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寻找“中国Clubhouse”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cyzone.cn/article/62039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uQV3EjY.jpg!mobile

图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摘商业评论(ID: xinzhainews),作者新摘的,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就和我们村的流水席一个样子」

——你随时可以坐下或者离席,但是宴会可以一直存在下去。

这是一个博主对于Clubhouse的精辟解释。

1月底,Clubhouse开始在社交网络飞速走红,马斯克的一个直播房间,就像是给火箭加注了满仓的燃料,让CH的服务器不堪重负几度瘫痪,也让互联网出现了“一码难求”的盛况。无数人,想要涌入CH社区,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产品能受到如此多硅谷大佬的青睐。又无数人,获得社区资格后沉浸在CH独特的陌生人社交中,以声会友。

声音社交这个概念在近年来也堪称老生常谈。尽管短视频赛道打得火热,支付平台你争我抢,中长视频竞相发力,图文创作蓄势待发,但过去两年间,播客和以声会友的概念也逐渐占据了市场,声音社交在暗处蓬勃生长。

就像抖音的爆发式增长一样,声音社交终于也迎来了属于他的爆发点:2月,Clubhouse注册用户飞增,尤其是中国大陆的注册用户。3周内,CH股票暴涨147%,甚至把国内本土的声音社交平台荔枝的股价也带动了340%。可以说,这波堪称2017抖音大红之后,互联网产品的另一个小高潮。

而CH的功能,简单到无法想象:一群人开会,另一群人听。

无数的产品经理涌入CH社区,他们谈论着CH为什么爆红,如何在中国做一个和CH一样能够爆红的声音社交产品。

在重现CH成功之前,不妨看看,Clubhouse是什么,它真正吸引了哪些用户。

CH不完全玩乐指南

为了帮助还在法国排队领取邀请码的用户们更好的了解Clubhouse,我们先走一遍虚拟的注册流程,看看这个应用程序究竟能给你带来什么。

1、如何下载

和别的应用程序不一样,在中国大陆,下载就开始成为一件令人头疼的问题。

在中国大陆的APP STRORE中搜索Clubhouse,你一定能下载到一个错误的紫色应用程序。这并不是最近火爆的CH。真正的CH图标是这样的:

CH下载的条件很严苛:一个苹果手机,一个非国区的APP STORE账号。更别提一码难求的邀请码,这样的条件几乎让CH的用户是有限的。比起拼多多送你100块让你注册账户,CH则是在各种方向上阻碍着你。或者说,CH严格的控制着用户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才会有这样严苛的“门槛”。

成功下载好了正确的CH,意味着你离进入CH社区又近了一步。

2、如何注册/邀请

利用手机号注册好一个CH账户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使用这个账户。

正如CH下面这段话所说:Clubhouse是基于邀请制度的,这个邀请制度甚至是与苹果的通讯录紧密相连。首先,邀请人需要获取被邀请人的电话号码,并将它添加至通讯录。其次,当邀请人给被邀请人发送邀请注册的短信后,即可正式的踏入CH的大门。

邀请制度,成为Clubhouse在现行互联网形势下注册方面最大的特点。邀请涉及用户的关系网问题,利用用户的关系网络完成社交裂变,并且是有限制的关系网络:每个邀请人只能邀请两位用户。这样的制度,让用户有规律的处于增长状态,又限制着用户的人数和质量。

另一方面,邀请制度也让用户的粘性变高了。因为进入社区的门槛变高了,当用户获得这个来之不易的进入社区的机会,用户很难像对待其他应用程序一样:注册,领券,消费,卸载。用户会很珍惜这次入场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CH能够在完成注册后依旧火爆的原因。

3、如何加入一场ROOM

在注册环节,有这样一个环节,需要用户却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在应用程序中不少见。这是应用程序向用户推荐“感兴趣内容”的原始数据。但是在Clubhouse的运营使用中,这几乎成为了用户行为习惯的一切基础。几乎所有用户,在未知ROOM内容的情况下,都需要依赖APP的推荐,这种推荐是基于你的关注的人和你最初填写的这部分数据。

