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对,我是王小波的粉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itwanger.com/life/2021/04/30/wangxiaobo.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对,我是王小波的粉

2021/04/30

对,我是王小波的粉!

从我的笔名就能看得出!我取“沉默王二”这个名字就是为了致敬王小波的。懂的自然都懂,不懂的话我来解释下,哈哈哈。

“沉默”取自《沉默的大多数》这本杂文集,同时它也是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写得相当的幽默风趣,每次看,每次笑,每次都笑出我的大白牙和右边脸颊上的一颗浅浅的小酒窝。

再加上作为一名正儿八经的程序员,我本身就不太善于通过言语来表达自己,能沉默就不吭声,和大多数的程序员都一个德行。

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

对,能动手就不哔哔。这需求能不能做出来,要不要这么做,老板和领导要这么做,那就动手呗,反正发声反抗也无效,客户至上,我懂,我们程序员都懂!

“王二”呢?王二是《黄金时代》这部大作中的男猪脚,他和陈清扬搞破鞋,他嘴贫但深情,荒诞中透露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深深折服着我。每次看,我都把王二的形象 YY 成王小波的样子,瘦瘦的,高高的,感觉王小波就是王二,王二就是我。

当然了,实际上呢,王小波的确排行家中老二,哥哥王小平写的书也特别逗,就是那本《我的兄弟王小波》,夜里本来想读本书睡觉,结果越读越兴奋,兴奋的笑出猪声。

王小波他哥王小平也是人才,搞哲学的同时还搞商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相当的丰富。

王小波稍有不同,他之前在北大教书的,结果四十多岁的时候突发奇想就搞了写作,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块写作的料。

其实私底下很多读者问我,问什么叫“沉默王二”,这就是缘由!

当然了,王小波本身也是一名程序员,他自己搞了一套输入法,牛逼得很,为了提高写作的效率,也是很拼的。

基于这样的缘由,我特别喜欢“沉默王二”这个笔名。以至于我都不太喜欢父亲给我起的真名了,哈哈哈。

有读者叫我王老师,我觉得还好,就是帽子有点大;有读者叫我“二哥”,我觉得很舒服,很自然,“二二的”,带有一点逗比的味道在里面;还有读者叫我“二叔”,多半都是上初中高中的小年轻,听起来有点像“韩片”中的欧巴,感觉也不错;过分的是,有读者叫我“二爷”,我一个 18 岁的小年轻,别把我叫老了呀!

更更过分的是,有读者叫我“沉默哥”,这称呼,嗯,我接受。。。。。。不吭声。。。。。。

我是啥时候开始喜欢王小波呢?

这事说起来也巧,早年间听一档播客,里面有个朗读者,读了《沉默的大多数》,有趣得很。

君特格拉斯在《铁皮鼓》里,写了一个不肯长大的人。小奥斯卡发现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就暗下决心要永远做小孩子。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成全了他的决心,所以他就成了个侏儒。这个故事太过神奇,但很有意思。人要永远做小孩子岁办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办到的。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共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底下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

这段开篇妙趣横生,瞬间就勾住了我的魂。

“呀,这世界上还有这么有趣的书呀,比我看那些‘成功学’好太多了吧,比如说那本《穿布鞋的mayun》。《沉默的大多数》这么好的文字为什么没有让我早一点发现,《穿布鞋的mayun》这么烂的书,我竟然读完了,读完了什么都没记得,只记得了“装逼”二字,简直造孽呀!”

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

后来,我就去搜《沉默的大多数》,原来他的作者叫王小波,已经去世了!

啊,怎么可以这样!

高一某一天,我突然听到了一首 beyond 的《真的爱你》,然后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原来粤语歌可以这么好听!我就买了 beyond 的一盘 CD,可以放在影碟机里看视频的那种。

哇,他们的演唱会好酷呀!弹着吉他,弹着贝斯,敲着架子鼓!

每播一首歌,都会显示一遍歌曲的词曲作者,包括演唱者,我天呐,基本每首歌的曲子,都是黄家驹所做,这也太有才华了吧!

高二的时候,我第一次去网吧,就迫切的打开某度,搜了“黄家驹”,结果资料里显示他已经离世了!

我当时有点接受不了!

这里要说明一点,我高中的时候很讨厌周杰伦,讨厌他吐字不清,听不懂在唱什么。

上了大学后,有个同学某一天给我看了一个视频,迈克尔杰克逊的一场演唱会,就是那个晕倒了好多粉丝的那场,在布加勒斯特,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唱歌这么好听,舞蹈这么吊炸天的歌手,然而,大二的时候,意外死亡了!

