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职场中年危机,可能只是你放水太多又不接受现实而已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blog.csdn.net/foruok/article/details/7884918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职场中年危机,可能只是你放水太多又不接受现实而已

foruok 2017-12-20 08:40:30 1428

前几天和一位朋友见面,他送我一个保温效果贼好的钢化杯。回家后被我媳妇取笑,她说,“你这朋友故意的吧,上次送你盒枸杞,这次又给你来个保温杯!”

我一愣,旋即明白:保温杯泡枸杞,中年男人标配!

一缕淡淡的怅惘炊烟般袅袅升起,短暂的迷离之后,脑海里浮现出最近曾经热传的信息:

  • 华为清退 34 岁员工
  • 37 岁是 HR 心照不宣的年龄线
  • 中兴 42 岁的研发主管……

社会舆论似乎一直在强化中年危机,似乎到了 40 岁,我们就真的只有被辞退的份了。

果真如此吗?

No ! No ! No !

不!绝不!

只要年轻时不给自己放水,持续在以下三方面投资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平滑度过中年危机的机会!

一个人在职场上的成就,取决于三个因素:

能力是基础。没有能力,一定走不远。有了能力,你才有选择的资本,才可能在重要的位置上做出成绩,才可能进入时代的趋势中去搏击风浪。

在个人能力中,有四种能力,是核心:

  • 快速解决问题

我们展开来聊聊吧。

1.1 情绪管理

有的人一遇到挫折,就陷入沮丧、消沉,精神萎靡,难以自拔;

有的人一有小成绩便沾沾自喜、狂妄自大,眼中再无他人;

有的人一言不合就怒气勃发,吹胡子瞪眼睛,撇开正事不谈,定要先论个曲直;

有的人一受冷落便觉别人看不起自己,进而灰心丧气、自怨自艾、自我否定;

有的人被上司批评一句,就揣测上司要边缘化自己,惶惶不可终日……

我们整天都在各种情绪中打转转,时不时要做一做情绪的奴隶。而一旦我们成了情绪的奴隶,就会失去客观判断,在一时冲动之中做出没有价值甚至损害已有价值的选择。

所以,稻盛和夫在《干法》中说——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拂拭心中感性的烦恼,抬头挺胸向前看,朝着新的方向,采取新的行动。这种态度对于我们的人生非常重要。

而要想摆脱感性的烦恼,阿尔伯特·埃利斯的诱因 ABC 理论可以帮助我们。

A 代表我们日常遇见的具体的人或事(诱发性事件),这些人或事能刺激到我们。

诱发性事件有两种类型:

  • 第一类是重大危机,如洪水、地震、饥荒、疾病等。我们知道这类事情是真的,我们倾向于临危不惧,并且常常在遭受重创后奇迹般的重建自己的生活。
  • 第二类事件很多,比如日常的烦心事、无可奈何的感觉、担心、麻烦、决定和难相处的人,每一个能量都不大,但常常让我们六神无主,叠加起来效果致命。

C 代表两件事:在 A 处发生的具体情形里,你的感觉和你的行为。比如你要赶着参加一个重要会议,路上遇到堵车,随着你迟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你真的开始焦虑、烦躁和恼火(你在 C 处的感觉)时,你也许会从箱子里杀进杀出,在车流中随意变道,鸣笛、骂其他司机……(你在 C 处的行为)

B 代表思考,你对具体的人或事的思考方式和解释,决定了你在 C 处做出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阿尔伯特·埃利斯认为:“要想不受制于人和事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在 A 处发生的事是否真实不重要,你在 B 处的所思所想才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在 C 处的感觉和行动。”

简单讲,你对外界刺激的解释,决定了你将出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所以,我们应该针对 B 做练习:

练习的思路是简单的:找出那些常常让你情绪失控行为失当的诱发性事件,重新解释它们,寻找恰当的感受和行为。但这做起来却真的是蛮难的,需要不断的练习、练习、再练习。

在《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一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6月第1版),第 18 ~ 23 页有具体的练习方法,请参考它们来认真修炼。

管得住自己的情绪,才能做得好自己的事情。长路漫漫,即刻启程吧。

1.2 自主学习

很多人走上工作岗位后,上班时等待老板分派任务,被动按着别人的指示干活,下班后,看电视、打游戏、逛街、聚会玩乐,学习这件事被搁置起来,似乎学生生涯结束了学习也就结束了。

但实际上,走出校园,学习才真正开始

以软件开发工程师来讲,你每天都会面临各种新技术、新需求、新问题、新 Bug ,如果你不能自主学习,一定会被快速淘汰。

在工作之后,我们一定要培养起自主学习能力。

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有几点非常重要:

