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拼尽全力却成为普通人?在鸡娃这件事上,家长一边凶悍一边泪目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7324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以上(4684字)

8小时前 拼尽全力却成为普通人?在鸡娃这件事上,家长一边凶悍一边泪目

来源:企业供图
鸡娃,也就是用鸡血的方式养娃,早几年就成为家长圈流传的黑话。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投中网,作者:晨曦,编辑:李晓丽。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早上6:30起床,7:30到校,下午放学后,6:00前做完课后作业,再去距离家附近的教育补习机构,学习外语、钢琴等科目。7:50吃晚饭,稍作休息后,完成补习机构留下的作业已是晚上9点后,洗漱睡觉基本在10点左右。周末除周日下午4点前可自由安排之外,其他时间都已被各类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这是北京西城区三年级学生嘟嘟的作息时间,日复一日。

对于这样紧凑的安排,嘟嘟偶尔也会抱怨 “没有时间休息”,但他基本没有反抗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嘟嘟愈发适应这种节奏,自发将上钢琴课和画画课当做休息。嘟嘟妈妈则会在嘟嘟说累的时候,安慰他要坚持,并适当的调节一些课程,让嘟嘟短暂休息一下。

在时代的裹挟下,像嘟嘟这样的娃不只存在于北京,像嘟嘟妈妈这样的鸡娃母亲分布在全国各地。

如今,只要有娃的地方就有鸡娃的妈妈,无关地域,无关贫富。

鸡娃,也就是用鸡血的方式养娃,早几年就成为家长圈流传的黑话。

鸡娃甚至还形成了一圈鄙视链,“素鸡”的鄙视“明鸡”的,“明鸡”的鄙视“家鸡”的,“家鸡”的鄙视“偷鸡”的,“偷鸡”的鄙视“素鸡”和“荤鸡”的。

鄙视链顶端是“自鸡”和“耐鸡”的,鄙视链最底端是“假鸡”的。

在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下,这届年轻人要么不生,生了就免不了鸡娃。即便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普通人,家长们也要拼尽全力。

在一批批鸡娃父母的努力下,一个囊括母婴、保险、教育、房产的超万亿级市场就这样诞生。

仅在线教育领域,2020年市场规模已经接近4000亿,半年就有100多个项目拿到了融资,作业帮单笔融资超过16亿美元更是创了纪录。鸡娃背后的产业,更是吸引了IDG、腾讯投资、高瓴资本、红杉资本等头部机构早早进入。

这个“钱景”可期的万亿市场,究竟是如何被鸡妈妈与鸡娃们催生出来的呢?这大概要从鸡娃们的出生开始说起。

以下是几位鸡娃妈妈和一位娃的自述:

出生就报名幼儿园,6个月上早教,小学周末基本无休

宝妈:丽丽,北京,40岁

我小孩今年8岁,三年级,在北京西城区上学,在孩子刚出生没多久之后,我们就给孩子报名了幼儿园。当时选择在现在居住的地方买房也是因为这个幼儿园,这是国外的一所大学在国内的分校,名气不错。

我家孩子在6个月的时候,我就送他去了早教中心,2岁3个月的时候就让他上了私立幼儿园,3900元一个月。

选择私立幼儿园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私立幼儿园会教孩子学科知识,二是私立幼儿园有外教老师可以教英语,但公立幼儿园基本不教知识。

孩子满4岁时,我给他报了画画、围棋、跳舞、钢琴、书法等课程,主要是让他在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爱好,最后留下喜欢的,剃掉不喜欢的。

现在小朋友上三年级了,只有钢琴和画画在学着。

现在我家孩子周一到周五都是6:30起床,7:30到校,下午放学后,要在6:00前完成课后作业,然后去培训机构上课,每周二晚是线上课,周三晚是线下课,周五晚是钢琴课,周一和周四可以稍作休息。

有培训课程的时候,孩子每天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完成课后作业,大概晚上9点左右,9:40就该洗漱睡觉了。

周六上午7:40开始上英语课,11点结束,下午两点开始上学而思的语数外,晚上8:20下课。周日上午,他需要做完所有的作业和试卷,下午四点前是自由时间,然后5:00开始上美术,晚上7点回家。

孩子有时候也会说没有时间休息,但现在他认为上美术和钢琴就是在休息了,他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

我们在孩子教育方面,一年的费用大概在8—9万左右,做这些到不是说可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真正的起跑线,所谓的起跑线都是家长设定的。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思维,不是外人能左右的。

我这么做是希望我和他能付出200%的努力,让他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成就,而不是像父辈们那样获取的知识很单一,也是为了让孩子能养成获取知识的习惯,以后能走得更远更好。

花了家里多少钱,算不清也不想算,害怕还不起爸妈

学生:小慧,惠州,18岁

我今年高三了,是一名艺术生,音乐专业。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小时候不懂事,没有好好学习。上初二的时候开始懂事,也知道如果中考考不好,就意味着与高中和大学无缘了。于是在初二的时候,跟爸妈商量了一下,决定做艺体生。

