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假如离开现在的工作,你还能通过什么途径养活自己?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327490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假如离开现在的工作,你还能通过什么途径养活自己?

公众号「非著名程序员」主理人,程序员/复业者/生涯规划师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非著名程序员」,欢迎大家关注。

大家好,我是校长。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假如离开现在的工作,你还能通过什么途径养活自己?如果没想过的同学,可以在这里停顿一下,仔细想一下,再往下看文章,我希望我今天能够给大家解疑答惑。

01

意料之中的焦虑

我今天中午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了这么一个问题:假如离开现在的工作,你还能通过什么途径养活自己?然后就想着发个朋友圈吧,看看大家都有什么样的答案,可以给我带来什么灵感吗?

朋友圈刚刚发出去,不到 5 分钟的时间,几十个赞,几十个留言就纷至沓来。其实,这应该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毕竟人人到中年大家都有这样的焦虑:

自己的工作不稳定,还累,想找到另外一条出路,出路在哪里呢?希望能够摆脱所谓的 35 岁这个让人恐惧的门槛问题。

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这么发达的今天,各种副业年赚百万的新闻看到之后,会更让人焦虑,为什么别人这么优秀呢?为什么我不能通过副业财富自由呢?

梦想很美好,现实是很残酷的。今天互联网世界里副业年赚百万的案例当中,一般都有这么两个特点:

  1. 要么是自媒体夸张的渲染,为了吸引目光故意撰写的假的案例,是噱头,制造焦虑;
  2. 要么是真的,但是每一个真实年赚百万的背后都付出了极大的辛苦。为什么不是我们,因为我们努力还不够,就这么现实。

其实,大家面对这个问题,都很有热情,也都很焦虑,这都是在我意料之中的。

02

多元化的收入结构与本职工作并不冲突

其实,我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看看大家有没有在想办法打造自己的多元化的收入结构,来防范自己未来的失业风险。想套取一下大家大家的目前正在赚钱的一些案例。

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大家都在追问我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我最近在读知识星球推出《绝非偶然》这本书,里面介绍了 21 位星主的个人成长经历,通过这 21 位星球的成长经历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感悟就是:每一位星主在工作的同时,都是「折腾派,不甘派」,既学会利用公司这平台提升自己的能力,还会通过写作,社交,演讲等方式展示自己能力,久而久之,通过外部平台提供的展示机会,将自己的个人能力发展成了个人品牌,而其还都是基于之前工作积累的经验。

这里面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人家的多元化收入结构的打造,没有离开自己的本职工作。一方面恪尽职守,努力在公司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利用公司这个平台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自己的本职工作经验和能力,一方面,通过写作,参加线下、线上活动不断的向外输出自己的工作经验,在互联网上将自己的职场经验展示给大家。久而久之,自己过来人的经验,得到很多人的喜欢,而这个外部的收入超过了自己的工资收入。

不管是做财经工作的齐俊杰,还是做设计的 Sky 盖哥,他们平时的工作就是做财经行业和设计的。比如 Sky 盖哥,一路摸爬滚打都是从事设计的工作,从一个不知名的公司跳槽到金山做设计,再跳槽到新浪,再跳槽到阿里巴巴都是,同时把自己设计的经验再展示在互联网上,就形成了自己的副业。

这 21 位星主大部分都是这样,从本职工作衍生出副业来。我工作积累的经验,为什么不写出来呢?不分享给大家呢?可以让大家少走弯路,可以避免踩坑。

利他,就是在利己,这就是影响力。

其实,多元化收入结构的打造与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不冲突,就看你愿不愿意,擅长不擅长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了。

人家现在即使离开了本职工作,依然可以通过影响力来赚钱,这些影响力的来源就是自己本职工作积累下来,并通过互联网展示形成的。

03

副业与复业

我在朋友圈分享了这个问题之后,大部分同学在底下的留言,大概都是这样的:

我可以去开滴滴挣钱;

我可以去送外卖挣钱;

我可以去送快递挣钱;

