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传统造车势力大反攻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gelonghui.com/p/45115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传统造车势力大反攻

原创 5小时前

19,702

谁能够在征程中走得最远?

作者 | 咖啡与茶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b83a5-6b8ed883-12e9-4057-b202-dca3488149ab.jpg

新能车崩了,传统造车企业是否迎来机会呢?

其实,从宏观视野看,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具有必然性,这不仅是汽车业本身的新旧转换,也是人类有效解决能源危机、气候危机、物种灭绝,避免自我毁灭的必由之路。鉴于现在新能源汽车超低的渗透率,这个行业星辰大海般的征程,无需怀疑。

问题只是,新势力、传统造车势力,谁能够在这个征程中走得最远。

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持续火爆,除了大红的特斯拉Model 3、蔚来ES 8、小鹏P7、比亚迪汉,我们看到了传统造车的老大--大众、丰田们,不断推出了自己的电动车,大众有ID.3,丰田有雷克萨斯UX 300e,声势也比过去高了很多。

327f0-5c3cdf64-c666-476f-a4f6-119a5a3c495a.png

来源:大众ID.3,汽车之家

2e640-3fba8e42-1dec-499a-853e-91e047a1fe9a.png

来源:雷克萨斯UX 300e,汽车之家

看惯了新势力呼风唤雨,传统造车过分低调,现在来了个大反差,是否意味着传统造车的反攻号角已经打响?如果传统造车大举反攻,股价已经腰斩新势力是不是还会继续腰斩?

为何传统造车长期沉默?

传统造车对于新能源的态度,一直很纠结。

各大汽车巨头的老板,很清楚新能源的重要性和潜力,但是过早地介入,巨大的投入和不确定性,搞不好不仅成不了先驱,很可能成为先烈。

同时,新能源汽车再怎么吹,不过是抢燃油车的生意,对于传统造车来说,多卖一辆电动车,可能意味着少卖一辆燃油车,过早地革自己的命,不一定有增量,反而搅乱现有的存量市场。

当然,传统车企的老板们也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既然要摸着石头过河,那不如把这个光荣任务让给新势力,他们要是摸过了河,桥也就搭好了,自己得了个便宜,他们没摸过去,淹死了,自己也有个前车之鉴。

最后一个原因,是传统造车企业和新势力自身的差异。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宣传套路。新势力宣传套路各种眼花缭乱,互联网思维、网红经济、新奇点子铺天盖地,但你看看传统造车,老土、保守、乏味、不思进取。

这与整个汽车产业太久没有变革有关。

现在全球的燃油车竞争格局,50年前就已确立,而美国本土,则早在二战前就已确立,至今都没有什么大变化,几十年前看到那些汽车业巨头,现在看来还是那几个,大家都有一方地盘,赚着属于自己的钱,相安无事。

舒服日子过久了,船大难掉头,加上燃油车技术到顶,难有革命性突破,所以上到老板、下到员工,容易变得刻板、守旧,最可怕的是,大家对这一切都习以为常,没有人觉得有问题。

哪怕有一股新势力在暗流涌动、破茧而出,甚至逐渐壮大,但是传统造车的常规反映,还是鄙视+蔑视,质疑声、批评声不断。

丰田汽车掌门人丰田章男利就公开怼过特斯拉,他的业务是一家仍在推广新颖菜谱的餐厅,而丰田则更像是一家已经拥有大量客户的餐厅。特斯拉认为,他们的食谱将成为未来的标准,但丰田拥有的是真正的厨房和真正的厨师。他们并没有制作出真实的东西,人们只是在购买食谱,而丰田有厨房和厨师,可以做出真正的食物。

另外,新能源汽车最被看好的价值并不在硬件,而在软件,但传统造车的技术优势都在硬件,软件则并非他们的优势,这是一条天然的鸿沟。

一句话,要么不想变,要么想变但不好变。

为何传统造车现在反攻?

