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 2021 年加入飞书是不错的选择
source link: https://limboy.me/2021/01/25/join-lark-202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为什么 2021 年加入飞书是不错的选择
2021-01-25
这是一篇招聘文章,相信从标题也能看得出来,为了让它显得比较合理,我假模假样地分析了下原因,您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要是想直接看招聘链接,可以跳到文章末尾处。
部分同学可能不太清楚飞书(https://www.feishu.cn)是什么,简单说下,飞书是字节跳动出品,整合即时沟通、日历、视频会议、云文档、云盘、工作台等功能于一体的办公协同工具。
ToC 市场的人口红利持续疲软,ToB 市场自然成为了增长的突破点,疫情带来的远程办公理念和习惯,已经让更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并依赖协同办公软件。以头部玩家钉钉为例,根据官方数据,目前(2021年1月)使用钉钉的企业已经超过了 1700 万,这是什么概念?根据这篇文章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5月,中国的企业数大概在 4000 万左右,新企业的增速大概在 13% 那样,因此即使是目前有最大市场占有量的钉钉也还没到过半的程度。
To C 领域常见的网络效应,在 To B 端也会有么?To C 场景下,身边的人如果都在用微信,那么我也「不得不」使用微信。To B 场景则不一样,A 公司和 B 公司的办公软件完全不需要保持一致,只要能够满足需求,提供可靠的服务,合作顺畅就行,市场占有量并不是最大的考虑因素。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网络效应,比如 A 和 B 都是互联网公司,且高层之间比较熟悉,如果某款协同工具赢得了 A 的口碑,就有可能让 B 公司也使用该工具。
有没有可能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大家回归到正常工作状态后,就不再需要临时满足远程办公的协同工具?有可能,但应该不是主流,且那些选择放弃的企业还是会慢慢再用回来,因为真的很方便。现在一些传统行业的头部企业也开始往数字化办公迁移,比如三一重工,华润,物美等等。
有没有可能出现马太效应,也就是赢家通吃的情况?不太会。跟 To C 场景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往往比较大,尤其是跨行业的企业,有些注重协同,有些注重管理,有些注重流程,有些注重专业能力(如电商,建筑)等等,不过这些注重点也并非是完全互斥,因此理论上是存在一个工具可以同时满足这些需求,但太难了,即使有,也定会经历长时间的打磨。要解决行业的定制化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开放,提供能力给 ISV,在协同工具的基础上开发企业定制产品,做这件事的就是开放平台。
再来看看飞书,为什么目前市场占有量并不高的飞书有可能在协同办公的 To B 领域取得不错的成绩?我觉得主要有以下这么几点:
工具是真好用
平时国外的工具用得比较多,经常会被他们的设计和细节所打动,飞书这一年多使用下来,感觉不输那些国外的工具,有不少功能甚至更胜一筹,比如文档、表格、聊天的 Reaction、聊天的 Context 等等。这也跟字节对工具的重视有很大关系,经常能看到谢欣,张楠在反馈区反馈各种体验问题,身边使用飞书的朋友也是不啬赞美之词(当然也会有槽点)。
飞书在字节内部已经经历了 4 年多的使用和迭代,能够支持字节这样体量的互联网公司,在使用层面肯定是经得起考验的。
协同是真方便
在飞书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没有写过一封邮件,这在其他公司是很难想象的,主要得益于强大的文档系统和超方便的协同。比如在文档里可以@人,发起投票,插入群组以及各种富媒体,可以对文档实时划词评论,文档在聊天消息中也是以标题+预览图的方式展示,日历、开放平台等也都可以方便地串联起来,简单来说就是一体感很强,而不是单独的几个产品放在一起。
开放是真用力
比如 OKR 系统,就是基于开放平台搭建的,People,审批,汇报等高频应用也都是构建在开放平台之上,前面也说过,开放平台对于满足不同企业的定制化需求至关重要,因此对开放平台的持续投入也是在预期之内。
先来说说我身边观察到的自发使用飞书的例子吧。朋友 A 经营一家康复相关的小公司,使用飞书作为协同工具,整体感受还比较满意;朋友 B 参与一家前知乎员工创建的互联网公司,内部协作也是使用飞书。这两个例子都是我正好知道,没有主动向他们 Sell 过。飞书前一段时间刚开了「2020飞书未来无限大会」,在这个会上宣布了与三一重工、物美、小米、南开、华润等大型企业的合作。
这两件事单独看可能没有什么,但放到一起看就很有意思了,这就意味着飞书既可以让小团队高效协作,也能满足超大型公司的协同。而且即使是超大型公司,也并非集中在某一领域,这也说明了飞书的普适性和定制化能力,有了这样的能力,增长就不会是太大的问题。数据层面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点。
最后回到这篇文章的主题,如前面所说,企业协同办公是发展趋势,钉钉虽然有先发优势,也积累了不少的客户,但 To B 市场很大,且网络效应不如 To C 那么严重,同时飞书经历了 4 年多的打磨,积累了较好的口碑,且有很好的普适性和定制化能力,因此在协同办公市场服务好一部分客户,且持续发展问题应该不大。
开放平台作为飞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能力,以满足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如果你是客户端开发工程师/架构师,对飞书开放平台感兴趣,欢迎使用以下链接内推,也可以搜索 base64decode cG9vbG9vcAo=
加我微信,以便进一步沟通和同步面试进度。
https://job.toutiao.com/s/JvVyE51
顺便说一下可能关心的问题:在字节工作是不是很累,大小周要如何适应?确实比较累,但也没有那么累,上下班时间一般是早 10 点到晚 10 点,中午和晚上加起来有三个小时休息时间,所以工作时间大概有 9 小时。小周的话,周日上班,双倍工资,如果对钱不那么感冒,可以请假。就我自己而言,如果往后回忆起在字节的日子,应该不会是被加班支配的疲惫,而是与伙伴一起并肩的岁月以及收获的成长。
PS: 如果对飞书不太了解,可以通过下面的链接加入我维护的一个关于职场的组织感受下
https://go.feishu.cn/JvWrgAu/ 或 8 位团队码 XLWGQVVK 加入团队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