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胀的屠刀正在高高举起!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873387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通胀的屠刀正在高高举起!
去年外贸人非常的爽,中国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但是今年的外贸人就要小心了,类似海象新材这样的雷,会慢慢的涌现出来的。
4月22日,海象新材因业绩不善,开盘不久后就封死跌停,目前仍跌势未止。

海象新材主营业务是出口PVC和橡胶地板到欧美国家,去年在欧美需求带动下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大幅度增长。
然而今年一季度却让人大跌眼镜,大幅增收却利润缩水,根因是毛利率从20年的30%骤然下降到21%。

海象新材没有办法将原材料PVC的涨价转移到下游的这些国外的家具商,只能独自承担PPI的上涨。

可怕的是,目前PPI仍处于上冲的趋势之中,带来的通胀压力可能会逐渐加大。
在这种背景下,除了海象新材,其他的外贸品种,就能够逃脱这个藩篱吗?
01
唯我通胀——加工国之殇
1. 加工贸易,经济基本盘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确立了新的发展模式,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这个发展模式就是出口导向增长模式,实质上对外资实行超国民待遇,对出口实行超级的优惠政策,力图通过出口来拉动生产的发展。
在这个蓝图的指引下,中国从80年代特区开放,到后面90年代沿海开放,再到之后的一些枢纽城市的保税区、经济开发区;
最后加入到WTO体系当中,形成了加工贸易为驱动轮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全球产业分工链中的生产国。
严谨一点来说,是两头在外的加工国而已,生产所需的原料、半成品主要来自海外,而成品的市场也主要在海外,主要挣一点加工费。
中国出口导向战略的最初样板是所谓的东亚“四小龙”、“四小虎”,但是中国的发展范式又和这些东亚经济体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其中最大的不同,是中国力图保持经常项目顺差,力图创造更多的外汇。
虽然都是利用外资发展起来的,但是中国这种模式的独特之处,形象的来说就是:
向地主租借一块地,然后种出来的粮食又卖给地主,卖粮食拿到的钱又借给地主(外汇)。
特别是外汇是对国外央行的债权(主要是美国国债),在20世纪末以来全球发达国家的低利率环境下,这种收益率远远低于外资进入我国的投资收益(地主的租金);
由此,造就了“穷人以高利息从富人借钱,然后用低利息把钱借回给富人”的独特景观。
在这种模式下,不仅外汇要忍受收益不对等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这使得,资金短缺一直就是国内经济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
没有资金的输血,经济内生性的发展力量就很弱了。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真实内需(老百姓消费)一直很弱,难以支撑起经济发展的根因所在。
要想维系住经济的发展,要么不断地扩大外贸市场的份额,用出口拉动经济。
要么通过信用扩张下的基建投资,制造泡沫繁荣来拉动经济。
外贸发展用的钱,是外资。
基建拉动经济用的钱,是国内金融信用扩张,穿透到底还是集聚了全国老百姓的钱。
08年金融危机中,把加工贸易的外需给干掉了,出口增长的拉动到了强弩之末,外需虽然还是基本盘,但是没有了增量,拉动不了GDP增长了。
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经济的增长,开始了靠房地产和基建拉动的时代;
依靠老百姓的储蓄来支撑总需求,中国这轮信用扩张加杠杆制造的总需求增量救了全世界。
但是这些投资,并不能够推动技术的进步,只是用金融手段集聚资源搬砖盖楼罢了。
没有办法达到生产率的提高,也就是没有办法实现内生性的增长,因此不过是一段虚假繁荣罢了。
一旦老百姓的储蓄被耗光,经济的增长也就到了尽头。
所以我们看到,尽管居民部门牺牲自己保全大局,杠杆率翻三倍以上,也仅仅只能托住GDP增速不断崖式下降。
而且这套饮鸩止渴的玩法到了今天,年轻人都买不起房了,不管他想不想,终究是要变成废招了。
再用,效果不大,伤害性极强。
然后,今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外贸,看加工贸易,依旧非常重要,依旧是经济的基本盘。
这个时候,可不敢让外贸崩盘啊。
2. 弱势地位,唯我通胀
加工国,生来就是被卡脖子的。
众所周知,中国的腾飞其实是全球产业转移、全球化分工的浪潮之下的产物。
利用毛主席时代“超生”的、但是90年代已经长大的巨量的年轻人,利用这个人口红利,承接了日韩等经济体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用环境和人力压榨的代价,为全球输送了巨量的廉价商品。
其实从这里也能明白,90年代后的腾飞,是60、70、80年代的痛苦打下的基础。
都是前人负重而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解放后,得益于生活条件的改善,有的吃,娃儿的夭折率也大幅下降,50年代到70年代,出现了人口出生的大潮。
能生的,两年一个也顶天了,10年也就是5个娃。
等娃一到10来岁,饭量可不比成年人小,但是却还不能成为壮劳力。
所以等到六几年以后到八几年初,一对夫妻至少5个娃以上,那就是7张嘴以上吃饭啊,能不穷吗?
