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赚钱的门路,匪夷所思的赚钱模式
source link: http://1230.la/160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赚钱的门路,匪夷所思的赚钱模式
这两年经常听人说钱越来越难赚…
传统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很多人都迷茫,人一迷茫就和溺水的人一样,都会去找那一根稻草,毫无疑问互联网就成了救命的稻草。
于是网络被捧热了,大大小小的创业项目都是围绕网络的开展,于是很多有远见的人高呼,你们都去做网络了,谁去搞实体,最终是要崩盘的。
其实没人搞实体,大家都玩虚的,这个观点有点杞人忧天了。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实体行业正出于变化之中,在你感觉生意不好做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在扩大规模。
这一切还要从消费升级以及产业优化说起。
首先是规模有限,夫妻两开门店,无论是进货或采购原材料,其成本都相应较高,连锁店的采购则具有规模效应,因此从采购这一环节来说已经具有优势。
然后是标准化,从消费体验来说,连锁店具有更专业化的管理,服务环境各方面都略高于一般的门店。
规模上来说,夫妻店一般规模较小,服务人次有限,因此单个人所带来的收益就较少。
我们再看看最具代表性的超市,诺大个购物区,经营面积和导购人员平均下来,效益远高于夫妻店。
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我一般除非价格原因,否则也是倾向于更具标准化的连锁店。
随着这轮消费升级,带来的则是一次洗牌,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而这也更应了这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当然大家会迷惑,人之道 损不足以奉有余,这句话难道不是古时候就有的吗,怎么今天才开始起作用。
其实这是一个量的原因,以前一个人牛逼,他只能在地区小范围内厉害,一个人有钱,他也是比穷人多那么一点钱,100个穷人的钱加起来肯定超过一个地主。
但今天不一样,马云、王健林、巴菲特的钱能超过普通人几百万上千万人的全部身家。
这和我们常说的“互联网是赢家通吃”这句话是一个道理。
并非是“人之道 损不足以奉有余”这句话的问题,以前只是小区域的马太效应,而现在交通发达,信息流畅,则加速了这种效应,变成全国甚至全球的一种马太效应。
传统行业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地域限制,但网络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赢家通吃才能成为互联网行业的一个重要的属性。
再说说这轮升级产生的一些结果。
高传统生意的积累不少钱,突然变天了,就急着想找更好地渠道和方法,互联网就成为追逐的热点,各类创业项目和新的概念不断地颠覆着人的认知。
我在《定价策略,一克拉钻石价格》这篇文章里说过免费的模式的合理性以及本身具有的颠覆效果,但现在还衍生出一种令人发指的贴钱模式。
你用了我的东西,我还要给你钱… …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做不出来的。
以后赚钱的门路会更多,各种奇怪的模式都会颠覆你的思想,通过互联网进行无限放大。
微信让传销变得更疯狂
通过拉到人头盈利的都有传销嫌疑,法律规定超过3级的都是传销,但太多的分销商城超过3级,而且整天又是人民大会堂开会,又是带会员出国旅游,某会员又在1年之内身家千万…
这些都见怪不怪了,但正是这样的骗局,让数以百万级的人痴狂。
原因就是信息传播越来越容易,让大量易感人群染上了这股病态的赚钱风。
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要逐步的放开,因为国内企业普遍条件赶不上国外,所以需要贸易保护。
A股为什么要实行10%的涨跌幅限制,因为资本市场不健全,为了防止暴涨暴跌。
但互联网这股风一夜之间吹遍全国,好多人来不及适应,一些素质和意志较差的人难免就被忽悠了。
匪夷所思的虚拟苹果树
这个世界太荒诞了,我家附近是种苹果的,又大又甜的那种。
可惜现在一些农民不种地,玩起了互联网,用真实的人民币买虚拟苹果树。
买了虚拟苹果树,每天在网上浇水、施肥,等虚拟的苹果树结果后,这个积分就可以兑换成钱。
刚开始一棵树10块钱,很多人抱着玩玩的心态。
到现在不少人充几万块钱买虚拟的苹果树,每天在网上浇水、施肥….
匪夷所思的积分
用现金买积分,然后用积分购物,60天后这个积分又会返给你,然后你又可以用这个积分买东西,买完后又返给你。
例如我花100万买了一栋楼,60天后返给我100万的积分,我又能用积分买100万的车…60天后100万又到了手里,等于说100万可以无限制的花…
当然这个骗术不是我形容的这么简单
这是一个把传销、资金盘、互助盘、庞氏骗局结合起来的一个制度。
归根结底,后面的人是要给前面的人买单的。
他们为了规避法律对传销的制裁,采用了隔代提成的方法…
虚拟币
这又是一个真钱换假钱的案例。
很多人错过了比特币的行情,开始沉迷于其他虚拟币。
花1万块,买服务器里面的几个数字,完后幻想这个数字能升值,最后把数字换成钱…
这个世界太疯狂了,为虚拟币做信用背书的就是比特币,每个新出的虚拟币都把自己当成未来的比特币。
这是虚拟币的几个特征:
1:去中心化;2:无中央服务器;3:开源;4:第三方交易平台交易;5:定量发行;6:无分配入金者本金的奖励制度
看看市面上的虚拟币哪个符合上面的6条定律?
十之八九都是骗子!
严格来说我们用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在虚拟货币里,除了比特币外,其他币种承认的人有多少?
卖卖虚拟货币的人自己都没把这当成钱,却又在疯狂买入。
一切的都是投机,背后是对一夜暴富的渴望…
P2P借贷
我不清楚一个行业的盈利水平到底有多高,但是在前两年P2P借贷平台的利率居然能高到20%,平台还要赚钱,折算下来企业的资金成本堪比高利贷,什么企业能够这么赚钱?
我只知道一个又一个平台跑路。
跑路的这些企业当初请了大量的名人,甚至ZF官员做信用背书…
上面的现金换积分,然后用积分购物,以及种虚拟苹果树,我都没有点名。
原因很简单,他们没得罪我。
更深的原因一个传销的真事,这是一个大学女生在微信给我说的她家的事情。
整个区几十万都在搞传销,而且确实有人发展了足够多下线,然后领了数千万。
而这则成了导火索,让更多的人趋之若鹜,家家都在搞这个,每个人入伙费6万多。
妹子为了说服家人,菜刀都用上了,依然无济于事…
还有一个兄弟的妈妈沉迷3M,投钱的时候拉都拉不住。
在敢阻挡,就有断绝母子关系的可能。
这位兄弟妥协了,3M也崩盘了,钱没了…
和我以前说的一样,这里面只有少数是真傻,大多数人都是聪明人。
例如搞资金盘的。
我说:这么高的利息,肯定是骗人的。
他说:这个平台刚开始,应该最少能撑半年。
我说:大家都是你这种心态,最后撑多久还不一定,再者说,这就是骗人的啊
他说:没事,快崩盘的时候我提前撤。
无论是资金盘还是虚拟币,大家最终都遵循博弈论里面的博傻理论。
那么你感觉别人傻吗?
无极领域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QQ/微信:83691843
转载请保留出处:无极领域 » 赚钱的门路,匪夷所思的赚钱模式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