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手环和眼镜要「在一起」了,个人计算平台会不会变天?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echug.com/post/when-the-bracelet-and-glasses-are-going-to-be-together-will-the-personal-computing-platform-change.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当手环和眼镜要「在一起」了,个人计算平台会不会变天?

2



img1616671759766983309.png

AR 之于 Facebook,就像安卓之于谷歌。

这是不是你向往的生活?

假设你正准备出门,到星巴克当气氛组。你的语音助理会问你,要不要给你播最近听的播客最新一集。你的手指轻轻一动,「点击」播放。走进咖啡馆之后,助理又问,还是老样子点美式吗?你再次挥挥手指,「点击」了否。

坐在角落里,不是掏出来笔记本电脑,而是戴好一副手环,一个虚拟屏幕和键盘出现了,你开始在上面编辑文档。但是咖啡馆的噪音让你很难集中注意力,这时候助手开启了入耳监听系统(IEMs)和主动降噪来弱化背景噪音。

服务员走过来问你需不需要「续杯」,为了不影响你们交谈,助理利用声束技术把他的声音加强。接着助理发来提醒:该去接孩子放学了,通过路段正好拥堵,得提前二十分钟出发。

不过不管是不是你向往的生活,这是 Facebook 为你畅想的,准确的说是人机交互体验(HCI)。

而且想要实现上述并不难,Facebook 说了,一副 AR 眼镜搭配手环就能实现。虽然 Facebook 在做 AR 是人尽皆知的了,近日 Facebook 长篇大论了一番,一个轻巧的手环如何有望变革人机交互体验。

戴上好像拥有了「超能力」

简单来说,手环先是一个传感器,再是一个交互界面,让佩戴者与 AR 眼镜投射的虚拟物体和世界互动。

肌肉收缩时会产生微弱电流,在皮肤适当位置附着电极可以测定肌肉电流。就像心电图一样,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电子仪器记录肌肉在静止或收缩时的电信号。Facebook 采用的就是这种技术,捕捉到通过手腕传递到手部的神经信号,将其转化为数字指令。

从手腕发出的电信号非常清晰,EMG 可以感知到哪怕一毫米的手指运动。

为什么要选手环这样一个交互设备,Facebook 是这样解释的:

  • 首先手是我们与外界交互的主要「工具」,手环可以利用手部丰富的控制能力,就跟手表一样,佩戴者不会因此感到不适应;
  • 手环这种可穿戴设备可以作为计算平台,同时支持一大堆传感器;
  • 虽然声音也可以用来输入信号,但是会被背景噪音干扰,在公共场合不够私密;一个独立的设备,比如手机,会让我们和增强现实环境之间多了一层摩擦。不像利用肌电图技术,动动手指,就真的抓取了一个虚拟物体一样;
  • 况且扎克伯格说,就像埃隆·马斯克那种侵入式脑机接口方法用在医学治疗上就可以了,短期内很难用在消费级产品上。

然后就是如何丰富输入方式了。最初手环只能实现简单的「单击」操作,通过拇指和食指的捏放动作。在 Facebook 的一段 demo 视频中,用户能够交互的动作将会逐渐丰富,触摸和控制虚拟物品。未来甚至戴上两只手环,可以在 AR 眼镜投射的虚拟键盘上打字。

对比实体键盘,虚拟键盘有个好处,通过适应个人的打字速度和技巧,做相应的调整,也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化键盘。

从键盘、鼠标到触摸屏,如何定义新一代计算平台与人们的互动方式有很大关系。Thomas Reardon(FRL Neuromotor Interface 主管)说,神经接口(neural interface)让交互变得更加人性化,让人类对于机器的控制高于机器对人类的控制,这是对以往人机交互方式的变革。

输入和输出 

Facebook 称上述基于 EMG 技术的交互为「超低摩擦输入」(ultra-low-friction input),但是人们如何体会到虚拟物体的真实感,Facebook 称这还是一个有「触觉」的手环。

举个例子。当你收到一封紧急的电子邮件,手环通过震动提醒你。用户甚至可以定制触觉反馈,以便知道电话是谁打来的。或者你在游戏里拉弓,手环上的压力会让你觉得真得在拉弓一样。

Facebook 做了很多原型研究,从易到难测试虚拟按钮的硬度,到不同物体表面纹理,再到移动虚拟对象时的手感。为了就是戴上 AR 眼镜后的体验与在现实生活中无异。

另外,面向未来的人机交互还需要搭载一套底层 AI。你出去跑步时,可能习惯先打开「跑步音乐」列表。但是未来 AR 眼镜和手环当检测到你穿上跑鞋,就会主动询问你,要不要打开播放列表,你只用单击是或不是。

系统会分析周围环境,基于过去行为预测用户意图,你每一次的信息输入,都会使系统对你的行为更加了解,从而做出相应更改。Facebook 说,你不要以为每次节省下来的几秒钟可有可无,它的目标是让用户感受不到身边「计算平台」的存在。

也就是说,系统在跟你交互式会对你做最少的干扰,这才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机交互。

今年 Facebook 会和雷朋联合推出首款智能眼镜,但是并不是 Facebook 畅想终极的 AR 眼镜。那 AR 眼镜什么时候会来?扎克伯格自己也说还得好多年。

五分之一 FB 员工做 VR/AR

虽然和苹果不太对付,但在 AR 愿景上,两家还是出奇的相似。相比 VR,Facebook 和苹果更看好 AR。

近日扎克伯格接受 The Information 的采访,他没有指名道姓地批评了苹果,说有些应用商店规则非常严格,能在桌面浏览器上构建的游戏平台,没法带到手机上。就像安卓之于谷歌一样,我们也要造自己的下一代计算平台的生态系统。

概括来说,VR/AR 的操作系统,芯片,开发者生态,都是 Facebook 现在着手做的。

扎克伯格认为 VR 将成为构建 AR 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表示这是收购 Oculus 时就在思考的。当 AR 技术瓶颈还未解决时,先通过开发难度较低的 VR 头显完成内容生态构建和教育消费者的工作。从技术积累上,也会从 VR 逐渐过渡到消费级 AR,比如扎克伯格透露,Quest 3 将会增加眼球追踪和面部追踪功能,让你在虚拟世界的「数字替身」更加逼真。

根据内部组织数据,Facebook 现有 1 万名员工从事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的工作,占据全球员工的五分之一。而在 2017 年这一比例差不多是 5%,当时 Oculus VR 部门人数 1000 人,Facebook 员工总数为 18770。

这关乎 Facebook 的未来。什么叫社交,扎克伯格说,最好的社交体验是让双方都有「在场感」,比如你一定幻想过,戴上 AR 眼镜,你远在东北老家的朋友就被「传送」在你家沙发上,然后你们一起聊天。

VR/AR 可以构建下一代社交体验,而 Facebook 必须抓住社交的未来。扎克伯格说,这些畅想将在未来十年陆续出现,达到全面爆发。还有能确定的一点是,扎克伯格说一定会让消费级 AR 设备尽量「普惠」。「除了更佳的设备,我非常关注如何把价格压到 300 美元,而不是 1000 美元。」扎克伯格说。

那这话又是影射谁呢?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