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樱桃要自由,“坏果包赔”为何如此重要?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investorscn.com/2021/05/13/9519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樱桃要自由,“坏果包赔”为何如此重要?



2021-05-13 10:06:56   来源:投资家网专栏  作者:螳螂财经 

加载中...

文|螳螂财经

作者|陈小江

将农产品商品化,已成为社会共识。但要将共识变成常态,这中间还有不少距离——标准化、规模化、品质化都是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电商推进农产品商品化,是一个重要方向。

只不过,传统模式下,一些保质期短、损耗率高的瓜果生鲜成为电商最难啃的骨头。一方面是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短板导致,另一方面则是被“坏果”困扰。尤其对樱桃这种“娇嫩”的时令水果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若能帮助樱桃加速商品化过程,也意味着为绝大多数农产品商品化找到了一条新通路。基于此,笔者走访了淘宝特价版山东大樱桃直供产地,试图找出一些答案。

一、“车厘子”为何难自由?

近几年,“车厘子自由”成为网络热词。

一句“生活里多少人,宁愿买两千块钱的大衣,也舍不得吃一顿200块钱的车厘子啊!”让无数月薪过万的白领汗颜,因为真的贵。“车厘子自由”一时也成为人们自我鉴定是否混得足够好的新标准。

挡住“车厘子自由”表面看是钱包,背后却是车厘子的“娇贵”——它不仅怕热、怕干、怕水、怕碰擦,还非常容易腐烂和损坏。

跟车厘子同宗,“中国本地车厘子”烟台大樱桃同样如此。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短板和高损耗率导致的“高价”和“坏果”,成为拦住烟台大樱桃自由的两座大山。前者拉住了消费者要消费的“手”,后者则挡住消费者想开心吃的“嘴”——售后太麻烦。

“樱桃通过电商销售,挑战主要是物流成本”,烟台果农董学刚对此深有感触。

“网购一下樱桃到家2/3全坏了,退货还被刁难,真烦”,有网友在网上抱怨称。

两者本质上还是樱桃产品标准化、品质化不够,前者包括樱桃加工、运输等不够标准化,后者则是樱桃售后服务的不够标准化。

其实大家都知道,但如何改是一个问题——这极考验电商平台的供应链能力。

5月7日,升级为全品类源头直供体系的淘宝特价版打出了第一枪——针对所有直供体系的农产品正式推出“坏果包赔”服务,目前已覆盖90%以上产地直供品,娇贵的樱桃也不例外。

“坏果包赔”其实是很多生鲜电商平台在做的事,淘宝特价版此次做了两个优化。一是给出了最高全额赔偿的理赔标准——坏果超过50%即全额赔偿,坏果50%以下按比例赔偿,而业界普遍做法是按比例赔偿。

加载中...

另一个则是在消费侧简化定损流程——消费者上传图片后,通过AI自动识别特宝特价版输出一个数字,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修改和调整,平台在24小时内退款。

能将“坏果包赔”服务进行升级的原因之一,在于淘宝特价版直供模式。

通过产地直供、平台自营,一方面能保证服务的严格执行,为其它商家树立标杆、积累和传授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是缩短供应链条,砍掉了传统模式下的非必要流通环节,只有“农户-淘宝特价版生鲜直营店-消费者”三个环节,减少了流通损耗。

客观来说,“坏果包赔”服务的升级,让农产品能跟工业商品一样有完善售后,将樱桃等农产品的标准化向前推了一把,但农产品的商品化却不是一簇而就的。

二、 老龄化的农村 和要标准的“合作社”

通过电商,确实能够推进樱桃商品化进程,但果农老龄化、不懂电商却可能成为其中的拦路虎。

“孩子们都在烟台工作了,我们能干动,就再种几年,再干几年打算转让2个棚,自己种两个就够了“。

今年61岁的果农柳宝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从1989年开始种陆地樱桃,到2006年开始种大棚樱桃,从1个棚种到4个棚,柳宝大在樱桃种植上一路向前,不过如今年龄开始阻止其樱桃事业继续“扩张”,开始“收缩”。

柳宝大并非个例。

果农邢加晶所在的村子就是如此,在村里的300多户果农中(基本都在从事樱桃种植),60岁以上的人占到三分之一。

烟台市福山开发区中桥镇、中东北桥村也一样。全村201户515人,其中50岁以上200多人,60岁以上145人,并且年轻人大部分在城里上班。

由于农村老龄化严重,“很多人干脆不种地了,导致土地荒废,农民受益下降”。由党支部和村民们联合开办“樱桃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杨洪运对此深感无奈。

加载中...