我可以去工地搬砖。

其实,怎么讲呢?这些答案却是也能够养活你自己,也能让你生活。

但是,为什么大家的思维就只想着靠出卖自己的体力劳动,靠出卖自己的时间来挣钱呢?这就是思维的局限性。单位时间的售价再怎么提高都是有限制的。

大家好像并没有「复利思维」。

复利思维就是副业和复业最本质的区别。

什么是复业?“复业” 的本质是职场人,在工作的主业之外,让自己的知识技能、资源人脉能够持续获得增长,并因此获得收益,从而对冲主业可能遭遇的裁员、收入下降这些风险。

什么是副业呢?副业只是出卖时间去换取金钱。说到副业,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利用主业上班之外的业余时间,去创造额外的收入,比如去兼职打零工、去家教接私活、做微商卖货、卖保险理财产品等等,这些都是为我们创造主业之外的第二份收入。

你现在的副业是否能够提升你的个人竞争力,是否能够在未来为你带来持续的复利效应?

这个是我们做副业非常关键的点所在。

因为我们都知道,时间是有限的。上班本质上就是在出卖自己的时间,来换取我们的薪水收入。

说白了,副业是没有成长性的,并不能带来复利效应。

我们需要的是「复业」。

复业 = 收入 * 技能 * 新知 * 人脉 。

2013 年由日本企业品牌设计师 Ochi Masato 和管理大师田直之合所写的《下班,你的人生才开始》一书里,针对复业的内涵提出了完整的诠释:

“真正的复业,带来的必定是乘法,而非加法的结果。”

副业和复业,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副业带来的收益是在作加法,而复业是在作乘法。

像下班后到肯德基兼职、去发传单、当保姆之类的,这些 “副业” 虽然能够增加户头的存款,却没有发展性。

事实上,真正的复业是可以产生相乘效果的,除了提高收入,还能学习新的技能、吸收对未来有帮助的知识、拓展人脉。

比如我自身,因为我自己已经坚持写作了 8 年,取得了一些成绩,进入一个新的平台,我都会用我的这项技能去创造财富。不管是复业赚赚赚,还是传播写作价值,其实都是写作这项技能多重变现,它们都是我的复业。

如果你本来是一个设计师,像上面我们介绍的 Sky 盖哥,在上班处理日常设计工作之余还有时间,就可以选择去尝试一份有关于设计的复业,未来完全可以为自己培养出设计、营销的全方位经营能力,为创业铺路,而且两边的人脉、资源都能够共用,产生最大的效益。

复业,并不是主业之外的一个无关紧要、只要能赚点钱就行的 “活儿”,而是与主业平行的工作。

我发现大部分星主都是这样的,人家所有的复业收入,额外收入都是基于自己工作的积累,将工作带来的经验,资源,人脉都展示出来,打造额外收入,产生最大的效益。

04

如何找到自己的复业?

我认为找到自己的复业方式很简单,就是利用长板优势,而不是木桶原理。

将你自己最擅长的能力,自己最擅长的能力列出来 5 个;

将你自己目前从事的工作,积累的经验列出来;

将你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列出来。

你三者找共性,那个共性的地方其实就可以打造你的复业。

比如:我是做技术出身的,我擅长技术,我从事的工作是开发,但是我又喜欢写作,那么这三者一结合,我就可以做一个技术布道者,写技术文章,宣传技术,打造技术影响力,久而久之,我影响力起来了之后,就可以利用影响力赚钱。

这是基于你主业衍生出来的,而不是去跨行开滴滴,送外卖。

影响力就是价值的放大器,一旦影响力上去了,你的价值就会被无限放大,指数级增长,而不是线性增长,所以复业产生的是乘法收入。

05

总结

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下副业和复业的区别,应该基于主业去打造自己的复业,我们多元化收入结构的打造完全不用脱离本职工作。

复业来源于本职工作,但是又高于本职工作。

复业是为自己的主业留有的安全空间,可以防范自己的职场风险,主业是为公司打拼,为公司贡献。而复业是既为公司打工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打工。这样,以后一旦你脱离了公司,公司遇到问题,倒闭或者将你裁员,你依然有抵御这些额外风险的能力。

甚至复业超过主业时,你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财富自由。

最后,关注我,每天「钱近」一小步,欢迎大家在文章底下留言,跟我一起交流探讨。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非著名程序员」,欢迎大家关注,关注之后,即可查看系列生财思维和副业赚钱的文章,超多干货,值得你去一探究竟。打开微信,使用 “搜一搜”,搜索「非著名程序员」,即可关注。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