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blog.csdn.net/foruok/article/details/7862957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想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吗?看古典的《跃迁》:

《跃迁》这本书系统的解构了成为高手的技术:

  1. 高手的暗箱: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2. 高手战略: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
  3. 联机学习: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
  4. 破局思维:升级思维,解决复杂问题
  5. 内在修炼:跃迁者的心法

我们一个一个简要解读。

1. 高手的暗箱

这章一开始,举了一个绘画的例子:

你要画大油画,别人会要你给他一张照片,用投影仪投射在画布上,勾出素描稿,然后上色,完成。

并且提到《隐秘的知识》一书的研究结果:拉斐尔也在用投影仪!

然后说:没有一个人是仅凭努力、天赋、机遇而获得巨大成功的,跃迁式的成功都是利用了更底层规律,激发了个体的跨越式成长。这就是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所以呢,我们要按事情内在的规律去行动,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就要走很多弯路,只能望着别人的背影兴叹。

接下来古典对自我跃迁做了一个层级划分:

  1. 认知跃迁,这点通常是指你某一天忽然想明白了某个概念、思维,视野打开,认知提升了。比如你做开发,总觉得有一种语言比另一种牛逼、挣钱多,来来回回换了 7 、 8 种,有一天忽然发现,其实每种语言都差不多,你能不能拿到更高的收入,取决你在这种技术上是不是拥有局部优势、是不是能真正用它解决问题。这就是认知跃迁。
  2. 能力跃迁,这点通常是指你按照新的思维、方法去持续行动,量变到质变,跨越了静默期,某一天你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上了一个台阶。接着前面开发的例子,你意识到在某种技术上拥有优势才能获得更高收入,于是你就稳下来,开始下苦功夫,把某种技术打磨成你的利剑,有一天忽然发现身边的人都来请教你该技术相关的问题,你能轻松帮大家搞定各种疑难杂症,这时就说明你能力跃迁了。
  3. 能级跃迁,能力跃迁到能级跃迁,是内圣外王、放大势能的过程。比如你的影响力从组织内走向了组织外,从局部走向了行业,眼界、格局发生了跃迁,看问题、做事情有了完全不同的力道。

跃迁的底层逻辑是“范式突破”。(范式的概念来自《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

重要的商业和技术突破,往往不是技术突破,而是对于技术的应用和认知方式带来的范式的突破。比如飞机的发明、优步、Airbnb的出现。

与此类似,自我的跃迁,也是认知和发展“范式”的改变。

2. 高手战略

高手战略指“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你要找到那些“更少但更好”的事。不要什么都做,你的时间有限。

所以,我们要发现自己的甜蜜区,战略性专注,等待自己的机会。不要跟风跑——某一种风属于那些一直为这种风准备的人,你看见时,人家已经具备了相关能力随风舞蹈了,你再去追,晚了。

如何发现身边的高价值区呢?作者讲了幂率分布现象。

幂率有两个特征:

  1. 高度的不平均。比如 20% 的客户带来了 80% 的生意,1% 的美国人拥有美国 34% 的财富……
  2. 分形。分形就是“一个图形细分后,每一个部分都是整体缩小后的形状”。比如海岸线、树叶、冰花……

幂率分布,意味着大部分系统都有重点,做事情抓住重点,持续地抓住重点,就抓住了最高效率的关键。

比如你在软件公司工作,同样是做开发,测试工具、运维工具、产品开发,价值就不同;在产品开发的所有部门中,拳头产品、现金流产品、未来的拳头产品,和老产品的维护性开发,价值又不同……你参与到最有价值的产品的开发中,你的努力就能够被放大。

这就是——站位比努力重要,也就是头部效应。

如果你能为头部,就有巨大的借势优势,可以享受到红利。你可以看看你的身边,那些既受重视收入又高的小伙伴,多数都是在组织的关键部门做关键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找到自己可以进入的头部区域。