(烟台市福山区大樱桃)

为解决果农人口老龄化、土地荒废、农民收益下降等难题,以自然村为单位,通过村里自己办合作社,把村民联合起来,把土地集中起来,聘用专人管理,连接电商销售。成为时下烟台比较流行的一种模式。

其要解决的也是当地果农要将樱桃商品化的四大难题——人口老龄化、种植不够规模、产品品质不够、产业标准化不够。

根源在规模化。山东烟台与辽宁大连同为国内两大樱桃种植基地,但相比大连以大棚种植为主,烟台樱桃种植以陆地种植为主。

“大棚收益比露天高出好几倍,是农村老百姓发展方向”,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柳大宝,喊出了大家的心声。

但对普通果农来说,动则投资几十上百万的大棚(采访当地果农时获知,一个2亩的普通樱桃种植大棚成本为30-40万,一个10亩的有机樱桃种植大棚成本在300万元),不是谁都能做的。

“我们现在缺的就是扩大规模的资金”,看着村里目前的种植合作社有400亩土地,只有8亩在种大棚樱桃(4个2亩的大棚),但后者收益却占到总收益的近一半。想扩大规模却感觉缺少资金的杨洪运表示很无奈。

一个村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单独的果农。

“电商现在是很大的趋势,但先要有一个基础,你的产品符合线上销售标准,你的规模要达到一定规模。你(直供平台)下单要有一定的数量,是吧?”

要将樱桃商品化,连接电商平台卖出,规模化显然是必须要迈过的坎,对此杨洪远心知肚明。

有了规模化种植,就可以从种陆地樱桃到改种大棚樱桃、聘用专人管理,提高产品品质,利用规模化降低冷链物流成本,还能顺带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

除此之外,杨洪远还担心标准化。

“农产品本身就是一个非标品,但是它应该有个一定的标准”,杨洪运认为,“如果能够把我们统一,不仅包括它的大小,长度,还包括它的包装、乃至让权威机构来做一个标准的检测,那么我们这条路上的标准化就出来了。”

三、供应链的工作, 就是把这些东西规范化

杨洪运提到的“樱桃标准化”确实是个难题。这涉及到产品品种选择、种植、生产加工、运输以及到销售等诸多环节。

“毕竟千家万户小生产,标准化目前实施起来确实还比较困难”,烟台市农科院果树分院副院长张福兴对此表示。虽然标准化道阻且坚,但也并非不可逾越。借助电商发展,通过供应链和平台带动,樱桃产品标准化程度正在变高。

淘宝特价版就是推动烟台樱桃标准化大军中的一员。

加载中...

(烟台市福山区淘宝特价版直供产地樱桃大棚)

在淘宝特价版生鲜水果运营负责人杨梦竹看来,农产品并不等于产品,而是一种原料果。围绕它要经过加工分级变成成品后,方能送到消费者手里。

“我们供应链做的一个工作就是说把这些东西都规范化。”

杨梦竹认为需要提升规范化的东西有很多,包括产品的规范化,种植的规范化,生产加工的规范化,运输的规范化,以及到最后销售端的规范化。

比方说樱桃销售端的规范化。现在在电商上架的樱桃商品,一般按重量规格分为1-5斤五种,按果径尺寸规格又分为小、中、大、超大、特大五种型号,进行分级定价销售。樱桃品质不同,价格也不同,从而让果农收益和消费者体验都能最大化。

因为要将非标的农产品标准化,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消费端感知标准化。简单来说就是物有所值,并便于消费者购买时区分选购以及方便售后。比方我们买手机,要了解它的尺寸、参数配置等等,消费者一看就知道价值所在。樱桃同样也该如此,淘宝特价版针对所有直供体系农产品推出“坏果包赔”服务也是基于这方面考虑。

从这个视角来看,樱桃的标准化进程既难,也没那么难。

难处在于目前烟台大樱桃种植仍以个体小农、露天种植为主,规模化和品质化仍是最大挑战。说不难,则是因为樱桃标准化简单来看无非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当电商在销售端对“樱桃商品”标准化规范的明确,要做什么已经很清楚了。

四、产地直供, 倒逼“樱桃商品化”进阶

“产地直供现在越做越火,其对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产地直供代表产地形象,没有品质,一两年还行,时间一久产地直发的牌子就不好使了”。

提到电商平台产地直供、坏果包赔等对樱桃产业影响时,烟台市福山区商务局电商中心副主任张建这样表示。这也是当地政府想要的方向。

据福山区农业农村局果树站长吕杰玲介绍,在樱桃产量占到烟台市总产量三分之一的福山区,从2017年到2019年,当地政府每年至少拿出500万来鼓励规模化和品质化经营。

一是对大棚种植,规模达到两亩及以上,每亩地补贴2万;二是对改造新的露天种植(福山区是樱桃老种植区,有些果树已经老化,改造新的指用新树替代老化的树),规模达到10亩及以上,每亩补贴3000元。

效果也很明显,在补助政策扶持前后,福山区设施栽培(大棚种植)面积从原来的几百亩,上涨到了现在的2000亩。

柳宝大就是政策扶持的受益者。据其称在2006年,随着种植樱桃果农人数变多,陆地樱桃价格已经不行了,政府就用补贴鼓励大棚种植樱桃,他就是当时开始种大棚樱桃的。

同时,柳宝大也是淘宝特价版产地直供的受益者。

1989年,柳宝大开始种植露天樱桃,销路是个大问题,彼时只有烟台市里有一个批发市场。如今谈起销路,柳大宝表示毫不担心,“(樱桃熟了时)都扑着门来收,老百姓在家等着就行了,淘宝特价版等直供,不用出门”。

