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波卡之月 : 带你更深入了解波卡生态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041933513392.htm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波卡之月 : 带你更深入了解波卡生态

以下为 AMA 实录:Panda Zhong:你可以介绍一下你自己吗?John Wu:大家好,我是 John。我大概在 17 年初的时候开始区块链开发,一直到 19 年中旬主要从事的都是以太坊上的开发,包括智能合约,二层网络以及和以太坊节点交互。当然也自己捣鼓…

· 6 小时前 ·阅读约 5 分钟

波卡之月 : 带你更深入了解波卡生态

以下为 AMA 实录:

Panda Zhong:你可以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John Wu:大家好,我是 John。我大概在 17 年初的时候开始区块链开发,一直到 19 年中旬主要从事的都是以太坊上的开发,包括智能合约,二层网络以及和以太坊节点交互。当然也自己捣鼓过 fork 以太坊。然后在 18 年的时候当时 web3 峰会有一个视频,讲的是林嘉文博士用 Substrate15 分钟现场起一个链。其实我 17 年中旬就知道波卡了,但是可能当时知识有限,并没有特别多的想法。而 18 年那会当时因为开发 eth 有近两年,知道了 eth 的很多局限性。当时再一次去研究 Substrate 和波卡的时候就眼前一亮,一下子就沉迷了。后来我就加入了波卡生态,也成了国内第一批波卡大使。现在在波卡社区中做技术开发。

Panda Zhong:从程序员的角度来说,波卡的技术强项在哪?

John Wu:刚才我提到,18 年再一次接触波卡的时候因为对 eth 有很多的实际开发经验,所以才能更好的认识波卡。实际上现在随着 eth 网络的拥堵,大家也越来越多的看出 eth 网络存在的问题。而波卡在好几年前设计之初其实就是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知道波卡网络实际上是一个异构分片网络。分片解决的是一个扩容问题,比如 eth2.0 的同构分片就是为了解决目前 eth 的拥堵问题的一个终极方案。而波卡一开始就已经这么设计了。剩下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异构了。在波卡中,一个 app 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平行链或者平行线程,不仅可以承载更多的 tps,还有而且相对于智能合约,他们有更高的可定制性。比如说在以太坊,用户要做任何交易都必须要支付 eth 作为 gas 费用,但是在波卡中就可以定制成比如你交易 dai 那么用 dai 支付手续费就可以。又比如说在以太坊中套利交易在市场波动很大的时候会非常严重的阻塞整个网络,但是在波卡中项目方可以通过定制给其他类型的交易比如治理留一定的区块空间。所有可以说在波卡做项目,工具是为项目服务的。在此之前,项目多少要为了工具的局限性去做不得已的适应。

Panda Zhong:波卡生态还有那些吸引你的地方?

John Wu:我在这里再谈两点吧,一是林嘉文博士。在我眼中,Gavin 是属于 Kol 中的 Kol。当年作为 ETH 的 CTO,写下黄皮书,Gavin 已经在程序员心目中树立起了崇高的地位。而开启波卡之后,Gavin 更是无处不在:无论是工程代码的第一线,还是 meetup 和播客等社区活动,你总是能看到他扛起 Web3 大旗努力步道。再加上他对音乐的研究和喜爱,更给他加上了艺术的气息。所以我觉得不论是程序员,研究员,艺术家还是吃瓜群众,都被他强大的魅力所聚集到了一起。这一点我觉得是波卡生态最独特与其他生态的地方之一了。

John Wu:二是整个生态中项目质量很高。不像从以太坊转到 bsc 那样没有迁移成本,在波卡上进行开发是需要投入很多前期准备的。但不少项目像 Acala,Phala,Plasm 等都是已经在生态中深耕了超过一年半的时间了。是什么会让一群开发者冒着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去坚定的在那么早期就在一个生态中扎根了?当然是因为大家在那个时候就看到了波卡生态的可能性。但同时,在那个时候就能看清这些可能性的团队,他们的水平和眼光可想而知。在我看来,波卡应该是所有非以太坊架构链中,唯一一个开发生态已经脱离早期而进入加速发展期的项目,也是以太坊生态之外最硬核的生态。

Panda Zhong:波卡生态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场景是怎样的?