这个人口抚养比,温饱问题能不成为问题吗?
所以当时的生活条件还是过得去的,而现在,对于一般工薪阶层而言,先不管教育,你生三个娃估计都养不活。
如果谁要批判那个年代,或许还是要带点理性和思考比较好,尽信书,不如无书。
回到承接的产业转移上,人家要转移出来的肯定都是非核心的东西,转移给你,无非是资本的利润驱动罢了,无非是要降低生产成本。
所以这种发展的定位,就注定是低级的,非核心的。
另一个角度看,按当时中国的人力素质、知识水平,即使人家把核心产业转移过来,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招不到做事的人。
本来合理的方式,应该是在加工贸易中挣到钱后,把这些钱进行投资,买设备、培训人才,进行产业升级。
但是,在贸易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政策指引下的情况却是,这些钱拿来了买美债,成了实际上的资本输出国。
没有了资本,产业升级自然就是瘦骨嶙峋了。
也就导致到了今天,在全球产业的分工链中,我们仍然是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就像苹果链上的欧菲光一样。
于是乎,也就没有了向下游的这些欧美市场转嫁成本的能力,反倒天天被卡脖子。
假如主要原材料掌握在我们手里,原料、生产制造一体化,还是能够保住利润的。
但是可悲的是,工业文明中的主要原材料,都是人家控制的,定价权也在人家手里。
截至2019年,我国原油进口依赖度为70.8%;铁矿石进口依赖度为80.4%;铜进口依赖度为70.0%。(引自兴业证券)
原材料的涨价,是沙特,是澳大利亚,是资源国们的利润和狂欢,但却是加工国的通胀。
材料涨价抬升了生产的成本,然而下游却不会接受加工国的涨价。
最后,只有加工国用自己的利润补贴欧美消费国,给欧美输出通缩,自己默默承受着通胀。
看着美帝这CPI的走势,加工国只能长叹:天下通胀,唯吾病矣。
02
从历年高层对通胀表态来看此次通胀
2006年至2008年的通胀,起因是全球性的上升周期带来的大宗涨价。
2007年11月政治局和央行发声要稳定通胀预期、将控通胀作为政策首要任务,货币政策持续收紧。
但是最终,还是金融危机把这轮通胀给干下去了。
2010年至2011年的通胀,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以一己之力拯救全球的成果。
2010 年高层和央行主要通过偏紧的货币政策来管理稳定通胀预期, 但 CPI、PPI 居高不下。
2011年高层再次将稳定价格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更加注重从中微观进行调控,例如明确提出落实“米袋子” 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市场调控预案,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由于这次通胀的总需求端来自于中国,自然高层表态之后,通胀也就得到了控制。
这张图,则是供给侧改革,涨价去库存,修复相关领域国企资产负债表和相关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成果,属于政策引导下的通胀。
所以,即使2016年至2017年大宗商品价格和 PPI 出现了明显上涨,但是无论政治局层面还是央行层面均未对通胀表示出特殊的关切。
而去年年末以来的这一轮通胀,则是国际大宗商品涨价的结果。
去年疫情期间,全球央妈们释放了超越08年金融危机时的天量流动性。
同时,疫情导致了智利等原料产区的生产或者产品运输出现问题,造成了供给的冲击。
而欧美各国尤其是美国,选择的流动性投放路径——给民众发钱,则造就了消费的实质性恢复,需求端大振。
于是这种供需的错配,再加上天量流动性带来的,投机也好投资也好的金融力量,大宗商品出现了牛市行情,伦铜甚至创下了历史新高。
也即是说,这轮的通胀,和06到08年的比较类似,是外因引发的输入型通胀。
那么,作为生产国,实际上咱们就只有认命的份儿了,没法像2010年至2011年那次,高层表态就能压制住。
也是在这个背景下,近期高层在诸多场合都表示了对于通胀问题的密切关注。
4月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第五十次会议上,刘副总理表示“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鹤总可是老大在经济领域最信得过的人,这一表态无疑印证了问题的严峻性和高层的重视程度。
所以说,那些乘火打劫的钢铁冶炼厂们,估计得收敛收敛了。
咱们现在也只能是通过委屈这些进口矿石的初级冶炼加工商,来保住加工贸易企业们的生存了。
要是粗钢、板材、长材这些东西继续上天,那些加工贸易的企业也就只好关门倒闭了。
加工贸易死火,制造企业们亏损倒闭,会带来巨量的失业。
这个后果,不知道打着碳中和幌子,行涨价之实的那些哥们,能不能承担得起。
牺牲谁,保住谁,要有点政治觉悟。
炒钢铁这些加工贸易的大宗基础材料,期货也好,股票也好,小心为妙。
03
这次通胀,有解吗?
