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硅谷风云(1960-1980)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40467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硅谷风云(1960-1980)

专注MMIC微波芯片及半导体制造行业

金黄的阳光洒落,四周的果树林立,工人们辛勤的采果和装箱,弥漫着满满的乡村风情。这是硅谷,只不过是百年前的硅谷。对现在的人来说,硅谷是闻名全球的高科技的重镇,是所有工程师梦寐以求之地。而这百年来硅谷的变化,带给这个世界一场科技旋风,也让这个地方的名声响彻科技界。

硅谷何处寻?

硅谷(Silicon Valley)位于美国加州北部,涵盖区域主要为旧金山(San Francisco)以南到圣荷西(San Jose)的都市地带。硅谷之名最早由创业家Ralph Vaerst所提出,并在1971被应用在媒体中。“硅”是半导体和电脑工业的重要原料,而这两项产业是当时硅谷的主力;“谷”则是源自于硅谷的中心区域圣塔克拉拉谷(Santa Clara),因而得名硅谷。

或许很难想象充满创新和活力的科技圣地,其实起步于森严的军事工业。美国海军在加州圣塔克拉拉谷附近设置了基地,而这个拥有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地区自然成为了协助军事研发的中心。

在冷战期间,斯坦福大学承包了许多军事工业的政府标案,并成立了相关的电子实验室。后来美国海军决定撤出,并将西岸的重心移到圣地牙哥(San Diego),此处的基地则由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的前身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接手,使得产业开始围绕着航太领域发展。这个阶段的圣塔克拉拉谷不同于今日硅谷彻底的私人资本导向,而是为政府和军事服务,但这些技术也为未来的半导体工业奠定了基础。

曾有人说“斯坦福大学是硅谷的心脏”,这样的形容可说是毫不为过。除了在军事工业时期负责政府业务之外,斯坦福大学也是硅谷科技传奇的起点。斯坦福大学教授Frederick Terman发现学校里的优秀学生大多选择前往东岸寻找机会,为了能把人才留在当地,于是他决定提供部分的校地作为学生创业的空间,而1939年创立的惠普(Hewlett-Packard)正是这个政策下的受惠者。到了1951年,Terman决定更进一步,他成立了现今被称为斯坦福研究园区的斯坦福工业园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大学成立的工业园区。

开创半导体时代的八叛徒

相较于中国台湾地区的工业园区充满了土地炒作和减税,硅谷的起步显得单纯许多。斯坦福工业园区的成立解决了校方的财务问题,也提供了许多刚起步的科技公司一个栖身之所。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廉·肖克利(Wiliam Shockley)的到来,让圣塔克拉拉谷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发明了肖克利二极管而声名大噪的肖克利,为了就近照顾生病的母亲而将他的半导体实验室搬到了加州。虽然他有着无庸置疑的技术实力,但他的管理能力却不足以让他成为成功的企业家。他手下的八个人在1957年决定辞职,这件事激怒了肖克利,甚至称他们为“八叛徒”(Traitorous eight)。

这八个人离开后得到Fairchild Camera and Instrument的投资,共同创办了快捷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凭借着强大的研发实力,快捷半导体的业务一飞冲天,并在1966年成为第二大的半导体公司。

也由于快捷半导体已经成为母公司的金鸡母,引来公司高层不断干涉内部的决策。在似曾相似的情景下,八位创始人先后离开了快捷半导体,而这让半导体的创业风潮如春火燎原一般,将圣塔克拉拉谷烧成硅谷。

英特尔(Intel)、超微(AMD)、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苹果(Apple)和Google有什么共同点?

他们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快捷半导体的影响,可以算是这家硅谷元老企业的子子孙孙。在八位创始人当中,有些人创办了英特尔和超微等新的公司,有些人和一些公司人才则创办风险投资公司,让圣塔克拉拉谷吹起科技创业的风潮。

Google和Linkedin都曾经得到快捷半导体创办人或员工的投资,Steve Jobs在创办苹果的期间更多次受到创办人之一的Bob Noyce的指导。他们鼓励离职创业和积极协助新创公司的作法,让这家公司的影响力不断开枝散叶,更使得这个地方成为创业家的应许之地。

快捷半导体对硅谷有巨大的影响,据统计,起源可以追溯到快捷半导体的92家硅谷公司,在2014年市值合计约2.1万亿美金,超过当年加拿大全国的GDP。

在短短的12年内快捷半导体的创办人和员工就新开了超过30家公司,使半导体产业一时之间变得欣欣向荣。半导体产业在硅谷飞速成长,1970年代美国半导体的前七大制造商有五个位于这里。

