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比原作还香的「炒冷饭」设计,首先想到 CC 海报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ifanr.com/app/140564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比原作还香的「炒冷饭」设计,首先想到 CC 海报

放上流量巨星,再做点炫目特效,成为我们对电影海报设计的刻板印象。偏偏有一股清流,摊几件衣服,或者放几个锤子,却做出被无数影迷纳入珍藏的海报。

1-6.jpg!720

▲ 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浅坟》的 CC 海报

当海报对应的电影年份久远,当时的巨星对今天的观众而言不过是路人,如何用新海报呼吁大家重温老电影?一串问题下来,这岂不是要用冷饭炒出美味的高难度操作吗?

偏偏它做到了,从业 37 年里炒出了将近 1500 款美味佳肴,还积攒了跨年代的粉丝群体。

它就是 Criterion Collection,中文译为「标准收藏」,网友都一致亲切称呼它为 CC。

55.jpg!720

2-6.jpg!720

▲ YouTube 博主 Daisuke Beppu 为 CC 影碟打造的橱柜.

想了解最受大众欢迎的经典电影,我们可能会找来「豆瓣电影 Top250」榜单。但如果想找连业内人都认同的艺术电影榜单,CC 必定是首选。

诞生于 1984 年的 CC,是一家美国的电影制作公司,专门发行能称之为「经典」的艺术电影,并为其配套设计以海报为主的一整套视觉,让这部电影更能配上「经典」二字。

gif-3.gif3 月 23 日对于影迷来说是个好日子,因为 CC 要推出王家卫导演合集,包揽 7 部经典作品,影迷表示钱包又要瘪了。继《花样年华》、《阿飞正传》、《重庆森林》等经典之后,王家卫电影海报集合中又来了一位重量级成员。

3-3.jpg!720

▲ 王家卫导演合集和《花样年华》的 CC 海报

4-4.jpg!720

▲《阿飞正传》和《重庆森林》的 CC 海报

56.jpg!720

▲ CC 为王家卫导演合集设计的包装和小册子

喜添重量级海报的还有拍出《刺客聂隐娘》的导演侯孝贤,CC 版本的《海上花》将于 5 月 18 日发售。

5-3.jpg!720

▲《海上花》的 CC 海报

这年头,按照风格、形式、手法分析海报设计的大有人在,但遇上不走常规路线的 CC,这些常规分析变成了对它的亵渎,不如就用 CC 海报创作者说的几句话作为引子,来认识一下电影海报领域的「白月光」。

只谈「艺术」、不谈「市场」的老板

我们没有市场团队,也很少在会议中使用「市场」这个词——这一点应该归功于我的老板。

——CC 首席设计总监 Sarah Habibi

CC 是位刚好赶上时代红利的幸运儿。站在巨人肩膀上的 CC,一出生还搭上了急速上升的飞机。

这位「巨人」是 Janus 电影公司,自 1956 年成立以来,凭着一己之力将大量艺术电影引进美国。国外名导演如黑泽明、伯格曼、费里尼等人都是通过 Janus 才为美国大众所熟知,也因此培养了一大批艺术电影观众。

6-3.jpg!720

Janus 这位「巨人」,后来还真的成为 CC 真正意义上的父亲。Janus 在 1965 年被 Saul Turell 和 William Becker 收购,而他们的儿子就是 CC 现在的老板 Jonathan Turell 和 Peter Becker。

7-3.jpg!720

▲ William Becker、Peter Becker、Jonathan Turell 和 CC 的员工. 图片来自:Criterion Collection

1980 年代的美国,电影录像带出租的需求猛烈上升。CC 刚好赶上了这趟高速航班。

8-1.jpg!720

▲ 80 年代的美国录像出租店. 图片来自:YouTube

作为当时主流的电影格式, VHS 的外观是方形录像带,然而画质却是为人诟病的。提供更高质量的升级产品——LaserDisc 格式的光盘应运而生。

有远见的 CC 创始人夫妻 Robert Stein 和 Aleen Stein,在 CC 刚满一岁的时候给它添了个弟弟——第一家 CD-ROM 发行公司 Voyager ,让 CC 在接下来的技术发展上如虎添翼。

