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炒鞋客自述:这是我见过最乱的行业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42085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炒鞋客自述:这是我见过最乱的行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直面派(ID:faceurhart),作者:蒋晓婷 邢思远,原文标题:《炒鞋客催耐克道歉》,头图来源:IC photo

原本是潮鞋圈丑小鸭的国产球鞋,由于新疆棉事件,一夜之间身价急剧上涨,成了广受追捧的白天鹅。一双参考价1499元的李宁牌旧球鞋“李宁韦德之道4全明星银白款”,在某购物平台上被标价48889元,价格上涨了31倍。

有些鞋贩子借机大赚一笔,然而有人欢喜有人忧——看着上海两个大仓库摆放的12万双,总价值超过1.3亿的Nike鞋,95后鞋贩子肖康傻眼了。

肖康炒鞋6年,去年转型做B端卖家服务——作为Nike销售链的中转站,肖康的仓库存储了全国各地鞋贩子准备售卖的鞋。每卖出一双鞋,无论价格高低,他都能从中抽取20块钱服务费,“比C端炒鞋靠运气赚钱,安全得多。”

之前肖康的仓库每天入库、出库球鞋6000多双,每月服务费营收上百万,“能做到收支平衡”,但随着Nike被消费者抵制,仓库营收直线下降40%。肖康每天早上一抬眼,就能看到7200元的仓库费用在眼前燃烧,一个月光是仓库成本就得烧21万,其他的支出他压根不敢算。

Nike官方赶紧出面道歉——这是肖康现在最大的心愿,据他了解,国内围绕耐克产业链的代理商、经销商、供应商,大大小小涉及几十万人,Nike一天不道歉,几十万人都得遭殃。

作为遭殃的几十万分之一,同为鞋贩子的李东算了笔账:“我家仓库里囤积的数千双鞋,库存基本上贬值30%,按照客单价2K算,损失超过数百万了。”

新疆棉是一次黑天鹅事件,然而即使没有这次黑天鹅,炒鞋同样是风险极大的类赌博行为,暴富神话和输掉底裤的惨剧每天都在上演。

炒鞋者老陈告诉字母榜,他和几个合伙人凑了1000万扫货,“没想到预测失误,鞋子不涨反跌。无论我们怎么扫,球价都没上涨,反而一路下跌。最后不得不迫于库存压力,在均价2600元的时候,全部亏本处理掉,几百万打了水漂。”

老陈不死心,去年又搏了一把,买入Nike黑曜石COURT BOROUGH LOW,小赚一笔后贪心不足,没有及时卖出,结果价格暴跌,又损失了100多万。

刚开始炒鞋时尝到甜头,于是投入资金越来越多,但好运气逐渐离去,赔得越来越多,但此时已经无法自拔——这几乎是炒鞋者的共同命运。“每个鞋贩子的朋友圈,共性就是能经常看到同行卷钱跑路。”肖康告诉字母榜。

尽管靠炒鞋赚了上百万元,95后王儒庆幸自己从这个怪圈中拔出了脚。他爱好收藏球鞋,原本厌恶炒鞋者,但为了赚钱,结果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这个圈子的环境太糟糕了,品牌方需要炒鞋客帮他做饥饿营销抬价,只有值钱的东西才会有二级市场。”王儒终于难以忍受,离开了鞋圈,他向字母榜道出了那个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的道理,“关键在于,品牌方从来不吃亏,被割韭菜的永远都是鞋贩子和买家。”

道理人人知道,但市场上永远有新鲜韭菜。98年出生的刘勉去年通过炒鞋赚了50万,尽管他知道这个圈子没法扎根,但什么时候收手,显然是个艰难的决定。

以下为5位炒鞋者的口述实录。

“炒鞋靠运气赚钱,今天赚200万,明天就可能亏150万”

肖康:95后,球鞋类创业者

我从大二入行,之前的6年时间,我在淘宝上开过球鞋店,做过球鞋批发,围绕篮球的生意,我都做过一遍。当时随大流,我也炒过鞋。虽然赚了钱,但心理一直没底。这个圈子乱,炒鞋的风险特别大。