  • 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
  • 发现自己是怎么学习的

(1)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

积极主动是一切的前提,唯有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遇到问题,你才会自发去发掘、发现、分析,才可能主动学习。

什么是真正的积极主动,参见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2)发现自己是怎么学习的

彼得·德鲁克在 2006 年 6 月号《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文章《自我管理》中提出了“读者型”和“听者型”之说,读者型的人偏好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听者型的人偏好通过听来获取信息。

比如习惯通过日报、周报、月报等来了解下属工作状态的领导,往往是读者型的,习惯通过日会、周会、月会、项目进度会议等各种会议来了解下属工作状态的领导,往往是听者型的。

知道自己获取信息的方式,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学习。

比如我就是读者型,习惯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自我感觉效率较高,而听别人讲东西,往往是听完就忘,必须在听的过程中记录要点,事后才能回想起来。

学习有很多方式,最关键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

有的人通过读书来学习,有的人通过写作来学习,有的人听音频,有的人看视频,有的人喜欢和别人讨论,有的人喜欢独自思考,有的人先看书再练习,有的人先练习遇到疑惑才看书……

你可以尝试多种方式,慢慢调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套件”。比如我,现在学习一种新技术,遵循“看书-练习-看书-写文章-练习”这样的模式。尤其是写技术文章,对我帮助非常大,我常常是一边练习一边记录关键点,练完就再结合笔记查阅资料总结成技术文章分享出去。我技术博客上的 80 % 以上的技术文章,都是这样写出来。

(3)联机学习

我们光自己独自学习往往是不够的,还要学会联机学习。

联机学习分三个层面:

通过榜样来联机学习,就是在你团队里找一个比你技术能力、工作能力强的人,研究他、分析他,找出他的学习方法、习惯、知识体系,从中萃取适合你自己的,改善你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以他为标杆,让自己有个赶超的目标,这样学起来也更有动力。

教练,就是那个比你成功得多,可以给你指导、给你反馈的人。找到这样一个人,往往他的一句话,就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但是,要想找到教练,你脑子里一定要有根弦:你可以为教练做点什么有用的事情。

所谓专家网络,就是一群专家组成的网络,比如你拥有一个由微信公众号营销专家、新媒体文案专家、增长黑客、前端大牛、图书策划、支付系统架构师、分布式架构师、产品经理、 Node.js 源码贡献者、敏捷教练等组成的专家网络,你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从特定的专家那里获得中肯、专业的建议。当然,你自己也一定要有必然所需要的非常专业的知识或能力。

1.3 快速解决问题

一定要牢记,在职场上,所有的实践,都应该以结果为导向。结果达成,组织才会关注你在过程中付出了什么;没有结果,付出再多努力都是白费。

所以,我们前面讨论的情绪管理、自主学习,其目的,都是为了打造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定义问题。

明确定义问题,往往是最难的。很多的问题,只要你搞明白“问题是什么”,答案就会自动浮现——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当中。

而我们大多数职场人士,是一个组织当中的一员,是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很少有机会去琢磨“问题是什么”,多数时候都在被动完成“别人交代下来的任务”,至于任务到底是用于解决什么问题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往往不甚了了。日复一日,长此以往,渐渐就变得不会分析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只知道等、靠、要,失去了离开一个组织的能力,失去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所以,哪怕我们在工作中只是一个小角色,也要去思考你在解决什么问题,你做的事情有何意义。我们要抓住一切机会,去磨练自己定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惟其如此,你才可能成为一个具备“即战力”的人,而你具备了“即战力”,哪怕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对陌生的问题,也可以快速抓取到关键点,打开局面。

在明确问题时,可以问自己下列 4 个关键问题:

  • 这个问题是什么
  • 问题怎样才算是解决
  • 问题是谁的
  • 问题由谁负责解决

关于解决问题,有很多的框架可以学习,比如:

  • 麦肯锡解决问题七步法
  • SWOT矩阵
  • 六顶思考帽

熟练运用这些框架,可以大大提升你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1.4 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指的是,你觉得什么是重要的、你要什么、你不要什么、你如何做决策。

一个人的行为价值观,是其最根本的能力。价值观决定了你在哪个方向做、以什么原则去做。没有价值观,你就会像浮萍一样,东飘西荡,很难做出有长远意义的选择,很难持续去学习,很难形成有效的解决问题能力,也很难积累能被社会感知的资源。

热衷技术的职场人士,觉得技术成就更重要、自己解决问题更重要,他希望自己在某个方面具有顶端优势,他会一直做一直做,不断复盘,不断精进,直到成为专家。

希望做管理者的技术从业者,认为领导别人很重要,职场权力和位置很重要,他往往在做上三五年后就会转移重点,放弃在技术上的深入积累,转而寻求管理职位的机会。

这两种不同的选择就是由不同的价值观决定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慢慢搞清楚这些根本性的问题:

  • 我想要什么
  • 哪些人事物对我是最重要的
  •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旦你搞明白这些,就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就能明确你在工作、家庭、社会、自我等几方面的目标,就可以构建起多元中心的生活。一旦你拥有了多元中心的生活,就不会因为某个目标的崩塌而导致整个人崩溃。

价值观导向清晰,目标明确,可以指引你积极主动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自主学习,快速构建起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你顺利渡过人生中的各种危机!

