伦贝尔市立足生态优势,充分挖掘“绿资源”和“冷资源”潜力,让生态释放价值,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走上了生态产业化的转型之路。4月底,扎兰屯市翠屏山杜鹃坡,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开放。山花烂漫,游人如织,拉开了呼伦贝尔春季旅游的序幕。呼伦贝尔的大森林、大草原、大湖泊、大河流,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加上42个民族聚居,毗邻俄罗斯和蒙古国,民族风情和异国风情为这座城市增添神秘魅力。守好“绿资源”,让百姓捧上旅游“金饭碗”。呼伦贝尔以打造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国际时尚冰雪旅游胜地为目标,推进旅游业绿色化、高端化、融合化协同发展。新冠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呼伦贝尔市接待游客2248.4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716.3亿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长达7个月的雪期,使呼伦贝尔以“冷”闻名。呼伦贝尔将“冷资源”变成“热产业”,努力让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林海雪原与北方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碰撞,造就了呼伦贝尔独一无二的冬季旅游资源,成为无数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冰雪那达慕尽显草原人民斗严寒、守疆土的豪情;滑雪、滑冰、雪地赛马、雪地摩托、雪地汽车越野让游客体验牧人生活;根河中国冷极节体验驯鹿拉雪橇,品“冷极第一锅”,敖鲁古雅风情舞台剧讲述古老故事;中国汽车越野巡回赛、全国雪地摩托车越野挑战赛点燃冰雪激情……冬日,呼伦贝尔迎来一场场冰雪盛宴。每年都有众多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呼伦贝尔过春节,体验冰雪之乐。正是这样的“冷”,成为机动车高寒测试的必备条件。每到冬天,牙克石凤凰山景区内热闹非凡。保时捷、奔驰、宝马、兰博基尼等世界高端车汇聚于此,进行高寒测试和试驾试乘活动。依托国内行业领头的国家高寒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近年来,呼伦贝尔吸引了德国博世、瑞典埃特姆、中汽中心及冰峰4家国内外知名汽车测试企业累计测试车辆1.4万余台次,接待测试车企502家,实现企业生产总值5.76亿元,三产增加值8.4亿元,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正是这样的“冷”,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2020年9月19日,呼伦贝尔大数据中心项目(一期)投入运营,成为内蒙古第3个大数据中心基地。中心拥有国家A级机房标准的机房10个、标准机柜2060面,可以满足政府、企业及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对数据处理、存储、传输及应用等全方位的需求,为呼伦贝尔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值得关注的是,这里所有机房均采用间接新风制冷技术,最大程度利用呼伦贝尔地区冷资源,在保障数据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降低能耗、节约成本。与此同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专业飞行、专业训练、通航维修、无人驾驶、航空物流、航空旅游、航空运动等为一体的临空产业集聚区落户扎兰屯市,标志着一个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业态、新动能、新引擎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间,呼伦贝尔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五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新兴产业加速成长,现代服务业加速升级,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美丽富饶和谐安宁的呼伦贝尔在奋进者的手中呼之欲出。(马少林 李玉琢 霍晓庆 乌日柴呼 郭慧超 伊舒妮)分享: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 李国栋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