特别是在2019年,国内球鞋市场进入井喷期,散户,小白,炒鞋客,投资机构都来了,所有鞋款供不应求,价格在短时间内暴增。

当时我在做球鞋批发,月入百万很轻松。囤过一款乔丹鞋,全球限量8888双,只在乔丹店铺发售。加上官方没做宣传,在国内无人问津,我当时会入手,靠的还是信息优势,我们跟店铺关系好,了解到是限量版,觉得能增值。但心里不敢打保票,没敢多买,就定下200双,每双6000块。

等到10月正式发售的时候,这款鞋的价格一夜之间暴涨到2万,当下卖出100双,一下子净赚了140万。

我当时没敢多卖,心里虚,觉得价格虚高,退货率会高,只卖出去一半。后来价格果然一路回调,停在了1万2左右,剩下的100双陆续卖出,一共赚了200万左右。

炒鞋就跟炒期货一样,都有赌的成分。我们订货是提前一两个月预定,根本猜不到哪双鞋会爆,也猜不到哪个流量明星会穿,属于盲订,大赚靠运气,大亏就是命了。

炒鞋之所以会存在,大家都是奔着利益来的,行业没有监管,没有规则约束,就算我在圈里多年,同样会被骗。之前合作过几次的合作方看鞋子价格上涨了,按原价发货就是吃亏,跟我们说货物因为手续问题被海关扣了,我们能有没办法,买家付了预付款,我们要高价从同行那儿调货,等于是赔钱赚吆喝,最多的一次赔了150万。

我本身是球鞋的爱好者,不赞同炒鞋,但是身在产业链上,有些东西我们控制不住。鞋子的溢价主要靠品牌方引导,消费者有消费需求,炒鞋客在中间只是一根小柴火。

我从始至终没有引导过炒鞋,都是跟着价格趋势卖鞋,处境经常会被动。如果一双鞋的价格上涨,买家一窝蜂过来买,我找同行调货的成本也在涨,否则我就是亏本赚吆喝,一赔就是小几百万,普通人根本兜不住。而一涨价,就有人骂我们是臭鞋贩子、炒鞋。如果前期收了预付款,后期发不出货更惨,有钱能赔钱还好,赔不出钱就只能信誉破产。每个鞋贩子的朋友圈,共性就是能经常看到同行卷钱跑路。

据我观察,炒鞋到最后,基本都是亏钱,能赚到钱的人,基本不怕亏,底子厚。炒鞋非常倚重资金周转,囤货一次就是几千双,一次付款就是上百万,一旦鞋价下跌,就是一次大亏损。

所以我兜兜转转做了一圈C端业务,赚快钱久了,心里没有安全感,到去年决定做B端,跟得物一样,赚点平台服务费用。不管鞋子的价格涨的多高、跌得多猛,我每双鞋只收20块服务费,稳定又安全。

B端的坏处就是,重资产运营很烧钱,要自己筹建仓库,做寄存仓储、全平台销售、调货、瑕疵修复,前期还要教育市场,积攒卖家资源,之前6年在炒鞋上赚的钱全砸在这次创业上,去年一年时间都在亏损,平均每月至少亏损50万。 

到今年年初,我的仓库货源保持在12万~14万的库存量,才实现收支平衡。

本想着今年上半年实现盈利,哪里想得到遇到新疆棉风波,B端同样不安全。

12万双Nike鞋,在这次抵制事件中崩盘了,得物和Nice上的球鞋销售数量下降,鞋价下跌,卖家不想卖,买家不想买,我们作为中间方,这小半个月的营收降低了38%。

我的两个仓库,一个月库存费用21.6万, 团队有80个员工,还得继续做开发、做技术、做运营,每月的人力成本都在百万以上。

我不知道这样亏损的日子要过多久?少则2月,多则半年,目前只能烧钱生熬着。等到耐克官方道歉了,才能把我们解脱出来。

“炒鞋赚了上百万,但我必须逃离”

王儒:95后,前球鞋淘宝店主

从初中开始,我就渴望收藏篮球鞋,当时国内的球鞋爱好者圈子很小,里面基本是80后,我在里面年级最小,对篮球的审美比较成熟,偏爱基础款,不是特别在意潮流款。

我一直很讨厌鞋贩子,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买一双鞋需要花更多钱,没想到我最终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自己成了一名鞋贩子。

我只是想赚钱。我要收藏鞋,我就需要多赚钱。2014年那会儿,我18岁,还是个高中生。网上看到一款Nike椰子鞋,是和阿迪达斯的合作款,原价1999元,售卖价格是2万。

我没给自己时间犹豫,同款5个配色价格都到了5位数,我预感这双鞋还能继续涨,借钱都要买下这双鞋。如我所料,这双鞋刚收到,就有人求购,转手卖了2.7万,2天内赚了7000块。

体验过鞋贩子这么轻松赚钱的乐趣,谁能抵住这种诱惑?