Clubhouse的核心就是“兴趣”。你关注的人表明,你对这个领域的人有兴趣,这些领域的细化功能已经在你注册时完成。即使有遗漏,通过你关注的人的喜好,和几次尝试性的推荐,用户的“兴趣”趋于固定。

当然,面对出名的爆款ROOM,用户可以善用搜索栏,对于ROOM进行搜索。

4、ROOM/CLUB

ROOM是Clubhouse的主体。

但ROOM的结构非常简单。ROOM中的用户被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讲人,这往往是有HOST邀请的一部分用户,以及在过程中,举手被选上台的用户。你可以把整场ROOM的活动看作一个大的舞台。主讲人,就是站在舞台上的人。

第二类人,就是主讲人关注的用户。这一部分用户很可能会上台发言。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嘉宾席。

第三类人,就是普通听众。普通听众可以选择举手,举手你就可能成为主讲人。当然,当你不想再听的时刻,你可以选择安静离开。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HOST,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创建房间。往往,创建房间前,HOST就会和一部分主讲人商量好主题和内容。房间可以是完全open的,也可以仅仅基于社交网络,或者是封闭的。

除此之外,CH还有一种组织形式就是CLUB。这极度类似于大学的兴趣社团。CLUB的人可以选择一起在ROOM举办各类活动。

5、CH中用户名片

和别的应用程序不一样,用户在CH中面向社区的展示页面非常单一。

姓名,照片,介绍。这就是用户在社区的名片。除此之外,地区,动态等等的信息一概都没有板块进行露出。

而用户名这块,还有一个后缀用户名,但这些都是对用户昵称的展示。现在的社区氛围来看,猫猫狗狗类的头像占少数,用户还是充分的利用了头像这部分展示照片的资源,一般都会选取一张自己的真实照片(真的马斯克选择了红内裤)。除此之外,自我介绍似乎对字数的限制非常小,许许多多用户选择在bio中露出自己公司、家庭、爱好等全面的信息。

Clubhouse的用户在社区的形象,就是一张纸质的名片:头像,名称和一些个人信息,以及你加入了那些CLUB。

当然,也存在大V认证这种机制,但是认证只会让你在ROOM中有特殊的图标,并且排列靠前,并不涉及用户推荐的流量分配问题。因此,CH往往被称作为“去中心化”的社交软件,因为即便是大V,在社区中也没有获得流量优势。

逆势而为

回顾了CH的注册和使用,最大的感受莫过于:这太简单了。

如果是以一个国内的产品经理看到这款产品的蓝图,或许就是直接枪毙。神奇的是,即便是乘着马斯克流量效应的红利,CH在获得一批用户之后仍然爆发式的增长。

简单,这几乎成为了Clubhouse与众不同的代名词。

首先,从功能方面来讲,CH只实现了一个功能:一群人讲,然后一群人听。类比微信,即便最初是希望实现一个简单的社交工具的功能,但就最近一次更新来看,功能的拓展才成为了微信的主流发展方向。无论是小程序的推出,还是视频号的开发,这些都其实和主线的社交关系比较弱。而和其他软件比起来,CH在功能方面,是非常单薄的。

其次,个人页面,展示的信息也极其有限。作为一个社交软件来讲,这意味着买了漂亮衣服在CH是没有板块展示的,并且无法和任何好友互动,也意味着你的用户形象就是一张简练的二维的名片。所以也有许多人质疑CH到底是不是一款社交软件。尽管它的邀请制度,推荐制度强基于社交,但是它的社交弹性是非常弱的。最重要的是,当用户完成注册之后,往往仍然是根据兴趣去选择关注的人,而非社交关系网络。

最后,基于兴趣,实际上用户能获得的信息也是单一的。比如说当你希望听一场音乐会,那么在听完音乐会之后,CH会自动给你推荐各类这样的音乐会。其实社区中不乏有别的活动,例如艺术史乱谈,因为你的兴趣选择和用户画像的固化,你很难收集到其他方面的信息,除非你标记艺术史为自己的兴趣点。