所谓头部,就是你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

很多人看见大数据火热,就赶紧转换到大数据;看见AR/VR兴起,就迅速变更跑到;看见人工智火热,又毫不犹豫地投入机器学习的怀抱……

这些小伙伴认为只有最热的领域才是头部领域,认为自己只有进入这样的领域,才可能实现跃迁。

但实际上,你在这些领域根本没有任何优势,你根本抢不到合适的位置,甚至会跟一阵子就掉队,然后又不得不寻找新的机会,往复循环,永远在跟风,永远也没乘风起舞过。

现实是,大部分人的头部就在你身边,先成为你现有赛道里的头部,然后你就能看到另一个赛道,再努力成为新赛道的头部……不停迭代,从一个头部到另一个头部,从一个成功到另一个成功,最终你会成为不可忽视的大头部。

头部效应的三个原则:

  1. 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
  2. 思考差异化优势
  3. 从身边的头部做起,从鸡头变成凤头

这部分还提到成为头部的两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专注和持续迭代。

3. 联机学习

这部分先介绍了两个学习方法:

  1. 找到知识源头。我们日常中接触的大部分信息都是二手、三手、四首信息,被稀释和转述了很多遍,要么营养不足,要么失了真意。所以,要学会挖掘知识源头。比如格拉德威尔写的《异类》一书中提到的一万小时天才定律,其实是三手信息,《刻意练习》一书则是二手信息,一手信息是1993年埃里克森等人发表的论文《刻意练习在专业获得中的作用》。
  2. 功利化学习。成人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所以我们在学习时,要从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出发,以求解问题为目标,这样效率最高。

接下来是这部分最关键的:联机学习

现在知识太多,你不大可能学会所有的东西,一定是你懂这块、他懂那块,大家融合在一起,可以解决更大的问题。所以,对于你不熟悉的领域,没必要自己吭哧吭哧去找答案,问别人就好了。

下面是三种学习思路:

  • 自学:自己找答案
  • 联机学习:和同行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 跨界联机学习:跨行学习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来看看自己遇到问题时的第一反应,看看你是哪一种思路:

  • 遇到问题,苦思:“这可怎么办?”想一晚上不得;
  • 遇到问题,找书:“哪里有答案?”开始通过网络、书来找资料;
  • 遇到问题,找人:“谁最有可能知道这个答案?在这之前我要准备些什么?”然后准备沟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联机社交学习才是最快的学习方式。

但是,前提是,你自己要有一些知识,能够与人交换,同时,你还要会提问,会整合

接下来作者提了一个认知转变:问题树比知识树更重要

你需要的,是用来解决问题的知识。

你要学什么?答案就在你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增强学习动力的最好方法是找到你真正感兴趣的问题。

真正的专业是你“特别擅长解决某类型的问题”

问题树依托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它包括 4 个方面:

  • 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 我们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障碍?
  • 我们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案?

从这四个问题出发,可以引出很多关键词,指向各个领域,每个领域又会产生新的关键词,然后生长成一棵关于这个问题的“问题树”。

学习之后,接着就是变现,作者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方法——知识IPO:

  • I: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 P: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 O: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设计自己的知识 IPO 系统分三步:

  1. 你必须有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且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I)
  2. 不是要学习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P)
  3. 输出倒逼输入(O)

当你能够围绕着某个场景问题去学习并解决问题,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当你形成了个人知识体系,你的价值就会跃迁。

4. 破局思维

为什么很多问题无解?因为答案根本就不在系统内。“单维思考者”永远看不懂整体的“系统思维”,看懂系统,才能破局。升维思考,才能解决复杂问题。

我很感兴趣这章提到的第一序改变和第二序改变(来自《改变》)。

事情有两种改变的形式:一种是不影响原有模式的改变,叫作“第一序改变”,也就是“状态改变”;另一种是模式的改变,叫作“第二序改变”,其实也就是“模式改变”。

第一序改变:系统内改变,改变状态,改变体验。
第二序改变:对于系统的改变,改变模式,改变结果。

所谓的跃迁,就是一次次让自己做第二序改变,一次一次破局。而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识别所在的系统。

一个系统至少包含三个因素: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功能。

系统有一个基本特质:系统由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关系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元素更重要。

只要不改变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功能,即使替换所有的元素,系统也会保持不变,或缓慢变化。

话说中国的封建历史几千年……就是这样子的

话说一个官员贪腐了,换掉,新来的又贪腐了,再换……也是这样子的

个人处在很多系统中,要想跃迁,就要学会打破系统。

工业化时代以后,我们习惯用一种“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复杂的事情可以拆分为各部分的组合来分析