上大学后,同学拉我开淘宝店,大家合伙卖鞋,我的审美能力不错,主要是做选品工作,自然而然走上炒鞋之路。

在国内卖鞋,基本都是赚钱的,我们找代理商拿货,内部有折扣价,卖出的每双鞋至少能赚20%,原价1200元,基本能卖到1500元,一般情况下,每月净利润至少10万以上。

如果碰上明星穿了同款,特别是王一博穿的鞋,基本都是供不应求,价格会猛涨一波,单月流水上百万很轻松。

我研究过得物上的炒鞋操作。之前是雇人去店门口排队,800块买到鞋,然后囤着,卖出价就至少1000元以上,甚至1500元以上。

现在的套路是搞垄断,把一款鞋的所有尺码,在得物上拍下,15分钟不付款,就算违约,也只是付个违约金,但在这15分钟内,原价900元的鞋子,2000元卖出,都会有人抢,15分钟赚上十几万,基本上算是暴利了。

得物上的球鞋溢价一直很高,我之前卖过一款Jordon 4,原价1000块左右,在得物上的交易价格是8000块,我心里面还觉得有点亏,如果再等等,上万很轻松。

一旦炒鞋,人自然而然会有一种赌性,变得越来越贪心。

这几年朋友圈加了很多同行,逛朋友圈感觉像是社会新闻现场。有同行把球鞋当成期货炒,玩预付费那一套,等买家付了款之后发现,鞋子价格大涨,之前收的钱买不了那么多货,亏得要卷钱跑路。

还有一些鞋贩子在商场一口气买了100多双鞋,准备囤货出售,没想到几天后鞋子价格大跌,为了挽回些损失,鞋贩子就去商场闹事,要退货,最后闹到警察局里面去,都占不了理。

我纯属是运气比较好,入行有前辈指引,偏重基础款,偶尔批发爆款鞋,也是分析明星有没有穿过,只要明星穿过的鞋,价格都不会跌。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再加上上大学的时候,对金钱的欲望没有那么强烈,赚的钱大部分用来买球鞋,攒了500多双球鞋,心态上很满足了。

当时决定不炒鞋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比较惶恐。这个圈子的环境太糟糕了,品牌方需要炒鞋客帮他做饥饿营销抬价,只有值钱的东西才会有二级市场。关键在于,品牌方从来不吃亏,被割韭菜的永远都是鞋贩子和买家。韭菜割不尽,一波接一波。

圈子里面的80后前辈们基本全隐退了,剩下来卖鞋的人都是90后、95后,买鞋的人都是00后,整体的风气都在追逐爆款。

所谓每双鞋背后的品牌故事,他们不在乎,卖家盘算着怎么让鞋子卖得越贵,买家则觉得,越贵的鞋子,自然最好,出去聊天都有排面一些。

我接触的很多00后买家,他们觉得球鞋就是社交工具,要买联名款,要买当下最火的款式,哪个明星穿过同款,同学有没有同款之类的。球鞋基本沦落成攀比的工具。

既然在这种环境里面,待得越久,我就越讨厌自己,干脆就逃离了。

“花钱买教训,1000万炒鞋血本无归”

老陈:80后,创业者

我其实不懂鞋,入圈是觉得我心态比较年轻,愿意跟年轻人打交道,纯粹觉得炒鞋有新鲜感。

没想到刚入行,就被市场狠狠教育了一把。2019年双11期间,看到潮鞋的暴利,瞬间被利润冲昏头脑,偶然有机会认识了一家鞋店老板,他说可以走后门,给我提供一批Nike蓝丝绸。