由八叛徒中的Bob Noyce、Gordon Moore和Andy Grove在1968年所创办的英特尔是当中的佼佼者,这家日后的半导体巨头先是推出了后来不可或缺的DRAM产品,在1971更发明了全世界第一款微处理器。

这样的风潮背后的推手还有为硅谷奠定基础的军方。为了在冷战中取得优势,美国军方投资了大量的经费在相关的研究上,使昂贵且尚不具市场效益的新技术得以顺利发展,包括B-2战略轰炸机,GPS定位系统和战斧巡弋飞弹等军事技术都受益于这些投资。

除此之外,政策的调整也使硅谷的创业环境日渐成熟。受益于美国政府在1978年将资本利得税从49.5%降到28%和1979年放宽退休基金进行高风险投资的限制,再加上许多科技公司上市之后带来的钜额利润,使硅谷成为了创投的天堂。

而1965年移民法的通过,让技术移民人数上限大幅增加。以中国台湾地区为例,1967年的技术移民人数高达1,321人,是1965年的28倍。这些大量的海外移民除了增加硅谷的人才之外,更提供了勇于改变和挑战新环境的文化。

1970年代的多元发展

微处理器的出现让个人化电脑成为可能,也让相关的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包括初具雏形的网络和软件。虽然这些产业开始时多位于远离硅谷的美国东岸,但日后却成为硅谷的核心之一,硅谷也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70年代是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半导体产业持续兴盛,苹果电脑投入个人电脑市场,软件领域硅谷则有了甲骨文(Oracle),电子游戏也开始出现,生物科技方面,人工胰岛素的研究有了进展。

在当时风起云涌的个人电脑行业方面,硅谷的代表是成立于1976年的苹果电脑,他们在1977年推出了大受好评的AppleⅡ,被誉为将电脑推入每个家庭的关键性产品,甚至在成立5年内就进入世界企业五百强。但大获成功的苹果在1980年代遭遇瓶颈,自此步向衰落直到2001年。

硅谷文化的产生,除了由快捷半导体所带动的创业文化和提携后辈的风气之外,硅谷所处的时空背景也是一大关键。当时的硅谷没有大企业垄断发展的机会,甚至游说政府制定偏颇的法律,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而硅谷主要的半导体和电子产业当时处于大幅成长的时期,各个次领域不断发展,让大公司无法掌控整个行业,只能让各种新创公司瓜分市场。

兴盛的科技产业和不断发展的经济让硅谷成为一个需要大量人才的地方,而且加州法律禁止竞业条款的存在,这使得硅谷演化出特殊的职场文化。跳槽和挖角在硅谷是日常的一部分,公司愿意为了得到更好的技术人才而开出高薪,也因此使行业内的技术快速流动。这样与众不同的劳动文化,确保了人才的流动性,避免人才都被大公司绑架。

转型中的1980年代

到了1980年代,虽然IBM垄断了大型电脑市场,但个人电脑市场尚在百家争鸣的阶段。各项软件让个人电脑的市场接受度大增,销量也迎来了爆发性的成长。而这也代表着硅谷渐渐地从硬件时代进入软件时代,而赛门铁克,AdobeEA都起源于这个阶段。

虽然硅谷的软件产业在八零年代尚未能与东岸的软件巨头抗衡,但也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许多公司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上站稳了脚步,甲骨文更已取得了这个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半导体产业方面,英特尔在1980年代遭遇日本公司的强力竞争,不得不弃守DRAM市场,转向以处理器为主,后来和微软的合作更让这个组合攀上颠峰。而1987年台积电的成立为硅谷的半导体公司投下震撼弹,晶圆厂不再是这个行业的必备工具,外包晶圆生产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这个年代的硅谷快速的成长,也带来了快速的致富,这样的机会就如同乐透一般让创业家愿意前仆后继地投入硅谷,创投也乐意在高报酬的机会下承担高风险。但高额利润的诱惑也使硅谷开始出现炒短线的现象,相对于五零和六零年代较考虑长期和技术发展的军事或私人投资,八零年代以后硅谷多了不少以如何在短期内公开上市或被其他公司收购来实现获利为主要考量的创业者

硅谷早期到1980年代的发展以半导体做为主轴,而半导体的成功也带动了其他的科技产业,让硅谷变得更加多元化。

文章来源2016-12-11 芯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