保持精力旺盛,才能不断精进,持续增加自身收入。

精力就是生命!

来,想想看,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获得更多精力?

记下这些措施,严格执行!

3. 影响力

我们这里的影响力是指有多少人知道你、认可你

影响力是你度过危机的强力保障。

职场人的影响力构建可以沿着组织、圈子、行业、跨界的路径来演进:

  1. 先成为所在组织内有影响力的人
  2. 再成为某个同属性圈子(比如同城同业社区)内有影响力的人
  3. 接着成为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人
  4. 最后,把影响力迁移到其他领域

达到第 1 步,你就有可能实现工作层面的自由(由你来选择工作机会,而不是被迫去找工作,这就是工作自由)。因为你的同事们都知道你有两把刷子,你的客户,你们公司的竞争对象,慢慢也都会知道,顺其自然地,各种工作机会就会到来。

如果你能达到第 2 步,那你就用了较大的选择权,工作自由必然实现。

到了第 3 步,你就走出了公司、城市,进入行业内,为更多人所知,自然而然,更多的可能性也会在你面前渐次铺开。

第 4 步嘛,你可以随心所欲不逾矩啦。

那么,怎样建立影响力呢?

我们从组织内和组织外两个层面来讨论。

3.1 组织内的影响力构建

要在组织内构建影响力,牢记四个要点:

简要说一下。

(1)如何变得专业

关于如何变得专业,请参考《刻意练习》一书。

如果你是开发者,请参考我的 GitChat 达人课——程序员跨越式成长指南

(2)做出成绩

所谓做出成绩,不是你觉得如何如何,而是:

  1. 获得相关干系人肯定

比如你交付一个类似 12306 的订票网站,不是你部署完毕上线了就算做出成绩了,而是必须平稳运行一段时间,并且扛得住春运购票高峰期间的超大并发访问,获得了铁路相关部门和乘客们的肯定,这才算做出成绩。

你做出了成绩,就会被别人看到,你就会因此而获得影响力。

(3)分享

所谓分享,就是主动把你学到的知识、技能、经验,传递给别人,帮助别人。

分享可以让别人知道你,认可你,帮你建立影响力。

很多人会担心,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经验,都教了别人,自己最终会失去相对竞争力。

个人经验,这点担心纯属多余!因为两点:

  1. 要分享,首先你要梳理、整合、系统化自己的知识、经验,这个过程会让你打通知识之间的关联,给你带来更多收获,让你能力再次提升。
  2. 在分享过程和之后,别人会给你反馈,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给你提供意见,让你看到你之前看不到的东西,反过来促进你进一步研究,你的水平会因此再次精进。

(4)付出

这里的付出,是指:你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别人身上,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们

有不少小伙伴,对待向自己请教的同事,或者遮遮掩掩,或者冷若冰霜,或者冷嘲热讽,生怕别人耽搁了自己的事情,不愿意花费一点精力在别人身上。

这会严重损害自己的影响力。因为影响力的构建过程,是服务和互动的过程。你以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了别人,别人才会认可你。

3.2 组织外的影响力

要想在组织外建立影响力,除了构建组织内影响力所必须的 4 点之外,你还得找到放大你个人影响力的方式。常见的方式有这些:

  • 资源与关系的置换
  • 同业社群交流
  • 专业社区分享
  • 自媒体品牌
  • 出版相关图书
  • 举办公开课

所有这些放大个人影响力的渠道和方式,其做法都有迹可循——挖掘行业大咖的个人发展史或者阅读行业名人的传记。但关键是,你会不会一门心思做下去!

4. 一句话总结

千言万语其实可以汇作一句话:在年轻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学习方式,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涵养精力,持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找机会建立个人影响力,就可以坦然面对所谓的职场中年危机,甚至转危为机。

5. 书单推荐

本文提到了几本书,列出来,供有心的小伙伴购买阅读:

  •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阿尔伯特·埃利斯)
  • 《干法》(稻盛和夫)
  •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古典)
  •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史蒂芬·柯维)
  • 《你的灯亮着吗?》(杰拉尔德・温伯格)
  • 《专业主义》(大前研一)
  • 《即战力》(大前研一)
  •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 程序员的成长课》(安晓辉)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