整个汽车销售,最大的份额是乘用车销售,而乘用车里,个人购买力是绝对的中坚力量。

以2020年的中国为例,全年汽车销量2461.0万辆,其中,乘用车2007.9万辆,占比81%,当中个人购买的比例超过80%;保有量方面,数据更大,以全国民用轿车为例,总保有量15640万辆,私人轿车占比高达93%。

换言之,谁能撬动这个市场,谁就是赢家。反过来,对于传统造车,只要这个市场没松动,他们依然可以高枕无忧。

可事实是,这个市场正在松动。

2016年,中国的新能源乘用车购买比例中,个人只占24%,到2019年,该比例已经大幅提升至74%,2020年,进一步提升至84%,和整体乘用车比例相当,个人购买已经成为新能源市场的主力军。

从销量的增速上,反差则更为明显。2020年,中国整体汽车销量下降3.4%,乘用车销量下降7.3%,但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9.9%,新势力的销量虽然只有几万辆,连传统造车的零头都不到,但增速惊人,蔚来同比涨113%,小鹏涨112%。

汽车市场本来就是存量博弈,这边多了,那边必然会少,传统造车正不断被撬墙角。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得不防,此其一。

与此同时,很多国家的政府或是出于气候控制的大议题,或是不想自家的汽车工业落后,又或是其他原因,开始重视新能源汽车,并持续出台政策。

比较著名的是欧美多国、日本出台的在2040年之前禁售燃油车的政策,这被看做是燃油车厂的死亡时间表。

00f9a-34bdfb8d-26dc-4202-92dc-066052b793b9.jpg

来源:易车网

如果说之前还可以躺在功劳簿里睡大觉,现在政府在后面踢屁股,不走快点也不行了。

还有像德国这样的工业大国,汽车业基本就是命根子,要是出了点差错,工业产值、GDP、财政收入、就业、甚至是社会稳定、政权根基、国家竞争力,都会乱成一锅粥。

德国也效仿起中国,对新能源汽车搞起了补贴,购买电动车的免税上限调至6万欧元,居民购买一辆4万欧元的电动车,可以收获9000欧元的补贴。

现在,对于传统造车而言,说是壮士断腕也好,天时地利人和也罢,亦或是自我觉醒,总之是时候从功劳簿里醒来,撸起袖子开干了,此其二。

而从现在传统造车的各种动作看,反攻的号角显然已经吹响。

传统造车反攻给新势力带来什么麻烦?

现在,市场对于传统造车的看法非常分化。

看衰的人,最喜欢拿当年的诺基亚做对比,巴不得传统造车像诺基亚那样被新势力消灭。

6c41d-24eacee1-8e0f-4e3b-8bcf-5a006c50527a.png

看好的,则拿出一大堆证据来证明传统造车绝非“诺基亚”,甚至“廉颇老矣”都说不上,分明就是人在壮年。

在他们眼里,传统造车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成熟的制造和品控体系、四通八达的销售网路、庞大的客户群体、巨大的品牌认知度,还有大把可以挥霍的资金。

实际上,在新势力声名大噪的日子里,传统造车厂并非闲着,他们背地里,也在想方设法“高筑墙、广积粮”,做着各种新能源技术储备,大众、宝马、丰田等传统巨头,也都有新能源车试水。

现在,传统造车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开始大张旗鼓,和新势力近身肉搏。

可以预见的是,新旧势力的大战,必定精彩无比,也必定有人被斩落马,当中既有新势力,也有旧势力。

现在判断孰胜孰负,有点早,但新势力的麻烦或刚开始。

首先,是销量增速。

虽然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增量市场,而且目前5%的销量占比,有着无尽的增长前景,但是有跟没有传统造车插一脚,新势力的增长预测模型就不一样。

换句话说,各种新能源车的政策、补贴,该出的也出了,基本不会有大变动,而消费端,想买的会买,不想买的估计也很难要他掏钱,蛋糕就这么大,多只脚进来参合,分到的额度就少了。