在现行的应用市场,CH确实是在逆势而为。有限的功能,有限的信息,有限的用户量,不知道它是如何在硅谷说服投资大佬投钱的,但在国内的投资市场CH在爆红前大概率是无人问津的。但是逆势而为让整个应用程序都变的简单,没有什么垃圾信息,并且用户的数目和质量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换句话说,用户数据集是干净的。

一方面,每一个愿意来注册使用的用户,几乎都能命中潜在目标用户。这样的用户转化比是很高的,我的注册用户就等于我的实际用户,估计很少有应用程序能做到这点,这也直接导致了用户对于CH的粘性很高。换句话说,想要基于兴趣去寻找真正的“club house”的人,大概率也会强依赖于这个应用程序。因为它的功能是独特的,并且功能单一且清晰。

另一方面,用户数据集的干净也体现在CH用户的多样性非常出色。音乐、美食、政治、书籍……你能想到的,CH都有。而在用户侧来讲,当我希望去探索一个方面的知识,并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的时候,我获得的信息也大都是有用的,而不像某些应用程序一样,需要从“垃圾堆里找金子”。CH中ROOM的概念也是“听后即焚”,没有那么多的社区管制。

再梳理一遍CH的产品逻辑:目标不是全量用户而是单一用户,功能追求极简而并非万物合一,甚至整个产品在逆全球化的风潮下在追求全球化。逆势而为让这个互联网产品几乎是独特的,难以复刻的。这也是CH能够爆红的一个原因。

马斯克的“空降”的确给CH带来了巨型流量,但是检验产品不光是增长数据,还有留存数据。就各个方面来讲,CH都是一款“配得上”走红的应用程序。

寻找中国版Clubhouse

在谈论CH的文章下面,看到过最多的一个句式:这不就是xxx版的xx吗?

语音版的知乎,简约版的荔枝,会议版的网易云,闲聊版的ZOOM,可以说话的豆瓣……你可以给任何应用程序加一个形容词,但很可惜,这都不是CH。

想要在国内做一个CH,第一步就是要摒弃全量市场,这种风险不是国内互联网市场能够承受的。虾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初做小众市场,现金流是其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后投靠阿里,即使疯狂“撒币“也没能挽救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市占率。摒弃全量市场的目的是控制用户的质量,然而这完全不是国内应用程序希望做的,主流的思想是:下沉,再下沉。国内应用程序并不会关注用户的质量,他们关注的是用户的消费能力,活跃性这些指标。

但是,就应用程序的策划生产来讲,国内仍然是走在一线的。国内CSDN直接出了一个72小时复刻Clubhouse的视频,这就充分说明,生产一个好的类似于CH的应用程序是轻而易举的。据悉,字节跳动,腾讯多方都在关注声音社交市场。

CH的爆红,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声音社交的市场很大,并且还未完全被发掘。

知情人士透露,CH未来要推出打赏、门票和订阅的功能。从产品逻辑来看,这是对用户再分层。对于已经入会的用户,将其分为付费用户,重度使用用户之类的用户群体。这很可能是对于其推荐的算法进行再次改造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这些功能的增加可能会让大厂对于开发一个和CH类似的新的APP望而却步,这些特点在国内市场都有非常大的风险。

旧APP的改造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就像用户感叹“这不就是xxx版的xx吗?”一样,国内在各个方面与之类似的应用程序太多了,能够在现行应用程序功能上改进后成为新的爆款的老兵不胜枚举。

冷启动用户是最核心的问题。如何获取如此规模和成分的知识,这对于所有应用程序开发团队都是无法解决的难题。同样,用户选择CH的一部分原因,也是“有些东西再也回不去了”,早期的豆瓣,后来的知乎,以及B站,志同道合的社区成员一去不复返。想要纯粹的社交和有效信息,现在来看,CH确实是天堂中的天堂。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