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面屏设计“罪大恶极”?因为它,我们失去了这些体验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leikeji.com/article/3593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在小米MIX发布之后,“全面屏”这个词开始被广泛使用。到今天,似乎屏占比比过去的高一些,就叫“全面屏”了。全面屏最大的特点在于:在保证便携性的同时,尽可能增大手机屏幕显示面积,也就是厂商们经常提到的“屏占比”,屏占比越高,视觉冲击力越强,消费者也会越乐意接受。

b2uYJnV.jpg!mobile

如今大部分厂商为了提升屏占比可以说是铆足了劲,所有的设计、体验、功能都要为全面屏让路,哪怕牺牲体验都要追求更加极致的全面屏。

aYVJVnM.jpg!mobile

小雷必须承认全面屏是手机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全面屏的iPhone X、小米 MIX、OPPO Find X无一例外都能够给用户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即便是有刘海的iPhone X,其视觉冲击也远比iPhone 8要来得强烈,也让iPhone成功摆脱了“额头停航母”的调侃。为了达到真正的“真全面屏”设计,手机厂商们不断发力,让自家的产品无限接近于这一概念,但从体验上来看,貌似是退步了。

外观进化,体验退化

在全面屏手机面世之前,市面上大多数手机都有一个大额头以及长下巴,前者用于放置前置摄像头、麦克风等元器件,后者则是拿来放置一些实体按键,部分机型还会配备实体指纹解锁按键。

zIfA3aE.jpg!mobile

而到了全面屏时代,部分手机厂商为了追求极致的真全面屏设计而去牺牲用户的体验:像OPPO Find X、小米MIX3这类产品就是典型案例,通过滑盖和升降的方式将传感器“隐藏”在屏幕下方,但每次需要使用时却又必须将传感器模组“弹出”。 尽管官方表示使用寿命可达数十万次,但无论如何还是比不上传统手机那般便捷耐用。

ZbuUjia.jpg!mobile

实际上无论是滑盖还是升降设计,这些都只是厂商为“减少”传感器空间而推出的临时方案,更复杂的机身结构,所增加的不但是手机的制造成本,还占据了身寸土寸金的内部空间。

还有一部分厂商则是采用保留功能性的前提下去提升屏占比,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类手机并不能称之为真全面屏设计,顶多只是一台屏占比稍高一些的手机。三星S8亦是如此,为提升屏幕正面的屏占比将指纹识别模组放到镜头模组旁,体验算不上好。但它的优势在于不会破坏机身背部的一体性,整体更为美观。

AJZ3Mny.jpg!mobile

这两种思路都是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的,而带来的好处似乎仅仅是观感上的一时震撼。真全面屏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固然好,但缺点可一点不少,比如:屏幕指纹的识别率和速度倒退、前置摄像头素质的倒退、滑盖或升降结构的积灰及机械结构损坏风险,呼吸灯被取消、天线区域不断缩小带来的信号变差的风险。

如今的解决办法还不够好

初期的真全面屏产品像是“赶鸭子上架”,只注重外观的变化,完全没有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体验。随着全面屏的概念和产品逐渐成熟,针对前文提到的降级体验,厂商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先拿生物识别为例,苹果它想到了3D结构光,采用人脸识别的方式去代替之前的实体指纹识别方案。3D结构光技术的依旧存在缺陷,首先是对人脸的露出率有一定的要求,在戴上口罩,或者侧脸躺在床上的时候,它是不能保证百分百识别成功的。但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取代传统的电容式指纹解锁方案,安全性更高,解锁速度快算是它的优势。但缺点就是要在屏幕上腾出一大块区域放置这些传感器,也让iPhone成为我们口中的“刘海屏”。

77JvM3m.jpg!mobile

而大部分安卓厂商则是保留了指纹解锁的操作,但它是将指纹识别模组做到了屏幕下面,也就是我们如今经常见到的屏幕指纹解锁。屏幕指纹解锁的弊端这里先不讨论,无论它是否实用,这都会是未来手机的主流解决方案之一。

JfIbYrb.jpg!mobile

听筒算是手机中不可或缺的元器件,但也是真全面屏路上的一道坎,小米MIX就曾经为了隐藏听筒,不得不采用压电陶瓷振动系统,虽然在美观性方面有所提升,但实际体验并不好。这一方案在MIX二代上就已被正式淘汰,后续应该也不会有厂商跟进。

6rIJRvB.jpg!mobile

后续的全面屏手机则是采用微缝听筒的方案,也就是一个超迷你只能听个响就行的小听筒,不但音质不好,在嘈杂的环境下体验同样不好。屏幕发声技术就更不用说了,各种方案层出不穷,但实用性太低,用户根本不乐意接受。

该如何“隐藏”前置摄像头同样是厂商们发力的重点,除了上文提到的滑盖、升降方案外,像刘海、水滴以及如今主流的挖孔屏都是厂商们为了全面屏又不得不妥协的无奈之举。从美观性来看,这类设计并不如传统的上下对称式设计和谐,但厂商们为了更高的屏占比,毅然决然地选择最接近真全面屏的“异形屏”设计。

feuQNvj.jpg!mobile

不过好在已经有部分厂商开始研发屏下摄像头技术,小米、OPPO、vivo都已经秀出了自己的概念机。根据业内人士爆料,搭载屏下摄像头的机型最快会在2021年第一季度正式量产,在下半年大规模量产,换而言之我们在今年就能够见到不少正面全是一块屏的手机。 但实际效果如何,是否会为了“真全面屏”而牺牲显示效果,我们不得而知。

全面屏的未来

全面屏并不是无故出现的,而是窄边框这一设计理念达到极致的必然结果。从市场趋势、品牌创新力、供应链系统综合来看,想要打造一款极具震撼力的全面屏手机需要极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充足的研发资金。

rUR7Zby.jpg!mobile

全面屏对消费者来说或许没那么重要,但是对手机厂商来说很重要。智能手机自诞生的一刻起,趋同的趋势就无法避免,全面屏算是手机大屏时代持续创新的唯一突破点。 现在,大家朝着一个类似的方向进发,智能手机市场因此而逐渐趋同。

在小雷看来,如今的全面屏依旧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它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正确的,但目前要做的取舍相对较多。等到屏下摄像头技术和高分辨率能够共存后,届时手机就能够进入真正的“全面屏”时代,当然等到全面屏也烂大街后,厂商们又要开始琢磨下一个“战场”,像之前三星、华为所发布的折叠屏或许会是一条新的出路。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