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斗胆预测下 2021 年的创投市场,这 11 条你觉得哪些能中?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cyzone.cn/article/61834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FNzAZbj.jpg!mobile

图片来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桔子(ID:itjuzi521),作者Judy,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当下的世界正处在高度不确定性中,这其中有政治博弈带来的贸易、经济波动,也有病毒带来的对人类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影响。

2020 年内发生太多影响创业与投资的大事件,其中一些甚至会对创投形势带来长期深远影响。

到了 2021 年,虽然人们期望「翻过 2020 这一页就好了」,但世界运转并不是地球成功环绕太阳一圈、撕掉一页日历就会真的进入全新的状况——

  • 全球疫情仍未得到控制、国内疫情也在「常态化」偶发出现;

  • 新当选的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是否会发生变化,中美贸易摩擦将更严峻还是得以缓和,这仍是一个疑问;

  • 国内方面,政府针对互联网巨头的垄断监管也必将对当下的互联网格局产生影响……

2021 年,全球或将进入到更高层级的「不确定性」中。但是,风险投资,本身就是要学会与「不确定性共舞」,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机会。

在 2021 年初的节点,我们基于当下全球大国博弈、国内政策趋向、创投市场情绪,以及 IT 桔子现有数据所反馈的信息点,再次谨慎、乐观的对未来一年的中国新经济创业、投资、募资形势做出预测——

1,2021 年新增创业公司数量将持续低迷。

2020 年成立的新经济创业公司数量环比下滑 54%,这已经是持续 5 个年度的下降。在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战、资本寒冬、高度不确定的大环境中,创业的风险再度被提高,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创与反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出发创业不会是太好的选择。

2,未来一年仍会有「光环创业者」勇闯危机出来创业,并获得资本追逐。

在新经济领域,纯粹的草根创业依然艰难,但有「光环」、容易得到资本加持的创业者将更希望在危机中寻找契机。所谓创业光环包括但不限于:BAT 华为京东小米美团等互联网科技大厂的高管;大型线下零售、家居、餐饮等领域的高管、区域负责人;医药、芯片等领域学术大拿、技术专家;连续创业者等等。

3,一线城市仍然相对是创业活跃高地,同时三四五线城市的活跃度将会有显著提升。

一方面,互联网规模性机会减少,在各个地区有所沉淀的各行业创业者都有机会从「解决地区性问题」出发而开始创新创业。当深处一线城市的巨头们想进军「下沉市场」时,「地头蛇」可能会更先嗅到机会;另一方面,创新创业的政策扶持,在近两年才真正传递到三四线城市。互联网创新空间、税费扶持、招商引资,正在进一步的落地在更低线的城市中。政策的倾斜始终显著的影响创业与投资的动作。

4,一级市场投融资交易数量或进一步缩减,但交易金额将增长。

创业公司数量在减少,意味着可投的池子变小,少数值得投资的公司会被踊跃争抢。市场资金将密集进入少数初创或已较为成熟的公司中。这种已发生的状况在接下来一年或不会改变。

5,新消费品牌、医药、产业智能化将成为热门投资方向。

疫情的不稳定性让线下餐饮等受到很大影响,但得益于直播带货、私域流量运营、社群传播等线上营销、售卖渠道的成熟,新的消费品牌仍有大量机会——中国当下的互联网足以支撑新品牌们在线上完成用户触达、认知、消费下单的全流程;

医药研发创业进入泡沫期。在政策鼓励、疫情催化、科创板的宽松退出渠道几方面作用下,未来一段时间仍会有大量新增医药公司出现。但医药研发已经出现鱼龙混杂、为了追逐资本而创业的现象,值得业界警惕;

立足于传统产业、将互联网当作底层支撑的变革机会将成为新的创业机会点。工业、零售业、农业等数字化、智能化创业公司已开始萌芽,并有不少得到资本支持,2021 将会有更多创业者与资本进入产业智能化;