John Wu:从基础设施的角度,当平行链和平行线程开始接入生态之后,首先波卡会致力于增加接入的能力。网络效应告诉我们波卡生态的价值将和接入的平行链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再之后则会开始构建二级中继链,它会使得整个网络能够接入的平行链 / 线程得到指数级的提升。

John Wu:从应用的角度,首先在 DeFi 领域,具有高性能和高可定制性的 DeFi 平行链将进一步扩展目前以 evm 链为主的 DeFi 生态。这点可能比较容易看到。而 NFT 以及艺术很有可能属于 Kusama 网络要拓展的领域,比较 Kusama 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的有点酷有点与众不同:它具有先锋性和前卫性。除此之外,我们知道波卡一向非常重视治理,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治理组建。而当前 Kusama 和 Polkadot 上身份认证(Identity Registry)服务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以及生态中身份有关的项目也进展顺利。我们可以期待在身份和治理领域波卡也会大方光彩。其实我觉得整个波卡的应用还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但基础设施已经给项目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剩下的就是想象力和时间了。

Panda Zhong:我们经常在听到波卡往往伴随着 web3 以及 Substrate 等名词,可以帮我们梳理下他们三者的关系吗?

John Wu:波卡一般就是指整个波卡生态,也可以狭义的指波卡中继链。Substrate 则是在开发波卡中继链的过程中抽象出的一套开发工具,主要用来开发连接到波卡中继链上的平行链或平行线程。平行链 / 平行线程+波卡中继链(还有 Kusama)中继链构成了整个波卡生态的核心。而 Web3 的定义仁者见仁,但我们大概可以把它理解成更开放,更无准入门槛,更注重个人隐私的下一代互联网。波卡是林嘉文博士为了实现 Web3 愿景而搭建的可以支撑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Panda Zhong:我们为什么需要 Web 3.0?

John Wu:因为可以说 Web2.0 失败了。互联网之父们开创互联网的时候,设想的是一个开放自由的新世界。但现在互联网已经被巨头和广告经济垄断,这些巨头服务的并不是他们的使用者,而是他们的股东。用户成为了商品,他们的隐私数据被明码标价,然后最能使用这些数据榨取经济利益的公司所获取。在 Web2.0 的世界中,假新闻假消息满天飞,人们大概率只能看到会进一步加强自己已有偏见的东西。我们需要 Web3.0,将互联网从这些巨头的手中解救出来,真正为用户服务。

Panda Zhong:最近波卡生态有什么重大的消息吗?大家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第一手的消息?

John Wu:最近消息一如既往的处于爆炸阶段,不过要说重大,可能就数波卡的 crowdloan, auctions, registration 等平行链相关模块已经基本就绪。随着 rococo 测试链最近一次重启并计划接入 20 个以上测试平行链,Kusama 和 Polkadot 的平行链接入真的是越来越近了。

如果要说第一手的消息,那么除了官方的推特,medium 等渠道,一定就是相关 element 频道,当然这个信息量特别巨大不是特别适合非生态从业者。还有一些内容整理比如按日的整理 twitter 上的 @BillLaboon,以及 DotLeap 等。如果说中文资讯,其实关注波卡官方公众号,以及一些不错的社区比如 Polkaworld (很全面),一块+(偏 Substrate 技术)等其实资讯也基本上看不过来了。

Panda Zhong:有哪些推荐的波卡学习资料?

John Wu:除了刚才提到的一些比较实时的内容之外,还有

波卡的 wiki https://wiki.polkadot.network/

W3F 的 research https://research.web3.foundation/

开发人员或者想要更进一步了解技术的可以去

Substrate 的 devhub https://substrate.dev/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