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和你一起打《王者荣耀》的,可能不是小学生而是猴子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42101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021-04-12 09:31

和你一起打《王者荣耀》的,可能不是小学生而是猴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ID:geekpark),作者:鱼三隹,题图来自:Neuralink 

控制这一切的既不是人,也不是提前编制好的算法,而是一只名叫 Pager 的 9 岁猕猴。

电脑显示屏中的两条光标通过不断移动接住小球,一来一往之间就像在打乒乓球一样。

然而控制这一切的既不是人,也不是提前编制好的算法,而是一只名叫 Pager 的 9 岁猕猴的“意念”。

今年 2 月份,马斯克曾在 Clubhouse 的聊天中称,Neuralink 已成功让一只猴子通过脑电波连接实现打电子游戏。时隔两个月,Neuralink 这周四公布了一段猕猴玩“意念乒乓球”(MindPong)游戏的视频。

“打乒乓球”的猴子和“三只小猪”

Pager 一边贪婪地吮吸着金属管提供的美味香蕉奶昔,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

85

Pager正在玩“意念乒乓球”游戏|视频截图

视频一开始,Pager 在使用控制杆与电脑互动,随后控制杆被工作人员取走,Pager 依旧沉溺于游戏中。

实现用意念控制光标移动的关键在于一个拥有 1024 个电极全植入的神经记录和数据传输装置,即 N1 Link。

通过将 N1 Link 植入手臂和手的运动皮层区域,Pager 可以在有神经活动的电脑屏幕上移动光标,接住移动的“乒乓球”。运动皮层是大脑中参与计划和执行动作的一部分,Link 装置置于猕猴的左右两边:一个在左侧运动皮层(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和另一个在右侧运动皮层(控制左侧身体)。

Pager 脑部的设备最初在 2020 年 8 月的一个发布会上被揭晓,被马斯克称为“头骨里的 Fitbit”。

当时被用来展示的并不是灵巧的猴子,而是三只可爱的小猪。

这三只小猪是脑机接口手术的对照组,通过外科手术将一枚硬币大小的装置植入大脑后,当小猪在场地中行走时,其脑电波信号将被传输到发布会的大屏幕中,以图像+声音的形式十分直观地展示给现场观众。

“就像你骨头里的记录器”,这枚硬币大小的 N1 Link,可以置于颅骨内测,读取脑神经活动信息,实时无线传输脑电波数据的芯片。根据 Neuralink 的说法,N1 仅需 900 纳秒即可读取出神经数据,并发送出去。

85

Neuralink 推出的硬币大小的 N1 芯片

植入该设备的过程也并不复杂。

V2 是专门用于脑机接口手术的机器人,它能够完成揭开头皮,移除一小部分头盖骨,将芯片以及附带的上千个微型电极与脑细胞进行连接(插入深度约 6 毫米),之后再进行闭合等所有步骤。V2 的设计师透露,这个机器人可以通过机器视觉“看到”整个大脑。据称用 V2 植入 N1 Link 只要一天即可出院,不会有明显损伤。

“意念乒乓球”游戏初步展示了 N1 Link 脑机接口设备潜在能力,但是 Neuralink 的重点显然不单单只是了解猪的想法或者创造出能“打游戏”的全能猴子。

让瘫痪患者再次“行走”

“加快人机交互速度,实现人机共生”,才是 Neuralink 的终极梦想。

85

马斯克在推特上进一步表明了未来 Neuralink 的目标|网络截图

像往常一样,马斯克周四在推特上进一步写道:“第一款 Neuralink 产品将使瘫痪者使用智能手机的速度比用拇指的人更快”。

马斯克还表示,未来一个新的目标是将信号从大脑中植入的 Neuralink 设备传递到其他身体部位主要神经簇中的 Neuralink 设备,从而让瘫痪患者再次行走。

此前,马斯克曾在多个场合提及,创办 Neuralink 的动力来自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恐惧。

他说:“我们已经是半机器人了,手机、电脑就是你的扩展,手指的动作或者语音指令就是交互接口,但这种交互太慢了。”机器很可能会以指数级的速度将我们抛得越来越远,只有与机器“共生”才是未来的生存方式。

“三只小猪”也好,“打乒乓球”的猴子也好,最终通向的都是人类的未来生存。

时至今日,美国 FDA 已经批准了这项技术在人体进行临床试验,第一批试验对象为截瘫病人。

在去年的发布会前,马斯克就曾在 Twitter 上表示,“Neuralink 具有帮助大脑受损、自闭症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渐冻症)患者的潜力”。

马斯克还曾夸下海口,认为脑机接口设备可以修复任何大脑问题,包括提升视力和听觉、恢复肢体功能、治疗老年痴呆症、检测并阻止癫痫发作、治愈中风等。

除了帮助解决医疗问题外,向更遥远的未来看去,脑机接口似乎为“云端生存”提供了可能。

如果电子设备能通过 N1 Link 捕捉动物的脑电信号,那么未来人类的大脑是不是也能与虚拟世界连接呢?

从本质上说,如果你有一个完整的大脑接口,所有编码在记忆中的东西你都可以上传到“云端”,把你的记忆作为备份,然后再恢复这些记忆。甚至你可以把它们下载到一个新的身体或者机器人的身体里,将人的意识数字化,高保真地上传给电脑,在“云端”实现“永生”。

“网络真是宽广啊!我们无从认知的新社会,已经开始孕育了!”也许到那时我们会发出和《攻壳机动队》女主一样的感叹。

“脑机接口”的风吹起来了?

丰满的理想吸引了一大批公司加入到脑机接口的浪潮中。

到 2020 年,脑机接口企业融资数额不断增加,已达上亿元融资规模。2019 年及以前,脑机接口行业普遍以战略投资和天使轮融资为主,而如今,已有企业挺进到 B 轮融资。2021 年,国内脑机接口公司 NeuraMatrix 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 Pre-A 轮融资,博睿康获得了过亿元的 B 轮融资,由红杉资本独家领投。

创业公司在奋力抢占这一前沿市场,巨头自然也不会无动于衷。

除了马斯克旗下的 Neuralink,科技巨头谷歌、微软和 Facebook 也都明确支持脑机接口的发展。从医疗、消费到游戏,脑机接口在未来均有着丰富的落地空间,但将目光收回到现在,其发展仍面临着重重困境。

首先是技术上的问题,即便如今的 Neuralink 十分张扬,但其能力相对于拥有百亿级神经元数量的人类大脑而言,还差的太远太远。马斯克团队也承认,Neuralink 在未来最有可能的应用,还仅仅只是帮助高位截瘫病人恢复部分行动能力。

85

Neuralink 在未来最有可能的应用是帮助高位截瘫病人治疗

Neuralink 刚开始创立的时候,马斯克曾打算让 Link 的电极延伸到大脑深处,进入到类似边缘系统(有调节情绪功能,影响成瘾和焦虑)等区域及其子系统海马体(负责长时记忆等功能)。

但如今四年过去了,Neuralink 还只是在皮质表面实验,如果没法访问大脑深层区域的话,Neuralink 就很难解决记忆丧失、抑郁、焦虑、失眠、成瘾或者很多的中风问题,“云端生存”这种事情就更不用说了。

更大的阻碍是伦理问题,周鸿祎曾经说,马斯克的这项技术相当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从安全问题到隐私问题,再到技术控制权、公平等问题,脑机接口技术对于文明和伦理带来的变化尚处于未知,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未来做好充足的准备去迎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ID:geekpark),作者:鱼三隹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