9-2.jpg!720

▲ VHS 格式的录像(图左)和 LaserDisc 格式的光盘(图右). 图片来自:YouTube

但 CC 的野心绝不仅仅是修复老电影重新发行,而是定义「经典艺术」。

当一部电影要成为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怎么可以缺少一张很艺术的海报呢?装着这张影碟的 CD 盒怎么可以没有很艺术的设计?这些艺术部门在做的事情,才是 CC 提升段位的关键。

gif-1.gif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原版影碟和 CC 影碟. 图片来自:YouTube

早期 CC 的 logo 看起来像一本书,比起艺术电影发行商更像是出版社的 logo。直到 2006 年,CC 终于有了一款很艺术的「签名」——由 Paula Scher 和 Julia Hoffmann 设计的 C 型 logo,开始出现在 CC 海报的左上角,每部电影的片头也会出现 logo 的动态版本。

54.jpg!720

▲ CC 早期的 logo(图左)和新版 logo(图右)

gif-4.gif

豆瓣电影海报栏目中,只要是 CC 在 2006 年后发行的电影,认准这个「C」,便能在一堆海报中快速找到。

14-1.jpg!720

▲ 图片来自:YouTube

在某些情况下,每个人都会以一种方式想起一部电影,但 CC 认为导演的意愿是为了说出有别于以往的想法。因此,我们要做的事情是重新定位电影,去证明这部电影并不是之前市场销售人员所宣传的那样。

——CC 首席艺术总监 Sarah Habibi

谈及 CC 用海报改写大众对电影的看法,不得不提及《下半生赛跑者》。被分类为运动主题的这部电影,讲的是滑雪教练的传奇故事,原版海报却是情人亲吻的画面,与定义为爱情片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海报形似。

21-1.jpg!720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和《下半生赛跑者》的原版海报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成功的,毕竟爱情片比起运动片,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

但在 CC 看来,出色的滑雪摄影才是导演厉害的地方。调出电影中的滑雪画面,在多番尝试后设计出的最终海报,才是对导演迈克尔·里奇真正的尊重。

23-2.jpg!720

▲《下半生赛跑者》CC 海报的初期尝试. 图片来自:Eric Skillman 的博客

24-2.jpg!720

▲ 《下半生赛跑者》CC 海报最终版

不谈「市场」的 CC,在艺术电影领域反倒有了一番让人津津乐道的作为。当大环境在想方设法满足观众需求的时候,就需要 CC 这样彻头彻尾的艺术家,将一切可能会让自己变得俗气的商业顾虑抛之脑后,为一场奢华的感官体验拼尽全力。

16-2.jpg!720

▲《龙门客栈》的原版海报(图左)和 CC 海报(图右)

22-2.jpg!720

▲《喋血双雄》的原版海报(图左)和 CC 海报(图右)

一千个词抵不上一个画面

很难找到可以代表整部电影的单个画面,一个画面可能等同于一千个词汇,但是如果它没有说出所需的内容,那么就必须做一些新的尝试。

——CC 总裁 Peter Becker

用一张图就可以做成的海报,看似动动鼠标就能完成的简单作业。但反过来想想,一部时长几十分钟甚至更多的电影,要被塞进一张海报中或更小的光盘封套上,还要传达出电影的核心,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由梅姨饰演的 Sarah 是个为丑闻而生的人物角色,影片通篇围绕着他人讲述和本人自述的丑闻故事展开。CC 海报表现得很巧妙,用作家文本作为元素,一层层叠出了 Sarah 在电影中的经典画面。

gif-5.gif

▲《法国中尉的女人》CC 海报的设计过程. 图片来自:YouTube

而这些仅仅是常规问题,晋级为高阶玩家的 CC,还需要考虑如何最简单的海报,烙下最深刻的印象。

海报不同于书籍,书籍可以用大量文字去唤起我们的浮想联翩,但承载过多信息的海报,就如同施工场地的演讲,噪音太多以至于观众一个字都没听进去,转身便全然忘记。

gif-12.gif

▲ 《好血统》CC 海报的创作过程. 图片来自:Criterion Collection

深谙此道的 CC,从来不会浪费笔墨去说多余的话。

荡起涟漪的湖面、深山中扎进树丛的汽车、湖边孤立站着的背影,被设计成《复仇》的海报、CD 封套和小册子上,达到了「懂的都懂,不懂的也想懂」的效果——看过片子的观众会想起造成湖中涟漪的前因,没看过的观众会被勾起了解「发生了什么」的念想。