除了缩短供应环节,平台在销售端的规范要求,同时也会传递到种植、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倒逼整个产业链往标准化上靠。

林建琪和吕伟是返乡创业的果二代,同时也是加速烟台樱桃走向标准化进程中新农人。他们的栖霞市恩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自4月24成为淘宝特价版直供产地商家后,目前已有5吨樱桃供给了淘特的消费者。

吕伟父亲本身是樱桃、苹果的种植大户之一。与父亲不同的是,吕伟现在不在种植一线,他是公司加工车间的负责人。做的是农产品商品化的供应链工作,其最核心任务就是把从产地采摘的新鲜樱桃,经过一系列分拣、包装等转化成能走电商路径的商品。

加载中...

(称重待发的烟台大樱桃)

这不是一个简单活。

一般来说,在吕伟手上,樱桃从“原料果”变成“商品”需要经过粗选——水预冷——二次传送带分选——二次水洗——分选——风干——筛选残次果——分装——称重——打包入库。

里面更是有很多讲究。比如合理摆放就能降低20%的坏果损坏率。

而经吕伟加工车间出来的三斤装樱桃商品,都是三层摆放、两层之间吸水纸和保鲜纸隔开,每一层都是果面向上果把儿向下。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果把儿戳到其他的果子、樱桃运输过程中因温差产生的水蒸气影响品质。

加载中...

(烟台栖霞市淘宝特价版樱桃分装车间)

这正是淘宝特价版产地直供平台对商家的一个标准要求。

正是通过这些标准化的制定和传导,让樱桃作为商品“出村进城”时品质化更高、损耗率更低。

目前,由于电商订单可以提前一天预知,吕伟公司就能做到樱桃当天采摘,当天发货,要多少就采摘多少,保证樱桃的新鲜度。据其介绍称,当下大棚樱桃采摘一般在早晨四五点钟,采摘完送到加工车间完成一系列加工包装,然后在当天上午11点和下午3点半通过顺丰完成发货。

这也是淘宝特价版产地直供想要在运输标准化实现的另一个目标——即将樱桃从采摘到送入消费者手中压缩在48小时内——即24小时内发货,48小时内完成运输配送。

因为,樱桃这种水果,72小时就是它最大的容忍度。超过时效后,就会产生一定的口感上的变化、甚至变坏。

五、进阶的“大樱桃自由”, 进化的“淘宝特价版”

如果说冷链物流短板是挡住农产品电商出村进城的“拦路虎”,那“坏果”就是影响消费者电商买农产品的“臭苍蝇”。前者是物理上需要解决的“最先一公里”,后者则是消费心智的“最先一公里”。

而淘宝特价版依托产地直供模式和“坏果包赔”,正在慢慢将这两个一公里逐渐缩短,为樱桃商品化提速

可以看到,针对杨洪远担心的“标准化和规模化”问题,通过一系列规范化传导,尤其是对他们不擅长的电商物流定制系统的分装、打包、物料等配套动作,解决农产品成为通货商品的一系列痛点。

加载中...

事实上,在开启产地直供模式后,淘宝特价版就整合阿里供应链体系,为1亿消费者和全国8000多个乡镇数万个农产品原产地搭建起桥梁。数字化打通了农产品从采摘、分拣、入仓、分装、打包、分运到销售等全链路,实现柔性“产-供-运-销”,可降低6%-9%的流通损耗。不仅让果农保收,也让消费者能更自由享受烟台大樱桃等平价瓜果菜蔬。

而在给柳宝大带来方便的同时,淘宝特价版产地直供模式,去掉了经销、分销、物流中转等中间环节,搭建起“农户-淘宝特价版生鲜直营店-消费者”的极短链路,并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赋能,给果农带来了多重好处。

一方面,解决了果农销路问题,让果农只需专注种植,并实现增收,让价格有15%的溢价。不致于像去年雨水较多时,果农的樱桃以50%的价格被收购商收购。

其次,通过标准化加工和包装,以及缩短运输时效,大大降低了商品的损耗率。据了解,目前淘宝特价版坏果的概率通常低于0.1%,试运行2个月以来,“坏果包赔”服务售后满意度近乎满分。

此外,还能从产地源头把控质量,并通过集中采购,降低物流成本,为果农降本,并让消费者价格享受原产地评价樱桃。

通过产地直供+直营店,以及在供应链的积累和标准化赋能,大大加大了樱桃商品化的进程,让其从农产品变成一个真正的商品,而这才是淘宝特价版能针对直供产品推出“坏果包赔”的底气。

总的来说,在见证烟台大樱桃进行“自由进阶”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不断进化的淘宝特价版。而这正是柳宝大所说的“是农村老百姓发展方向”。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