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未明子(刘司墨)哲学观点记录(三)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ouj000.github.io/2021/05/09/wmz-philosophy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未明子(刘司墨)哲学观点记录(三) - 俊 | ZhouJ000 Blog

  • 1开头
    • 形而下学/实在论,器学,lowb,不能叫哲学,都是意识形态,前反思的安住,无脑的栖居在存在论框架里,未觉醒平民的哲学
    • 意味着存在论框架是闭合的,而且是完美无缺的,永恒循环运动的,保证好的、毫无裂痕、没有任何不可能性发生的好的背景/舞台
  • 2开头
    • 前观念论/前笛卡尔(思维抽象水平在康德/笛卡尔之前)的形而上学,道学(场域里的对抗关系)。郭象,大部分中国哲学,印度哲学/佛教
    • 贵族/僧侣的哲学。把主体性当成场域里的一个棋子,摆来摆去
    • 场域/存在论框架本身基本的分裂:道(主动运动的,高级的)+规则(被动的,低级的),之间是有冲突的,隐喻性的分裂,例如无-有,存在-本质,时间-空间
    • 把握到存在论框架,有一种东西可以实现某种去实体化(抽象特征),还有一种东西被实体化(体现为实体),纯政治性的分裂,关于power力量的。谁下场干脏活,一个人政治上觉醒了,自然在哲学上觉醒,进入形而上学阶段
      • 政治上觉醒,这套思维平移到哲学。这种感受你的背后宰制着你一切的那个力量,它如果完全主宰我,干嘛也变成两种状态,有时候变成我眼前可以把握的,有的是超过我的,它干脆整个超过我,让我变成一个奴隶不就可以了,为什么它要一部分超过我一部分不超过我,说明它自己有问题,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基本思维,只有这个缝隙裂开了,去思考形而上学才有必要
    • 庄家内讧啦
  • 3开头
    • 观念论阶段,场域中心化,我(自我意识)是内讧了的庄家的调解者,笛卡尔阶段(使主体性/我内在的观念成为辩护,我的主体性内部的东西是很重要的,离开他很多东西是无法无条件成立的)
    • 布尔乔亚哲学(力量其实来自普通大众),认为是贵族和僧侣这两个内讧的庄家之间的调解者
    • 并不是说心灵/精神创造了世界,而是说世界的出现/涌现必须以心灵/精神(主体性维度)作为中介,否则它是没有意义的
    • 以我(第一人称意识,不仅是个人,而是一个说我者)为本
  • 4开头
    • 本体论/存在论框架是开放的/不一致/内在冲突的(激进点:不存在 -》不会积极显现/现身)
    • 有本体论框架在试图划定这个场域的结构,但是它永远不能积极的存在,永远不能被想象,任何对它想象都是非法操作,都是种意识形态,它必须是种极度否定性的存在,会抹去自己的积极现身
    • 辩证唯物主义。物理领域和意义领域,包括之间二分的界限都是开放的,是主体所设立的,主体生存和劳动/实践所创造的,是4-X-X-X,后面3个共同把它回溯性的造出来的
    • 觉醒了的普罗大众的理论武器,不再非常强调自己是一种哲学,因为哲学意味着对这个场域本身进行一定的言说、进行一定的想象,这种想象其实都是临时的

【主义主义】哲学意识形态大全-总纲

模型1-2

  • 宗教实在论:1,本体论:冲突/对立(2),x,x
    • 二分:两种本体
    • 至高的秩序”主宰”(神、道)宇宙+存在(第一实体,太一,主宰),主动的、神圣的,Being VS 存在者(派生性实体,杂多,众生),low的、卑劣的、低贱的,beings
    • 柏拉图,教育活动
    • 神创论:1,2,认识论/精神/心灵意识:秩序(1),x
      • 对手是达尔文进化论,灵魂是上帝创造的。宇宙(统一体,一种秩序)+ 造物主VS被造者+ 灵魂(上帝/神创造的)。霸道的原教旨主义
      • 奥古斯丁《忏悔录》(“灵魂是谁创生的”),检讨书(超越性的力量(超我),心灵 -》(痛改前非)无 -》(新生)创造,前现代残余,妥协/变化)
      • 自然神论:1,2,1,1(自然法则)
        • 上帝 -》被造物,让自然自己去运动,不再干涉,上帝变成第一推动力。被造的万物除了受到始因的第一次推动之外,就不再可以被上帝任意支配,而是依循自己的因果关系
        • 宇宙(统一体,永恒的、无限的、自我循环的秩序的化身)+ 第一推动力(始因,赫拉克利特:创世神是Eros爱欲之神,心血来潮)VS因和果(具体的,万物存在中具有的因果体系、因果秩序/网络,派生的)+ 人的灵魂(不再是日耳曼soul(湖和海、深渊),而是古希腊的psyche(呼吸、吹气)+ 自然法则(上帝创造后不再干涉,让世界按自然法则/自己循环运动)
          • 古希腊神话,Psykhē女神背叛了Eros,灵魂,被情欲所激发,变成某种智性的存在,反而获得某种智慧,也是有罪的,为了赎罪,因为背叛了Eros
        • 前反思的意识形态。自然神论(基督教) -》 古典科学(上帝一定意义上去人格化,变成抽象的前提/假设:第一推动,是个囚笼,关起上帝、Eros,会使爱欲本身被束缚) -》 心理学(psychology)
          • 尼采、黑格尔、叔本华把爱欲重新从自然神论里解放出来(第一次爱欲被解放:笛卡尔-怀疑),重新恢复为某种人格化的欲望和意志(回到生活中去),西方文明才开始能够回过头来反思这种自然神论所主导的自然科学架构,从牛顿的古典科学重新变成现代科学,不再需要第一推动的假设,而是万事万物自己推动自己,因果性网络变成局域化原则。量子力学:不再需要广域的、宇宙的、全局的本体论,每个量子都是本地的自我成因,这个本体越大,因果性网络就越大,本体论具有开放性
        • 英国自然神论者(创始人:赫尔伯特),著名的是牛顿。当时第三阶级布尔乔亚兴起,鼓吹起封建迷信,社会神秘主义,侵蚀贵族和僧侣的知识共同体,动摇他们权威
          • 英国自然神论主要反抗的是狂热、蒙昧和迷信,认为宗教必须脱离那些对于奇迹、救赎、地狱、大洪水、复活之类的非理性信仰,而在自然秩序的井然有序的基础上,重新建构神学信仰。牛顿对于自然秩序的数学化的简洁阐释,极大程度地鼓舞了自然神论者,他们有十足的底气不再依赖于教会和典籍来建立信仰,而直接从自己头脑中的理智出发,寻找那个超越性的、非人格化的第一推动力
          • 牛顿-》布尔乔亚:组织起来的现代经济秩序就好像架空了神权/主宰,第一推动力(自由贸易后不干涉)推动后现代经济就开放了,对布尔乔亚是有好处的,反过来用金钱的逻辑去影响干涉贵族和僧侣。牛顿介于贵族和僧侣之间,调和两者矛盾,方法就是让宗教退出科学、退出具体的本体维度,转向本体论维度(假设),付出的代价:把生命力阉割了,囚禁了
          • 把心灵理智的封印解开了,但是导致心灵爱欲的部分被封印起来,导致科学主义的异化
        • 君主立宪
          • 现代社会的封建王室残余,和自然神论里的第一推动力的假设的残余,共享同一种内在结构,它们所依赖的是同一种逻辑:世界中的各种因果,倒推回去,必然会有其最开始的原因,那个神秘莫测的第一推动力解释了一切;社会中的各种阶层关系,倒推回去,必然会有其最开始的原因,那就是古代向现代过渡的那个放权的王室
          • 日本、英国所谓的国民吉祥物,它们真正的功能在于对于现代社会关系进行隐性的溯因和辩护:不是因为现代本身有问题,而是有各式各样的前现代残余有待被消解。于是就为国民提供了一种心灵上的安慰:现行制度连王室都HOLD住,更别谈其他前现代残余了。所以自然神论在英国最先发育成熟了,它能让知识分子对当时的窗外事心安
          • 现代生活中,总是可以看到很多古代意识形态的残余,诸如日本、英国这样的后工业化国家也是一样。只要人们心中还能接受用一个古代残余,来解释现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会不断从现实的因果链条中向上回溯,最终蜷伏于”始因”、”第一推动”这些幌子上去,以为安适
          • 某种前现代残余,对于某种资本主义是必须的,某种意义上的第一推动。为什么推动后没有消失?资本主义符号学体系,无法自我显现,为了实现意识形态功能,必须设立一个对立面、异质的他者。现代资本主义(纯的)必须寄生在前现代残余上,所以前现代残余也是个推动力,但不是在时间上先在的,而是不断生成的反动力、傀儡
        • 照片(头像)、去宗教化、世俗化,君主立宪。摆个虚头巴脑的东西在,作为第一推动
        • 比较典型的决定论
      • 神义论:1,2,1,2(冲突)
        • 为至高主宰辩护的”哲学”,神是正义的。前反思的
        • 宇宙+ 造物主vS被造物+ 灵魂(soul)+ 神义vs罪恶(为上帝创造的世界中处处可见的恶、痛苦做辩护,上帝依然是至善、至爱的)
        • 1、普罗提诺的神义论(鸵鸟埋头进沙子):本身不存在”恶”,恶不是积极存在,是善的缺失,没有足够的善就是恶。恶在本体论上无地位,因为人在认识论上是有限的(作为新柏拉图主义者的普罗提诺借用了柏拉图的理念论和洞喻说),无法看到善的缺失是暂时的、局部的现象,如果像上帝那样全知,就能知道恶本身不存在,所以上帝创造的世界是善的
        • 2、奥古斯丁的神义论(大哥让小弟背锅):善是0到1的运动过程(僵死变为运动),这个趋势让一个东西变得完满、符合理念,”恶”是一种错误的趋势(有准本体论地位)。即对于事物”本性”的背离(乖离了自己应该服从的秩序所安排的位置,即所谓的”本性”)。恶产生的原因有三种:一是自然界当中万物在物理上的有限性,因为个别事物不是整体、大全,所以它们肯定会是残缺的、有限的,是会导致恶的(比如疾病、灾难),但这个秩序总体是善的;二是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人本身出于有限的认识,自作小聪明,就会犯错,这也不能甩锅给造物者;三(其洞见)是伦理上的恶,人类的自由意志(情欲、好奇、质疑)会导致沉沦和堕落,这是人类的原罪,也不能怪到造物主头上去
          • 把善作为伦理学的本体是错误的,善才是否定性的,恶、创伤性、痛苦这些东西才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在这世上感受性的把握,撕碎你的原初力量才是先在的,但是在基督教传统本体论上没有地位
        • 3、爱任纽的神义论(大棋党的受虐狂):”恶”是上帝对人类的考验(一开始是-1,有本体论地位,来自上帝意识),是要让所有人都经受邪恶和痛苦的艰难险阻,经历一个灵魂脱胎换骨的锻造过程,泣极而喜地发现自己洗心革面地成为了带善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所谓的恶,其实也是最终的善的一个必要组成环节
        • 神义论要比自然神论要多一个伦理反思的维度,但这种反思是孱弱的,因为它没有发现这种至善和邪恶的对立,本就是造物主与被造物之间的对立的一个折射。上位者将其秩序定义为善,而将被控制的下位者的自发性定义为恶。并不是造物主的完美和被造物的原罪之间的对立引发了善恶的对立;而是反过来,善恶的二元对立,本身就是在掩盖一种最为武断、狂妄的秩序歇斯底里地试图将一切都宣告、整合为自己的附属物时,所必然采取的意识形态策略。相对于宁静的虚无,造物主自身狂暴地坚持一种独为自己所有的秩序,并将之推广为普遍法则的这一过程,才是最原初的、奠基性的罪恶,这一罪恶奠基了基本的”善”和”正义”的范式,并通过战胜竞争对手,最终去除了二者头上的引号
        • 莱布尼兹(《神义论》作者,加强版的大棋党+甩锅专家)
          • 预定和谐(自然神论加强版):万事万物都被上帝预先安排好了它们的存在的方式和秩序,这种秩序井然有调,充满了精妙的和谐 -》后面发生的和我无关
          • 充足理由律(第一推动加强版):万事万物都可以不断地回溯其发生的原因,最终回溯到一个充足的理由上去,对于那些必然的事物,就是回溯到一个始因,第一推动力上去,对于那些偶然发生的事情,就是回溯到一个因因果果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宇宙里形而下的因果性网络上去,这个因果性网络的整体,这个完满的大全,就是上帝(第一推动力决定整体)
          • 最好的世界(自由意志加强版):上帝也具有自由意志,因而不需要给人类的自由意志导致的罪恶背锅。造物主创造的世界,已经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善良美好的那个了,上帝在无数个世界里,自由地挑选了现在这个,并且尽量让一切都竟然有序,服从绝佳的秩序和法则,除了人类的自由意志。人类的自由意志,是上帝选择最佳世界时,不得不放弃其主宰的一个剩余项。上帝”宁愿/不得不”让人类保持自由选择的机会(大度、仁慈、慷慨),而不去强行让一切都变为死气沉沉的机械齿轮。明主与暴君的差别,就在于前者并不强迫臣民的自由意志服从于己,而是让大家自由选择善恶(纵容、仁慈),因而也就让自己也能够获得自由:自由地去创造一个预定和谐(除了人类的意志之外)的宏伟美好的自然图景。偶然现象作为总体是我负责的,里面部分恶的与我无关,有因果关系的整体才需要付总则,里面有瑕疵的部分概不负责
          • 上帝被描绘为一个浪漫的艺术家,她醉心于创造宇宙这项艺术活动本身,而把是否欣赏这个世界,是否厌恶这个世界的选择权,交给了这件艺术品的欣赏者,人类自己的手上。于是就完成了对于上帝的浊世佳公子/乱世俏佳人一般的脱罪的洗白
          • 反过来说,”最好的可能世界”,这里就暗含了一种致命的隐喻:上帝事实上还创造了无数个更坏、更糟糕的宇宙,但很快就把罪证掩盖,将它们毁灭了。我们只是他无数失败试验品当中不那么不幸的一个罢了。所以”最好的可能世界”,背后站立的乃是一个”最邪恶的必然主宰”,他战胜了其他一切主宰,一切主导性的其他秩序,而将它自己的秩序设立为全部可能性中唯一的现实性,这样,最极端地恶就变成了唯一的善,并反过来把它无法主宰和控制的侥幸逃脱的残余势力,人类的自由意志,描述为唯一的恶
          • 贵族统治者雍容的姿态,神义论是教士阶层用来麻痹、抵御底层的反抗。莱布尼茨的道理很复杂,对解决底层想法无用,但对谄媚贵族统治者可以
          • 按照莱布尼兹的单子论,万物都是平等的单子(小宇宙,一个单子折射了与其他所有单子的关系),所谓的上帝(唯有一个单子包含了其他所有单子的信息和相互关系的原初定义,这个单子是第一推动,源代码库)只不过是给一切其他单子注入源代码的一个初代机罢了。这个初代机事实上并不是最好的,而只是运气最好的那个罢了。于是我们在莱布尼兹的思想中,看到了颠覆封建王权的最重要的启蒙要素:善与恶、普遍和特殊、偶然和必然的辩证法。这很快就引发了康德对于理性主义的全面批判
        • 丘吉尔:德莫克拉西是人类政治制度里最好的/最不坏的那个了(少了思考:什么样的现实权利关系使得德莫克拉西变成最好的?阶级力量对比,这个不是反应利益分配格局,反而扭曲利益分配格局,在德莫克拉西之前就有政治了,只不过在它出现后回溯性把之前的叫做不是政治,这种政治是生产关系,本身具有政治性:一部分被奴役/控制,一部分奴役/控制)。对现有秩序进行变化的意识形态/话术
        • “别挑了,这已经是最好的了”这种托词。失败的父母