比如蔚来,对标的是宝马奔驰奥迪,如果对手大规模推出电动版SUV,蔚来还能动则一年销量翻倍吗?这是个未知数。

即便可以,传统造车大量推出新能源车型,必定会对新势力的增长预期造成挤压,原来的过于乐观的预测就得调低一个档次。

其次,是市占率。

2020年上半年,蔚来销量占比4%,排名第7,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个名额。TOP10除了雷打不动的比亚迪、炙手可热的特斯拉,其他都是传统车企,而且大多数排名都在上升中。

456fb-be365097-d322-45ed-b0c8-5e6266cd4420.png

1c4ef-ec0f8fff-71c1-4484-baf7-8790fc0e04ad.png

或者有人质疑,传统造车不过以“滴滴司机”为主要销售对象,销售质量不及排名那样耀眼,我无意反驳,因为BBA已经推出高端电动车、丰田牵手比亚迪、五菱MINIEV的销售登顶,甚至蔚来本身,也分别与广汽、长安合作推出新车。

真正称得上传统造车软肋的,是软件。传统造车的基因还在机械学、在硬件、在制造。当然,传统造车也在建设自己的软件团队,也在对外物色合适的软件并购对象,在抢着抱大型IT公司大腿。

在软件这个赛道,到底是新势力最终获胜,还是传统造车大打翻身仗,又或者是现有的软件巨头胜出、新的软件巨头崛起,只能交给时间去证明。

无论如何,传统造车的反攻,给新势力造成的两大麻烦,正使得他们的投资逻辑发生微妙的变化。

新势力的杀估值远未结束?

这种微妙的变化,投射到股价,就是估值中枢的下压。

过去半年,新能源汽车被资本市场炒上天,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市值纷纷超越销量体量比自己大几十倍的传统造车。

cd5a6-67f0c23e-f5b2-4e4a-b7d1-7307b12c74e3.png

如果看传统的估值指标,动则几百上千的PE,或者压根都没扭亏为盈,即使按照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去做折现,估值仍然在百倍以上,没有意义,进入了纯粹的艺术区间。

既然是艺术区间,那只能艺术化处理。

从本质上看,新势力的估值被两股推力裹挟着水涨船高,一是内生的,如行业增长空间、公司自身的销量预测、智能化市场的潜力等,二是市场上的“水”,“水”满则溢。

内生上,由于之前传统造车比较无所作为,所以市场对于新势力的增速、市占率的预测都非常乐观,对风险的容忍度会更高一些,估值自然高一些,但现在传统造车插脚进来了,就不能太过乐观了,所以估值本身就在挤泡沫。

另一面,“水”才是这一波新能源牛市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推手,潮涨之时,可以很猛,潮落之时,也可以很猛。

正因如此,这波回落,特斯拉最大跌幅高达33%,比亚迪37%,蔚来42%,理想53%,小鹏62%……目前虽然止跌反弹,但估值仍然处于胡说八道的范围(除比亚迪)。。。

3de85-453f2bea-1ca4-4a11-b4cd-5937d5c74544.png

要知道,这些公司的股价,也只是回到去年11月的位置,而大放水是去年3月的事了,单单美联储,去年就放了3.2万亿美元的“水”,大部分都流入资本市场。

现在虽然市场预期会“收水”,但拜登又来了个1.9万亿的“大刺激”,美联储的加息不仅迟迟未落地,甚至还有鸽派大员出来呵护市场,用常识也知道,因为放“水”而导致的估值泡沫,还没到底。

股市中总有一种人,因为错过某个牛股而扼腕叹息,也总想着有朝一日股价跌回来,就匆忙上车,然后再创新高,人生从此大不同。

但是,你至少得分清跌回来的是飞刀还是大坑,而如果“收水”预期不落地,通胀预期不转向,基本可以判断,即使新势力股价再跌,是飞刀的概率也大过大坑。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