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登对富人加税,会终结美股牛市吗?
source link: https://www.gelonghui.com/p/46220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拜登对富人加税,会终结美股牛市吗?
原创 3小时前
8,276要走的路还很远
昨晚,美股再一次给拜登加税这头灰犀牛撞了一下腰,三大股指盘中集体快速跳水,最终收跌近1%。
美股的跌幅看似不大,但弥漫在整个华尔街上空的担忧情绪越积越浓厚,并蔓延到了其他资产价格。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亦从盘中高点跌至1.54%,30年期美债收益率也创下了3月以来最低点。
加密货币更是跌幅惨淡,比特币应声暴跌,甚至跌破了上周暴跌的低点,比特币跌破49000美元关口,今日跌幅超12%,数据显示又爆仓了几百亿元。
虽然国内的港A股市一片飘红风景独好,固然令人欣慰。但美国作为全球金融资产的重心,我们再如何谨慎留意美国当下的新形势都不为过。
在当初特朗普与拜登竞选的时候,特朗普直接表示过,如果拜登入主白宫,将会为美国带来“历史上最大(幅度)增税”,今天看来特朗普没有瞎说。不过,他也明确表示,“到时你们将会看到一场你们从未见过的大萧条,你们不得不回到1929年,没有比那更糟糕的了。”
特朗普的预言会成为现实吗?
美国史上最大的征税
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大规模加税都是拜登竞选时就明确许下的承诺,且不论将来能否落地,他确实是在向之前吹过的牛“交作业”。
给富人加税只是计划中的一部分,结合上月来陆续公布的信息,拜登政府的加税方案大概有几个方面:
1、把联邦企业所得税从21%提高到28%;
2、向年收入超过20亿美元的公司征收15%的最低税率;
3、年收入超40万美元富人所得税率恢复到39.6%,并取消20%的税前抵扣,并且设置抵扣上限为不超过28%,叠加上现有的投资收入附加税,这意味着税率可能高达43.4%,高税州的资本利得税率甚至可能会超过50%;
4、提高跨国公司最低税率,全球账面营收超100万美元的企业最低税率提高至15%,美国海外分公司税率由10.5%提高到21%;
5、增加富人的资本利得税。比如如果在持有加密货币一年以上之后出售的,将要面临资本利得税的风险;
6、高收入人群社保按照12.4%征收。
如果上面的计划都能实现个大概,那将会是1942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联邦加税措施。
这些加税的用途,自然是为了填补一小部分包括自己上任以来签署的数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及特朗普时代留下的各种坑,尽量挽救一下美国目前放飞得快控制不住的财政赤字。
拜登上任以来通过的1.9万亿美元疫情纾困刺激方案和2.25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和就业支持计划,加上国会去年通过的2万亿与8800亿美元两笔特别预算,美国放的水早就超过5万亿,相当于动用美国GDP超25%来刺激经济。
目前,美国联邦债务余额已差不达到了30万亿美元,超过其GDP的130%。
可以说,美国当期的经济景气实际上更多是靠不断放出来的天量流动性支撑,除数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还包括通过通过直接发钱的方式刺激需求端提振,然后这种猛药导致的后果是财政赤字的急速攀升。
但即使是这样,美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依然问题重重。
在美国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向企业和富人征税,其实不是特朗普所说的1929年时大萧条(第31任总统胡佛时代),而是大萧条发生后新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上任推行“新政”对付大萧条开始的。所以特朗普是模棱两可夹带私货了。
事实上,特朗普相比拜登反而更像大手大脚的胡佛总统。
当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临危受任,面对前任总统胡佛留下债台高筑的局面不得已做出的高额征税。其在任期的联邦企业最高税率从63%提高至94%,并在此后维持了很长时间。
对于罗斯福新政效果我们很难给出一个公允的评价,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的财政赤字问题,但也引起当时的工商界强烈反对和对抗。最终在实际执行中,对富人征税的效果并没有太明显的结果。
同时罗斯福新政也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资本主义宣告告别自由放任政策的时代,迎来了有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凯恩斯主义时代。
向富人加税真的有效吗?