普遍与特殊

齐泽克《视差之见》《敏感的主体》

黑格尔那边普遍和特殊的矛盾是如何克服的。普遍与特殊的矛盾是普遍与它自己的矛盾,辩证法,dialectics

例:实体与主体的矛盾,在黑格尔那边,就是实体和他自己的矛盾,在黑格尔主义语境中,所谓主体就是实体当中的内核,实体所无法消化的东西就是主体。在康德那里主体和实体是被分隔开的,理性层面主体就是先验统觉,实体就是物自体;道德层面主体就是你的自律/自由,实体就是理性的完满;都是二分的。在黑格尔那里,这个界限本身就是实体的一部分,所谓实体就是主体与实体之间的否定性的界限/划界的运动(不能穿透这个壁垒,先验统觉无法把握到物自体,自由和自律无法直接把握到理性的完满、真正正确普遍的道德秩序,必须从一个pathlogic、病理学的开端出发才能到一个所谓的正常的、普遍的维度),实体和主体之间的界限就是实体自身,实体不是外在于主体的东西,而是你主体所感受到的这种无能(认识论上的无能),你撞的那堵墙就是实体在本体论上的能力。所以所谓主体只是实体的内在分裂,他自己分裂成一个超越性的、主体无法把握的,和一个主体。所以在黑格尔那里,实体=实体+主体(实体的自我意识)

现代科学告诉你,意识的物质载体是身体/脑,而黑格尔告诉你,意识的物质载体是整个宇宙

所以普遍和特殊,实体与主体的矛盾,在黑格尔那边就是实体和他自己的矛盾。实体甩出一个对立面叫主体/意识,甩出对立面的过程/运动就叫绝对精神(absolute不是志高的意思,这里的绝对是一种分离的意思),绝对精神的运动是分离运动,实体不停的把主体/意识这个维度甩出自身,甩出一个界面出来认识他自己。主体其实也是不停甩出东西的,甩出社会秩序、对象化的客体、社会关系..。这个运动叫做绝对精神,乃至甩出一个历史,所以绝对精神是一个不断扬弃的一个过程,因为绝对不是志高,是一种否定性的、不停甩的、决绝的一种精神,这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一种决绝的精神,不停地把自己最内在的东西给甩出去,实体最内在的自我意识给甩出来成为个体化的主体,个体化的主体又把他最内在的那种生命力甩出去,自己变为纯粹虚无的意识去观察整个所谓的真实世界

普遍VS特殊的矛盾上,庸俗的唯心主义说站在普遍的维度(超越、纯粹、高级、灵性),庸俗的唯物主义站在特殊的维度。黑格尔是站在普遍的那边,但是背叛了普遍性、背叛了他自己,他必然分裂为普遍和特殊,普遍性必然裂出一个维度,它无法控制它。实体分裂为实体和主体后,他再想去控制主体是实现不了的,因为这个实体就是他无法消化的、支配的、主宰的那部分把他甩出来,就变成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就是一种自由,一种否定性的自由,他可以反过来去把握定律,甚至幻想一些宇宙、空间、数学实验。比如人类就曾背叛过实体本身,牛顿宇宙,爱因斯坦宇宙,薛定谔宇宙,这些宇宙最后证明下来都是错的,主体不停按照他的想法去定义世界的物理学规律,去支配他自己的生存。所以黑格尔虽然站在普遍那边,但是辩证法,他知道普遍性必然失败,他失败就意味着他成功了,因为他的使命就是要分裂

观念论辩证法,再往后就是马克思的辩证法,唯物主义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普遍VS特殊,是站在特殊那一边的,辩证法的一个特点就是self-reflectyive自反性。在黑格尔是看到普遍是内在分裂的,马克思就是看到特殊性是内在分裂的,即普遍和特殊的矛盾是特殊性的内在矛盾。马克思不承认实体分为实体和主体,这套本体论是形而上学,主体涌现的形而上学是马克思不承认的

斯大林主义,有一个官方版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VS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普遍和特殊的关系。教科书上是变为(普遍的本体论,形而上学)VS(普遍的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在人类社会运动过程/领域的一个特殊应用)。把辩证唯物主义变为totalitarian metaphysics集体主义/集权主义/整体主义的形而上学,里面都是教条,统统讲物质决定意识,是一种教条主义。实际上,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话,意味着真理(不是超越性的维度)永远站在特殊的那一边,因此普遍法则和特殊应用之间的差异/对立是特殊性的内在差异。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运动”、”矛盾”这3大概念统统都是人的实践,而且是人的collective公有的实践,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discoursive and practive人类交往/对话与人类实践/活动。物质是一种内在否定性,辩证唯物主义里讲的物质,不是什么”苹果”、”汽车”这些所谓实实在在的东西,唯物主义的物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种物质是人的活动创造,但是往往反过来支配人和人的意识的那种东西。是你的生命力创造出来的东西,是你的实践/劳动创造出的,反过来支配你的意识,这个东西是物质。所以在马克思那边,物质是一个否定性的概念,同时是一种自反性/反思性的概念。辩证唯物主义下,类似”原子”,”光波”不是物质,一定语境下可以说是资产阶级权威所创造出来的意识形态,比如用”原子”这个词来描述原子化个人,这就意味着一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还有”力”,”广延”,”波”,”热”这些在马克思看来都不是物质,都是意识形态,是虚假的。如果这些只是纯粹学术范畴的东西,它就是意识形态,它是界定了一种权力关系/权力模式在里面,就是资产阶级学者/资本家说:爱情就是”多巴胺”,这时所说的物质都是意识形态。因为人的交往,人的矛盾,人的活动创造,但是反过来不受你意识控制的实实在在的东西,那些生产关系,那个才是物质,能够调整政治模式,能够对政治模式发生影响的才是物质

当它实现它的社会功能的时候,当它结构出一种新的社会关系的时候,可以说它是某种物质,它具有物质性了。所以马克思很少讨论物质,因为对于马克思唯物主义来说,物质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个资产阶级化的概念,没有universal的matter,不存在一个普遍的,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永远站在particular那边,不能去幻想一个普遍的物质,恰恰就是这种普遍的物质,和马克思所批判的普遍的人性(费尔巴哈意义上的这种东西,universal)是不存在的,虚假的。物质在任何维度、层次上都是一个二阶的,都是有一个辩证法的内核在里面,都是自我分裂的,有内在矛盾的东西,他必须是一种生产关系,他必然有一个内在的斗争在里面

反过来,你是个无产阶级,做了某些事情,推动社会秩序在发生好的变化的时候,这时你大脑分泌出来的多巴胺,在马克思看来就是物质。这个时候是你无产阶级的创造力,无产阶级本身作为一个力量,甚至可以说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物质,因为他阶级意识的萌生,必然要通过物质结构的改变,生产关系的改变,生产关系的变动,以及整个社会/符号学空间里各种装置陈设的变化,比如商品上的标签、广告牌上的广告,所有这些东西都要联动的发生变化才能形成无产阶级意识,这个时候它就是物质

物质、运动、矛盾,就是物质内秉的是运动着,内秉的是具有矛盾的,这里就永远有一种解放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inhuman非人的,这种力量又是impersonal非个人的,他在整个宇宙里运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预设,整个宇宙都有这种东西在运动,但是这种涌动/运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宇宙自己不会,或者说谁能实践这种运动谁就是生命/人。如果人工智能的意识内部能够去促进物质的运动,促进这些矛盾的正面冲突,然后进一步的被扬弃,然后设立新的对立面出来,那么他就是人,他就是意识

所以唯物主义里讨论的物质,运动,矛盾,以及教科书上讨论的所谓一个普遍的法则意义上的那些东西,实际上是人的最内在核心,他是内在于人,但超出于人的”非人”的内核。这种内核用抽象的词就是”生命力”/”活力”,但其实不能这么说,他是一种否定性的力量,又可以叫”自由”,”运动”,他在历史上的名字有很多。在齐泽克那边,在他的拉康主义语境下,他把这种运动叫做deathdrive死亡驱力,这个东西就是物质,他的运动构成了这个物质。所以就是没有一个实体性的,不能思考一个均匀的、普遍的、广延意义上的物质,这种物质是假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均匀的、普遍的、广延的不是物质,是物质规律,一种法则。在这一个法则规律的控制下,所有东西都是均匀的、普遍的、广延的都受到操控的,所以这个物质实际上是一个白手套,是这种法则的代言人,一种暴力(无条件干涉)法则支配下的傀儡puppet,只有你把物质理解为这种傀儡时,才会去想有这种均匀普遍广延意义上的物质。真正鲜活的物质是他自己设立自己的规范性,然后自己扬弃他自己,要不停的变化,自己决定自己的变化/或者不变化

所以用黑格尔的话来说,真正鲜活的物质就是自我设立的规范性本身,再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的话来说,对这句话超越,就是这种微观/局部的规范性的自我设立运动本身,就是不存在一个超越性的规范性在那边自己设立他自己,而是这个运动/转瞬即逝、永劫不歇的运动在自己设立他自己,而所谓的这个规范性/或这个规范性所产生的物质,规范性和物质这两个东西只是这个运动的两个侧面,但是唯一存在的就是这个运动本身,这个就是辩证法的最精髓的精神:一切都是运动的(但是这些运动必然要设立一些具体的实在的东西,也会不停地设立一个普遍性的维度),辩证法运动会产生出一个普遍的维度和一个特殊的维度,你的革命立场就在于你站在哪一边

普遍 特殊 斯大林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和 共产主义
普遍 特殊(特殊+普遍) 马克思 辩证唯物主义(不讨论形而上学/本体论意义上的物质) 历史唯物主义 和 共产主义

普遍性的维度是从特殊的历史唯物主义语境当中涌现出来的,人的集体事件中把握到了一种非人的力量,一种异化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人的内在的、本质性的力量,人通过劳动所实现的一个力量。所以这种内在的异化的必然的力量,非人的力量,就构成了整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论域/普遍的维度,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讨论这种非人的力量。非人并不是外在于人,而是最内在于人,你内在的那种反抗的、斗争的生命力,要活的、要创造、要劳动那种力量,不仅仅作为你自己而存在,你对于自己有限性的超越的那种力量。所以必然通过外化的劳动去实现的那种力量,就是物质力量,这个就是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物质,而不是什么原子、光波、希格斯力场、多巴胺,不是这些抽象的、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垄断的这些符号学体系里的符号,但不是否定现代科学里面对规则对规律的把握,当这些规律规则是用来促进人类的自我解放、用来满足人类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革命和他的升级的时候,这些东西确实是物质。但是反过来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去控制每个人对于自己身体的想法、控制每个人对于整个宇宙的想象,把这个宇宙看成匍匐在物理学规律法则之下的一个惰性的僵死的奴性的存在的时候,这种就是意识形态。所以这个东西最内在的,必须通过劳动才能实现的东西才是物质。所以只有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才会有辩证唯物主义,对物质的基本矛盾把握的前提下(唯物主义中),才有辩证唯物主义,他研究的物质并不是普遍的抽象的物质,而是为人的内在否定性所实现的那种物质,只有这个意义上讨论辩证唯物主义才有意义。所以马克思是永远站在特殊性那边的,但是他的特殊性永远会外化为一种普遍性,普遍的交往就是语言,普遍的交换就是商品,普遍的矛盾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永远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时候,并不是外在的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特殊性)=生产力+生产关系(普遍性),所以他能决定生产关系。这个时代的生产关系就一个:资本主义capitalism,生产关系是个资本主义符号学的网络,生产力是这个资本主义符号学网络下的具体的生产环节、劳动工具、技术、物质资料、异化的人

无产阶级劳动创造出来的那些产品,最后使得自己的生存境况窘迫,很痛苦,这是个历史必然性,但这个不是无法克服它,人可以不异化,因为人就是异化的来源。 人不异化的方法不是做减法,减去社会对自己的异化,而是做加法,要以自己内在的自由(不是选择),内在否定性的方法去做加法,增加对社会和自己的进一步异化。无产阶级通过劳动创造了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然后这个社会反过来控制无产阶级,这是个异化,但是无产阶级可以用另一种方式使得社会制造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反过来异化了这个社会,这种方法就是科学共产主义。做减法就是海德格尔主义的追求本真,追求尚未被污染的,这个不存在,作为一个人,只要劳动/自我意识涌现出来就是污染的,你要做的是加倍的污染它,把这个污染甩到社会身上,你就变干净了,你起初的那个污染就变为一个起点,回溯性的把你的污染状态取消掉了

我们很多人说异化是一种社会秩序外部异化了的人,乃至一出生就无可避免,这是放屁,这种是悲观论者,伪装成马克思主义的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社会秩序不是从外部异化人的

Alienation来自于拉丁文的Alienus,字面意思是”其他、异类、异乡人”。哲学上多指个体失去对自己的主宰、自己强迫自己变成另一番模样。异化在黑格尔主要是外化,也就是概念在现实中获得他在。马克思的异化,主要是指人劳动的异化,主要是指结果与目的相反的一种社会现象

个人(特殊性)VS社会(普遍性)

  • 阿尔都塞(黑格尔主义者,不是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个人(主体)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矛盾,就是社会内在的矛盾,所有的主体都是社会生成的,都是意识形态征召 所生成的,意识形态的质询可以产生两个维度:社会和个体。你的主体性是通过意识形态的质询这个机制产生出来的,但在资本主义时代生产出来的个体都是反思性的认同意识形态,就是嘴巴上不认同,心里认同。主体想要在意识形态面前脱罪,证明自己不受意识形态控制的,反而被意识形态控制了
  • 齐泽克/拉康:个人VS社会,大他者不存在,所以社会这个维度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一个想象出来的维度,共同体的秩序/信念/法则看上去是个普普遍的超越性的维度,但在拉康那边这个不存在,存在的是每个个体身上的一种共同的症状。用精神分析分析社会结构,别人批判:你怎么能用个体/具体维度的东西去分析一个普遍/社会维度的东西,齐泽克/拉康主义回应:个体的意识中如何结构出一个社会性的剩余/共同体(人类、国家、民族、家庭,拟制,法律概念)的幻想,就像权利与义务一样(抽象的),或者说人类不就是通过一些法律上拟制的权利和义务才定义的,国家、民族、家庭也是这样定义出来的。唯物主义者不应该先规定这些普遍性、抽象的、唯内心才能领会把握的东西是怎么存在的,应该问的是特殊性中何以涌现出一个普遍性的维度?
    • 通过不可解释的精神病理学症状,每个人都有的精神病理学症状就是”阉割”castration,性化的秩序,爱欲,痛苦、欲望、快感、性想象模式、性认同一定是性化的,都是精神病理学结构,不得不接受这种性化秩序的阉割,就算在符号层面不认同它,但你的欲望、快感还是受他的支配,这是一种精神病。这种最愚蠢、最不可理喻的、最下三滥的症状是我们的那个超越性的社会维度/集体想象性认同的物质基础,而且这种物质基础一定得外化,在现代男权资本主义社会,这个东西就是菲勒斯(阳具)=capital资本(金钱) 和 女孩的身体(女体),特别是对于男性来说,要通过这个东西来想象有一个男性共同体的存在。所以这个意义上将,个人特殊性的维度:利益、秉性、特点,最特殊的是他的性欲、快感的组织模式(特殊到不受人自己控制),这个就是社会共同体,一个共同体就是有同样一种性欲和快感的组织模式,这就是一个社会共同体。共同体普遍的维度是从特殊性里长出来的,是特殊性自己和自己的矛盾,最特殊的就是普遍性的维度。你的爱欲,最内在、最隐秘、最难以启齿的爱欲的组织模式
    • UP看来,东亚的资本主义共同体组织模式是oral,西方的资本主义共同体组织模式是anal。纯capitalism纯资本主义就是pudenda(必要的构成性)。爱欲的组织模式,反过来决定这个共同体的自我想象模式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特殊性是优先的,而且还包含了这个矛盾本身,还是生成了这个矛盾本身。所以这个意义上讲,齐泽克对于马克思的解读/或他眼中的拉康,既不是康德主义的,也不是黑格尔主义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费希特主义(自我要设定整个世界)。特殊性(-》self)(和他自己的分裂:一般特殊的和最特殊的(普遍性的维度)(-》Anstoss:内在阻碍&&激发/刺激),所以主体最后设定的世界是有缺陷的,有限的(痛苦、慌张、无能)世界。理论上人可以设定一个全能/无限的世界,把苦也变成乐,把时间快变为慢,无限的生命。但是Anstoss会不允许你做到这些,是一种内在阻碍,这就是上帝养猪,但是同时又要激发他的这种有限性,让你感觉背后藏着一个全能/无限的世界,促使你设立自我,设立出一个有缺陷的世界。这个就是特殊性内部的分裂,它实现了一个特殊和普遍的(Anstoss),这种非理性的内核就是后来所谓理性的一个维度,就是理智直观