我算是比较幸运的,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爸妈觉得只要我能好好读书,什么都行。从初二开始,我便成了艺体生,平时大多在校外的培训机构学习,在学校的时间相对较少。

我们住在一个三线小城市,但消费力并不差,我是学音乐的,这是一个烧钱的专业。

你问我学音乐有多烧钱?一节声乐课1000元,一节钢琴课500元,一节小三科(乐理、视唱、练耳)300元,这些课程里面,除了小三科一节课是一个小时以外,其他都是40分钟。

从初二到现在花了家里多少钱,我自己也记不清楚了,都是爸妈给我交的,他们也不给说金钱方面的事情,担心我有压力。

学这个专业很辛苦,我们学的东西,比普通文化生要学的更多,考试也考得很多,费精力又费钱。不仅是学生很累,家长也很累,他们的压力主要是精神上的和经济上的。

比如我们所住的城市并没有特别好的声乐老师和钢琴老师,是我爸爸托关系在广州给我找的老师,花了多少钱我不知道,但应该不便宜。毕竟我的老师在领域里还是相当有名的,收的学生也是名额有限的,不是谁都可以的。

搞定关系之后,我每周都要去广州上课,妈妈几乎成了我的专职司机,日常接送全靠她。

上课期间,妈妈都是在外面等着,一定很无聊吧,但她基本不会离开。因为她要等我上完课询问老师关于我的情况,每次都是这样。

对于我的专业,爸妈并不懂很多,但还是知道好坏。有时候看着妈妈在拥挤的家长区域等着我的时候,会突然想哭,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学。

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我现在不仅要巩固专业,还要学习文化课,说实话挺累的,但爸妈也不轻松。他们晚上都会等我回家,听我练琴,帮我录音,看我是否有进步,妈妈有时候还要陪我背文化课。

我现在的文化课基本不在学校上了,因为赶不上进度,所以找了外面的培训机构,等艺考过后,我就要全天待在教育机构了。每天要上9节课,早中晚各3节。

听我妈说,那个教育机构还不错,很多艺术生都在那学,最后都考了好成绩,但是价格也比其他机构贵,一节课168元,也就是一天要1500多块钱。这要是上到高考,怎么也得3万多了吧。

所以,不要问我在教育上花了家里多少钱,我算不清了,也不想算,这一定是一笔可怕的数字,我怕未来还不起爸妈。

宝妈:叶子,郑州,26岁

我今年26岁,在父母的催促声中结了婚,生了娃,但其实我不想这么早要娃的,毕竟我觉得自己还是个宝宝。

不过,在我们这种小城市,26岁结婚生娃也不年轻了,所以,尽管是被催,但又觉得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2020年比较意外的是小宝宝的来临,没想到一直抗拒生娃的我,竟然也做了妈妈,还特别喜欢他,什么都想给他最好的。比如,吃的,穿的,用的。

家里人说宝宝长得快,买衣服尽量往大了买,可以穿多一段时间,但我都是给他买刚好合身的,而且要买舒服的。

我不会在网上给他买衣服,担心质量不好,不够柔软。所以我都是去实体店买,看得见,摸得着才放心。

玩具也买了很多,都是可以给宝宝咬的,可以高温消毒的,害怕有细菌。生了孩子之后,才发现一向邋遢的自己,其实也很洁癖。

虽然宝宝才六个月,但我在他身上的花费不少了。比如玩具,用我妈妈的话说,就是可以装一大箩筐了,日常生活用品更不用说,棉柔巾、纸尿裤、保湿霜、乳、奶粉等都是一箱一箱的往家里囤,生怕不够用。

有时候,一些宝妈会在群里分享好物,我也经常被种草,但我心里也明白,有些东西根本用不上,备着就是图个心安。

宝宝出生以后,最大的一笔花销是保险。我其实是一个保险白痴,但我出月子的时候就开始研究保险了,人家都说保险是孩子一生的保障,这个他不能少。

为了研究保险,我几乎请教了身边所有关系不错的宝妈,最后我选择了给宝宝买了医疗商业险和年金险。两者加起来,每年要交至少七万。年金险每年交六万,一共交五年,医疗商业险每年交一万多,一共交二十年。

其实,每年七万多的保险支出对我们家来说,还是有点压力的,但是想到宝宝以后可以轻松一点,咬咬牙就买了。况且,年金险交了以后如果用不着,是可以拿回来的,就当是给宝宝的一笔储蓄吧,给他买还是很有必要的,指不定哪一天就用上了。

我之前算过在宝宝身上的支出,从怀孕到现在花了也有小十万了,主要是产检,住院,以及给宝宝购买生活必需品。十万对于我们这种小县城的人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我觉得很值,只要他身体健康就好了。