根据这种思维方式,如果一个事情出了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增加或替换一个元素,如果短期有效,那么长期也应该不错

但,这种思路面对复杂社会问题,往往会顾此失彼。要想搞定,就得要用系统论的思考方式。

还原论和系统论的差异见下表:

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循环。

比如这 4 种增长引擎,会让你会越来越好:

  • 从兴趣培养到能力养成
  • 快速学习的知识IPO
  • 企业管理中的“信——任”循环

但如果你陷入下面 4 种死亡螺旋:

  • 穷者越穷:穷——没钱提升没钱改变——穷
  • 投入不足:没成就——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没成就
  • 工作狂循环:工作狂——家庭投入少——家庭没成就感——工作狂
  • 做自己:求认同——找不到自己——求认同

恐怕就会越来越糟。

要想跳出死亡螺旋,就要识局、破局。

好的破局者往往知道:

当一个体验短期很爽的时候,你往往要警惕:长远的损失是什么?
而当这个体验短期痛苦的时候,你也需要自我激励:长远的收益会是什么?

你可以逆时间思考来打断负循环:

  • 如果忙得没空思考,那么没空思考是否让你更忙呢?
  • 如果因为穷,所以总希望翻盘,那么总希望翻盘是否让你更穷呢?
  • 看到人口带来贫困的报道时,你也一定要尝试思考,贫困是否也会带来人口增长呢?

一旦发现这些情况是首尾相连的,尽快打断这种恶性的负面循环。你可以通过直接打断、引入更多资源,或者搭建新的回路来实现。

搭建正循环需要顺着时间思考:

  • 如果写作能为你带来名声,那么如何用名声帮你更好地创作?
  • 如果技能精进能让你获得成功,那么如何用成功让你更加精进?
  • 如果做某件事情能让你有所收益,那么如何让收益带来更多类似的事情?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就是第三章提到的知识 IPO ,第二个问题的思考结果是联机学习、“以答案换答案”的方式;第三种情况其实就是投资的本质,用赚来的钱继续投资。

一旦有了这个意识,你就开始成为一名系统思考者,你的人生就开始搭建各种细小的正循环回路,而那些侵蚀你精力的负循环也会慢慢停止。

理解了系统,接下来要理解层级——多层系统。生活是由各种各样的多层系统组成的。

高效能人士的自我管理体系是一个“高效能塔”:

  • 资源层:个人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情感资源;
  • 方法论层:使用资源、提高效率的方法论;
  • 目标层: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背后的价值判断。

从这个角度看,勤奋就有了三重境界:

  • 很努力。焦虑,不敢停,没学习时间,没方法,低水平勤奋。
  • 方法论勤奋。知道做一件事情有合适的方式方法,有时也能用正确的方法做事,颇有效果。但有时陷入总在找方法的怪圈,试来试去,长远看没什么长进。
  • 更少目标,战略勤奋。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知道自己的赛道,知道自己的优势,少做事,找杠杆,放大势能。

从勤奋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多层系统都有的两个共同点:

  1. 上层决定下层
  2. 下层无解,向上一层

所以,假如你陷入某个系统里,苦苦挣扎却无法脱身,就要往上层系统去寻找答案。

理解了多层系统,接下来就要控制多层系统,实现目标。

把控一个多层系统有三个原则:

  • 多层布点:每一层都要布置合适的控制点。
  • 单点可控:控制点要落在可控区域,如果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就无法掌控。
  • 目标折射:你不一定要直线前进,要根据多层系统的特点,调整切入点,选择阻力较小的路径。

具体参考 P240 ~ P248 。

5. 内在修炼

这章介绍了高手的 7 个心智关键词:

面对世界,开放而专注,进入系统。

面对自己,迟钝而有趣,智慧而超然。

面对他人,简单、善良、可激怒。

面对不确定,善良些吧。

不展开啦,具体去看书啦……

6. 我准备做什么

看这书时我有一个想法:梳理自己在做的事情,做减法,然后,持续前进,做到头部。然后,再说下一个头部啦。

我已经开始梳理自己了,你呢,要不要实践一下这本书里的方法?

欢迎在文后留言讨论。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