奇怪不奇怪,我最喜欢的两个音乐家,黄家驹和 MJ,离开了。最喜欢的作家,王小波,也离开了。

近两三年,重听周杰伦的歌,到 B 站上重看周杰伦的演唱会,我觉得好遗憾!当年杰伦来洛阳开演唱会的时候,我竟然没有去!再想听杰伦的演唱会,不是没有机会,恐怕杰伦已经无心再开了!

人总是这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分开了才知道痛

当然了,好的作品是永恒的。小波的文字、家驹和 MJ 的音乐,每次看,每次听,都不觉得烦!而烂的东西,看一遍、听一遍,就觉得多余!

有人说,王小波的小说写得好,比如说时代四部曲,《黑铁时代》《青铜时代》《白银时代》《黄金时代》,但我个人的感觉可能比较浅薄,反而认为王小波的杂文更耐看,更有趣。

我有一些读者群,就是以时代四部曲命名的。你在青铜时代群里并不代表你是青铜,哈哈哈,之前还有读者说,我想进黄金时代,不想去青铜时代,别呀!我就愿意做一枚青铜。

每个作者都有每个作者的时代背景,所以读王小波的作品,可能并不会适合所有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很难理解王小波到底在写什么,在表达什么,因为没有深处过那个草率的年代。

我喜欢王小波,喜欢的就是他的那种黑色幽默,他的那种苦中作乐,他的那种俏皮淘气,他的那种思维的乐趣

比如王小波说“体验生活”,不应该是“体验艰苦生活”,只多了两个字,就很妙。老一辈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但不应该也让子女去那种体验艰苦的生活,然后才能成长。

时代和时代不同了。苦大仇深的东西已经不是社会的主流,年轻的一代,比如说我们程序员,哪怕是卷,哪怕是苦逼,哪怕是修福报,我受了,但你不能强迫我在这种情况下还得昧着良心说“我爱你”、“是你给了我成长的机会”、“是你让我生活变好了”!

去他喵的。

人不应该是趋利避害的物种吗?谁喜欢天天苦哈哈~

我在读王小波的小说时,总有这样一种奇妙的感觉。

王二好好笑→笑容逐渐消失→王二竟然是我自己

但说句实在话,我是不太推荐大家去看王小波的小说,因为还真不一定能看得懂,他的那种幽默是建立在一种时代背景下的。没有那种经历,想畅快淋漓的阅读,几乎是不可能的,也许只会感觉:“这写的什么玩意~”

人和人注定是不同的,可能会共情,但绝不会所有的事情都能共情。

尽管我喜欢王小波,尽管他极力推崇《情人》这本小说,但有一说一,《情人》这本经典的中篇小说,我读起来就不是特别的过瘾。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重读一遍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从这本杂文集里汲取黑色幽默的养分——尽情、放肆的吸收,然后尝试驾驭它,用我的文字把它传达出来~

第一次关注我公众号的读者应该能记得这句话:

优秀的你一关注,我这张帅脸就泛出了笑容。

用谷歌去搜这句话,结果还挺有意思的,我在知乎上的几个高赞回答都出现了。

wangxiaobo-01.png

其实这句话的原稿出自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他写给李银河的一篇情书。

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就泛起微笑。

虽然一开始我想用“丑脸”不想用“帅脸”,但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一米七三的大个,就忍不住得意的笑,总觉得自己还配不上这个“丑”字,哪怕是。。。。。。这让我不禁想起脱口秀演员杨笠的一句话,“为什么男人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哈哈哈哈

王小波带给我的,不只是文字表达上的那种幽默风趣,不只是有好书可读的快感,更多的是对个人情感和成长的一种思考。

我们可以随波逐流,也可以特立独行;可以对熟人畅谈心扉,也可以对领导保持沉默;我们不应该只为他人活着,也不应该眼里只有自己;我们可以变得有趣,也可以变得乏味;我们可以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少,干得比牛多,我们也想要甜言蜜语,也想要舒坦,想要快乐,想要一丢丢幸福。

好了,就缅怀到这里吧。我这个粉不一定称职,没有在第一时间缅怀,为的只是不想蹭这个热度。我之所以还是缅怀了,是因为我的确是有真情要流露。

最后,送大家一段话吧,王小波写的。

不相信世界就是这样,在明知道有的时候必须低头,有的人必将失去,有的东西命中注定不能长久的时候,依然要说,在第一千个选择之外,还有第一千零一个可能,有一扇窗等着我打开,然后有光透进来。

一枚沉默但有趣的程序员
chenmowanger_430.jpg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回复“资源”领取海量学习资料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沉默王二

Show Disqus Comments

Related Issues not found

Please contact @qinggee to initialize the comment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