财政部称,2020年主要支出科目情况如下:
教育支出36337亿元,同比增长4.4%。
科学技术支出9009亿元,同比下降4.9%。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233亿元,同比增长3.6%。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581亿元,同比增长10.9%。(疫情影响贡献因素大)
卫生健康支出19201亿元,同比增长15.2%。(疫情影响贡献因素大)
节能环保支出6317亿元,同比下降14.1%。
城乡社区支出19917亿元,同比下降20%。
农林水支出23904亿元,同比增长4.4%。
交通运输支出12195亿元,同比增长3.2%。
债务付息支出9829亿元,同比增长16.4%。
这个利息支出...利率提高基本没啥希望了。
也就是说,别期待紧缩性政策,利率大幅提高,来扼制通胀。
所以目前这个输入型通胀的唯一解,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全球流动性。
而全球来看,印度疫情又起,全球疫情何时退散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疫情下的财政救助和货币宽松的退出仍然很难。
全球化的分工转移带来的海外产业空心化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其内部的分工分配的失衡。
大部分居民部门,尤其是社会阶层的中下层在这个过程中收入增速放缓。
居民部门的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的结果就是收入增长的放缓,所以需要其债务杠杆增加(借钱)来保证他的生活。
这种贫富分化带来的储蓄失衡、过度消费、过度负债等问题,是海外这些发达国家无法根治的绝症。
他们只能大量发行国债,用财政赤字的办法补贴中低收入人群,来保证社会底层的生活,而不敢对富人进行财富再分配。
所以货币一旦紧缩,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他们的底层,都会受不了,债务都很难维持下去。
因此,2020年释放的历史巅峰级别的流动性,背后隐含着的疯狂的政府债务增加和历史级别的贫富分化加速,注定了这次流动性退出的难度。
恐怕,这次输入型通胀,要忍受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了。
类似像海象新材这种,两头在外的、没有非常好的供给格局、制造壁垒不深的加工贸易链里的公司,大家还是尽量规避吧。
Recommend
-
37
爸爸带孩子玩游戏,举高高抛高高,妈妈看到后都懵了,感觉快要炸了…REALLY???
-
38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只能在一旁看着屠夫们打一场关于我们自己的战争
-
75
很高兴再次来到中国。大家共聚在新世代厕所博览会,堪称恰逢其时。几十年来,中国在提高数亿人民的健康和卫生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展厕所革命,体现了中国加快安全卫生建设的决心。中国正面临推广创新的分散式卫生产品、惠及全球亿万民众的契机。虽然在座...
-
49
董明珠举起“价格屠刀” 空调行业要变天了?
-
18
特斯拉的屠刀真实落下 - 人们总是乐于欣赏新力量屠戮旧势力,这次特斯拉在咱家门口现场直播。已经在北美演了一两年的大片“屠夫特斯拉”,终于来到中国这片大银幕隆重上映。 今 6月,特斯拉 Model 3 在中国大陆卖出了恐怖的1.49万辆,在5...
-
10
本文来源于:科技新知(ID:kejixinzhi),作者:张钊,编辑:潮生 2019年2月,百度启动了一轮以迎战字节...
-
13
特斯拉已经杀到面前,该怎么办?正在考验着每个新能源汽车企业。
-
13
网恋“高富帅”,被骗 113 万!“屠刀”下的虚拟货币骗局如何套路你?“聊天中,他语言温柔礼貌,给人一种既是成功人士又是暖男的印象”。__“他的微信朋友圈显示有房有车,生活富裕,很像是一位成功人士”。什么是甜甜的恋爱?是一眼惊鸿,怦然心动?是...
-
5
[22-cv-1889]GBC新代理品牌佳能Canon发案!大牌开始举起维权旗帜,预计有大批卖家中招!-跨境头条-AMZ123亚马逊导航-跨境电商出海门户 [22-cv-1889]GBC...
-
7
特斯拉挥出七伤拳,“屠刀”砍向蔚小理 2023-01-09 09:37:28...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