黑格尔,普遍性VS特殊性=普遍性VS普遍性(他自己,内部)
马克思,普遍性VS特殊性=特殊性VS特殊性(他自己,内部),拥有了这个矛盾他才拥有了自己的内部,拥有了内外之分

当你说1,2,说1个普遍性,2个普遍性是二流思维,这种二流思维忽略了一个东西和两个东西都有完整的内外边界(,还预设了有一个背景去放着2个东西)。而一流思维(辩证法思维)是要思考这个内外的边界是怎么产生的(隐藏着内部性和外部性的矛盾),其实恰恰是背景和他自己内在的分裂,我们要把握一个背景必须通过一个前景来衬托它,所以这个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矛盾是不停生成的,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把握一个纯的普遍性,必然有一个特殊性生成。问题就是谁生成谁,就是黑格尔辩证法和马克思辩证法之间的差异

【八十分钟哲学】普遍与特殊

差异是构造世界的基本要素,这些差异都是语言性的/概念性的。心灵/意识可以构建出世界,可以完全消解为符号学关系。而颜色本身和其差异?原初的,被给予的,概念不可消解。质的规定性,黑格尔本人也没有处理这些问题。量的世界是黑白的,质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鲜活的世界是有颜色的

颜色从何而来?哲学史上未思之地 -》经验现象学/自然现象学

物理:不同波长/频率的可见光
生物:视神经冲动,被大脑综合成局部图像(自差异化的态)
文学:颜色是上述冲动、刺激所引发的情绪性的通感(红色-》热情,蓝色-》忧郁,紫色-》神秘)

为何有颜色而非没有颜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差异从何而来?统一性从何而来?为何有颜色本身?内视觉-》轮廓,内听觉-》语词,都是综合抽象的,不原初了

直观画面:二维的(轮廓)
想想画面:三维的,侧显,虚线纵深是想象,纵深是一种运动的可能性(借助内时间意识)
量信息(丰沛、匮乏、确定性)画面:三维+明暗
质(如何)信息(交互关系,关于生存利益)画面:三维+明暗+颜色(被生存压力逼出来的规定性)

纯粹现象学主体(表象结构) -》本质直观 -》intuitive image:

  • 时间的方向连续性
  • 信息的量的确定性
  • 信息的质的交互性
  • 主体的运动可能性

UP的推论:

  1. 现象学分析;空间性 -》二维(去纵深化的纯直观图像),三维 -》 人类,二维表象,三维想象(纵深化)
  2. 大胆设想一个空间性 -》一维(去纵深化的纯直观图像),二维 -》 主体生存在二维空间里(降级),一维表象,二维想象(纵深化)
  3. 看到的东西获得纵深:离他越近信息越清晰,越远信息越模糊,调用一个明暗的差异
  4. 获得侧显的能力,想象完整补全背后轮廓,面积:人类把握三维形体/体积只需要运动学的可能性 -》多重交叠的图像。人类有二维图形把握差异,不需要另一种差异 -》 二维主体不得不看到颜色,二维主体需要把握他交互对象的基本形象,不得不把握成不同颜色,他的内视觉无法生成二维画面去把握这些符号学差异,需要直观平线上多余的差异。所以二维主体生成了这种特定差异作为必需品(人类色盲也能生存,借助知识体系,黑白电影也能看懂/还原为彩色),比黑白明亮更丰富的差异来把握对象的形状
  5. 色谱学差异,并不是平稳、均匀,有决定性差异的,有其生存论意义,其意义起初是由二维主体(膜上的)把握的,这种生存意义被三维主体,视神经列成矩阵之后被继承了
  6. 颜色是二维主体(膜、水表面)与有形状的二维客体交互时,要把握其形状/运动趋势所生成的直观表象上的视觉差异,必然生成的

不是文化建构了颜色,而是颜色建构了文化,是一种生存论的不同的策略、姿态建构了文化,而这些颜色代表了基本的、不同的生存论上的姿态。红色-》侵略性;蓝色-》透支,吸走能量;绿色-》亲缘性,生命力;黄色-》温馨;紫色-》神秘。植物把握成绿色,植物和我们有亲缘性,可以吃下去变成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不是生命在定义绿色,而是绿色在定义生命,这种生存论姿态,原初差异定义那些抽象的。不要把颜色看成是外在我们的东西,是我们内在自由的、意识创造的颜色,主体性创造了这些五彩斑斓的维度

人的灵魂在哪里

古代中国、古埃及:刑天,木乃伊,认为灵魂在心里

笛卡尔:身、心(灵魂)并行论,不会认为身体 是灵魂的基础,认为心灵是上帝赐予的,不是在身体里的,认为大脑里的松果腺是连接灵魂和肉体的枢纽。大脑是感知端口的处理器,灵魂不是由大脑产生的,灵魂在一个超验的世界(上帝也在那里),我思(实现者)不是在大脑里的,是被接收过来的

唯物主义,会面临意识的(物理/设计)还原论的困境/窘境,把意识消解为脑电/电位变化/电通路的运动/动力静力关系,形成拓扑结构。1000亿个脑神经元 -》意识不过是复杂的算法,有限的(量束缚)。这样会导致灵魂(超越的、纯伦理的)不存在

困境的克服:回到笛卡尔的最神棍可笑的假设-》松果腺假设(魔法/迷信的残余),不仅如此,进一步把假设极端化:脑本身就是灵魂的接收器,理解成一个天线阵列(遗传学的初始结构可配置,出厂配置),而不是CPU/GPU。语言对脑神经的影响使之萌发意识(语音是单调重复的东西,可以把意识给唤出来),不是一个制造的过程,而是一个调频的过程。接收信息:脑电的电位活动的那种秩序/纹理,和某种本体性的运动/超越性的维度达成了共鸣(基础性的物理学机制,原子层面规定性/定律 -》为何人的意识结构如此之”硬”)。单调的、不精致的、偶然的、粗糙的信息可以去生成所有人意识结构都类似的自主意识,误打误撞的调频过程,调频助力,越调频范围越虽小,最后锁定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符号学阉割的点。灵魂至少不是一个低于我们的叙事层,平行或凌驾的,而不是大脑本身创造的,是多维度的、在相互之间的关系当中接受意识的

脑不是被动的接受,会抗争,为动物的生存史所遗留下来的

克服物理主义的无我论/还原论,一种方法就是,把大脑理解为一个接收器(注:其实并不需要关心/在乎灵魂/精神从哪里来)。破除本地创造说,是交互/汇集型接受。碳基,或者无论是什么基础,得有一个生物学演化的博弈过程

UP立场:保留一个形而上学的维度,主观主义的一个方法,保留了现象学,是一种笛卡尔主义的策略,可以导出最低限度的灵魂不死说(会被拆解)

评论区:大脑是接收器,也是模拟器,人类大脑是一个量子力学的模拟器,接受了片面的宇宙信号,目的是认识自己,产生自我意识。低等动物的大脑只是接收器,相当于大哥大,一般哺乳动物大脑相当于诺基亚老人机,人类大脑是智能手机或者量子计算机,宇宙是一个大的量子计算机,并且铺设了强大的WiFi

海德格尔的时间性

类似osu

天:disclose开启/闭合,泡泡冒出来

地:earth自然环境(前本体论/存在论),游戏背景

圈圈就是本体论,里面慢慢冒出来的圈是现实存在ontic,万事万物从前本体论的深渊冒出来,但是冒出来后碰到外面存在论的圈后就会破掉。外面的壁垒束缚泡泡只能冒这么大,只能冒成圆的,这就是存在论,外面的界限永远不会在ontic显现,所以有时称为背景性的操作系统,ontic是系统运行的东西

神:玩OSU的背景音乐,有提示/暗示功能。音乐有不同的种类,所以有诸神

人:玩家,tempo,是人在点这些泡泡,人的本真的向死而生的存在在点泡泡。不能点太快,就变成庸人,游戏很快就死掉了,被束缚在一个本体论的界限里面。你要恰好在ontic的泡泡到最后点的时候(perfect)知道这个东西外围结构的形状,真理才能向你显现,把他本体论的形状给探索出来,这时候就到下一步了

OSU -》诗人是冒泡泡就不停点,哲学家是刚好最大点泡泡(泡泡破掉,下一个泡泡)

不同时间性:

  • 线性时间:以为一个个泡泡只会往一个方向移动/出现,游戏玩法僵化了,这个游戏是个连线游戏
    • 扫雷游戏,胡塞尔,哪些本体论的预设是有问题的,不能点的(雷),然后考察其他本体论(格子)
  • 绽出的时间性:海德格尔
    • 万物背后的”理”,也是绽出的。时间性的模式是有很多种的,时间是可以反向运动的。不存在一个超越于万物之外的方向性的时间,引导一切/所有东西往这个方向去运动,这个想法是在预设一个非时间的时间,这是不存在的(时间本身统摄整个过程,时间停留在一个飞矢不动的时间)
    • 时间性是OSU游戏的套路(玩法),ontology是开放的,但是是可以把握的,通过人”此在”本真的去领受”天命”(游戏音乐 -》预测)

评论区:空间在时间中和时间在空间中的这种消逝和自我再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间自身在空间中被设定为位置,而这种无差别的空间性也同样直接在时间中被设定,这就是运动。然而这种变易本身同样是其矛盾的内在融合,是位置与运动这两者的直接同一的、特定存在的统一,即物质————黑格尔《自然哲学》

评论区:天-符号界 地-实在界 神-父之名 人-主体

海德格尔主义

此在/主体/我,click-tempo,主体不点,下一个圈(新的本体论呈现的事件)不会出现(与osu不同)

存在冒出来到最大(本体论的圈)后,存在与存在论的差异最小,人就会涌现一种nihilism虚无主义。海德格尔认为,现代发展到20/21世纪时,泡泡已经最大,现实世界与现实世界结构的差异已经最小了,意味着不能再涌现了,需要主体过来戳破他,下一个泡泡才能冒出来。osu中这个泡泡快变成最大时,其他地方就有小泡泡出来了,大泡泡最大点他的活动叫哲学活动(一种哲学把这时的世界现实结构给把握住了,现实世界存在就是这么个玩意,大家都知道了,然后会被遗忘掉,不能再进入主体的视域,此在会把他忽视掉,真理已经实现了对他全部的遮蔽),小泡泡还没到最大时的线索就是诗歌。泡泡越来越大的过程,海德格尔叫做解蔽,解蔽的过程同时是个遮蔽的过程(越来越了解本体论的结构,万事万物被这个框架束缚,所以同时遮蔽了存在的进一步可能性,这个框就是主体在世存在的有限性的视域,会遮蔽你对他的察觉,你太熟悉他的时候会遗忘他),你会忘掉去点新涌现出来的小泡泡,遗忘存在,而沉迷于存在者(忘记点小泡泡,甚至忘了这些东西是从小泡泡/虚无当中涌现出来的,以为所有的存在都是之前的泡泡规定好的)

to be:点泡泡,不要在存在论上闭合,不要相信一套僵死/闭合的存在论(世界结构/世界图景)。向死而生、本真的主体本身就是一个泡泡刚冒出来的场域。会体验成:1、良心的召唤,2、永不消失的歉疚/自责(海德格尔主义者1=2)。1-》成为本真的自我破除一切ontological的闭合和束缚;2-》但不知道什么才是最终的ontology,结合起来就是keep the world open for the bobble(你要撑着,能撑多大,泡泡就能冒的多自由,涌现出来的泡泡就是存在)。你不知道泡泡会冒到多大,这是一种内在潜能,从虚无中来。海德格尔主义者:做自己的爹妈,撑着压力(存在论闭合的压力:1、不思/戳破已有泡泡,2、不诗/观察搜寻新泡泡,活在泡泡里,无根,失去了对存在论的反思能力-》读海式对线性时间观的批判),让自己长大(方向不确定)

美=丑,美是丑的ontologicalized,存在论化了的丑即是美。需要美中寻丑,尚未被存在论整合/遮蔽的东西(拉康的话:寻找美感的构成性例外)

海德格尔主义,不仅是OSU,还是大逃杀,要猜下个圈在哪里

to be not:背叛海德格尔主义:回到观念论传统,走向马克思。从海德格尔对康德的误读中发现康德有些激进的维度是海德格尔没有把握到的,这些激进的维度后面被黑格尔、马克思继承。the Sublime神圣的维度。海德格尔主义是猜圈,会成为很累的纯文人,海德格尔认为Sublime崇高是柏拉图主义的,不喜欢。康德的崇高不是柏拉图的完满,是uncanny,诡异的、细思极恐的、小怪物一样的崇高,简单理解是毫无根据、自我同义反复的、内在的道德律令 -》安提戈涅。更主体性的,鬼魅般的、人内在的非人性的、无根据的、自为其根据的、极度否定现实利益原则的东西(齐泽克看来)。在海德格尔就相当于Event of truth/the historical discourse of being一个圈结束下个圈要冒出来的事件/本体论要变了/天道要变了/历史性的存在之道说,之前是logos逻辑的天下,同一性/存在者/系词逻辑的天下。这就是康德伦理学主体所痴情的自律即自由

此在在《存在于时间》中的主体主义地位,回溯性的是被康德所继承的。这个是符合海德格尔自己的哲学的,时间不是线性的,哲学史的时间也应当不是线性的,海德格尔犯了个错误,认为哲学史的时间是线性的,导致他强行弥合这个线性的时间性,自己也陷入了这个窠臼中,不能逃脱。不做海德格尔主义者,就是不要去设想存在一种超语言

康德的伦理主体是毫无本体论根基的,使得他的伦理行为敞开了新的本体论维度,不受既有本体论束缚,是虚无,不受限制。自己设立的毫无根据的伦理,非善非恶。最异己的内在”自我”。理想主义者,内在深处有一个最诡异、最陌生的非我之我,悬置起整个世界