17-2.jpg!720

▲ 《复仇》海报的初版设计稿(图左)和最终版(图右). 图片来自:Eric Skillman 的博客

00-1.jpg!720

▲ 《复仇》CC 影碟小册子封面. 图片来自:Eric Skillman 的博客

但这并不意味着 CC 会偷懒,CC 在设计背后花的功夫,对得起每位看到海报的观众。

在项目开始的时候, CC 团队会聚在一起观看电影,之后由项目负责人来介绍电影、导演的相关信息,大家会就电影的社会、政治和历史背景进行深入交流。

之后的两到三周时间,设计师会画大量草稿,并在两到三个月内完成最终稿。同期会有大概 7-8 个项目同时进行,设计师实际创作时间仍是十分紧张的,外部设计师和艺术家也会接到委托参与进来,与内部设计师共同完成海报。

18-2.jpg!720

▲ CC 艺术部门贴满设计过程图稿的墙面. 图片来自:《Criterion Designs》

CC 内部设计师中,现任艺术总监的 Eric Skillman 是位不可多得的猛将。

19-2.jpg!720

▲ CC 艺术总监 Eric Skillman. 图片来自:B 站

比较文学专业出身的 Eric,2002 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 CC,负责印刷制作类工作,设计仅仅是「擦边球」——当他负责的影碟封套等不及获批准的正式封面时,他会按照正式封面的高要求,先来一个「伪造版本」。

正因为 Eric 设计的封面好到以假乱真,他在几个月后得到了设计黑泽明电影《红胡子》海报的机会,自此开始了他精彩不断的设计生涯。

20-2.jpg!720

▲《红胡子》的原版海报(图左)和 CC 海报(图右)

若是用死板的条条框框去评论,模糊不清的图片,主体人物超出画面,对比度太低任一条都能将很多 CC 海报归入不合格分类,但 CC 却用这样的设计彰显出自己的艺术品位。

gif-6.gif

▲ Eric Skillman 设计的 CC 海报

gif-7.gif

▲ Eric Skillman 与外部艺术家合作的 CC 海报

海报可不是一张纸,而是电影的全新视角

我们都想引用一些标志性的东西,或者想让观众从一个新鲜的视角来看电影。

——CC 艺术总监 Eric Skillman

CC 海报的另一个难点,在于难以突破的客观限制。最明显也最常出现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取材上的限制,老电影遗留下来的素材有限,画质跟不上今天的要求;二是原来的海报过于深入人心,再创作必须提供另一种视角,给出另一番解读。

新近上映的电影海报,可以适时更新素材,比如请来原班演员专门拍摄,或者到拍摄场地进行补拍。

接下台湾名导杨德昌电影《一一》的 Eric,就没这么幸运了。杨导的电影艺术造诣聚集了一大批影迷,但他对画质的低要求却是对海报设计师的折磨。与制片人徐锦江讨论出很妙的想法后,Eric 返回工作室翻查资料后深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电影里面根本找不到高分辨率画面。

29-1.jpg!720

▲《一一》电影剧照

虽然距离《一一》上映的 2000 年才过了 7 年,但是导演已病入膏肓,在当年晚些时候去世。而电影中扮演主角杨洋的小男孩,也经过岁月的洗礼长大了。

Yiyi_mainmenu.gif

▲ 电影《一一》中主角杨洋拍摄的人物后背照片被用于 CC 修复版影碟菜单

没有素材,那就伪造素材。有了想法的 Eric,找来摄影师 Andre Constantini 和亚裔男孩 Brian 合作。先花了整个上午去布料市场物色能够还原电影场景的红色幕布。中午的时候为 Brian 买了西装后,立马跳上出租车赶往 Andre 的摄影工作室。

一旦照片到手,徐锦江带来的台湾结婚请柬给了 Eric 在排版设计上的启发,这才有了让 Eric 引以为豪的最终作品。

32-1.jpg!720

▲因为《一一》CC 海报最终版

在遇上实力雄厚的原版海报,CC 也会用自己的方式予以致敬。

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的原版海报,用黑白方块遮住人物眼睛,讽刺地分成两类。面对如此有意思的海报,CC 直接拿来用。但为了保持自己简约的风格,在外层再叠了一层白色封套,加上圆形和方形的镂空,让画面重点更为突出之外,还将影片中的暗号「藏」了进去。

31.jpg!720

▲《寄生虫》的原版海报(图左)和 CC 海报(图右)

