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量化日记:指标实践及理解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blog.tefact.com/jin-rong-liang-hua/liang-hua-ri-ji-2018081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DMI 指标

今天学习/实践了 DMI 指标。DMI 指标由三部分组成 ADS +DI -DI。这些值的基础都是K线图四个价格之间的差价。DMI 三个指标的计算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基础原料是 在 最高价和收盘价 最低价和收盘价 最高价和最低价 之间的差中去最大值。并在此基础上 做了 (通常14日)均线的平滑处理。基本上是一个单纯价格波动指标,没有考虑交易量信息。ADS主要代表市场当前状态的强弱,其本身并无方向性。而 +DI -DI 代表的一个是上升动向,一个是下跌动向。两者交叉处通常视为买卖信号。+DI 上穿 -DI 为买入, -DI 上穿 +DI 为卖出。

ADS代表市场趋势的强弱程度,这个指标不管上涨趋势还是下跌趋势,只要趋势强烈,他的值就会很高。趋势转弱,他的值就会降低。感觉这个指标会很有用处,牛皮市中,这个指标的值会很低,之前实现的做市策略就是需要这样的趋势程度检测。在趋势强的时候,上升趋势适合使用网格策略,在牛皮市中更适合做市策略。网格策略是越跌越买,需要有一定趋势才能赚钱。而做市策略是在买1和卖1 之间赚取差价,最怕的就是买入和卖出价格之间的剧烈波动。

今天实现的DMI 指标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参,在今年1月到现在的这段熊市回测结果还不错,跑赢大盘还盈利0.7个点。总的来说跑赢大盘50多个点。而在去年中旬到现在的这段牛市中,比特币价格总的说是向上70%所有,而这段时间的回测结果只盈利20%,甚至更低。关键的参数有几个:

  1. +DI 上穿 -DI 之间是否立即作出买入信号,还是等待信号做实

感觉DMI跟MACD不同的是,+DI 和 -DI很少出现钝化现象,信号大部分都比较明显,就是准确性可能不如人意。所以策略去掉了 上穿XXX点之后才能买入的这个限制。

  1. 提前信号买入

因为上面的DI指标很少钝化,所以我觉得应该观察 DI之间趋势,如果有收敛交叉迹象则发出买入信号。这段程度还未经过严格回测。总的来说有一些技术难题,即如何判断DI之间趋势正在收敛。现在是使用 +DI 和 -DI 之差,连续三根K线持续收缩到 -1 之下为买入信号。这些参数都是需要仔细调整回测。

该策略还需仔细回测分析,尝试更多参数看能否达到理想的回测结果。

MACD 指标

MACD 指标的策略弄了好长时间,由于最近给 gekko数据的加持,终于有大量数据可供回测。回测的结果很不理想。仔细想了一下,可能原因并不只是在参数调优,而有可能在那些MACD指标失效的情况导致的亏损。MACD指标失效的概率还是蛮高的,具体多高因为没做过具体的统计也不好乱说。但究其原因也是与市场的不确定性不无关系。这也是之前价值投资流派批判技术分析流派一贯的说辞。股价的走势很有可能就是随机行走,这是由于市场中不同类型的参与者过多导致的。不同参与者有着不同的诉求、性格、文化背景、风险承受能力等,还有很多在爆露之前完全是黑盒的黑天鹅事件,。这些因素导致了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哪怕是技术上的趋势,技术上的强势,市场的风向也会转瞬即逝,以完全相反的方向运行。嗯 还是那句话,一切都是概率大问题。但概率是最大问题,1%可能性发生的时间在他发生的那一刻就成了100%。不过这是否就证明技术分析的这些手段和方法是无效的呢,我觉得也不能这么说。这些量价指标反映了市场的供需管理,价格是处多空双方博弈的结果,成交信息反映出市场上投资者情绪。这些指标在短期内应该是有效的。短期内市场环境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或者还没来得及发生变化。在这个时候,这些反应投资者情绪、供需关系、多空博弈的指标就会派上用武之地。我还是觉得技术分析应该停留在极短期的交易上。比如预测下一分钟股价的趋势,并根据这些趋势的预测高频薄利的赚取利润。但是技术指标的短期 1m - 10m 回测结果都非常不理想。而相对长期 1H 的回测结果要好很多。

虽然归根结底也有可能是策略调参,手续费等的问题。1M-10M的交易频率非常高,亏损几率也非常高。导致最后很有可能回测结果是全亏了 99%。高频交易还是需要细心仔细调整参数和擦略执行方式。低频的趋势跟踪也有问题,趋势策略都是亏小赚大,但是我的 DMI和 MACD都是亏的可不小,次数还非常多导致最后就赔钱了。也许是交易方式,信号判断方面的问题,具体还是要仔细研究一下。

动态加权策略已经酝酿了很久还一直没来得记实现。主要的思虑就是根据分析师对股票的评级进行加权,分析师的评级越准确,他的权重就越高。今天还想到一个思虑就是基金的持仓,这也是一个权重收集的好源头。主要是这些数据都是结构化的,不用通过神经网络通篇对新闻和研报进行语义分析(主要是分析的也不准啊)。只需要一个权重模型就好了。机器学习模型还是很棒的,通过ML学习技术指标和处理动态加权都可以。但就是ML模型需要一个优化的过程,现在我的ML水平也就二把刀。说实话也没自己优化过好用的模型。不过倒是可以通过权重模型动态训练一个增强学习模型来处理问题。增强学习就不需要标记,在实践中训练效果会更好些。

2018-08-11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