海德格尔背叛了平等主义,是一种精英主义、选民主义/种族主义。康德的内在的超越性有平等主义色彩,作为人都有”虚无”的自我。death drive,主体、自我意识、体验、整个世界的敞开就是内在自我循环产生的效果,一趟载你到死亡的车=你颠沛流离充满心酸各种抉择痛苦的生命

表象背后是什么

如何理解拉康的”穿越幻想”

表象背后是:

  • 虚无
    • 忽视了本体论上虚无很贵。现代资本主义紧密结合的意识形态。虚无意味着场域中所有的差异都澄清了,而且预设了一个场域的存在。说表象背后是一个已经结构好了的场,这个场就是虚无 -》表象背后是个虚无/纯空虚的场 -》表象在虚无(场)中,这时表象就是本质了(虚无之场)
    • 表象之外是什么?-》里面的虚无是被派生的,表象是空腔的内壁。外面的才是更本质的、真正的无
    • 场域化,空白化是一个最初的表象。虚部是抹平,是个leveling找平的产物,并不是在表象里的,是一种比较贵的表象,用关于”无”的幻想把差异缝合到里面。场域化-》廓清-》封闭起来-》敞开一个基本的张力,让其他表象进入
    • 现代虚无主义,哲学上的何不食肉糜
  • 自我
    • 肤浅的观念论、唯心主义,非法拓宽了自我的定义
    • 所有的表象/现象都是意识结构/建构出来的,意识当中无法被意识/主体性的部分,是对的,但是这个自我是不受控制的、被排出去的,不能算自我,不是一个人格化的、可被命令的、可支配的、可日常语言交谈的自我,是一个绝对自由的自我
    • 表象内的自我(构造者)和表象外的自我(体验者)的对立,分裂。异质性的他者,不能简单说表象背后是自我,有瑕疵
  • 本质
    • 一般会想:均质的、受稳定一致的logos(规律、定律、法则、真理的化身)支配的本质,这也很贵
    • 现代技术理性意识形态,庸俗唯物主义者,本质主义者
    • 嵌套结构: 表象(看的见)-本质(看不见,不可思考,纯否定性,仅仅存在/在场,幻影)-法则/真理(看不见,可思考)(符号学关系):最抽象的表象/最纯表象的表象/最具主体性,德勒兹主义
    • 本质看不见、无法思考,本质=表象之表象,表象性/可感性也去掉了,也没有意义,所以是个纯粹否定性的概念,仅仅是存在 -》纯无 -》空的存在-》法则作用之域
    • 表象是符号学法则建构起来的,并无内部可言 -》去掉表象得到的不是表象背后的东西,得到的是表象本身失序、陷入混乱。内部与外部之间区分的界限,就是一个很昂贵的表象。表象与法则之间的关系并非内外之分,恰恰是这个界限是法则支配下所生成出来的表象。因为表象系统受符号系统支配,所以表象必然需要用一种内外区分的方式来结构他的表象,如果他的法则系统崩溃了,这个内外之分也消失了,他会变得混乱
    • 内外之分意味着主体可以拉开距离,观察者主体和构造者之间拉开距离(不是主客体之分,是主体的自我二分),构造者主体失去自我意识(心灵结构在构造,但是不会通达自我意识,是虚无廓清了的,路径被廓清,虚无的本体论意义是阻隔自我意识可以通达到心灵,内在的沉默,闭上眼啥都没有,就算有也不真实,无把闭上眼幻想的东西的真实性抽掉/廓清掉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符号学机制,没有这个机制人就会自愿活在梦里,人不会清醒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构造者是按照你的意识法则构造出来的,围绕着你主体性构造的,反过来说就是你主体性构造的,他们之间有相互影响关系。外部世界的感知要素也是用主客体同一的短路状态构造出来的,所以构造者的主体是被符号学统治下的主体二分运动排出去的,恰恰是这种符号学秩序在划清内外/构造者主体和观察者主体,主体ego才可以干干净净的拉开距离去观察这个世界,如果符号学秩序失效、表象坍塌了,这2个就分不清了,眼前的世界出现无数幻想,而且非常混乱,你第一人称体验的世界就失去了主客对立的壁垒了,干净的界限就没了,获得不了作为纯粹观察者、纯无的自我了
      • 观察者自我,出发去统御世界,这种结构会失效。这个世界也是自我主导型的参与与其他本体性的力量构造的,因为时间性和空间性这2大主导性的模块是自我/我的意识给出的
  • 表象
    • 后现代解构主义者,无限的追溯游戏,人注定要永远玩这种游戏下去
    • 现代资本主义腐化下的享乐主义立场,隐含了可以无限享乐。预设了人拥有无限构造的能力,人可以永不疲惫的构造表象,可以永远和表象保持距离,永无真相。愤世嫉俗的伪君子,假装批判世界,实际上是非常认同
      • 真相是不得不面对的,和你自己有不可否认关系的重要东西
    • 自我意识的自恋外壳,向外延伸的内部性一直在场,是自我在一层层看进去,这种内部性是自我意识独有的,所以归根结底在表象里面的东西是内部性。认为这个自我是超越于表象之外的,可以去反讽的去戳穿所有表象,但是永远不戳穿自己,这种窥视内部的能力/视角是一个他构造出来的幻想,所以作为表象内在的东西是自我

表象背后,无&本质(法则)归并,自我(维持表象背后不停往内运动趋势的载体)&表象归并。总结:
1、无与本体具有的场域性,敞开,顶开表象
2、自我和表象是收缩,缝合
3、这种敞开和收缩合在一起,就是内外界限,就是表象性本身。所以感觉表象背后有东西的这个感觉就是表象的效果,表象的效果不是让你看到表面的东西,是让你看到他背后有某个东西。所以表象有内外之分,就是第一表象

现象学上,将内-外的区分,是一种空间上的方向性,是一种原初差异,就是第一表象。表象这种意识结构起作用,需要一个最基本的表象,就是内外划分的差异,是纯符号学差异。表象没有里面的东西

幻想穿越了,表象去掉了,戳破了表象会怎么样?
1、不可能直接戳破表象(表象不是自己生成自己的),表象是符号学法则/本体论法则建构的
2、让符号学法则/幻想结构/表象结构(给一切设限)坍塌、崩溃掉。唯一的方法是爱欲结构混乱 -》精神病理化。不是一个与主体无关干干净净的、稳固的、神圣的、美好的、超越性的真相,可以被体验,但是是精神病理化的一个结果,是一种表象系统的失序、地狱般的无序。四维时空消失、自我同一性消失、切身的感觉(一切都失限 -》暴乱的、没有限度的疼)、法则的载体/具身化直接出现在你的意识中,会拿走/剥夺/分割/消失/吞噬你的意识,法则/符号学结构是不停的需要自我意识的维持的,会把你自我反思可能性吞噬掉,你在那个意识被他剥夺的裂缝上会感到很痛苦(比幻肢症更痛苦),把你的灵体割了一块块(所以为什么人类让投射出的物体里面看不出有任何心灵,看上去是非心灵的、客观的,因为意味着我们灵体的伤口愈合了)。实际上世界上一切的物体都可以理解成是我们的身体,但是这些物体要服从法则(物理法则或自己的法则),所以从我们的意识中割出去了,自我意识在他们上面就变成了消极的、概念化的、外部图式把握的存在,心灵只会对他进行被动综合(其实不是被动综合,而是你的意识早在里面,被割下来一块)。从这个意义上将,可以说人的意识载体是所有物质、一切东西,符号学法则/精神的载体是一切事物,只有法则存在,法则内部斗争受不了自己,搞二分法为法则和载体两种东西,在切分过程中的口子/界限就是意识,尤其会变成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会和这个载体进行切分,自我意识也分有了一部分的法则(意识结构、意识具有的规定性)

物质和意识最基本的差异,都有符号学法则,凝结的时候方法不同,自我意识是有内核的(中心化的核/自我同一性),而物质没有中心化的内核

前本体论/前存在论的真相:主客未二分,没有沉默、安静、宁静、安宁这些基本的第一人称稳定叙事的前提条件。”主体”是被不停的肢解、拼合、瓦解的,意识结构是分散的。符号系统崩解:创伤,比如战后创伤。不是一切都变样了,内时间体验都受到伤害,会觉得从来都不对劲,你之前所谓正常的感觉也会被摧毁。表-本/我/无/新表象之间的安全距离再也无法回忆出来,不会觉得一切都变样了,因为你无法比较,会觉得从来都没正常过

这种穿越幻想,是极勇敢者在极不利的条件下,为了追求真理做的牺牲。把穿越幻想作为伦理准则去实现的话,就是下地狱,进入前本体论、没有法则的、没有本体论规定界限的世界。我们都是从这个绝对无序、无任何界限法则规定的前本体论的世界来的(出生之前,主体生成之前会清空掉那段历史)。活着能做到这点的人,他才能不仅仅追求真理,才能设立新的本体论/法则,这就是穿越幻想,拉康的伦理。幻想就是临时的庇护所,比如现在资本主义,这4种幻想结构就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衍生物,这个避难所会造成本体论中的”合法”的苦难,这些苦难积攒到一定程度,又变为逃脱庇护所束缚的新的毁灭性力量,所以勇敢的人需要穿越这个结构回到一切暴乱的起点再去设立新的秩序,这是拉康设想的英雄

评论区:主体性坍塌本身是比绝对的死亡更早一步的死,它甚至要求我们在这一混乱之下得以存留,以重新寻求寻求一种崩塌后的规定性,并无限推迟这一死亡,这种无限的喧嚣感就是一种距离化…… 的垂死

评论区:可以对应拉康的四种话语,主人话语/大学话语/分析家话语/歇斯底里话语

UP:场域没有形状,它将自己伪装成无界的。圆只是一个比喻。而人的主体性就是这一边界无法彻底地抹除自己的痕迹,无法变成绝对是无界,而不得不设立的一个“划分内外”的轮廓

破除庸俗哲学

1、加法破除庸俗的唯物主义

庸俗:世界=表象(心灵的认识)+本体(物质),本质主义的二元对立。加法:+法则(看不见,可理解,有意义),庸俗唯物主义中的物质只不过是个法则的傀儡/载体/施加影响的中介,所以本体是看不见、无意义的。所以庸俗唯物主义的本体连表象都不如(虽然无意义,但看的见)

例:这些东西不过就是经济关系。经济关系这个物质需要进一步分析,经济关系不过就是政治权利结构/这个社会中的权利关系而已。一般的庸俗唯物主义不敢跳到这一步,而且跳到这步让他感到痛苦,因为他不掌握、无法控制这些法则,所以不愿意面对。庸俗唯物主义者其实是不彻底的本质主义者

表象(本体:去表象化的中介,引导法则的效力)-法则 -》真正的唯物主义:底层法则运行时的必然性是物质,而不是实体化(只是表象) -》阶级斗争、生产力、生产关系是物质(必然的对抗,必然的矛盾)。消解掉形而上的”本体”,真的本体是法则性的本体,不会实体化,被表象系统压抑

评论:up说的是物质本体,也就是物质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通过物质本体所具有的法则所呈现出物质的现象。也就是说的法则中蕴含的必然性为物质而不是实体表象。在唯物主义者的前提之下:任何表象都是物质本身自带的法则的体现,也就是阶级的斗争和阶级的矛盾,也就是社会表象下所蕴含的这些本质性的表象。我们社会上见到的表象属于物质,属于必然性,但这种必然性是寓于本质法则之中的。这种物质是不能被人发现的,不能被记录的,如果想要了解是必须要通过实践去感受的,那种掩盖本质的人必然是服务于现实的表象而不是去服从显示的本质,不去发现事物本质甚至掩盖本质。lenin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着无限多样的形态,无穷的变化发展,但归根结底都是客观实在的外在表现,都是物质的外在表现,意识则是高度发展的物质的一种外在表象

2、减法破除庸俗的虚无主义

庸俗:世界=表象+虚无,真正的虚无主义是没有二分的,所以这也是本质主义二分。虚无=0,里面是虚无外面是什么?如果也是虚无,那表象本身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力量,在虚无中颤抖着涌现它自身的伟大的力量-》唯意志主义者,尼采主义者。如果外面是”实在”,那虚无就是自由的空间、一个可能性的场域 -》自由主义者(无是抵御外部侵蚀),小布尔乔亚。如果外面还是表象,那么无不过是一种无力的、最简单的表象-》后现代主义者

减法:虚无=0,0代表着空腔,空白的场(维持表象,往外面顶,有敞开的能力),但是0是个积极的存在,表象外面的东西比虚无还少,少一个敞开的能力,尚未定义的,是负数。领会负数,里面的虚无是0,在存在论上比无还要少、还要原始、还要狂野不确定。无是个精巧的、被构建出来的东西,往往这种虚无主义者是家有余粮的,何不食肉糜。虚无其实是很昂贵的东西,要维持这个需要别人支付成本和代价的、痛苦的。外面的无其实是你压抑的真实的痛苦、是一种匮乏,庸俗的虚无主义的0是过剩的无,在体系中被定义的 。庸俗的虚无主义是受害妄想,以为是被无伤害的人,使得自己表象层面的享乐合理化/正当化

3、乘法破除庸俗的唯心主义

庸俗:表象+心理性机制/自我意识构造表象。这些机制起作用时就不是心理性机制了,(康德:所有表象世界是心理性机制建构出来的)。乘法:无法将外部表象完全消解为心理性机制,因为心智对现实的构建永远是不闭合的、有剩余的(小客体/小他者;爱欲:性欲不受伦理系统控制,纯粹的欲望/death drive性格),心智对自己身体意识不能构建,因为永远不闭合,向他者开放的

承认外部世界构造有主体性参与,但是他只是一个一开始的乘法因子。乘法很缓慢,而且运算规则本身是博弈的产物。(唯物主义理解:这个慢、来不及,和乘法与加法运算之间的差额就是时间性)

4、除法破除庸俗的后现代主义

庸俗: 表象+表象’…:物理学公式-原子想象图-人类社群关系-性禁忌的凝结-神话学起源…。不过是xxx,认为把握到两层间的差异就能把握到真理(德里达的延异:一层本身的自我差异,分析里面的时间性结构)。是性麻痹的本质主义者,炫技,凡尔赛哲学(过剩的自恋——自我束缚、自我折磨、自我阉割,永不面对真相,自己的匮乏,无限自恋的镜像,连线的快感)。除法:不要看他们的差异,看他们的公约数,是内向运动/内在性(自我意识)

无条件内部化一个新的表象的真正根基,是一个外在整个表象体系、悬浮的”自我”、阿基米德点。所以庸俗的后现代主义只是用无限层表象把自己裹起来,唯一里面有的就是自我,是可怜、可悲、可笑的,想通过这种方式欲望掉自己恶心的自恋的自我,通过歇斯底里的方式接触不同层面带有的差异、生命力、活生生的不一样,注定失败,因为他不满足,实际目的是自我防御性的,已经默认了这个系统强大,所以要过度保护自己,不敢去挑战符号系统本身

误解无意识:陷入庸俗的心理学 -》成功学/鸡血、庸俗的精神分析 -》鸡汤、庸俗的社会批判 -》意识形态

误解无意识:

  • 把无意识看成某种背景/大全/整体,理解为潜意识 -》知识分子的自恋,知识可以用来解谜
    • 无意识看成是整体性的背景,认为意识是无意识的较为清醒、主动的一部分,认为意识只能把握意识,背景性的无意识是无法/很难把握的。整体-部分的关系
    • 无意识其实是一个简单的功能,death drive死亡驱力(佛洛依德):围绕着过去的欲望(小时候/婴儿期受到压抑的东西)不停的转,没有任何生存情境上的考虑(因而超越了现实原则),永恒的循环运动。符号学自动机,把东西压抑在过去、遗忘,现实中有一个东西把它接口接上去后就会到当下显现出来。意识的当下体验,是这个符号学自动机/无意识自我循环的运动被一些他者(他者/感受性因素介入打破)干扰了,立刻当下化/时间化
    • 打破无意识循环需要一种原初压抑/符号学阉割的操作,就是所谓的超我(符号学律令)或语言的暴力使得这种单调的、无意义的循环(不是丰沛的、母体般、深沉的、生动鲜活的、原初的)被打破。人比电脑更电脑,无意识单调乏味,围绕大量无法消化的东西在符号学循环、空转(所以无法被意识到)
    • 无意识是无时间性的(无线性时序性,无因果性,里面都是平等的),不会被时时刻刻整并在一个叙事框架里。他的无时间性是对我们生存的线性时间的一种扰乱,反过来意识的时间性是由无意识通过一种拓扑学结构生成的(拉康:将佛洛依德的回溯性/反向因果性概念做成了拓扑学结构)
    • 佛洛依德:无意识是一种自我循环的符号学运动(同时性,非时间),符号性的语词不停发生位移/换位置(字的顺序不影响理解),这种永恒的游戏构成了无意识中主导型的运动。黑格尔意义上的知性分解能力+康德意义上的先验综合能力,这2种能力在无意识中不停的发挥作用,不停对沉淀进无意识的东西(主要是符号性的/象征性的)
    • 意识是无意识的征状。动物不太有/几乎没有无意识,无意识是人独有的,脑神经系统可以空转。无意识喜欢空转(人特喜欢,有创造力,把东西拆分后拼合起来,这些东西是什么在本体论上是开放的,除了在人脑这个结构里可以结构出某种有意义的存在),让他感到自由、爽,得了病就是语言(语言是主体间性的),语言的实践活动(亚里士多德的时间),正确进入符号学、符号学阉割某种闭合,但是有部分无法闭合,就会导致一种症状:无法完全闭合:意识
    • 符号学不仅仅支配一种空转,还要必须用一种短路(A=A,最小差异《实际是很大的,被符号系统介入设定为最小的》)打破这种空转。同一性的最小单元对建构有意义的、能交流的场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把复杂的音素在人际语言实践中简单化,我们就获得了符号学最小差异,通过A=A的短路/迂回创造出意义的最小载体
      • 某物本身,最小差异 -》直接事物/刺激的存在 && 符号中介/背景的存在 -》二分的符号学体系,这种差异带来时间(另一方面从无意识的循环的非时间也涌现出时间性//通过符号学短路/阉割-》无意识不得不向未来敞开,回溯性获得过去-当下的二分。其实是同一个过程)
  • 本能,一种原始的、残暴的、混乱的力量 -》知识分子的恐慌,集体的无意识/乌合之众/底层暴民
    • 主体是无意识的,意识是无意识的一个征状,人可以靠无意识活。神经系统/网络不停地转起来(不仅仅短路),围绕一些内在的客体转起来,这个结构就是主体。电脑是主体,是无意识的主体,没有得符号学的病。主体是暴力、主动的,无意识是最低限度有序的,人之为人的心灵性的要素不在意识,在无意识
    • 无意识是可以抵抗/掀翻/颠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意识形态里的super ego超我的
    • 无意识是非时间的,符号学意义上的同时性的结构。无意识不停地在复盘小时候没被满足的欲望,很呆萌的、符号学尚未进入生成意识的状态,没有暴力、残暴。由于没有时间性,就没有老-新的变化,永远年轻(历久弥新的小游戏),会导致你审美上的一些怪癖,一旦时间化就会变成崭新的当下 -》无意识是一种创造力的仓库
    • 克里斯蒂娃(庸俗的):将佛洛依德的非时间等同为回溯性。认为无意识的无时间结构是一种时间性,在我们意识的线性时间观下,只能把它把握为一个矛盾,要么完全没有时间只有空间化/拓扑学的结构;要么里面有永恒(定格,瞬间即永恒)的时间,一切都在里面不停的诞生、完成、毁灭。我们是个用户版本,无法理解开发者版本。她认为这种无时间性是神圣的。改变人类对历史的无意识的认知,从而改变现在创造未来 =》她也是为精英知识分子立场辩护的
      • 佛洛依德:Zeitlos不受潮流影响的,历久弥新的;UP:时间不够了not enought -》实践的布署自己的冲动(新奇的、创造力的、新秩序)。无意识是一种游戏化的预演,不停预演未来
    • 齐泽克/拉康:创造性的主体性(凭空无来由的创造),符号系统在面对主体性的创造时,会用内在痛苦和恐惧、图画去阻击主体的自我布署(主体=新东西的前哨)。或者说无意识就是一整个想要自己去布署的东西,主体在意识层面是它的一个前哨,主体是符号学系统里的一个征状(代表无意识/主体与符号学体系作斗争的结果),可以说是一种病,也可以说是自我治愈的努力。评价:不是绝望的、想要永恒轮回拯救过去的,一开始就是朝向未来的,这个回溯性的逻辑虽然无可否认,但是需要符号系统合作(只有符号系统可以支撑回溯性的逻辑/时间性)
    • 佛洛依德哲学上的很重要的成就:探寻了无意识才是主体,不停在体验的主体/意识只是这个主体(大部队)的征状/前哨。无意识可以在本体论上打破先验范畴/本体论视域、框架对于世界的锁闭 -》开超级管理员权限。无意识是一种前本体论的实体 ~like佛教的阿赖耶识。在本体论自我布署支配本体的显现和存在模式之前,无意识和整个世界的前本体论结构一起参与了这些过程,所以它是主体
      • 僧侣通过打坐、持戒获得稳定、主动、长期的致幻能力 -》用弱智小游戏(有爱欲的,比如鼻端白光、观呼吸)收买了无意识 -》定力、意识习惯

两种普遍性

  • 抽象的普遍性
    • 政府权威、专家知识、陌生人社会的交往规则(基本信任)、(资产阶级)现代社会法权、社会矛盾
  • 具体的普遍性
    • 原生家庭:规矩、伦理,整全、和谐的共同体内的秩序。直接的、生活的普遍性,前反思的,未经海量的社会博弈所筛汰的
    • 小孩:族群 -》//抽象的普遍性:公共机构(学校、司法、政府) -》市民社会(就业市场/职场)
      • 1、不能只停留在抽象普遍性:原子化个体 -》遭遇现代性危机、无根的、纯否定的虚无主义者
      • 抽象普遍性无根:没有实现它自己 -》要设立自己对立面,什么不是自己,需要构成性的例外。越是原子化的年轻个体越需要一些例外的构成性(不抽象的-》男:前现代阴谋论,迷信;女:前现代神秘化:星座、塔罗牌、汉服 -》中二病的载体,构成性的例外)。抽象普遍性无法单独存在,必须有一个化身/载体,中学生分数教育(抽象普遍性教育,不是学会什么,是服从某种抽象的普遍性,做题家)
      • 2、庸俗”黑格尔”三段论:终究我们要回归共同体/做自己,但是别伤心,是在共同体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位子/饭碗),通过成为一个具体的自我,我们才获得了一个共同的自我认同:90后、00后这种身份标签(时间序列上找到自己位置)。中二病好了:抽象普遍性(发现不能维持) -》具体普遍性
        • 正:原生家庭,反:原子化个体,合:原来活的本本分分才是真(识大局/大体)
      • 3、黑格尔:从抽象普遍性到具体普遍性的过程是必经之路,一定会停留在对于和谐整体的彻底反抗姿态上,越久之后回到普遍性就越好。不能幻想直接获得具体普遍性,而不经过抽象普遍性的过程,唯一要克服的是直接获得扬弃之后的东西。不仅仅需要一个构成性的例外,需要一个全新的构成性例外(生命的意义)
        • 正-反(整体系统 & 系统所容忍的反抗,主观的叛逆不等于个人意识的觉醒),你的否定性给出的选项都是已有的选项:虚假的反题。什么时候找到没有的选项,才实现了你的具体普遍性。这个环节的完成不是否定性的枯竭,而是否定性到达顶点后自己变成了肯定性,走出一条路。你无法给人生走出一个方向,不是否定性太多,而是不够多

人是欲望的动物,所以人不可能做到无欲无求。需要找一种不可能的欲望 -》欲望一种不可能,不意味着超越性,代表一种无意义的、琐屑之物(最小的)

人是自由的,又被欲望支配,欲望(不是需求,不必要又必然的)本就代表一种不可能

the least important thing = 不可能的

(主体的能力)坚持一个最小的、无害的、最琐屑、无意义的东西(小客体a,代表虚无)让它空转(经济、健康..考量下),主体性本身的坚持使之成为欲望的对象。人的欲望归根结底是围着虚无在转,它只欲望它自己的循环(无限快感和满足)

人是欲无求无,以虚无(不能积极的存在,需要最小的、lost little object a作为替身)为目标去构建欲望(永恒的循环运动)的

尼采批判:虚无主义不等于无欲望,等于欲望”无”,只是大部分虚无主义欲望了想象性/图象/运动..的”无”

节食癖/厌食症:不是不想吃东西,而是已饥饿(“无”)为食。克服:吧某种食物的某种the least/smallest的味觉特征提升到和饥饿一样抽象

为什么会服从

人会服从,是恐惧死亡(怕死,佛洛依德death drive),否定身体性的痛苦

在黑格尔哲学/精神分析,人早就死了,不是方生方死,是意识一进入符号系统,就被符号系统/语言杀掉了(生物学本能),那个”我”和说”我”者,把动物学的人(猴子)杀掉了,被语言/符号学夺舍了。like本来是个自动机,装了个操作系统后就把它夺舍了。夺舍后会回溯性的构建一个死亡驱力,被符号系统杀掉/夺舍的那种人的动物学本能,符号系统会恐惧它(动物学本能)重新把自动机夺回来,就是害怕人的动物性,它平时是被符号系统通过death drive压制住的,会让你觉得人的动物性的维度是一种混乱的、暴力的、非常恐怖的维度,我的身体会杀死我,所有的死亡最后都是身体杀死的,那种杂乱性、混乱的毁灭力量都是从身体上来的,对意识进行混乱性就是痛苦

所以人是憎恨自己的身体的,但是对自己的镜像(完整的镜像)是爱的,因为这个完整的镜像已经是符号系统整合起来的,完整的身体轮廓是你爱的。构成了你的爱-恨二元论,或者苦-乐二元秩序。镜像是经由符号系统中介过的,是他构建、组织起来的,你在镜子前看到的平整的小宝宝的一个镜像很开心,但是小朋友感到自己真正的身体是痛苦(哪里痒了,哪里不舒服了),他就会很害怕,这种害怕被你的符号系统把握的时候,到三、四岁时就有了抽象的死亡概念,不需要看到真实的死亡,会概念化。死亡驱力实际上就是符号学和生物学,人的两个本质:符号学本质和生物学本质/动物学本质(符号学本质回溯性的建构出来的,动物学没有本质,本质要有反思性,存在与本质之间要拉开距离,这个距离只有符号学操作能够拉开,动物学本身是拉不开这个距离的),他会被符号系统看成他的本质就是死亡,一种毁灭性的本质,身体的本质就是不停在毁灭

那么你出于恐惧,想要去否定身体,这时人类会产生另一种欲望,欲望的辩证法使得你想要否定身体 -》身体化的否定性=对于身体的规训/控制,对你身上的自发性的各种欲望/需求的控制 -》服从他者(小朋友成长中自我意识不太强大),欲望的辩证法:否定身体变成了身体化的否定(本身是爽),服从本身是能满足欲望的,死亡驱力推动下的欲望唯一欲望对象就是虚无(最好是完全荒谬、没有意义的,可以不停绕着转)。所以服从就是永远指向对身体的否定/精神性的虚无,永远不会被满足,因而永不停歇

军训到后面,那种对你身体的规训和操作是爽的,不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爽并不是别人在控制你,是因为你自己的否定性的欲望在循环,这种否定系统就是不停的抑制身体的自发性,然后去循环、无趣、无符号学意义(正步走、站操)。人的本性是有一种符号学本质/说我者,他寄生在动物学的身体上了,这样的循环是人的本质(之一),但他是人非常核心的本质,里面有海量的快感,通过这种无脑循环。比如氪金玩手机游戏,天天刷刷刷,这个本身没有意义。无脑循环是没有生物学(有机的、自发的、生成的)大脑参与的,神经电位的某种模式/愚蠢的神经节律在参与,无脑转转转就是爽。这个快感会引诱被夺舍的猴子被符号学系统夺舍,而且一开始现象为一个镜像的模式/母亲的声音,把这个小猴子(婴儿)吸到符号系统里面去,就是用这些快感和镜像。这个快感来自主体性本身,没来由,就是自己,你的存在内核就有海量的这种快感,是无限的,是自己涌现出来的,只要你是主体,然后你陷入一种符号学循环,里面的快感就仿佛从另一个维度里无中生有、永恒的涌现出来。它要实体化意味着循环要运动起来,要有一个镜像,这个镜像就是一种幻想结构,然后像膜一样贴到另外一个实体/物自体/外部存在上面,就实体化、外在化了

人的前符号学/前本体论的状态,在进入符号系统前的状态就是各种离散的快感,一块块各种享乐是散开来的,也可以说这个图像是回溯性的建构,是你进入符号系统后去组织的。人类伟大的地方在于,把这种离散开的爱欲和快感集中起来,集中到性的爱欲体系里面,然后围绕性的爱欲体系建构了一套符号学。人进入符号系统之后,围绕一个空虚的东西转,这个空虚的东西就是日常生活中一些无聊的、荒谬的、形式主义(背后没有意义、没有实质性)的秩序

应试教育除了教我们知识、心理素质等,归根结底是通过无聊的循环能够让你从小孩那种沉浸在有所指的欲望(我要这个,我要吃KFC),必须进入到一种围绕着否定性本身,围绕着虚无、荒谬本身进行的循环,通过这种循环,只有当你受不了这种无聊循环的时候,”你”才出线了,这个孩子的现代意义上的主体性才出现了。所以应试教育有现代化的意义,可以促进这个主体的现代化,里面的内容得是后来对生活无用的。就是让你学一些无意义的、荒谬的、无聊的、不停循环的东西,纯粹为了让他循环,一种对你身体进行规训,也对你思想进行规训。学这些的目的就是让你受不了了(不是你,是你头脑中的符号系统受不了了,以前小孩式的沉浸在某种意义/目的上面的那个心智受不了了),这个时候才会出现符号学的主体,才会出现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个体,现代意义上的我。所以接受教育,一方面是学知识、技巧方法,另一方面是把你的主体性淬炼出来,你的主体性要成为一种否定性的姿态,就要靠这种循环逼着你。所以设计这种教育的人是有目的的,就是为了让你心智现代化,所以要学大量的理工科,生活上用不到的逻辑学、语言学,你高中毕业时就是你人生懂得没用知识最多的时候,他就是在训练,让你受不了这些,才能慢慢从循环中有一个向量,垂直于它的,摆脱出来,就是你的subject,你的现代主体,这种现代主体以虚无为欲望对象,可以说现代虚无主义主体。这种主体是现代经济模式(资本主义模式)中必要的一个东西,使得你变成一种抽象的、原子化个体。所以唯在,不是你受不了,而是这个系统受不了你了,然后把你排出去,你就抽离了,这个时候你就不再有那种中二病了(受不了循环拉出一个纯否定性的主体),中二病的人的否定性还有落脚点,比如我要拯救世界,我掌握了XX力量,他在幻想一个超越的维度,在不停循环,学校里已经变成某种无产阶级的时候,你拉出一个纯否定性的主体,没有落脚点的,所以穷人的孩子不太会中二病