受到国家政策扶持,芯片相关公司也将会成为创投市场小热点,但这类公司更多集中于少部分相关产业集团周边,大众难以参与其中。

6,中国资本出海脚步将放缓。

2019 年下半年时,中国 GP 形成的一大共识是出海投资——一方面是投资北美科技、医药企业,另一方面是投资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

但随着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对中国资本在美投资的限制,成功「劝退」了不少中国投资者——创新工场关闭美国办公室,BAT 在美投资总金额下降 84%;

2020 年 4 月份,印度商务部推出了新政策,声称要阻止「国外资本投机主义收购印度企业」,政策要求,来自印度邻国的所有外国直接投资(FDI)都必须得到政府多个机关的批准。新政策直接影响了中国资方对印度的投资:中国对印度公司的投资从 2019 年上半年的 12.3 亿美元下降到 2020 年上半年的 2.63 亿美元。

而在东南亚、非洲等地,虽然没有政策限制,但在疫情的冲击与区域封锁之下,对于创业公司发展和投资交易本身的进行都有很大的考验。

7,股权投资市场的 GP 机构或将进一步出清。

一方面是募资难,一方面是好项目争抢难,GP 市场的马太效应也愈发显著。

IT 桔子数据显示,2020 年内至少有出手参与过 1 次投资的天使机构有 274 家、VC 机构 1650 家、PE 机构 434 家。这些天使/VC/PE 加起来约占机构总数量的 30.8%——这意味着,有接近 7 成的机构在 2020 年没有参与任何投资事件。

而在这有干活的 3 成机构中,其中的 78% 在 2020 年出手投资次数在 5 次以内。如果把每年 5 次以上出手投资算作「活跃机构」的门槛,那么 2020 年市场上仅有 6.6% 的活跃投资方了。

经纬中国张颖在近期的媒体采访中直言:「好项目能投资进去的就是那不到十家的的头部机构,很多腰部的机构可能都没有机会参与抢夺。」

8,国家队出资仍为主要 LP 来源,但或将更加审慎。

在人民币募资艰难的 2019 和 2020 年中,政府直接出资或引导基金出资成为市场重要活水。不过,政府管引导基金的思路是和社会化母基金不一样的是,政府引导基金出资人有特殊的利益,比如说招商、服务,这些利益必须被满足出资人才更愿意提供支持。未来财大气粗的政府引导基金也会进一步规范出资流程、方式、关注投资方向、投资收益等。

9,险资或将成为继国家队资金外另一大募资活水。

2020 年 11 月,银保监会发文《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取消对险资在财务性股权投资的限制。

通知强调可以运用自有资金和与投资资产期限匹配的责任准备金,表明监管有意对投资的稳定性加码;与此同时,成长期早期项目被允许投资,考验风险厌恶型险资风控水平。近 20 万亿资本蓄势待发,利好创投募资。

10,外资加速布局中国资本市场,美元基金或更加兴盛。

2020 年 4 月 1 日起,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期货、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纷纷取消。4 月 14 日,银保监会也取消了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信托公司 10 亿美元总资产的门槛要求。整个金融业对外资准入的限制已全面取消,顶级外资巨头加码中国市场的大幕已经拉开。

回首 2020 年的募资市场,成功完成大额募资的基金,接近 90% 都被美元基金所占据。

不论是从稳定性、回报性而言,押注中国是海外投资者的必然选择。

11,反垄断法的推出或将遏制 BAT 等巨头企业的投资并购节奏。

2020 年 11 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对涉及协议控制(VIE)架构的经营者集中、平台基于大数据和算法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二选一」等敏感话题均有涉及。消息发出时,美团、腾讯、阿里等相关公司的股价都大幅下挫。

近些年,互联网巨头通过投资并购不断扩张边界,他们已经成为大众生活、工作中的基础设施,在某些领域形成实质性的垄断。垄断会遏制创新。

当监管盯上巨头的业务边界问题时,或许给了更多创业公司独立成长、发展壮大的机会——在一些新的业务领域,巨头或将受到约束,不再像此前几年一样自如的聚集资源砸进去,而轻松碾压创业公司。

此外,巨头的战投、并购节奏也或将放缓。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