我可以从自己身上省钱,但不能从他身上去节约,别的小朋友能有的,他也不能少。

娃刚出生,就开始焦虑学区房,我怕不配做爸爸

宝爸:元素,成都,30岁

2020年,我30岁了,有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孩子,孩子满月那天,我邀请了亲朋好友一起庆祝。

在宴会上,我哥跟我说,养孩子就孩子出生时高兴,结婚时高兴,其他时候都不高兴,老操心了。然后就给我普及了各种养娃的基本知识,以后今后如何为孩子的将来做打算。

果然,如我哥所说,从娃出生的第二个月开始,我开始焦虑,焦虑如何才能给他好的教育,如何才能给他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我总觉得自己目前不能给他最好的,孩子是不是来早了。

有时候,我甚至会想,等他以后长大了,会不会后悔做我的儿子,如果有选择,他还会不会选择我做他的爸爸。每每想到这些,我就整夜失眠。一起工作的同事都说,生娃之后,我变老了很多,憔悴了很多。

我觉得孩子的未来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受到的教育。我就是从一个偏僻的小农村来的,虽不能说现在有多大成就,但能走到现在,我觉得自己并不差,而这些取决于我一直努力学习。所以,我的孩子必须要受到良好的教育。

当得知老婆怀孕的时候,我已经开始研究学区房,我在网上查阅了我们老家所有的学区的排名,并逐个了解了学校的师资、学校环境、交通。最后还是决定买当地最好的学区房。

我看中的学区房位于当地的富人区,看房的时候,销售给我说,那个小区的人大多非富即贵,很多都是住别墅的,也有人手几套房的,当然也有人和我一样,不是有钱人,仅仅是因为学区,为孩子的教育买单。

8月份的时候,我看中了一套房子,套内面积80平,总价250万,两室一厅,感觉不错,但出于资金问题,稍微耽误了几天,结果那套房子被别人抢走了。我突然有了挫败感,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的爸爸。

最近,我又看中了一套房子,已经在跟房东洽谈,无论如何,过年前一定要拿下这套房子。

以前没有孩子的时候,并没有想太多,甚至觉得我的孩子要粗养,不能太矫情。但真正有了孩子以后,觉得要精细化喂养才行,跟孩子相处的时间越长,为他打算得越多。

鉴于这次买房的挫败,我决定未来所有赚的钱,都要用来买房。孩子以后能有出息最好,如果没有,也可以靠收房租生活。这个想法或许有些幼稚,但我现在真的是这么想的。

三个小学生,一年教育支出花掉12万,不包含送礼

宝妈:子晴,南昌, 36岁

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老大今年读6年级,老二三年级,老三刚读一年级。

我们家经济条件不错,不用为钱发愁,但我每天也很累,这种累是精神上和体力上的。

生老大的时候没什么经验,小时候发过一次高烧,去医院不及时,导致老大现在智商发育不是很好,我觉得自己很亏欠她。所以,现在做什么事情,都优先考虑他的感受。

老二天资聪颖,什么都不用操心,在学校永远都是第一名,是我们全家的骄傲,老三稍微调皮一点,但在接受范围内。

我现在每天的任务就是管好三个娃,周一到周五要保证他们的一日三餐均衡有营养,还要包揽检查他们课后作业的任务,包括手工。

周六日更忙,早早起床吃完早餐,要带三个娃去培训机构,因为我们上的培训课程很多,机构又都是最好的,加之三个娃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因此所上的课程和机构都不一样。这就意味着,我送完这个,要送那个,整个周末下来,我不是在送娃的路上,就是在接娃的路上。

一到周末,车里的油就见底了,而我自己,有时候忙起来连化妆的时间都没有了。

现在三个娃除了学校的课程之外,还报名了武术、钢琴、舞蹈、书法、画画、主持人等课程,看起来还不错,就是感觉孩子太累了。不过有什么办法呢,现在的小孩子谁不是这样。我给他们报这些课程都是为他们的未来做打算,以后文化课不好,只要专业技能过硬,自己开个小机构,教教学生,也能养活自己。

孩子们越来越大,开销也越来越多,原因在于校外的培训机构,收费越来越贵,2020年整一年,我三个娃在教育上平均每人至少花费了4—5万, 也就是说,在我家,除学校的费用外,在教育培训机构的支出至少就得12万,这些还不包含为了让老师们好好教孩子,请他们吃饭,送礼等费用。

虽然花了很多钱,但我觉得挺值得,尤其是看到孩子们有进步的时候。

今年元旦节,我二女儿虽才三年级,但却通过学校的重重比赛,成为了元旦晚会上小学部的主持人。去学校参加晚会的时候,人家都夸我女儿很优秀,我很自豪,也更加觉得让她参加校外的主持人培训是正确的选择。

孩子们有时候也会不想去培训机构,觉得太累,尤其是遇到大小假日的时候,特别想出去玩。但我大多时候都是委婉拒绝,告诉他们如果不努力,就不能变得更加优秀。

可能现在他们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我想等他们长大以后,会理解我的。

(文中丽丽、小慧、叶子、元素、子晴均为化名)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