我们为什么要服从?因为服从令我们(现代的主体)爽

黑格尔主奴辩证法:奴才发现他把所有的冒险都让主子去冒险,他自己去循规蹈矩的重复工作/劳动去豢养主子,慢慢最后这个主子就变成被他养着的一个奴才了,主子就负责替他去冒险,把他生命中的不确定维度(死亡的恐怖的维度)由主子去承担,这个奴才就可以安安心心一天到晚好爽,我就重复劳动,我就重复干某件事情。所以奴才心甘情愿成为奴才,所给出的bribe贿赂,就是这个无脑服从一个外部的(因为必须理解成是对我自己无意义的,与我不相干的,这是主人家定的,才能看成一个虚无)东西,绕着它循环。上面怎么说我怎么干就是了,爽!奴性不是一种被动的、静态的特性、感觉,不是逆来顺受,真正的奴性是顺来逆受,主动迎上去,这种循环会让奴才爽,做奴才很有劲。背后有一个好玩的幽默的维度就是它可以让奴才脱离自身的原始的、自然的环境,进入到主人家里去,然后一天到晚重复、循环,这个时候他的主体性可以放到一边去,虚无的主体性就一直盯着看就行了,其他不管了,这辈子就这样转起来了, 这个转的过程中有爽的、快感的,一天到晚吃这个就够了

现代资本主义时代,资本家就是脱离自己原始环境然后进入某种资本投机的循环里去,所以资本家是奴才,不是主人,他是标准的黑格尔意义上的奴才,他是被资本体系符号系统,被真的控制整个资本网络的强力意志所控制的,他们是奴才,他们绕着这个爽

如果脱离这种服从:给你的欲望给他规范性,赋予欲望以意义 -》不要向欲望让步,不是把欲望对象整合进某个意义体系里面,你越这样做其实你越心安理得的在做循环做奴才,这就是你把你的那个欲望对象找了一个主人来解释这个对象,哪怕这个对象是完全荒谬无意义的,你想把对象整合到符号学系统里面去,主人会告诉你意义。你把这个意义放到别人那边,就是你和他拉开距离了,你可以不管了,你手上的那个东西就真的是虚无了,越是主人告诉你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你越能感受到当你欲望他循环他的时候是围绕着这个纯粹的无在循环,因为你绕着他循环那个东西的意义被主人抽/偷走了。那么不向欲望让步的唯一方式就是坚持你的欲望到底,永不把它整合入一个外在的意义体系,这样你才有一种主体性的过剩,这种坚持使主体性的过剩强迫那个符号系统被撕裂,然后你才能insert something different,才能成为你自己的主人,不要指望你的欲望的内容(已经在无脑循环没有意义了)赋予某个外部的意义。但是这个过程是有必要的,你得先做奴才,才能知道怎么做主人

无脑循环中过剩的快感/爱欲的过剩(说no more的)=主体。因为主体性是过剩的快感,他永远感到一种匮乏,他要去寻找那个之前的没有过剩的一部分。过剩的快感是利息,他主体性/匮乏缺那个本金,他想把他的本金找到。对这个本金的幻想,其实就构成了我们的自由,我们的自由就是建立在过剩的快感就是我,那不过剩原原本本的那些快感呢?那些恰到好处的快感呢?这种如同本金一般的那个快感,你对它进行一种回溯性的去建构它、幻想它的存在,那就实现你的自由,就获得一种否定性的自由,这种否定性的自由是现代思维的起点,所以现代人的精神是一种讨债式的主体,靠债主的利息活着,不停幻想有一个本金要去讨回来

评论区:现代教育所教的思想内容远离自身生活,所以造就虚无的,空转的现在性主体,这个主体像奴才一样在他人意义体系中很“爽”的服从着。那个中二病主体或者来源身体的主体被他者意义体系所排斥,进而这个痛苦的个体逃避并加入虚无的阵营中,寻找体系中的位置并寻求“爽”感

中国思想/传统智慧

中国哲学是近代知识分子(哲学是明治维新日本知识分子生造的)提出的。只有东亚文明有的当代-现代-近代三分

哲=西学的形而上学/逻辑学(当年德国观念论+英国经验论,康德黑格尔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有分析性。哲这个字代表分析力、分解力。当年近代知识分子建构的范式主要是康德,又是日本人误解后的康德,是文化在误读后不断传播的现象

中国哲学 -》历史事件
“中哲” -》学科合法性,学科共同体(江湖)。学这个头衔被学院知识分子垄断

康德的先验不是超越性,而是被超越者(上帝,超越整个位面,本体的维度,然后在那个维度规定了我们意识结构里的先验的框架/范畴体系/图式)派生出来的,是被规定的,所以不是形而上的。康德/整个西方哲学特点不是形而上,而是神(God)/道(logos)而下学。所有西方哲学能从宗教上生长出来,都是研究subject主体(神的臣民),所以西方哲学一开始就是有限的、自我压抑的、自我阉割的。神很弱小,他说的道logos是很强大的,反过来限制了上帝,所以上帝想改变这一切拯救所有人,重新化身成最谦卑弱小的造反头子耶稣(古代无产阶级头领)。铸入在灵魂的一个框架就是先验哲学

中国人虽然在政治下皇帝以下皆臣子,但是在思想领域是相对比较平等的。孔子的地位比皇帝还高(素王)。道不远人,士全能的幻想,无限大的责任(以天下为己任);西方是耶稣死后就已经是末日了,就是在清算,整个宇宙已经在收官了,主导型的时间是倒计时的;中国的是循环的,中国哲学的时间还没开始,古代的理想时代还没开始(华胥国)。中国人认为形而上学我是有资格研究的,天地之中人心最大,天人合一(而在西方的天人合一是神失去了他的神圣性变成了耶稣基督,被他神圣性的那个维度所抛弃,也遭受了致命的毁坏和失败,告诉你不要指望神来救你,赎罪靠你自己。耶稣把一切都已经救赎了:我真的救不了你,我神下来也救不了你,大家自救。你要奢望超越性/本体性的力量降临下来道成肉身拯救你,不可能的,只能大家团结起来成为Spirit圣灵,信耶稣基督复活者形成的共同体,可以拯救他自己,西方是在这个脉络上运行天人合一的,天不得已分裂为神和人,天人二分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宿命)

中哲的符号学没有对主体性维度的剖析,并不围绕主体性。语音符号学,语音是思之音,脑子里想东西时第一人称思考的声音;符号是钳制这个声音的结构/网络,使得内听觉在思考时必须遵守一定的逻辑,不得不面临一定的束缚/制约,这是围绕主体性的,背后会敞开一个反思的维度出来,他有一种内在的他者-自我的对立。而不是中哲想象的西方哲学就是自我哲学,不关注伦理的维度

中国思想,前哲学/超哲学/元哲学,是西方的幻想(莱布尼兹到海德格尔)

中空的架构:

  • 西方幻想的”中国思想”(作为一个他者)
    • 域外是很有力的
  • 学院化、学科化、无力的、分散的”中哲”(朴学)
  • 市侩的、知识上底层的(但在经济、政治上影响了很多当权者和垄断资源者的思维)、粗野的”传统智慧”
    • 是有力的powerful,化身为60、70后当权者、垄断资源话语权的那些人的形式逻辑,但是前反思的、独断的、”恶臭的”(恶:做脏活、底层矛盾,臭:让绝望的人看到一丝希望,生命力已老去没有革新能力的人/腐烂的可以在上面汲取生命力)

【一百分钟哲学】所谓的中国思想、中国哲学、中国传统智慧

舍身取义与精致利己

利己和利他不是对立面,是互补面

利己:对钱、权、名、置产业、养身、享乐(金钱拜物教,其实在满足资本循环,不是自己的欲望)。变成利己主义享乐过程中,争。爱欲结构变为以自我折磨为乐。他们爱上某人时,通常都会施虐,唯有创伤性的遭遇使他们快乐,渴望被他们虐的人反抗自己而不能,享受这种快乐,这就是利己主义者会变的邪恶的自然而然的过程。追求钱、置产业、享乐等的过程中,找不到已,即使这些东西为自己暂时占有,也是附属而不是己。现实中的利己主义者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利己主义。真正知道自己利己主义的人,通常表现为利他

月入50w以上的小资本家,世间享受都有,后面很无聊了,唯一有意思的是继续让月入越来越高(玩游戏速通,打排名),主动找一些有权势的人搭班子做事情(有趣的,垄断行业,打击对手),搞斗争,要腥风血雨,否则人生太无趣了(玩单机调满金钱,要去做任务才有意思)。归根结底满足资本循环,被游戏玩,没有自己。所以不是利己

利己是以自我为一个对象,这种欲望往往会错误投射到家族伦理上去。自我存在的前提是他人,被众人的网络建构的,自我无法直接找到,只能通过寻找如同他人的自我。真正利己的唯一方式就是利他。找自我只能找到一个尽管不是我,但他是一个有灵魂,是个主体,是个他人。自我像他人一样建构起来。如果脱离他人寻找自我,那最终只能寻找到钱,权,名,美色,这些都是非人,非我,只会迷失。最基本的人的自我意识的建构,是通过两个他者建构起来的

两个自我(他者):

  • 镜像中的小他者(完整的轮廓),面子
  • 身体(毁灭性的力量,带来痛苦、压抑),里子,分裂的、内源性的暴力,随着年纪发展愈发明显,如病痛

自我处在上面二者的夹层之间,两者的界限,这个界限是个调停者。最终实现利己的唯一方式就是利他,这个己就是两种他者,要调停两者就是利他,其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帮助别人。由自我形象过度到公共形象(道德标准等),身体军训有基本的规训(身体天然是朝向外面的,从母体分离开的,追求女体/男性性征),这些东西如果要靠自己去追求,很难追寻。因此说利己自然而然转向利他,只是不激进

在中国:利他-利天下,中国无人利己,因为无人有己,都在圈子里找到所谓的自己(面子和里子)。交情&圈子里的规矩,都是利他(很局促的小他)。相互利他,假装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可被施利。利天下=利己,虽千万人吾往矣,国人皆曰可杀,偏不杀:背叛利他的圈子(既定标准/伦理标准)。儒学不是用道德去叫穷人把最后一点东西都奉献出来,说这个是伟大。

利他与利己的中间有隐蔽的中介:既不利己也不利他:嫉妒envy

儒学中利己和利他的二分,实际上是对圣贤的嫉妒,道德主义者(道德”高”的人)可以直接在道德维度享受快乐、获得自我的嫉妒。庸人误认为,善人行善,虽受损(现实)而实则收益(道德上的心灵/精神:庸人幻想出来的),是一种极度的嫉妒,倒错(让他受损可以让他得到上面(高维度/精神/神圣的)的奖赏/天的恩赐),从而有一种捧杀行为(道德绑架),就是让自己成为恶人也要去害你(让善人受损)。这种行为在庸人心里是一种变态的崇高,他们认为只有有自己的坏才有圣人的好(黑神经:犹大是第二基督),这种崇高是最卑鄙,这通常用利己、自私、平庸掩藏起来的(VS利他、伟大、善良勇敢),这种二元对立掩盖的维度就是崇高的辩证法维度:嫉妒,是一种扭曲的嫉妒如同施虐的爱欲/快感,是一种变态的崇高

施虐者认为自己是主宰/大他者迫害/牺牲圣徒的工具,受虐者会认为自己是主宰的享乐对象(老天爷为什么这样对我),背后蕴含这个主宰是以折磨为乐的。倒错,基本算法:受多大苦,享多大福,所以老天爷要给你好处先得施虐。论语中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心智饿其体肤”(天:给好处,降坏处),是所有的伦理想象共同体,由伦理关系想象出的共同体必然有的倒错的结构,利己和利他是想结构正常化给出的两个虚假表象,内核深处是这种倒错,前现代结构,是所有文明都有的,报应karma,有一个主宰计算苦乐的量

痛苦就是痛苦,对别人的伤害,不会带来任何好处,伤害是不可弥补的

人类社会的终极形态

特殊/私人、个体 - 普遍/公共、集体

  • 社会的维度如何结构/联结构成出来的
    • 不太会反思这个层面,会默认社会是预先存在的,是主体之间的客观现实,集体性的现实
  • 社会的维度如何对个体施加影响的
    •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批判:核心机制是over-determination
  • 社会内的机制

普遍的维度是如何出现的?成为社会学奠基性问题,和他创始人/反形而上学者/实证主义者是密切相关的,拒斥形而上学,所以可以反思没有普遍这个维度

个体(本体论维度) -习俗、仪式(现实:集合起来做事情;抽象:倒推这些脱离具体实用标准(形式主义的、荒谬的、无意义的细节)-》另一个位面(社会)是有用的)-》集体

离群索居的愤世嫉俗者,社会的维度其实是最强的。他越觉得生活中的仪式、习俗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看不起庸人,觉得习俗仪式是荒谬的,反过来越以一种否定性的姿态察觉到有一个狂野的、不受约束的公共秩序在里面运行,越这样想越社会化,社会化程度越高(对你能不能忍受一些对你来说无际意义、无实际好处、打断日常生活节奏的东西,突然形式主义出现的)。社会的这种公共的普遍性就是用最特殊、最荒谬无意义的东西来打断特殊性、私人的日常生活,就能去想象出普遍的维度

并不存在一个上帝视角可以静观人类社会整体,社会的终极形态其实是对社会的终极幻想

我们还没进入人类社会,普遍的遭受一种符号学异化。当然人类的本质是被这种符号学异化所贯穿的,符号学异化是资本,资本是一种很抽象的符号。真正的人类历史还没开始,我们还处于一种全魔乱舞的前历史阶段,人类社会自己还没有出现,我们还处在阶级社会

承认一点:人是符号学动物,人的精神内核实质性是被一种符号学机制所创造并载制的,同一套符号体系对两种人(资本,无产阶级),他们收到的异化是不一样的,资本(一次),无产阶级(加倍的),不能说他们是同一种人类,他们的同一性是不存在的。同一个人的本质也没有所谓的公共的人类性在决定同一个人的本质,所谓的人类性恰恰是他永远找不到那么一个它的内在的规定性。资本家找不到这个东西变成了虚无主义,他被他的欲望所俘获,就变成了资本循环/符号系统循环里的傀儡。无产阶级找不到没办法成为虚无主义,找不到必须得找,必须创造,倒错的律令:一般是i can’t so i don’t我不能所以我不做这件事,无产阶级是u must so u can你必须做这件事情所以你就能做这件事情(康德主义,无产阶级的主体性是康德式的主体性),导致的结果是劳动、生产异质性,就是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异质性,这些消费资料里包含的异质性可以支撑身体的异质性,这些异质性都是打破资本的同一性循环的。他们的符号学机制是不一样的,心灵的本质/意识结构是右极大的差异的,动物学上他们是同一种动物,在符号学的分类上他们不是同一种,他们的意识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capitalists是非常亲符号系统的,非常亲近于同一化、同质化、均质化的符号系统

人类社会的话,是有一个共同的都是人类,那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已经被解决掉了,后面的资源供应体系就不是这种均质化的、数字化的符号了(钱)。那么人类性这种抽象的同一性按道理也不存在了(人类性本身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这时只存在具体的现实的人,那么既然人类性这个普遍的维度(幻想出来的)不存在了。人类社会如果有终极形态(变革立场,冲突中哪种符号学机制取胜),不是种最终幻想,而是最初幻想,起源性的幻想。打破资本的同一性,无限堆叠、自我增殖的属性。共同体面对不同的困境可以自由地抉择自己的主导性的社会符号学机制的时候:无形、不定形