拿货价是4800元,这款鞋的品牌销售总监跟我说,这款鞋是限量版,全国1100双,可以给我700双,我当时还暗自窃喜,跟合伙人说,通过关系拿到一个大工程。

供需决定价格,物以稀为贵。我当时的想法是,在各大主流电商平台扫下固定的尺码,垄断这双鞋的部分码数:36、36.5、37码,鞋就可以坐地起价。

我出资300万,几个合伙人出资600万,差不多投入1000万扫货。自信满满去扫货,没想到预测失误,鞋子不涨反跌。无论我们怎么扫,球价都没上涨,反而一路下跌。

最后不得不迫于库存压力,在均价2600元的时候,全部亏本处理掉,几百万打了水漂。

这件事让我明白,单靠我们这种草根力量,鞋根本炒不起来,再不敢有炒鞋的欲望。

炒鞋就跟做传统生意一样,见好就收,不要贪得无厌。虽然没再动过炒鞋心思,还是因为贪心吃亏过。

去年,我看中了Nike黑曜石COURT BOROUGH LOW系列,买入均价是2300元,后来涨到3000多块,我认定价格还会涨,就没及时卖出,结果价格转向暴跌,徘徊在1000元再也涨不上去了,我又损失了100多万。

我过去在担保公司呆过、做过奢侈品,干过包工头,一直觉得见识过人性的丑恶面了。踏入潮鞋圈子,我才知道,这个行业是我迄今为止见过最乱的一个行业,门槛低,大资本瞧不上,小资本杂乱,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小,没有基本的商业道德和原则,搞得整个行业乌烟瘴气。

我见过一个先暴富后破产的00后,他最初积累第一桶金,就是第一阶段靠“口货”——自己不囤货,在朋友圈自称有货,提高价格凭借信息差赚个差价,在炒鞋最疯狂的2019年,他月收入近5万,他父母原本反对他炒鞋,一看到收入就默认了。

他尝了甜头后胆子变大,开始进入第二阶段——放空货——看空某双鞋,如果觉得这款鞋的价格在2800元,那就先以3500元预售,拿到买家的钱后去买鞋,赚的也是价差。

00后年轻,看到自己赚的钱比父母辛劳大半生还多,心态膨胀,本金和利润拿去喝酒泡妞,买不到足够的货,给买家发货拖拖拉拉,买家要退钱,还不上钱,再继续“放空货”,拆东墙补西墙,拉拢更多买家的预付款填补上一家的亏空,最后雪球越滚越大,如今欠债300万,被债主每天追债。

我现在是没勇气再炒鞋了,炒鞋就跟炒股一样,钱来的快,去得更快。

“炒鞋不亏就是赚,HM一句话,我7年白干”

李东:90后,得物卖家

新疆棉事件一出来,我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佛系营业,只想心态平和的熬过这段时间。

我手里的鞋子都是海外品牌,最近跌得很厉害,原价4000元的鞋,现在只能卖3000元,原价2000的鞋,交易价跌到了1000元。我家仓库里囤积的数千双鞋,库存基本上贬值30%,按照客单价2K算,损失超过数百万了。

入行7年,在圈内只是个小喽啰,之前的利润加起来,也就赚了小几百万,如果现在把货全都低价销售出去,我等于7年白干。

但我没有回头路,如果要放弃炒鞋,至少把库存的鞋不亏本的卖出去。所以只能熬时间,就跟大家舍不得抛售基金一样,我也想等到市场红火起来。

这段时间,我在努力让心态平和,不亏就是赚。炒鞋7年,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不行,根本待不下去。

我入行比较早,大三就开始炒鞋。当时因为没钱,买不起鞋,就想赚钱买自己喜欢的鞋,第一个月赚了几千块,认准了卖鞋是个好生意,毕业后专职卖鞋。

等到全职卖鞋,才知道,炒鞋就是运气生意,想赚钱必须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出售前大量囤货,出售后价格上涨,明星带货。缺乏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是大亏损。如果价格上涨后,再囤货或者找同行调货出售,把自己卖了都不够赔。

我倾向于选择发售量少,或是短期内比较受关注的款式。这类鞋代表的是潮流的方向,放在得物上卖,鞋的涨价幅度通常比较大,一款限量版的鞋,原价1999,可以卖到3万块。一双鞋15分钟内大涨3000元很常见,一夜之间跌50%也很常见。