《都市浪人》的海报「改编」也很有意思,因为原版海报太过经典,CC 将原版海报做成了一张黑白传单,挂在了街头。

34.jpg!720

▲《都市浪人》的原版海报(图左)和 CC 海报(图右)

33.jpg!720

▲《都市浪人》CC 海报创作过程. 图片来自:《Criterion Designs》

2019 年上映的《燃烧女子的肖像》,让 CC 真正体会了一回棋逢对手。

撑起韩国电影海报半边天的 Propaganda 工作室,先一步将电影里的优雅、复古、意境美挖了个底朝天,发布的系列海报让全世界都深感惊艳。

52.jpg!720

45.jpg!720

48.jpg!720

▲  Propaganda 工作室设计的电影海报

如果没有 Propaganda 的设计,大概 CC 的海报也会长这个样子。用背影去勾勒出人物的神秘感的手法,只要翻翻 CC 的过往作品,都能找出一大堆这类构思与风格的海报。

接到项目之后,Eric 在 Instagram 找到了艺术家 Hélène Delmaire——女主角画家 Marianne 的「现代化身」。电影中画家 Marianne 在被评论肖像画不像本人时候,用抹布毁掉画作的方式,与 Delmaire 用笔触遮盖眼睛的手法有着微妙的相似。

gif-10.gif

▲《燃烧女子的肖像》电影片段

仿佛由 Delmaire 画出的作品,带入了强烈的情绪与符合人物气质的姿态之后,更像是电影中 Marianne 为心爱的 Héloïse 画的肖像画。被笔触遮盖的眼睛,反倒让人想要一探 Héloïse 的神秘。

gif-9.gif

▲《燃烧女子的肖像》CC 海报的创作过程. 图片来自:Criterion Collection

38.jpg!720

▲《燃烧女子的肖像》CC 海报

除了 Delmaire,CC 还与很多设计师与艺术家合作。他们都有着各自的风格与特质,但每一位请来的创作者都与项目非常匹配,不得不夸赞 CC 的看人眼光。

《李小龙合集》请来了香港长大的插画家兼搏击爱好者 Gian Galang。为了画好海报,Gian Galang 还在自家厨房模仿李小龙打法,让妻子拍下照片作为创作素材。

gif-8.gif

36.jpg!720

▲ 插画师 Gian Galang 和他的创作过程

也正因为这样真心拥趸和全情投入的创作者,李小龙合集最终的 CC 海报有了灵魂。

35.jpg!720

▲ 李小龙合集的 CC 影碟包装

通过 CC 在 2018 年开始的工作室参访频道,《哥斯拉》背后的插画师 Yuko Shimizu、用服装插画方式创作《汤姆·琼斯》的 Richard Haines,和可以称得上是「CC 海报常客」的 Sam Smith 等人,从幕后走出来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

53.jpg!720

gif-11.gif

▲ 插画师 Yuko Shimizu 和她的创作分享. 图片来自:YouTube

「导演过审版」也是 CC 海报的重要特色。韦斯·安德森就是很热情参与其中的一位导演,从初稿到最后成品都会持续跟进。

51.jpg!720

▲  韦斯·安德森导演作品的所有 CC 海报

另外也有一些导演仅仅把海报看作是一种销售工具,或者是电影的附带产品。面对这样的情况,CC 仍然会坚持自己对电影的使命,因为 CC 海报才不是大众意义的海报,是货真价实的艺术品。

为了创作《魂断威尼斯》的 CC 海报,艺术家 Cliff Wright 还专门制作了真人大小雕塑,用油漆细心模拟出有着岁月痕迹的青铜质感,最终的海报更像是博物馆珍藏艺术品的存档照片。

49.jpg!720

▲ 《魂断威尼斯》CC 海报创作过程. 图片来自:Criterion Collection

50.jpg!720

▲《魂断威尼斯》CC 海报的设计稿(图左)和最终版(图右). 图片来自:Criterion Collection

好的设计应该说明一切。就像一个玩笑一样,如果你必须解释它为什么起作用,那么它可能就没有作用。

——CC 艺术总监 Eric Skillman

好的设计不仅可以感染大众,还可以让过去优秀的文化、艺术、电影重新亮相,扫清上面累积的灰尘,或者将看似无法接近的杰作展示给大众,让这些瑰丽珍宝有重获新生的机会。

封面来自 The Daily Iowan,作者 Tate Hildyar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