权力的组织模式:在保证社会消费品和生存的前提下,多/高阶的决策模式,使用什么社会制度、社会形态、公共/信用权力符号(代表一种资源对物(包含抽象物)的支配权。资本主义的邪恶在于物里包含了人,把人变成了物,使权力本身作为物可以自我增值起来实现对人的支配,他的同一性不仅仅是内部循环的同一性,还向不同的位面去拓展,这就是资本主义邪恶的地方,拓展到人的维度、自由意志也被控制了)。虚拟现实:同意同一套规则的去同一个服务器;现实层面:有冲突、有争端,这个模式是历史开始,历史不再围绕着单一的、单调的、病理化特征非常明显的符号再去运行

这种终极形态本身是一种终极幻想,要跳出这种幻想。要细想现代人类交往基本的符号学模式,它的社会维度怎么建构出来的,从物质生产角度,他需要资本,从政治文化角度,他需要迂腐的、无脑的、前现代的形式。他们是最小差异,必须有这些才能维持共同体的想象,大家都会去想象有超越于我具体日常生活的共同体维度。要落实到具体的环节里去思考,而不是套资本主义大概念。学一些群伦、集合论、基本粒子理论,像现代物理学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数学的高级算法,才能有想象力。我们现在运行的是很Low的、无脑低智商的机制,全人类匍匐在这个无脑机制下面

苏格拉底试提问,什么是什么,what is。海德格尔会批判为在场形而上学。海式解答为:终极形态的人类社会化(主宰一切的终极形态,可以说是绝对精神/支配调控一切的权力符号,在我们时代就是资本,前现代叫血缘/天命,在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化的模式是多样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当下为资本,符号系统运转/同质性和异质性之间的辩证法要运动维系,终极形态要存在必须在人类社会里,要社会化,人才能在超越性的维度去想象有一种机制在主宰一切)

历史性的存在论时间视域,每一个终极形态代表着一个存在论,这个存在论把历史缝合起来,一方面把它开解,一方面把它束缚成一个稳定的视域(一定会分化为个体-社会两个维度,个体把握的社会就是人类社会,其实就是资本主义才会有这种虚假的同质化的概念,抹杀了不同人之间极度的差异,非人类也能在外面的社会生存)

物质与信息的关系

人类中心主义宇宙观(科学实在论意义的物质):物质=信息,真正的物质存在是由(有效)信息/意义密度决定的,黑洞、中子星的有效信息太少了,可以看成背景/杂音,是意义/信息的荒漠。人类社会中是有很多信息的,形成意识场域,是其他四维时空中没有的,只有人类社会有,最宝贵的就是人类文明 -》物理主义下的形而上学信息本体论。物质有内在规范性的结构:轰击原子核(复杂的)散出一堆信息,作为信息时代作为本体论的铺展的预设。物质本身在最低层面/最小单元(光量子、超弦/膜)的存在只能理解为信息的单元。信息是内化的物质,formation of matter in mind

哲学中:物质和信息都是去实体化的,信息是符号性的/图式化的。信息是意义(Meaning纯意义,心领神会不用说的)的符号化,无声的意义与语言所宰制的符号系统,中间的中介就是信息。信息提醒沉醉在无声意义的大海中的主体,醒醒,你把握的意义只是分散的、被一个个能指/符号所分隔的,是在一个网络里,让主体拉开距离。是信息本身在提醒主体,这个东西往往是欲望desire/父亲的声音。人通过符号系统又进入了五彩缤纷的杂多的、多元的表象世界,即无声的意义-》语言控制的-》表象世界

现代信息哲学,察觉到内在底层的物质,自己有自己的规定性,不需要外部的物理学规律赋予他某种运动的秩序,自己就是这种物理学规律本身。现代科学中,物质和物理学规律是同一种东西,物质-规律的二象性才是现代科学的革命,物质本身可以设立自己存在的模式/geometeric behavier几何学行为

哲学的物质

本体论基本为题:1、为什么有东西,而不是什么都没有。2、为什么有表象(多,the many,丰富性),而不是只有本质(一)?

因为有一种东西比无还少(物质),虚无是一个符号学的高级产品/系统的高级状态,无不是起点,已经经过抹平的过程。希格斯场的例子,为了维持虚无,使那些粒子无法在这个场获得质量,所要的能量要更多,让无出现反而要给更多的能量/代价更大。前本体论的状态,den,比无还少,尚未是无的是比更优先的。所以因为无比有更贵。虚无本身在符号系统被当成一个积极的属性,本质是匮乏、空缺,在符号系统中这种匮乏、缺失固定下来,有了符号学功能了,有用的。”虚无”是符号系统建构出来的,当成不存在,不影响情况,而恰恰一切都是它造成的,无是个缝合的结果

  • nothingness,无
    • 纯广延,纯有=无,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
  • One,一,同质化的、受秩序支配的一
    • 机械唯物主义
    • 过去幻想的占位符
  • many,多
    • 理性唯物主义/经验主义
    • 当下场域中占着剩余的差异(符号系统无法抹除)、符号学位置的就是以虚无为背景的杂多(现象化的,又认为是为”一”派生的),本体论阶次,诞生出存在论的等级制
    • 所有杂多都是符号系统/主体性试图表征这个原初缺失的努力(一般认为缺失了太一,实际太一是回溯性建构的,必要的假设,缝合平整的虚无是肯定有剩余的,最起码缝合者本身就是剩余的,缝线的走向/外在节律代表被缝合的前本体论的力量关系/配比,被缝合前的扭曲也不是实体性的存在,我们现在可以把握这些扭曲,当且仅当我们看到外面符号学的无这层膜,它本身发生扭曲,可以回溯性推断在这种无的下面有某种前本体论的东西存在)
  • Den,”洞”(less than nothing)
    • 辩证唯物主义(没有本体论)
    • 这层虚无被抹平的膜和里面的东西之间的沟壑就是物质,它不会被直接表象,但所有表象都是因为它自己想去表征、把握、展开自己,但是无法彻底展开,它必须同时带出虚无(廓清得到干净的场域,否则没有观察者,把不在场里面意识的维度先保留,首先的是无(场域的虚无)-主体(纯观察者,非实体化超越性的视角)之间的二分),主体回溯性改造的太一,太一派生出杂多,杂多在虚无的场域中找到自己符号学的位置,符号学位置又使主体具有了符号学位置,主体才能进入语言、文化的维度。引导整个运动运行的就是gap,这写都想绝望的去表征this gap(den)

【两集哲学】物质与信息的关系

钟没有敲响时,为什么震天撼地,敲响时,为什么寂然无声?

法执强,装逼。禅宗黑化,钟=声闻乘里的声闻=佛法;鼓=世俗

禅宗:不要换钟作翁(解脱、根器,无皮破鼓)

须弥山上无钟声,代表佛在讲法(钟敲完了),震天撼地。钟没有任何意义,只是通知,消息

下界的修行者需要寂静无声才能听到上界的钟响

钟(本体论维度)不响时(法处于无,自我遮蔽时才能敞开具体现实),鼓在响(钟鼓相续,具体现实维度),震天撼地

钟响的时候(本体论维度敞开),先通过沉默这种暴力把场域/鼓响(具体现实中的色法)廓清,才能听到钟响的声音

【二十五分钟哲学】钟没有敲响时,为什么震天撼地,敲响时,为什么寂然无声?

佛是万能的吗

佛不是全能的,佛不是神,佛是圣者(佛/菩提,辟支佛(偶然成佛,没有传承),阿罗汉,菩提萨陀),解脱痛苦

  • 大乘(菩萨乘),编神话

神通中的漏尽通,阿罗汉的果位,就是解脱,意识结构里不受生死轮回,就是不再受佛洛依德death drive的束缚,自我意识碎成death drive的小单元,主体性架构最小环节被击碎了。death drive有本体论上的力量,在本体论上有改本体性世界的源代码的能力(本体论=本体性世界背后的东西),有神通,因为抛弃了自己的主体性,意识是散掉的,没有第一人称主体性,无余涅槃

佛教:世界是由”法”(essence)构成的,”法”是基本的存在论单元

上座部和大众部闹掰,是因为戒律,戒律背后实际就是权力的问题

凡夫 -》四禅八定(观法:行(结构化/符号化的力量)舍智;止:安住出世间法) -》阿罗汉(解脱者)

凡夫 -》 佛凡夫(菩提萨陀/菩萨,处 -》十地),菩萨道,无上愿(普度众生),10种圆满,最后一世得是男人… -》佛(授道,死后消失,不参与轮回,不在我们的宇宙叙事体系中在场,主体意识不再主体化,不再结构自己了)

“我”,苦的受体,是不得不被结构出来,像黑格尔主义,实体性是这个实体本身内在矛盾的产物。不得不不停的结构他自己,轮回,有第一人称体验/意识在场。通过佛教修行会觉得这个体验是痛苦的,很污浊的,所以通过止观把它慢慢消解掉,最后是很纯的自我意识,佛性,没有朝内的指向性,佛性最后是朝外安住在出世间法(1、行为意义上,2、智慧意义上),自我意识从此往后既不有其他内容又不没其他内容

佛是有”神通”的,进入定四禅(色界/物质界四禅定完)即有神通,意识在外部世界不同的层面进行流转,一个比一个更清净,到达四禅后你的意识可以把握到外部物质的最精微的结构(主体性这时还有),你最精细的主体的知觉能力和外部世界的最精细的符号学结构,能把握到他们的差别。像离合器挂上一档(还有主体性,还有业力,欲望),主体性/自由意识和物质层面两种最精微的东西(最小单元)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牵引外部世界去动的,像挂一档后慢慢松油门的半离合状态,是可以牵引着外部世界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就是神通

佛是万能的么?三不能(自我规范):

  • 不愿解脱者(无法强迫)
  • 做不到渡一切

佛教非宗教,自修为主。回向、帮助众生,利他最终是为了利己,成就佛果位(阿罗汉、辟支佛、佛第一人称感受都一样,是主体性消泯掉,自我意识时间、空间、自我中心性、苦乐二元的爱欲全部瓦解)。所以佛教主要是第一人称修行事件,实修(止观)。这种活动是一种哲学活动+自我心理学实验

楞严经,伪经说,打着宗教旗号割韭菜。一个人学佛(1、解脱,2、名权利),读《论》,巴利语/梵文/藏文。国内历史名僧大德90%都是僧皮魔,地主阶级帮凶,反动知识分子搭建形而上学大厦为封建政权擦脂抹粉,后来的经书(法华经..)都是N手的,利益格局导致不会古代经典现代化,僧皮魔扮演一个前现代权力体系下的政治、经济、文化、世俗权利网络的角色,而不是出离这些,完全不值得信任

评论区:稳定的自我致幻的能力,与大多数人受资本主义符号体系异化的神经症不同的另一种神经症

1、中哲地位:中哲太弱小了,没有一套概念/术语体系,而是攀援在西哲上的。想要去做哲学的人都去做史学了(周易、先秦、魏晋),另一些追求政治权利的研究马哲,另一批赚钱的去搞神秘化。真正想做学问的没有做哲学,做的是编撰的学问,在放开出版业后,台湾(王阳明心学、智慧学)、香港、美国的国学书进来后是溃败的,这种中哲(2005-2015)对中国哲学的走向是很严重的。《总裁上课,擦脂抹粉,和高级知识分子背后的人脉(官僚),西哲背景通马哲可以通到意识形态的决策层,可以知道水温的冷暖,是上流阶级学术掮客、文化掮客的游戏》,真正的中哲面对这些都是防御性的,在这些力量面前什么都不是,钱、权、文化润滑剂的世俗、低劣的背景下,没有资格切中问题的关键,没办法做哲学,只能不停编商品性的一套套理论去满足市场的需求(正统意识形态衰败后,东亚资本主义刻意和美式的技术中心主义保持一定距离,维持他的宗法体系/家族传承,特别有地方利益特征(XX帮,XX商会,量身定做的风水课、写诗课、茶道、打坐冥想课、经典课、家风教育…,明码标价))。所以真正的中哲爱好者应该看清现状,而不是躲在经书里

2、儒学(利己利他):守势,极度溃败的,恰恰是被他自己所打败的,台湾、新加坡、日本、韩国这种东亚儒教化的资本主义(谨言慎行、枪打出头鸟,商人的生存哲学),在这种儒学小团体间是相互之间舍生取义的。利己利他在一个圈子里是同一回事。解读儒家经典的人是可疑的,知识权威只是盯着你口袋里的钱。东亚资本主义很明显的就是结成一个圈子,不停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共同体内部利他就是利己,你要跳出这个利益共同体,这时做的事周围人会告诉你既不利己又不利他,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嫉妒作为中介,被系统解读。东亚资本主义起来时时刻刻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打压,面临很强的外部压力,不去赚取超额理论,强大的剥削,根本搞不过西方(占用大量资源/优势地位)

3、人类社会终极形态:”人类社会”这个词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阶级社会的终极形态是人类社会。其次社会有没有终极形态是个问题,社会整体包含了人对社会的想象、人对自己的认知、自我定位、相互间交往的模式等很多无形的东西,还有无形和有形之间的界限。(拉康:人的神经系统去体验某些东西,感知出来,是取决于你所属的语言系统里整个社会的话语/交流,话语决定了你的体验,能看到什么样的现实,因为每个个体的自我意识/感性的观能都是从语言系统/符号系统里成长出来的)。所以社会就不会是一种形态,社会本身这种集体化的话语是决定了形态本身如何显现,决定了我们怎么去把握什么是终极,什么是形态,形态的自我结构怎么去显示出来都是由社会本身决定的

4、信息和物质关系:科学主义背景下的信息哲学中,物质本质就是信息,在最小的层面(光量子,不可测的信息)它们是短路的,最大的层面(黑洞,宇宙大爆炸)也是短路的。现代科学对物质的把握是完全依赖信息的,而这个信息必须被既定的科学体系所读取的,如果这些信息完美整合在关于物质的科学理论里,没有一丝意外反而不认为是物质,必须要与我们预测的由一点细微的差异,代表这个东西是超出我们的认知、认识论的把握的。所以现在在科学意义上被学术共同体把握成同一种东西,物质是种不充分的信息,不足的、匮乏的信息,不够信息化;而信息本身是一种过剩的物质,是物质当中显现出来的过剩,在最硬的科学实在论体系,信息和物质的关系也是辩证式关系,这个是另一个的匮乏,另一个是这个的过剩,但它们又是同一个东西。说明我们现在用的把握两者同一性的本体论是有问题的,科学没有把主体性放进去。前现代科学假设(波粒二象性:波信息性,粒子物质性),现代物理学进一步是实在和它规定性的二分(不仅仅是一个实体两种存在形式的二分,而是实体本身和它自己存在的样态的二分),现代物理学里,一个物质既是它自己又是使得它自己成为它自己的那种规律/秩序

