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给父母做一个「访谈」聊天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diff.im/blog/?p=118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给父母做一个「访谈」聊天

在十月的最后一周,我独自一人回到长沙,和父母生活了一周。

相比我弟弟,我对待父母,实在是冷静、疏离,一直刻意保持着界限与距离。而我,还总是略带骄傲的称之为「独立」:经济的独立、思想的独立、家庭管理的独立。并且,常常带出圣经《创世记》2:24 经文「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以示自己观念与行为的正统、无误。

养育儿女的过程中,面对儿女们那些「理所当然、没心没肺、不识好歹」的时刻,我和夫人常抱作一团泣叹:做父母的,怎么就这么死心塌地、不求回报的对待儿女?图啥呢?

感叹之余,我们很自然的看到:其实,我们的父母,过去也是如此不求回报的对我们好。

因为感同身受,也因将心比心,我慢慢觉得,我对待父母,没有爱,更谈不上有什么亲密的关系。

用我弟的话说「每一次回家,父母都把我们当成客人」。每次过年回家,父母都好生招待,处处顺着我们。一周之后,再好生送我们走。几乎不会有什么摩擦、不愉快,但也几乎没有太深入的交流与亲密关系。

我对待父母,也总是刻意保持距离,只报喜不报忧。自工作第一年开始,从不告诉他们我的经济情况,也倒是让他们安心。但和他们,几乎不会有什么深入的、有意义的交流,常常只是浮于表面的嘘寒问暖。

父母与儿女之间,应该有很多话可以说,很多事情都可以聊,很多感受可以分享。如果生活在一起几十年,一直停留在表面的交谈,实在是一种遗憾。至少,作为父母,我不想和儿女是这样一个状态。对于和我父母的关系,我希望有更多质变。

我常常从父母眼中,从他们的神态中,看到他们想要解我们生活状况深入一些;我其实也想多多了解他们的往事,现在的想法,对于将来的期待,也特别想给他们分享基督福音的信息。但总是,无法捅破那层纸,跨出那一步。

上海和长沙之间,不过 1200 公里路程,一个半小时的飞机。和以往春节回去「探亲」不一样,这一次,我就是想回去过一过他们的日子,一起吃饭,说说话。

一天晚饭后,三人围坐在饭桌边。像往常一样,彼此沉默了片刻,就在三人即将准备离开各忙各的时候,我突然说,爸,给我讲讲你小时候的事吧。

话题就这样被打开。我的角色,有点像个主持人,通过不多的几个问题,引导爸爸去回忆、讲述。

于是,爸爸从他天资聪颖的小学阶段,到初中时被迫辍学务农,后来在农业生长队劳动挣工分,清汤寡水的人民公社大食堂,再后来相亲结婚、与爷爷分家之后艰难的养家糊口的生活。

问答之间,近两个小时很快过去。这些往事,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但爸爸记得清楚,讲得生动。而且,他看起来非常乐意向我分享。

这,让我很意外。原来,一个平凡卑微的人,也是有自己的故事,并且,珍视自己的故事。同时,也愿意去分享自己的故事,希望有真心愿意听他/她说话的人。

在这个「访谈」开始了十几秒的时候,我悄悄的按下 iPhone 上的录音键。这个访谈,对我来说,太宝贵,值得收藏。

女儿 Linda 常常对我说,为什么你和爷爷奶奶电话中总是问「吃饭了吗?什么菜?」,无聊死了,难道没有其他可以聊的吗?(一脸的鄙夷)

忽然发现,和父母之间有些深度交流,其实也不是那么困难。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