在去年魔幻的2020年,或者直到如今,美国在严峻的疫情冲击下靠发钱度日,但美国的资本市场却异常繁荣,导致美国最顶尖的那1%的富豪财富不减反增,整体增加超过1万亿美元的财富。
比如,世界首富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财富猛增近80%,特斯拉马斯克的财富增加超7倍等等。
所以,拜登向富人征税的动机可以说很大。
按照拜登加税方案的测算,如果上述加税政策能有效落地,那么合计就能为美国财政带来2.1万亿美元的收入,基本能覆盖所推行的2.25万亿基建计划用度了。
但算盘打得响,不代表就能收得来钱。
历届美国总统的经验教训证明,在资本主义国家,向掌控了话语权的资本家加税简直就是与虎谋皮,不仅难度大,搞不好甚至真的还有生命危险。
虽然在日益激化的贫富两极矛盾形势下,对于富人征税深得美国普通民众的赞同,但拜登下周公布的这项提案想要获得通过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首先,目前的加税政策在美国内部争议很大。作为死对头,民主党的拜登政府任何形式的加税都不大可能得到共和党的支持,尤其是民主党现在的加税政策明显与此次特朗普政府的方向相反,赞同拜登那无疑等于自己打脸。
且不说最终通过法案的流程会拉很长,目前参议院内两党格局为50比50,如果当中有民主党议员倒戈,那最终加税方案就悬了。此前听说有三位议员就表态除非取消目前1万美元的个税减免上限,否则不会支持任何税改方案。
而从加税是给补贴基建计划开支的目的看,这在源头上也都还具有很多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加税方案能完全落地就值得怀疑了。
另一方面,即使通过了征税方案,最终效果可能也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好。
在美国,对高收入群体征税从来都是非常困难,因为这些富豪的身边都有一群无比专业的会计师,可以帮他们通过各种法律漏洞为规避大部分的税收。
开公司的在国内可以增加成本开支来抵扣、或者调节收入结构寻求更低的税率,甚至把注册地转移到海外的避税天堂。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在近期试图拉拢G20国家制定全球一致最低税率来专门打击美国企业通过避税天堂转移利润做法,以留住税源的原因。
但美国富人的会计师还有大把方式逃税。
巴菲特曾经有一篇文章《停止宠爱超级富豪》中深刻反映出了美国在税收上“不平等”,虽然他每年赚的钱数以亿计,但通过合理的规避,他本人的实际税率仅有他公司雇员约一半,甚至连他办公室的清洁工都比他高。
在避税这方面,特朗普堪称其中的王者:
特朗普家族旗下大部分的开销用度都走公司账,以及豪宅、飞机、度假庄园等原本属于私人用度的奢侈资产,全都挂在公司的账上。
所以特朗普提供给税务局的资料旗下大部分资产是亏损的,这些亏损至少帮他免除了6亿美元的税额。
虽然特朗普在任期时的个人财富高达40亿美元,但其在2016年之前的15年里,有10年时间没有向税务局交过一分钱,上台几年接受更严监督也才缴纳了750美元的个税。
更夸张的,因为旗下资产的“亏损”,特朗普2010年还拿到了7290万美元的退税补贴,把几年交的税都拿回来了,还赚了一大笔利息。
所以可以看到美国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债务越来越高,富人和高收入人群的税收越来越低。
所以现在拜登政府真要向企业和富人征税,究竟能收上来多少收入,真不好说。
事实上,加税最终受最大影响的不会是富人阶级,也不是光脚的底层阶级,而是针对年收入40万美元以上部分中小企业和中产家庭。
美国的中产阶级的实际负担其实已经很重,每月的养老、个税、医保、教育、交通等各种昂贵开支让他们几乎没办法存钱,这也是为何美国属于超前消费型国家,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想存钱。
可以看到,在天量放水的大背景下,中产阶级的收入增速还不如放水速度,物价持续上升购买力下降,如今再加大幅税,那情况必然是更加糟糕。
目前拜登能做的首先除了继续现金发钱保持消费需求,然后继续放水刺激经济与就业之外其实也没多大手段了,毕竟目前这个烂摊子窟窿,实在太大。
其实拜登很可能也是知道现有体制下向富人加税实际是很难有成效,但起码首先要先把样子做出来,多少会有点成绩。
至于后面是否需要加码其他政策让这个加税政策落地,那是走着瞧了。
美股的繁荣还能持续吗?
这是一个很容易打脸的问题,但很有必要分析一下。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次拜登的加税方案一出来,美股就开始出现集体下跌,尤其这些年涨幅最大的科技股跌最明显。
说明市场对资本利得税可能翻倍的政策反应很大的,虽然依然还有较大不确定性。
如果没错的话,目前美国的资本利得税在0-20%左右,如果利得税大增的话,那冲击确实会很大。
美股当下这一批在这几年疯长的科技股,是拉升美股持续走强的最大推力,它们不但是无数美国富人群体的心头爱,也是很多顶级基金的压舱石,并且也是美国无数有加杠杆的散户的一致选择,所以谁都不想这些科技跌。
但现在美股的繁荣底层逻辑更多的是天量的放水导致的资产泡沫,而非经济面强劲企业利润增长带来的估值提升(当前美国经济数据强势是疫后修复还不能算长期趋势),如今市场对美国收紧流动性的预期有所抬升,这些资产泡沫的未来增量靠什么去支撑?
在前阵子,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持续攀升几度吓坏市场,美股几大指数尤其纳斯达克指数的波动明显加大,多少说明市场的乐观情绪根基是有松动了。
如果美国资本利得税真大幅增加,在后续没有确定上行空间的疑虑下,这些科技股的持有者会不会因为有人抢跑而形成连锁反应?
结语
所谓天道好轮回,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当年的柯立芝和胡佛时代,他们先后通过采用大量的减税和量化宽松来刺激美国经济走向空前异常繁荣,最热泡沫破裂导致是1929年的历史大萧条。然后罗斯福出来收拾残局,通过举债搞基建和向富人阶层加税来试图重振经济,搞得实际内部矛盾激化。
要不是其任内发生的二战带来的需求刺激让美国经济重新繁荣,很难想象罗斯福的新政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如今次贷危机以来,奥巴马和特朗普的采取的路径手法与当年的柯立芝和胡佛两人也大体类似,也是急速积累了空前的债务和资产泡沫,然后也是拜登在走着罗斯福同样的套路,虽然目前美国整体还看上去依然安好,但当下的积累风险性确实已不容小看。
虽然从更长远的视角看,美国的基建计划如果有效推行,那必然会对美国的实体经济带来振兴,但毕竟想要见效还很远。
在次之前,美股会不会有一波释放风险的大下杀呢?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