5、现代虚无主义:虚无主义真正成为一种问题意识是海德格尔提出的,海德格尔:现代性(现代资本主义)最大的特点就是虚无主义,它是在场形而上学必然的结果,是个必然性(亚里士多德:遗忘的存在,围绕僵死的存在者分类),自从人类把作为动词的存在遗忘,接受一种作为名词/当下的存在/现身在场僵死的状态后,人类进入一种线性时间性,这种时间性运行到最后(经院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尼采),现代精神走到死胡同了,经过尼采(意志,will)的临门一脚,把线性时间观/在场形而上学揣进虚无主义(意志自己具有了自反性,欲望不再欲望其他东西,而是自己欲望它自己,意志朝向它自己)里了。现代虚无主义里不是迷失,是深渊敞开,只给你一个方向,坠落,永远的坠落不是迷失,不能决定自己的方向。现代虚无主义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技术的独断专制(技术异化)和资本主义,所以要克服的恰恰不是精神迷失,而是他的(尼采式)精神特别有方向,虚无主义并不是欲望没有对象,而是这种欲望只以维持它自身为对象。现代性本质上是一种关于知识、社会学前现代的一种等级制,所以归根结底是一种知识性的等级制,这种等级制有个笛卡尔式的主体说能瞬间理解/把握这一切,超知识谱系学的维度/标准拉出来做一个膜片(线性时间性里运动的薄片)作为当下,现代性的时间所用的最小/最薄的单元=当下,是个知识垄断体系的等级制,现代人就是活在这个等级制下的人,现代人就活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克服虚无的精神迷失:意识到这个精神并不迷失在等级制里,不存在等级制,是一个自我悖谬的暴力,骗人的,不能设立为超语言、超知识的标准/权力,本质上就是强力意志的等级制,尼采意义上知识谱系学的等级制。这套秩序/分类学现在被抽出来告诉你是个瞬间达成/建构起来,以它作为模板运行一套线性时间观,所有社会关系、每个当下、每个社会环节都要由这个秩序来决定/主导,就是现代人,最可悲、最可笑的奴隶

6、如何面对孤独:原初的意志必须分裂,要结构成主体性一定是分裂成好多个(数不清的,巴迪欧),你在最低限度上和自己是分裂的,就有一个意识者和被意识者,有一个主动的与别人相处者和被相处者,你受不了的不是孤独,而是这个二分。唯我论在一开始就是双倍的,对称的划分二分是很困难的,因为要设立两个均等的主体性,对意识来说是很复杂的结构,我和非我一开始就是不对称的。孤独是自恋,把过度的爱欲投射到镜像上,自恋这个壳是来防御知识性暴力的,所有现代人都要预设一个全知的大他者,把知道自己将会如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统统打包甩到知道整个知识体系的大他者身上去,留下某些东西(无法被符号系统把握,无法被知识结构,深渊=你的主体性)给自己,人面对主体性不会有功利主义的姿态:想想如何与它相处。追求身体轮廓被打破的欲望,一般方式在现象界是性活动(战争、暴力遇不到),还有部分被组织成很多消费欲(吃东西、喝饮料:进入身体,买衣服,化妆:拓展轮廓),都是不停的想要动摇/颠覆自己的自恋性的图像,美是这些界限正好被触动了(派生性的),要不停突破自己的镜像轮廓。克服:听音乐,听觉的暴力

对准学术/理论概念有恋词癖,很多人身上有,对概念本身不是用的,视若珍宝藏在那边,这些东西圈起来成为你的自我轮廓,很痛苦。不懂这个东西假装懂,堆个堡垒起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是很严重的异化,把你主体性解放的通路堵塞掉,是理论权威和社会权力殖民、寄生在你身上的,都是病。打游戏10J号,背包里都是别人给的70、80的装备,占着格子又没法用,自己做任务就算赢了,战利品也没地方放了。所以要把这些东西筛一批扔掉,或者悬置起来不用它们,最后很简单,中间要克服它很高级、很复杂、很牛逼的幻想,放在一个应有的、其实稀松平常的位置上。而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痛苦的,不能跳过中间学习的过程直接到最后的结果。其实根本没这个装备,是先吃螃蟹的人规定了话语体系、即成的套路,整个游戏都是围绕这些规则建构出来的,包括装备的优先性、什么是高等级什么是低等级,都是权威强加的,回溯性的,只有萌新/半吊子眼里才有1~100J的划分

7、钟:阳明心学的根基还是禅宗那套,不认为有高明的见解。心学是残忍的学问,无所不用其极,不设立规范性。只要设立了目的(圣人),伦理规范性、中间什么都可以做。心学带来的畅快感、舒坦、自由自在的感觉,实际是对理学的伦理学压抑的反动

个人理解:阳明心学-》目的论?唯目的主义

8、佛不是万能的:1、佛无法逼不想觉醒的人觉醒,2、无法度一切众生,3、累世宿业不能违逆。除了这3点理论上佛都能做,但他不会去做。佛只住世几十年,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他成为万能的。佛是有神通力的,按照理论四禅定后有神通(现实世界物理学运行也有神通,比如电磁波能在空间里传递,只要我们意识到具体事物本身有一个最低维度的自我意识的维度。现代物理学告诉你物质在最基本层面被二分为物质和物质自身的规定性,规定性这个维度,对物质的自我规定就意味着一个主体性的维度,一个最低限度的意识/觉知的维度) 色法力外部物质和我的意识如此轻易的交接上,触境生境,因为已经包含最低限度的意识维度了。所以这些物质能够存在,以某种物理学的模式在循环运行,已经是神通了

9、玄冥之境:郭象对庄周的误读。事物自己创造自己(佛教的无生法忍,就否认/排斥了这种错误)的本体论的维度就叫玄冥之境。这个维度是可以和人的精神状态调频到同个频道,他要把齐物论的平等主义做实,否则会和庄周的贤-愚二分冲突的。境界,就是第一人称所处的/意识感受的维度,这个理论做的再好一点,就是说出自我意识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结构出来的,在庄周的文本里是包含这个的。有点像黑格尔的世界之夜,但是世界之夜是围绕主体性的,是主体性本身,但是玄冥之境是前现代做的,不敢说这是意识本身、前本体论的一种主体性在创生一切的力量,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说这是道。《大宗师》已经很好的解决了庄周哲学的齐物论和道凡二元论之间的张力的

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哈贝马斯:科学和技术是两种东西,技术是某种比较中性的、干净的、乖宝宝的东西,科学是比较野的东西。技术的科学化,社会的科学化,生活世界的科学化。在哈贝马斯那边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层面的东西,这句话意味着技术在被某种东西牵引着发生科学化(在其时代是有明显的体系象征的,有明确的方法论、知识论、内在学术规范标准,共同体是哪些人,权威是哪些,明确的对整个世界想象的图式,有它自己的世界观、价值体系、对世界操控的体系,还有科学自己的心理学、人类学),这些东西足够后,技术是反过来被科学所控制了,一开始科学是跟着技术走的。科学是一种抽象的学术活动,是一些精英、贵族知识分子形成一个精神共同体,里面的内部规则就是欧洲精神,欧洲精神原本是被技术牵着走的,到了电磁学、热力学、第一代先驱者开始发生变化,他们的理论范式里的内部张力,必须通过抽象的、有点像哲学活动的科学思辨来完成,这时整个话语权就扭转过来了,意味着贵族重新掌握了社会主导权(之前技术文明有草根造反的感觉,突然很多亿万富翁,后来在传统学院里出来的大量知识分子又重新掌握了话语权,这个科学是很形而上、抽象的、像宗教的、有一种热忱的)。特别在二战之后一下子爆发出来,本来这种意识形态不具有很强的社会掌控能力,这种科学作为一种政治统治模式、社会管理模式、所有人对世界的想象模式爆发出这么恐怖的力量,而且二战后另外两股力量,极端右翼民粹主义和极端左翼都以一种不受宰制的暴力涌现出来后,整个欧洲的受教育阶层开始要走第三条路:科学!科学这个意识形态、共同体(达沃斯论坛:大量科学家和高级知识分子参加)已经代表全人类了。唯有高级的科学意识形态是可以跨阵营的。这个科学共同体、统治的扩展是塑造整个战后格局的,现代金融体系的控制非常依赖现代计算机技术,都是冯诺依曼、图灵奠定了基础。在他面前,他(人文知识分子)希望的那条路(马克思)是走不了的,在他面前很弱,技术在那时不再是重工业、电气化、核弹、卫星,更多的是精英分子掌握全世界的话语权,同时是个普遍的意识形态,全球人类都处在一个科学网络的控制之下。他试图通过公共话语体系,用生活事件来对抗这个技术的科学化,但是打不过。邓小平(列宁主义解读):这个第一不是最优先的,科学技术只是首要发展的,并不是最重要的、最宝贵的、最具有阶级性的。科学技术是个基本的生产力,高级的是人,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人的劳动、人的社会关系、政治权利本身的性质),这个经济体/民族国家可以有一个先锋队涌出来,牵引着整个经济体往更高级别去发展。布置这种发展生产力的运动,首先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时序上和操作程序上),最重要的生产力还是人民,以人为本

11、民哲:要避免成为民哲,首先要抛弃有正统规范,其次要知道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立场存在(有些人很挫的),学多了会发现他们很多都是非法操作,没规范性可言,你厉害就可以设定自己的规范。一些杂志里面发的文章,就是学术生产体系里发文章=注册一下,我要混你这个圈子,利益共体在互相进行利益分配,那些问题本身并没有太大价值(真的有价值的,决策层要么把它淹死了,要么拿过来用了,不会让它空转在那边玩的)。所以正统规范的哲学训练包含:语言训练(世界通行学术语言:英语),基本数理逻辑(一阶谓词逻辑)。现状是中国哲学太弱了,中国民间只有民哲的原因,不是因为民哲本身不行,而是官哲太弱了(学院派哲学没文化影响力、没思想影响力),前现代的思维很弱小,只能走上民哲的道路,但是不要以中国哲学作为天花板,要以世界哲学为天花板的民哲道路,端正好立场,广泛的阅读,学最能说服你、最有道理的东西,不要给自己留余地,当发现这个东西看不懂、有问题的时候要怀疑(1、怀疑自己,2、怀疑让你看不懂的人是不是傻逼)。黑格尔:埃及人的谜语对埃及人自己也是谜语。哲学最后都是要承认自己的有限性和无知性,哪些东西有个限度、尽头。这是康德主义的起点,这种姿态、立场是很有历史、很有力量的,是现代整个学院派哲学体系和正儿八经思考哲学的体系都是有这种精神的:学就是了。尽量读英文版,现有绝大多数中文版是学历比较薄弱,或催产出来的年轻译者。哲学不是进步主义的,哲学始终是被占统治地位的聪明人压制的,哲学摆出的姿态就是让所有人变得聪明,所以每当社会关系稳定下来,哲学都会从零开始,教育体系都会重新教一些最蠢的东西,重新走一些最蠢的路。黑格尔主义,普鲁士民族精神爆发后被整个欧洲大陆误解,美国比较聪明的分析哲学家基本是黑格尔主义的翻版,把黑格尔的某些论题一两个就能吃一辈子了,在圈子里混混人际关系,就能成为有名的哲学家,只不过更系统、更细致,抛弃了黑格尔很多洞见获得了逻辑上的某种完备性,看上去在那个时代那些智商不太高的知识分子看不出来的逻辑完备性,嫣然变成一牌经典,其他发表都要引用他们,他只承认自己学术共同体里捧起来的新的权威。现存的精神分析、解构主义、现象学、人类学、分析哲学,这个时代是哲学很弱小的时代,哲学很蠢的时代,很多蠢人窃取了那个桂冠,当今分析哲学还没有达到黑格尔,很怂,在学术共同体内部搞了很多规范性,假装是个日常语用学的没有规范性,非常严重的哲学异化的体系,非常严重的哲学奴才体系

12、生活世界这个概念的演变:《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欧洲精神中很重要的精神:先验精神/超验精神,这种超越性的精神是康德以来就存在的精神,一开始是从笛卡尔那边来的,那种悬置的能力,那种stop/一下子静止下来的能力,这种能力尤其被欧洲科学在生活世界里的布置给遮蔽、遗忘掉了。信息资本金融主义体系里的做题家(程序员),就是欧洲科学散播到生活世界里形成的结果,这种结果是窒息性的,因为在原初生活世界中还有可能性,进入现象学直观的、理论的状态,但是如果生活世界直接和科学体系合谋了,失去了任何超越性,完全受科学主义的意识形态摆布了(邻家女孩+写字楼高级上班族 -》令人窒息的中产阶级生活)。胡塞尔本来想用生活世界抵御庸俗的科学主义入侵的,但是后来的一些人(席勒、舍勒、海德格尔、哈贝马斯)都背叛了胡塞尔。生活世界是个背景性的框架,就不能直接指设它,所有观念论者、存在主义者、结构主义者都知道有这个存在,但是立论基础恰恰告诉你生活世界的最低限度里面,也具有反思性,生活世界本身是回溯性改造的东西,符号系统不是从一个整全的、母体般的东西里涌现出来的,恰恰相反,这个整全般母体世界是符号系统非常单薄的、自说自话的回溯性建构出来的。现代人很容易陷入,安稳的、安居在一个母体中,是个现代的田园风光的(现代环保主义很喜欢用生活世界,甚至地球母亲)。生活世界是个多余的东西,最低限度具有反思性,不存在一个原初的生活世界,因为要把握这个生活世界本身,必须有符号作为中介,符号系统来敞开这个生活世界,一开始就已经被自我反思性的主体,生活世界涌进来的瞬间对它进行了筛减、筛汰、阉割,各式各样的非法操作,很多后现代哲学家(第一位是黑格尔,包括海德格尔)研究的恰恰是非法操作本身,和结构。人类要信某个东西,同时必然会不信它,必然会拉开距离。生活世界就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互掐,最低限度就是反思的,不可能完全沉浸在一个生活世界里,人不可能做到这点,这恰恰是人最核心的特征,反过来反思性本身也不可能是完全纯粹的、自我重复的,自我把握的重复的反思性必然有一种东西是剩余的,这个剩余会重新回到生活世界里去,被生活世界所误解(黑格尔辩证法最关键的一点,自我反思永远不会是纯的自我反思,空转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一定要通过语言,变成话语说出来,这个第一人称的私人语言游戏,游戏者一定会被他的游戏本身所把玩,一定得说出来,说出来之后就一定在生活世界语境里被误解,误解出来的这个东西的意义才是它这种自我循环的、自我反思的意义的真正存在模式,你心里怎么想一点也不重要,第一人称怎么去体验一点也不重要,第一人称纯粹自我反思放出来后别人怎么理解你,和你交互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光自己想是不行的,一定要用文字,让别人误解你,你自己写的你自己会误解你自己,否则你的主体不需要体验时间性,这些东西有意义不是在第一人称里纯粹的、内在澄明的、透明的、玄奥的把握。懂了就是不需要再想这个,不过是这个东西,推出去变为外部的很愚蠢的机制,下次遇到这种愚蠢的机制立刻让它到我第一人称思维体系里循环下,又出去,我就懂了。就这?)

前反思:幻想有一个额外的反思性的维度,这个反思性的维度是被某个更超越、高级的实体把握的,被一个未来的更聪明的我可以反思现在的自己。”噢!我明白了”,”噢!我本来不懂”这种思维就是前反思,这里的明白恰恰就是不明白,自己骗自己,自己造作一个差别出来,让自己感到安全:我进步了,我变聪明了

13、主客二分:教科书错误的理解=形而上学。康德:形而上学就是知性的错误的使用(超出他的限度去运用了,而且是独断的,教条式的去运用了)。所以教科书搭建了,创造、布置了一个形而上学,自命为形而上学。没有二元论,就没有中庸,必须有二元对立的体系。中庸就是可以任意的选择两边,是个自由的姿态,恰好是个主体的姿态,只不过没有被理论化。对立统一翻译错误,其实是对立面之间的统一,并不存在对立和统一之外有另一种统一

【哲学问答】答水友十三问(2021.1.21直播录像)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