我们的货源都来自国外,渠道不多,要么安排人去店里买,或者在网站下单,能不能买到货凭运气,多的时候买上几百双,少的时候什么也买不到。

买货都是自己花钱买,每次进货,砸出去都是数十万,货到手后,就看着鞋正式出售后的价格趋势,如果涨价卖出就是赚,如果价格下跌,那就得亏。

潮鞋很容易过时,更新很快,出售一周内看销量,看品牌方会不会找明星带货,就能测算出自己是赚是赔。之前手里囤了几十双的AJ1 TS,刚好有明星在综艺节目上穿了这款鞋,当晚这双鞋上涨4000块,一晚上净赚十几万。

圈内大家都称王一博是“财神爷”,只要品牌方找他合作,他穿过的鞋都能让我们赚一波。

在这一行,很难建立安全感。炒鞋是一个非常不可持续的经济行为,炒鞋的人十有八九是亏钱。我们这些人的存在,都是在给品牌做嫁衣。能讲品牌故事,影响鞋价涨跌的人,只有品牌,鞋贩子只是个中间人,帮忙销货。

圈子那些致富神话,最终赚钱的人本身家底就厚,熬过几个周期,活下来。一般人随时可能赔得底掉,没有人敢打包票,自己卖一辈子鞋。

最近这几年来,我一直在控制风险。

一般的炒鞋客都在一线城市,我把大本营搬到我家,一个三线城市。这里的房价便宜,买房当作鞋库,鞋子都堆在家里,没花多少仓储费和办公费,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买货上。

遇上这次危机,我可能再也不敢把身家都投去买货了。我甚至害怕,我能不能安全熬过这次的周期。

“兼职炒鞋,年入50万,是主业的6倍”

刘勉:98年,互联网公司运营

我从小就是球鞋爱好者,初中买Nike,家里收藏了近100双球鞋。

之前发售Nike第一代Yeezy,国内买不到,我飞去西班牙,在巴塞罗那的店门口排了一天一夜,等了二十几个小时,终于以发售价买到这双鞋子。

推己及人,每一个球鞋爱好者都愿意为自己喜欢的球鞋花钱花时间,我会选择炒鞋,也是看中了这一行有利可图。当时是2017年,我大二,买了一双Yeezy 350冰激淋,转手赚了2000多,一个月的生活费到手。

特别是看到,我把二手鞋子挂在闲鱼上卖,大家都会抢着要。这一行真的是暴利呀,我彻底入坑炒鞋了。

进入鞋圈的第一年,我赚了1万。一开始是小打小闹,三、四千块的鞋子,可能只赚个四五十就满足了。赶上2019年炒鞋风刮起,感觉身边所有人都在讨论潮鞋,加入圈子的人越来越多,我的野心越来越大,开始做批发,每个月的月均销量差不多1000双。

特别是一次看了球鞋博主的视频,我选中了Nike SB Dunk Low Pro这款鞋,结果,被王一博拿下代言,鞋价从2000左右,一下子涨到5000块,销量猛涨,单月流水达到八位数。 

去年我卖鞋的纯利润是50万,约等于我正常上班工资的6倍,我的本职工作是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

虽然副业赚的多,但我不敢放弃自己的主业。炒鞋赚钱是小概率行为,一年能发生一次就不错了。圈内的资深炒鞋客很多,我有自知之明,虽然在鞋圈里玩了3年多,但是我的渠道资源很薄弱,品牌资源,一年只能拿到一百多双,和其他人相比,没有货源优势,只能是小打小闹。

这次新疆棉风波,对我的影响不大,我不只是卖海外品牌,我囤积了十几双李宁鞋,最近经历了一波价格上涨过程,韦德系列的涨幅一度达到20%,销量也涨了好几倍。不过国产鞋的增长势头还是比不上Nike这些品牌,增长了几天,就偃旗息鼓了。

我从来不觉得我能在这行能扎根下去。炒鞋就跟炒股一样,越来越多人进入市场,只能说明风险在提高。当大家都觉得有利可图的时候,往往就到了被收割的时候。

(肖康,王儒,李东,老陈,刘勉系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直面派(ID:faceurhart),作者:蒋晓婷 邢思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